分享

国学经典诵读

 公司总裁 2015-01-09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长乐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我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对全人类有影响的文化遗产,如《孙子兵法》是世界各国军事院校必修课程,《易经》是外国经商者必读之书,流传至今的《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增广贤文》、《中华美德格言》是炎黄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文中优美的词句,丰富的思想内涵,激励着子孙后代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思如今,我们的心灵和眼球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浩劫呢?低级庸俗的小说随处可见,商业报刊杂志铺天盖地,明星逸闻秘事的书刊一路畅销。传统文化的精髓已被时代的步伐踩于足下,更不用说古代的礼仪道德了。当现今的中华儿女在圣诞之日狂欢庆贺、在情人节忘情浪漫时,我们应当看见传统文化受伤的表情:端午节时的冷冷清清、重阳节时的寂寥。我们接受了太多的时代潮流,却也遗弃太多祖先的东西。传承千年的文化、兴盛了万代的习俗在物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已是渐行渐远。我们的周围,逐渐丧失的传统文化令人担忧,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却在不经意间渐渐丢失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什么文雅的、谦和的、感恩的、孝道的、侠义的、修己的、责任的等等已渐不存在,代而取之的是粗俗的、蛮横的、自大的、浮燥的、功利的、自私的、放任的等等却粉墨登场。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炎黄子孙的宝贵遗产,那些记载着历史的文字、那些彰显着气度的礼节、那些散发着真理的教义,每一样都值得中国骄傲。可是否又是每一个人都继承和发扬着先人的血统呢?下面我谈谈我校近几年开设“国学”校本课程的情况,与各位领导共榷:

一、成立小组,开设课程

学校为了让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继承传统美德,学习做人的道理。学校在2003年成立了以校长为责任人的“国学”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举行了全体教师“国学”校本课程培训工作,华先端校长在全校教师校本培训课中主讲了《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听后,明确了“国学”校本课程的教法与学法,学校结合校情,从2003年9月开始制订了“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全校1-6年级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做到师资、教材、课时“三落实”。即一、二年级诵读《优秀古诗词70首》,三年级诵读《三字经》,四年级诵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五、六年级诵读《增广贤文》,以上“国学”为注音版本,图文并茂,有译文注释,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在课堂中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优美的句子。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老师点拨。老师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毫无心理负担,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和优良品质,学生终身受益。如《优秀古诗词》中明朝于谦的《石灰吟》教人做人要清白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教人爱国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唐朝李绅的《悯农》教人珍惜粮食的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孟郊的《游子吟》中教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三字经》教人勤奋学习的名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教人尊敬长辈的名句“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犁”等。《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中教人珍惜时光的格言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人遵守社会秩序的格言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人待友诚信的格言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教人知错就改的格言有“见善则迁,见过则改”。教人爱国的格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人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格言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增广贤文》中教人去恶从善的名句有“一毫之恶,劝人莫做,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教人惜时勤奋学习的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教人交友的名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教人立志的名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人善听别人意见的名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教人尊敬老师的名句“一字为师,终身为父”。教人孝敬父母的名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乳之义”等。

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诵读活动,如全校1-6年级学生举行诵读“国学”比赛,学校还为优胜的班级发奖,学生以跳绳子、跳橡皮筋等游戏,按照古诗词的节拍和韵律边读边跳。学生把《三字经》编成小品边演边诵读,如“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等寓学于乐,陶冶情操,学生乐于参加,言于心声,重在于行,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运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学生通过诵读活动更能关心他人,奉献爱心。汶川地震后,牵挂着全校师生的心,师生倾囊相助,主动捐款2150元。全校学生每年和村孤寡老人结成爱心助老对象,他们利用节省的零用钱为孤寡老人送去米、油、水果,为他们做家务,表演节目,使孤寡老人得到爱的温暖。以前学生上学放学喜欢摘农民种的西红柿、黄瓜、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剩下的馒头,不爱惜粮食。现在学“国学”后,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粮食来之不容易,主动爱惜不浪费。国学的薰陶,让学生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在一次家访中得知,五(1)班学生王莹的母亲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到寒冷的冬天,疼痛难忍,遇温热痛减。王莹同学把母亲的痛苦挂在心上,她利用放学时间,捡塑料瓶,易拉罐,到废品站里换钱,今天1元,明天2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积到几十元钱,为母亲买回来一床电热毯,每到寒冷的冬天,她先插上电热毯,被子烤热后,才让母亲睡觉。母亲夸她懂事,孝顺,她随口说:“香九龄,能温席,孝父母,理当然”。让父母感动不已。俗话说得好,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学生到校后都能主动到教室晨读,完全改变了过去喧闹的场面,只听见教室里传来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现在的校园焕然一新,学生卫生习惯已经养成了,基本消灭了乱画、乱扔、乱吐的行为,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礼貌待人,生活中乐于帮助落后体弱的同学,排队回家的孩子们,嘴里念的不是“一二一”,而是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望着排队离校向老师们礼貌告别的一队队学生,校长华先端深有感触地说:“国学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讲文明知礼仪的习惯”。

三、社会公认、家长好评

我校长期以来开展“国学”活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黄石日报》曾多次报道我校开展国学活动的事迹。华先端校长的《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这篇论文在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治校方略中刊登,下陆区2007年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2006年三月,杨祖送主任在黄石市教育研究中心网站中发表《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国学经典科研成果。

学校近几年来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学生长期受到经典文化的滋养,徜徉在前人的内涵之中,它将在学生心灵深处根植下来,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养份,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提高人生素养,形成完美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