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排燕窝村的炮楼

 麒麟合创 2015-01-10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朗读
石排燕窝村的炮楼
巨野子木 醉红颜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燕窝村炮楼

  

    我们抬头打量着石螺山上的炮楼,产生了强烈的攀登意识,开始寻找登山的路径,我们绕过村头,山巅上的炮楼似乎近在咫尺,却又不得其门而入,正徘徊间,我们好像发现了两条上山的小路,一抬头,却看到山脚下正在修缮的洪圣宫。

    洪圣宫前一棵百年古榕树,安静地守护着这座古庙,仿佛一把巨伞数百年来为古庙遮风挡雨。

    一条红粉石的小路直达洪圣宫,此刻一进的洪圣宫庙屋顶的瓦已经拆去,梁架上均匀地钉上了椽子。“洪圣宫”的木匾、门口“洪恩浩荡,圣得汪洋”的对联仍然高悬。

    洪圣宫的门框、门枕石、包台、墙角、石柱、柱础等均为红粉石,因为建筑时间之久,已经开始出现剥落、酥脆、甚至人为刷漆等损坏现象。廊下横梁上的驼墩、梁架等刻花非常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是近年重修之物;廊下的彩绘却也古朴,但线条和用彩比较粗糙,也应为重修时所绘。而“洪圣宫”匾额的抬头款为“咸丰十年岁次庚申冬日榖旦”,落款为“沐恩重信弟子重修建立”,虽然时间标明为“咸丰十年”,再观其材质,亦是重修所书。

    步入庙内,过中门,天井中兀立一座小亭,也在重修中,唯有檐板和“心香一瓣”的匾额尚在。建筑残砖碎瓦散放一地,我们小心地从左侧穿行,廊下三块石碑记录了重修古庙的时间。前两块均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的石碑,碑上刻有“洪圣宫重修捐款碑记”,碑文内容重点记录了乾隆三年(1738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洪圣宫重修的经过。

    二进中堂,端坐灰塑的“敕封南海大王广利”塑像,两侧各有三位手执兵器的守卫。

    一位正在修缮的师傅告诉我们:“洪圣王的塑像已经搬到村中祠堂里了。这个塑像因为和神台塑在一起,无法移动。”细细打量,这位师傅原来是在温塘行走的时候见到的那位曾经修建陈氏大宗祠的梁师傅!

    熟人见面话自然多了起来,我们从交谈中知道,洪圣宫修缮人员多为潮汕人,因为潮汕建筑、彩绘等均独树一帜。廊下还有一把抬神像的彩色座椅,已经十分陈旧,或许以后不会再用了吧。

    三进中堂供奉观音像,左侧供奉三元神像,右侧供奉太岁、保寿爷像;三间后墙均有重修时的彩绘,因为院中杂物堆积,也没有发现值得记录的东西,遂慢慢踱出古庙。

    洪圣宫门上有彩绘门神,两边门神竟然都是赤脸关公,手执青龙偃月刀,而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门神下有一幅字联,“敕封南海广利洪圣大王,本月封”,据说这是“洪圣大王巡游”不在庙中之意,避免其他鬼神侵入庙宇。

    离开洪圣宫,我们根据刚才发现的两条上山之路分头寻找,结果无功而返。在湿滑的山路上,红颜不小心滑了一跤,情急之下,将手中的小红伞当作拐杖往地上一撑,人没事了,伞却报销了!牛仔裤也湿透了。无奈我们只好再次转回西边村头,茂林修竹间,炮楼巍然屹立山巅,而我们竟然束手无策。

    我们只好继续围着小山寻找,穿过红粉石的小巷,五色梅低垂巷口,再次来到开阔地,一棵巍峨的榕树偎依在山脚下,我们再次感到失望,仍然没有发现上山的路。

    正准备放弃时,红颜指着网状的榕树根说:“这儿的树根那么光滑,是不是上山的梯子呢?”

    “或许有可能?”深深失望中的子木抬头打量着几米的树根,重新燃起探索的热情,“我爬上去试一试吧?”

    子木身手还算敏捷,虽然有些肥硕,但是顺着树根很快爬上了粗大的树干。看着攀附在岩石上盘根错节的树根,子木也一时不知如何向上攀登。

    子木从榕树根交错的“树梯”艰难地向着布满荆棘的山顶炮楼攀爬而上。一不小心,手被刺扎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仙人掌的剌,轻轻拔去,再抬头,一个仙人掌环绕的小小洞口悬在榕树枝上,无奈,只好慢慢地探身过去,继续向上,两侧的仙人掌、霸王花一路相随……

    忽然头上红岩上出现几个二十厘米左右的小小台阶,子木大喜,终于找到了上山的小路,顺势而上,野藤遍山,再抬头,炮楼已经近在眼前了。

    炮楼高高耸立在山巅,窄窄的门口靠近左侧,门楣、门坎均为一块红粉石件,石上门口均有三个方形的石孔,一看就知是安装防盗防御的木柱,门前有三块红粉石垫脚,一扇带木栓的小门仍在。

    炮楼内空荡荡的,地上散放着断砖乱石,似乎还堆着灰烬,或许是一些流浪的人在此生火取暖吧。再抬头,二层的木梁和楼板已经拆去,不知是拆去取暖还是野火所焚?三层的木梁和楼板仍在,保存良好,唯中间一方露天,因二层楼梯和梯板均已拆去,无法登楼鸟瞰山下,只能猜测楼上应该有平台,供观察和放哨之用。

    每一层的青砖墙上均有两三个射击孔,上部均有一整块红粉石镶嵌,射击孔或扁长或竖长,内里宽阔,近外墙时变为扁狭,且上部还有半块青砖掩护,十分科学,相信炮楼的修建一定聘请了专业设计人员。趴在射击孔上,远处燕岭亦一目了然,燕窝西边村头村尾尽收眼底,难怪燕窝人在此修建炮楼,的确可以起到守护防盗的作用。

    我们可以想象,燕窝人因燕岭红粉石采石场而名扬两广,村中富庶也一定为人所妒,故而修此炮楼保卫家园。尤其是民国时期,石龙土匪李潮活跃在东江两岸,打着“抗红义勇军”的旗号,到处杀人劫财,村民为防范匪患,每天派人在炮楼上站岗放哨,遇到险情,鸣枪示警,从而保护燕窝村民和财产的安全。

    走出炮楼,绕楼而行,葱郁的燕岭、栉比的民房、村头的古榕、芒果均倒映在蓝天下的池塘中,似乎是到了青藏高原的香格里拉,山光水色,亦真亦幻,端地是人间福地,惊艳不已。

    山下的红颜此时已被毒蚊群起而攻之了,那些又黑又大的毒蚊正发狂一般扎进两层厚的衣服,贪婪地吸着血,挥之不去(回家后右手已经被咬得肿成了猪手一般,并伴着低烧,到医院打了两天点滴乃后话了!)……红颜实在忍不住了,便打电话询问山上的情况,并催促子木尽快撤离。简单通话后,子木开始返回。山顶上丛生着不知名的野生灌木,结满一串串的红色的黄豆粒大小的果实,再回首,三层的炮楼愈发挺拔,回身多次按下快门,希望将这一时代的产物记录永久。

    拨开浓密的树叶,努力寻找着下山的路,也再次验证了俗话所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定律,上寻下觅,左躲右闪,慢慢来到榕树头上,与久等的红颜打招呼,然后顺着网状的树根一步一步地爬下。

    站在树下,再抬头向山上张望,榕树后的仙人掌、石阶、灌木丛、炮楼均被无边的绿色所隐匿,一切都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上山的路似乎又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山下的洪圣宫应该是古代燕窝人祈祷神灵的庇护,表达了燕窝人希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在那些兵荒马乱的时代,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空想。而山巅上的炮楼则是燕窝人自发的组织起来,自觉保护家园的历史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