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120首

 中医馆163 2015-01-10

根据中医骨伤科方剂学教材整理制作

1.十灰散《十药神书》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茜草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各9克)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大黄120克 川芒消 甘草陈皮 红花 当归 苏木 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 厚朴少许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金银花三钱(20克) 野菊花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各10克)

4.四生丸(《妇人良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 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 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 柴胡一钱(3克) 甘草二钱(6克) 桔梗一钱半(4.5克) 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黄芪(30克) 当归(6克)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槟榔1.3、陈皮1.3、木瓜1.3、吴茱萸0.4、紫苏0.4、桔梗0.7、生姜0.7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11.抵当汤(《伤寒论》)

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人参30克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苏梗1钱,厚朴1钱,枳壳1钱,砂仁5分,归尾2钱,红花5分,木香4分,炒赤芍1钱,桃仁3钱,苏木末2钱,香附1钱。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柴胡半两,瓜蒌根3钱,当归3钱,红花2钱,甘草2钱,川山甲(炮)2钱,大黄(酒浸)1两,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陈皮各6克 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克 炙甘草1.5克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桃仁(一钱) 甘草(一钱) 芒硝(二钱) 大黄(四钱)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 白芍 10 克、 川芎 8 克、 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三两(9g)  黄芩 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擘(9g)

21.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 元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 连翘(6克)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黄芩(15克) 黄连(15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玄参(6克)柴胡(6克) 桔梗(6克) 连翘(3克)板蓝根(3克) 马勃(3克)牛蒡子(3克) 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

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犀角1.5g(现用水牛角60g代) ,生地黄30g,芍药(白芍药)12g,牡丹皮10g。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甘草9克 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25.黎洞丸(《医宗金鉴》)

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

26.七厘散(《良方集腋》)

朱砂1钱2分(水飞净),麝香1分2厘,冰片1分2厘,乳香1钱5分,红花1钱5分,没药1钱5分,血竭1两,粉口儿茶2钱4分。

27.八厘散(《医宗金鉴》)

苏木面3克 半两钱3克 自然铜(醋淬七次)9克 乳香9克没药9克 血9克 麝香0.3克红花3克 丁香1.5克番木鳖(油煠去毛)3克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当归2钱,生地2钱,熟地2钱,白术2钱,枳壳2钱,荆芥2钱,白芍2钱,防风1钱,广皮1钱,杜仲(盐水炒)1钱,丹皮1钱,川芎1钱,干姜1钱,牛膝1钱,独活1钱,茄皮1钱,川续断8分,黄耆8分,熟艾8分,香附8分,羌活8分,鲜红花5分,甘草3分,云茯苓5钱。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丁香1两,木香1两,瓜儿血竭1两,儿茶1两,熟大黄1两,红花1两,当归头2两,莲肉2两,白茯苓2两,白芍2两,丹皮5钱,生甘草3钱。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

白芍9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川断12克 红花5克生地12克 牛膝9克 牡丹皮9克杜仲6克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当归2两,川芎1两,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破故纸2两,菟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

32.补筋丸(《医宗金鉴》)

五加皮、蛇床子、好沉香、丁香、川牛膝、白云苓、白莲蕊、肉苁蓉、菟丝子、当归(酒洗)、熟地黄、牡丹皮、 宣木瓜各30克,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

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硼砂 乳香 没药 血竭 大黄 归尾 骨碎补 自然铜 地鳖虫各3克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当归9克、川芎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桔叶9克、桔核9克、乌药9克、赤芍15克、落得打15克、红花6克、青皮6克、陈皮6克、地鳖虫12克、荔枝核12克、小茴香3克,

36.蠲痹汤(《百一选方》)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 白芍药 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头)各45克 甘草15克(炙)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当归,酒拌,一钱(10克),川芎一钱(8克),白芍药一钱(8克),熟地黄酒拌,一钱(15克) 人参一钱(3克)白术一钱(10克) 茯苓一钱(8克)甘草,炙,五分(5克)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人参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芎 地黄(洗,酒蒸,焙) 茯苓(焙) 白术(焙) 甘草(炙) 黄耆(去芦) 川当归(洗,去芦) 白芍药各等分

39.三痹汤(《妇人良方》)

川续断1两,杜仲(去皮,切,姜汁炒)1两,防风1两,桂心1两,华阴细辛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甘草1两,秦艽半两,生地黄半两,川芎半两,川独活半两,黄耆1两,川牛膝1两。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各6g],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各5g]。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羌活、竹节、香附、蕲蛇(去头)、乌梢蛇(去头)、威灵仙、麻黄、贯众、甘草、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木香、沉香、细辛、赤芍、没药(制)、丁香、乳香(制)、僵蚕(麸炒)、天南星(制)、青皮、骨碎补(烫制去毛)、豆蔻、安息香、黄芩、玄参、白术(麸炒)、防风、龟板(醋淬)、葛根、当归、血竭、地龙、麝香、松香、牛黄、冰片、人参(红参)、草乌(制)、天麻、全蝎、何首乌(制)等。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赤敛1斤(即何首乌,焙干),川乌1斤7两(火煨坼),天南星1斤(焙),芍药1斤(焙),土当归10两(焙),骨碎补1斤(姜制,焙),牛膝10两(酒浸,焙),细辛8两(去苗叶,焙),赤小豆2升(焙),自然铜4两(煅存性),青桑炭5斤(煅,醋淬。欠此1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为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麻黄 芍药 黄耆 甘草各9克(炙) 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当归(酒洗)没药五加皮皮消青皮川椒香附子各9克丁香3克麝香0.3克老葱3根地骨皮3克丹皮6克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

48.归脾汤(《济生方》)

白术9 克、茯神10 克、黄芪12 克、龙眼肉10 克、酸枣仁10 克、党参12

克、炙甘草5 克、当归10 克、远志10 克、木香10 克。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大怀熟8两,山药(炒)4两,枸杞4两,山茱萸肉4两,川牛膝(酒洗,蒸熟)3两(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制)4两,鹿胶(敲碎,炒珠)4两,龟胶(切碎,炒珠)4两(无火者不必用)。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大怀熟地8两,山药(炒)4两,山茱萸(微炒)3两,枸杞(微炒)4两,鹿角胶(炒珠)4两,菟丝子(制)4两,杜仲(姜汤炒)4两,当归3两(便溏勿用),肉桂2两(渐可加至4两),制附子2两(渐可加至5-6两)。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12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 炙甘草(6克)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防风根、于术、当归、姜黄、生黄耆、桑枝。

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黄芪15g—30g,甘草5g(炙),人参3g(或党参15g),当归10g(酒焙干或晒干),橘皮5g(不去白),升麻10g,柴胡10g,白术10g。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熟地、当归、牛膝、山萸、云苓、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熟地9克,杜仲3克,杞子3克,破故纸9克,菟丝子10克,归尾3克,没药3克,萸肉3克,红花1.5克,独活3克,淡苁蓉3克。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独活各一钱(各3克) 藁本防风 甘草 川芎各五分(各1.5克)蔓荆子三分(各1克)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龟胶(蛤粉炒成珠)2两,鹿角胶(制同上)2两,虎胫骨(酥油炙)2两,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9次)2两,川牛膝(酒洗,晒干)2两,杜仲(姜汁炒断丝)2两,锁阳2两,威灵仙(酒洗)2两,当归2两(酒洗,晒干),黄柏(酒洗,晒干,盐水少许、酒炒)2两,人参(去芦)2两,羌活2两,白芍(微炒)2两,云白术2两(土炒),熟地2两,大川附子1两5钱(童便、盐水各1碗,生姜1两切片,同煮1日,令极熟,水干再添盐水,煮毕取出剥皮,切片,又换净水,入川黄连5钱,甘草5钱,同煮长香3炷,取出晒干,如琥珀色明亮可用)。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三两[9g] 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生姜六两[18g] 大枣十二枚[4枚](一方有人参)。

59.太乙膏(《外科正宗》)

玄参 白芷 归身 肉桂 赤芍 大黄 生地 土木鳖 阿魏 轻粉 柳槐枝 血余炭 铅丹 乳香 没药 麻油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白芷5钱,甘草1两2钱,归身2两,瓜儿血竭4钱,轻粉4钱,白占2两,紫草2钱,麻油1斤。

61.四黄膏(《证治准绳》)

黄连,大黄,黄柏,黄芩各等份

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蓍、羌活、沙苑蒺藜、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63.陀僧膏(《伤科补要》)

南陀僧(研末)20两,赤芍2两,全当归2两,乳香(去油,研)5钱,没药(去油,研)5钱,赤石脂(研)2两,苦参4两,百草霜(筛,研)2两,银黝1两,桐油2斤,香油1斤,血竭(研)5钱,孩儿茶(研)5钱,川大黄半斤。

64.金黄膏(《医宗金鉴》)

天花粉500克 姜黄250克 白芷250克 苍术100克 南星100克甘草100克 大黄250克 黄柏250克厚朴100克 陈皮100克小磨麻油2500毫升 黄丹750-1050克

65.定痛膏(《疡医准绳》)

芙蓉叶60克 紫金皮 独活 南星(生) 白芷各15克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皂角7挺(捶碎,用水5升,挼汁,滤去滓),草乌头(锉碎)1两,天南星(锉碎)1两,大黄(锉碎)1两。

67.象皮膏(《伤科补要》)

真象皮2两(无真者,则以驴、马剔下之爪甲代之,可用4-5两),当归(全)2两,壮年人发(洗净垢)2两,大生地4两,玄武版4两,真麻油3斤。

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柴胡(去苗),当归(去苗,微炒),白芍、白术、茯苓(去皮,白者),各30克,甘草(微炙赤)15克。

69.万灵膏(《医宗金鉴》)

香油4斤,槐2枝,柳2枝,桃2枝,榴2枝,椿2枝,杏2枝,楮2枝,两尖1两,白芷1两,赤芍药1两,大黄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白芍药1两,草乌1两,苦参1两,川芎1两,生地黄1两,川椒1两,胎发1两,川山甲1两,熟地黄1两,槐子1两,杏仁1两,当归2两,蓖麻120个(去皮),巴豆120个(去皮),黄柏1两(去皮),木鳖50个(去皮)。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海桐皮 铁线透骨草 明净乳香 没药各6克 当归4.5克(酒洗) 川椒9克 川芎3克 红花3克 威灵仙 白芷 甘草防风各2.4克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番木鳖(油燥去毛) 红花 生半夏各15克 骨碎补 甘草各9克 葱须30克

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

生地黄 熟地黄 川芎 人参各0.9克 当归身 黄耆各1.5克熟地(20克) 白芍(15克) 川芎(8克) 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15克)黄芪(18克)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茯苓30克 车前子30克 金银花90克 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山茱萸 (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1钱,熟地1钱,米仁1钱,木瓜1钱,防己1钱,天花粉1钱,金银花1钱,白鲜皮1钱,人参1钱,白术1钱,甘草5分,威灵仙6分,牛膝(下部加)5分,土茯苓2两。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人参1钱,川芎1钱,白芍1钱,黄耆1钱,当归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金银花1钱,白芷5分,甘草5分,皂角针5分,桔梗5分。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当归2钱,白术1钱5分,黄耆1钱5分,人参1钱5分,白芍1钱,茯苓1钱,陈皮1钱,附子1钱,木香5分,甘草(炙)5分,川芎1钱,山甲(炒)8分。

78.透脓散(《外科正宗》)

黄芪 12克 山甲(炒末)3克 川芎9克 当归6克皂角针4.5克

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熟地2钱,山茱萸1钱,山药1钱,丹皮8分,白茯苓8分,泽泻8分,柴胡6分,薄荷6分。

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土茯苓1两,白鲜皮5分,金银花5分,薏苡仁5分,防风5分,木通5分,木瓜5分,皂角子4分。

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公丁香30克、肉桂30克。

82.九一丹(《医宗金鉴》)

石膏(煅)7克 黄灵药3克

83.八宝丹(《疡医大全》)

珍珠(布包,入豆腐内煮1伏时,研细)1钱,牛黄5分,象皮(切片)1钱5分,琥珀(灯心同乳)1钱5分,龙骨(煅)1钱5分,轻粉1钱5分,冰片3分,炉甘石(银罐内煅红,研细)3钱。

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全蝎(炙) 僵蚕各0.9克朱砂12克 牛黄0.18克 冰片 黄连 天麻各1.2克 胆星 甘草各0.6克

85.白降丹(《医宗金鉴》)

朱砂 雄黄各6克 水银30克 硼砂15克 火硝 食盐 白矾 皂矾各45克

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

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草乌、干姜各90g,赤芍、白芷、制南星各30g,肉桂15g。

88.冲和散(《外科正宗》)

苍术1.8千克 荆芥穗900克 甘草375克

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鲜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g )生川乌20g 桂枝20g 大黄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 地龙20g 僵蚕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蔹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续断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灵脂10g 木香10g 香橼10g 陈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没药20g 苏合香40g 麝香10g

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麝香6克冰片6克白及12克姜黄12克南星12克甲片12克,樟冰1.2克轻粉9克胆矾9克铜绿12克漂青黛6克

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明雄6钱,朱砂6钱,礞石6钱,火消6钱,月石6钱,麝香2分,洋片2分,佛金40张。

92.金黄散(《医宗金鉴》)

姜黄、大黄、黄柏、苍术、陈皮、甘草、胆南星、白芷、天花粉、厚朴。

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3克、炙黄芪6克、白术4.5克、肉桂1.5克、陈皮3克、炙甘草1.5克、当归6克、白芍9克、熟地9克、五味子2.5克、茯苓5克、远志3克、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辰砂2两(水磨),雄黄1两,叶子雌黄1两,紫金半两。

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

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

紫河车1具(酒煮捣膏) 熟地黄120克(酒煮捣膏) 归身 茯苓 人参 枸杞 菟丝子 肉苁蓉(酒洗,捣膏) 黄精白术 何首乌(去皮,用黑豆同蒸捣膏) 川牛膝 仙茅(浸去赤汁,蒸熟,去皮捣膏)各60克 骨碎补(去毛,微炒) 川巴戟(去骨) 破故纸(炒) 远志(去心,炒)各30克木香 青盐各15克丁香9克 黑枣肉60克

97.清骨散(《证治准绳》)

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

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明矾、砒石、雄黄、乳香

99.桂麝散(《药蔹启秘》)

麻黄5钱,细辛5钱,肉桂1两,牙皂3钱,生半夏8钱,丁香1两,南星8钱,麝香6分,冰片4分。

100.白虎汤(《伤寒论》)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知母180克 甘草(炙)60克 石膏500克 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102.防风汤(《宣明论方》)

防风 芎劳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术各3克,羌活 葛根 附子 杏仁各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石膏 薏苡仁桂心各9克

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灵脂6克(炒) 香附3克 牛膝9克地龙6克

104.宣痹汤(《温病条辨》)

防己15克(五钱); 杏仁15克(五钱); 滑石15克(五钱); 连翘9克(三钱); 山栀9克(三钱); 薏苡15克(五钱);半夏(醋炒)9克(三钱); 晚蚕沙9克(三钱); 赤小豆皮(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9克(三钱)。

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苍术(米泔浸,炒)6克 羌活 茯苓 泽泻 白术各4.5克 陈皮3克 甘草1.2克

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屑、麻黄(去根节)、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脐)、杏仁(去皮尖.麸炒),各一两;防风(去芦)、桂心、白术、人参、川芎、白茯苓、细辛、当归,各三分;石膏(二两)、甘草(炙赤.半两)

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薏苡仁(一两) 当归(一两) 芍药(一两) 麻黄(一两) 官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挫炒.一两)

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熟大黄300g,土鳖虫(炒)30g,水蛭(制)60g,虻虫(去翅足,炒)45g,蛴螬(炒)45g,干漆(煅)30g,桃仁120g,苦杏仁(炒)120g,黄芩60g,地黄300g,白芍120g,甘草90g。

109.五痿汤(《医学心悟》)

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2克 当归4.5克 苡仁9克 麦冬6克黄柏1.5克 知母1.5克

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飞滑石十五两,绵茵陈十一两,淡黄芩十两 石菖蒲六两,川贝母五两,木通五两,藿香四两, 射干四两,连翘四两,薄荷四两,白豆蔻四两。

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黄芪 生,四两[125g]; 当归尾 二钱[3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 一钱[3g];川芎 一钱[3g];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113.虎潜丸(《丹溪心法》)

黄柏(酒炒,240克) 龟板(酒炙,120克) 知母(酒炒,60克) 熟地黄(60克) 陈皮(60克) 白芍(60克)锁阳(45克)虎骨(用狗骨代,炙,30克) 干姜(15克)

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白附子 僵蚕(各5-9g) 全蝎 去毒,并生用,各等分(3-5g)

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

霜桑叶三钱(9克) 石膏二钱五分(12克)人参 七分(2克) 甘草(3克) 胡麻仁(炒研)(9克) 一钱 真阿胶八分(9克)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10克)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9克) 枇杷叶(刷去毛,涂蜜炙黄)一片(9克)

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葛根15克 甘草6克(炙) 黄芩9克 黄连9克

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淮生地(酒煮捣膏)4两,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2两,白茯苓2两,人参1两,当归身1两,泽泻1两,麦门冬(捣膏)1两,龙骨1两,地骨皮1两,木香3钱,砂仁3钱,黄柏(盐水炒)5钱,知母(童便炒)5钱。

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牛黄(别名:丑宝、西黄、犀黄)0.9克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30克(研极细末)麝香4.5克 黄米饭30 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