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创新 路在何方

 杏林脉香 2015-01-10

中药创新 路在何方

源于传统中医疗法和中草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化而成的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青蒿素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让人们再次点燃对中药创新的思索。

近年来,国家投入不断增加,政策环境越来越好,中医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是,中药创新始终未见重大突破。据了解,“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研究曾提出目标,研制50个重大创新药并获得批准证书,这一目标并没有完成。为此,有关专家呼吁,中药新药研究亟待加强。

中药研究亟待破除功利目的

科研论文多、获奖多,解决问题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在近期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召开的中药新药研发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上谈到上述目标时表示,我们当初的期待值很高,提出了这个硬性指标,但今天看起来,真正的创新药而又拿到生产证书的寥寥无几。在青蒿素之后40年,至今没有出现第二个与之媲美的中药。

此外,在中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方面,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现在还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水平。李连达表示。

他指出,截至2008年前,我国中医药方面取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已达80多项,发明奖也不少。但是,重大创新突破少,中药学术发展相对落后,落后于国家的要求,落后于人民的期望,落后于其他学科的进展,也落后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对于问题出在哪? 李连达认为,一是学术上我们继承得不够,发展得不够,创新更不够;二是在研究工作中,相对保守、落后、封闭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此外,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喜欢自吹自擂,而非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出论文多、获奖多,解决问题少的怪现象。有些研究是为了出文章、评成果、评奖、评职称……各种各样的目的干扰使我们的研究偏离了大方向,有些文章成了垃圾论文,脱离实际,脱离临床,不能解决临床需要的治疗问题。

他强调,研究新药的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研究要直接或间接为临床服务,为治病救人服务。

最关键的是临床试验亟待加强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难达国际公认标准

中药创新路在何方,如何提高中药新药的研究水平?李连达提出,要把握中药研究的两句话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即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西化。

“要用老祖宗的经验为当代的人民服务,为未来的人民服务。不能颠倒过来。现在有的研究是为老祖宗服务,反复证明老祖宗多英明、多伟大,理论怎么正确、方子怎么好。开展中药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应该放眼未来,让老祖宗为我们服务,不要把继承与发扬、创新对立起来。”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药的理论、方法、手段,用于中药研究,提高中药的科研水平。应该持开放的态度,欢迎海外专家学者、国内的西药专家,参加到中药研究中来。”

中药研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扶优汰劣;中药制剂要精致、纯化。李连达如是说。他还特别强调,一个新药的研究是否成功,最关键的是中药临床试验,最终拍板定案的也是临床。因此,中药新药研究,临床试验亟待加强。

据曾参与了中药新药审批及系列相关指导原则制定的李连达介绍,目前,尽管国内做了大量工作,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讲,我国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还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标准,有些临床观察报告在国外得不到公认,甚至在国内也不能得到全体学术界的公认。国内过去做的临床实验很多是不合要求的,差距还比较大。这对于中药走向世界,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对于目前我国已有10个中药制剂向美国FDA提出临床申请,其中7个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有的已经接近完成二期临床试验的情况,很多业界人士对此颇感振奋。但李连达对此并不乐观。对将来有多少能通过三期临床,最终拿到批准证书,他表示,“现在看起来风险很大,很没有把握。”

中药走向世界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是距离甚远,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我们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持久的工作,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扎扎实实提高我们的水平。李连达一再强调说。

现代科技手段为中药创新助力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航天科技研究中药呈现曙光

多年来,中药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进行中药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探索,有些工作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介绍,他们已经通过生物工程的技术获得了高产丹参酮的前体化合物,为今后实现工厂化生产所需要的有效成分,解决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得到了“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随着我国中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药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野生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解决中药资源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黄璐琦说,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通过人工的方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包括人工种植、养殖,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是人工方法之一,这是中药研究的一个方向。

据了解,目前,利用生物技术开展的中药研究已越来越多,包括人参、淫羊藿、降香等,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中药生物工程技术一方面可以培育高含量的中药材,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反应器之间生产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对于那些提取用的中药原料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高文远说,此外,“植物化学亲缘学的研究可以发现近缘药用植物之间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特别是活性成分的相关性,可以发现中药新资源。”这些方法都将为中药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新途径。

特别是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天空飞行器来搭载药用植物的种子种苗,开展空间药用植物育种等也有望培育出高含量的药用植物品种。据中国药材公司中药研究与信息中心主任赵润怀介绍,自1987年以来,我国通过卫星搭载的药用植物已有大约20种。

甘草是中药中最常用的药材,未来也有可能走向濒危。赵润怀说,中国药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的“甘草空间卫星搭载地面选育研究”,经过空间搭载地面选育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已经获得了10个具有优良性状的甘草变异株系,并进行了甘草优良株系的进一步筛选。目标就是选育出单位面积产量高、指标成分含量高、药材外观形状好、抗病虫害耐干旱的甘草优良品种。这项工作已进行了8年“抗战”,有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甘草新品系或新品种的筛选并通过鉴定。

生物工程技术、航天科技用于中药创新研究,已经呈现一缕曙光。随着各种现代科技更加广泛的应用,高效特色的创新中药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从理想变为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