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者和世界相处的十种方法

 如颖随行 2015-01-10


  内向者和世界相处的十种方法

  原文 by Alena Hall

  翻译 by 享受漂浮的芮益玲@改变自己

  校对 by 面壁思过的ElaineClaire@改变自己

  内向者和外向者表面看来相似,但仔细看他们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反应,不同慢慢浮现。

  比如上个月,《Science of Us》的作者Melissa Dahl 报道了心理学家Brian Little关于人性科学的最新书籍《Me, Myself, and Us: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and the Art of Well-Being》,该书表明内向者在重要会议或事件前最好远离咖啡因。

  Little引用了Han Eysenck的外向性理论和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William Revelle的理论,来解释内向者和外向者在警觉性和应对环境方面天生是不同的。当一种物质或一个场景过度刺激了内向者(而这种刺激源不需要太多)的中枢神经系统,就可能会让他或她不知所措、疲惫不堪,而不是兴奋不已和兴趣盎然。

  在作者Susan Cain 2012年TED Talk《The Power of Introverts》中,她重申内向的定义,认为这种性格特征不同于害羞。

  Cain觉得害羞是对社交判断的恐惧,内向更多是如何应答兴奋,这包含了社会刺激。所以外向者确实渴望大量的兴奋,反之,内向者在更加安静低调的环境中觉得至少是活着的、顺畅的、能胜任的。

  这样也就不必说社会结构的大部分迎合外向者——从开放的办公室到嘈杂的酒吧到我们的教育机构——事实是不管哪里都有1/3到1/2的人口有内向特质。

  根据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学家 Carl Jung所说,人的内向外向趋向在一定范围里,没有纯粹的内向和外向。他表示,一名内向者在他或她处于过度刺激的环境中会更明显和脆弱。

  除了咖啡因令内向者不安,这里再举出相比于外向者,内向者应对外界环境的10种不同反应。

  (1)面对人群而退缩

  “让我们回到20世纪,一个历史学家称为个性文化的新氛围,”Cain讲述到,“我们从农业经济演变进入到满是企业的世界,一刹那,人们活动范围从小山村到城市,工作从在满是熟悉的氛围到不得不在一群陌生人面前证明自己。”

  由此造成的人群,或嘈杂,或喧闹,或拥挤,轻易就会刺激内向者,耗尽他们的体力。他们最终会选择身体隔离而不是被外界鼓励,乐意在任何地方,除了人潮中。

  (2)浅谈令其紧张,深聊却如鱼得水

  大多数外向者会因为浅谈被激励,相反内向者会害怕、厌烦或筋疲力尽。常见的是在大型对话中内向者宁愿充当一名安静的倾听者,交谈结束就会独处。正如Sophia Dembling 在《The Introvert's Way: Living A Quiet Life In A Noisy World》中所讲的,这归结于一个人是如何从他或她的环境中获取(或不会获取)能量。相反,内向者倾向深入谈话,尤其关于哲学方面的。

  (3)赢在舞台——而非台下闲聊

  “以说话为生的人至少一半天生是内向者。” Jennifer B. Kahnweiler(一名哲学博士,演讲认证高管教练,也是《Quiet Influence: The Introvert’s Guide to Making a Difference》的作者)如是说。他们在台上发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且充分准备。事实上很多伟大的演说家是内向者。对内向者而言,驻留在远离大量观众的舞台比人群充斥周围的小谈话更加容易。

  (4)易分神,难无聊

  如果你正想摧毁一个内向者的注意力,只需将他们推入他们觉得过度兴奋的地方就可以了。由于对环境更加敏感,内向者苦于分神,有时在人多的地方甚至开放的办公区都会崩溃。

  可是,当处于宁静的环境,投身爱好、深入研究数个小时都没问题。尽管一直在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对内向者而言,花时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可以帮助他们给自己好好充电。

  (5)天生被富于创造力的、注重细节的、孤独的事业所吸引

  他们天生喜欢独自一人或在小群体中,钻进一项任务,花费大量时间直到做出决定或解决问题。因此,在工作中干这些事情他们会感觉很好。通常,此类职业有作家、田间自然科学家和幕后的技术工人等。这样的职业能够给他们所渴望的智力方面的刺激,同时还免去了讨厌的令人分心的环境。

  (6)人群包围中,自动定位在出口不远处

  内向者再人群中不仅生理上感到不舒服,同时会竭力做出调整,尽可能在人群的边缘晃悠。Dembling说道,无论是出口、会议后门还是飞机场过道,内向者极力远离人群。

  Dembling在Huffpost(由Facebook和赫芬顿邮报合作建立的社交新闻网站,译者注)之前的采访中说到,“我们有可能坐在那些我们准备好就可以轻易开溜的地方。”

  (7)开口前先思考

  内向者的这个习惯经常带给他们作为倾听者的荣誉。张嘴前先思考是他们的第二大特质,内心反复思索而不是张口就来(相反外向者常常会这么做)。由于这个习性,他们安静、害羞,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一旦开口,他们所分享的内容往往是深思熟虑甚至是掷地有声的。

  (8)他们不像外向者那么在意环境氛围

  《Frontiers》杂志在人类神经科学中发表的一篇2013年的研究发现,外向者与内向者在通过大脑“奖励”中心(大脑中产生某种物质以增强某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区域,译者注)处理经历的方式十分不同。当外向者因为外界联系感觉到一股良好的多巴胺增加时,内向的人往往不经历这种转变。事实上,对待外界因素,天生内向的人不会像外向者处理“奖励”那么强烈。

  (9)无法忍受打电话

  内向者因为种种原因会屏蔽电话,甚至是朋友的。突袭而来的铃声逼着他们放下手头的项目或思考,来规划未知的事情。再加上很多电话对话属于他们所拒绝的浅谈对话范畴,他们会把手机设置成语音留言,等到有精力时再来处理这些留言。

  (10)需要独处时,自动闭关

  “独处很重要,对一些人而言重要如同所呼吸的空气。”——Susan Cain

  每位内向者对于兴奋刺激都有一个承受界限。Huffpost博主Kate Bartolotta写得好:“试想我们每个人有一杯能量,性格内向的人对社交只倒出了一点点,而外向者会满满斟上。当然大多数会喜欢社交,乐意去给予去碰面。但是当杯子空了,我们需要时间‘再满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