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南宋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hjmhjmhjmm 2015-01-10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译文】  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

 【出典】  南宋  姜夔  《念奴娇·闹红一舸》

  注:


 1、《念奴娇》  姜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2、注释:    

   武陵:今湖南常德县。

   薄:临近。

   朅(juān):来,来到。

   吴兴:今浙江湖州。

   菇蒲:水草。菇即茭白。


  3、译文1:      

    荡漾在红火、繁茂的荷花丛里,记得来时曾经与水面鸳鸯结成伴侣。放眼望三十六处荷塘连绵一气,罕见游人踪迹,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

   日暮之际,荷叶如青翠的伞盖亭亭玉立,情人艳姿已隐然不见,我怎忍心乘舟荡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时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风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凄。那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将浪花吹起,仿佛拘留我在荷花间留居。多少圆圆的荷叶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边的归路上徘徊,不舍离去。

    译文2:

    在红火繁茂的荷花丛中荡舟,记得来时曾和鸳鸯结成伴侣。放眼望三十六处荷塘,幽静无人,只见水佩风裳如无数美女。翠绿的荷叶间吹起凉风,如美人残酒方消的玉容,更有绵绵细雨洒落菰蒲。嫣然含笑轻轻摇动,还带着幽香飞进了我的诗句。

    不觉已是日落晚暮,如青翠伞盖亭亭玉立的荷叶,在还没有见到情人踪迹时,怎么会忍心凌波而去?只恐天寒翠色舞衣容易脱落,被无情西风吹洒南浦。高高柳树垂下浓荫,肥硕的老鱼吹起细浪,仿佛挽留我在花间长住。田田莲叶知道我是多么留恋不舍,多少回在沙岸归路徘徊,不愿离去。

    译文3:

    在繁丽的荷花丛中荡着一条小船,一路上,双双鸳鸯与我为伴。众多的水塘寂静无人,均被水佩风裳的荷花布满。翠叶中吹来阵阵的凉风,荷花如醉酒般玉容消减。更兼菰蒲里又有细雨绵绵。嫣然一笑的荷花轻摇着美丽的身体,淡淡的香气飞入我的诗篇。

    一个个荷叶宛如青色的伞盖,在暮色中亭亭玉立,仿佛一位美女,没见到情人的形迹,所以不忍凌波离去。只恐怕天气一冷,容易脱落那翠色的舞衣,被秋风吹入南浦里。高高的柳树垂下浓荫,老鱼吹起细细的涟漪,殷勤地挽留我呆在这里。我更是难舍那些繁茂的荷叶,多少次徘徊在沙边的归路而不忍离去。

   译文4:

   我乘着一叶小舟,驶向荷花深处。一路上,对对鸳鸯在船边嬉戏游水。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池塘人迹罕至,只见无数荷叶在水面摇摆。吹动着绿叶的轻风,送来阵阵凉气,红红的荷花,仿佛美人脸上带着微退的酒意。池塘间的水草上,又洒落了丝丝细雨,那巧笑嫣然的荷叶轻轻摇动,幽幽的花香,飞入我的诗句里。

   荷叶青青如盖,亭亭玉立在暮色中,就像是等候恋人的凌波仙子。可我的爱人不见,我又怎忍离去?只怕那西风起时,这荷塘变成一片萧条。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水中的老鱼将波浪吹起,像要殷勤地把我留在这荷花之间。在这数不清的田田荷叶中,我在沙堤旁徘徊,几次欲去还留!

    译文5:

    乘一只大船,在盛开的荷花丛中游荡。记得刚来的时候,曾经和水上鸳鸯做伴。那人迹罕到的许多荷塘中,出水芙蓉真是千千万万。莲花像佳人半醉的面容,荷叶被风吹动,空气多么凉爽!待到浮萍上洒着细雨的时候,它们就像微笑的美女那样摇曳多姿,写诗时,冷香会跃然纸上。

    太阳将落西山,情人还未会见,这亭亭如盖的荷叶,怎忍心翩然走散?只怕西风吹起绿波间,红衣落尽翠叶残,花间不能再留住,南浦一别意悲伤。柳树的树阴已经落地,大鱼吞吐着波浪。怅然踏上归途,仍对田田的荷塘依依顾盼。


  4、姜夔 kuí (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5、这是一篇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借写荷花寄托身世。

    宋代词人周邦彦是钱塘人,写下“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暮遮》)的名句。姜夔的这首咏荷词,也同样把读者带到一个光景奇绝清幽空灵的世界,那里有冰清玉洁的美人,有人们寻找的清香幽韵的梦……从这首《念奴娇》词的小序知道,姜夔曾多次与友人倘徉于江南荷塘景色之中,因感其“意象幽闲,不类人境”,而有是作。

    词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向那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荷花丛中荡舟,一路上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这里人迹罕到,只见那望不见边的荷塘,绿波荡漾,荷叶翻飞。“水佩风裳”,本指美人妆饰,代指荷叶荷花,与周邦彦“一一风荷举”共得荷花之神理。从那碧绿的荷叶间,吹来阵阵凉风,那鲜艳的荷花,好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一阵密雨从菰蒲丛中飘洒过来,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幽幽冷香。惹起诗人诗兴大发,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这美好的情景多么使人留恋,然而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凌波用曹植《洛神赋》之典故。只怕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还有那高高柳树垂下绿阴,肥大的老鱼吹波吐浪,这一切,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词人说:田田的荷叶呵,您多得难以计算,可曾记得我多少回在沙堤旁边的归路上依恋徘徊?“田田”形容浮在水面的荷叶,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之句。

    姜夔以清空骚雅的词笔,把荷塘景色描绘得十分真切生动。可是,这样的好词,王国维却看不上眼,他在称赞周邦彦咏荷名句后,接着就批评姜夔咏荷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其实,姜夔咏荷在“得荷之神理”方面,并不比周词逊色。周词主要是写客子思乡之情,咏荷就是“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数句,它使人看到的还仅仅是荷叶之物态,而姜夔咏荷,不仅具有荷花之物态,还使人同时隐隐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销酒”,像荷花般的红晕,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开。荷花生长水中,她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她又是美人“冷香”。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离,具有朦胧之美。

    更可贵的是,姜夔这首词写出了赏爱荷花的最真切的心灵感受。姜夔一生襟怀清旷,诗词亦如其人。他写“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的荷塘,实是要体现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境界中,有美人兮,在水一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这不简直是一场富有诗意浪漫的人花之恋么?“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如此,词人对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也是无限依恋。因此不妨这样说,姜夔这首《念奴娇》实是一支荷花的恋歌。由于荷花在我国文学中是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姜夔对荷花的爱恋不正寄托着他对自己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吗?姜夔写荷花,不是停留在实际描摹其形态,而是摄取其神理,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融合进去,把自己的个性和神韵融合进去,写花实是写人也。姜夔这种空际传神的词笔,往往意在言外,寄托深微充满美妙的想象,而富有启发性。这种写法与一般实际摹写景物者大异其趣。如“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之类,读者须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品味,否则,便有如王国维所说“雾里看花”之感了。写出对荷花的一片怜惜爱护之情,留连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作者胸襟之旷荡,心情之依恋。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68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60名、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80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62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77名。


   6、谈到姜夔词喜用"冷"字、"香"字。其实,这"冷香"二字正好应了冷香书屋的风格。表面看,书屋总是那么冷冷的、淡淡的,然而却自有其迷人之所在。这迷人的地方,就是屋中所散发的经久不散的"冷香",用"冷香"二字概括这里书风,似比"清刚冷峻与高雅峭拔"更加贴切而易懂。  

     一种诱人的“冷香”。一番“句中有味”。“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极富创造性,丰富而又独特的想象。“嫣然摇动”怎么就会有“冷香飞上诗句”了呢?然而看来,这“香”与“诗”却果真具有一致性。“香”是一种客观物质,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气味,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嗅觉,而诗却是诉之于视觉或听觉的。按常情,嗅觉与视觉是不会直接沟通的,因为我们不能用鼻子去欣赏诗词,在文学创作中,特别是诗词写作中,由于感情的激烈活动,有时却可以产生五官中各种感觉器官的联想,视觉有时可以沟通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并借以形成创作活动与审美活动。欣赏音乐,可以在无形中看到画面,读诗,可以唤到某些香味,甚至以为这诗句就是由"香"组成的。

    “冷”字“香”字含意幽深,书屋座落在深山幽谷之中取名“冷”,这里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是一种“香”,历史会记录曾在这里读书与创作的人与物,其跟大山相伴的作品会在自然融合下,有型无形的反映了冷香的本意。也许;有一天,这里的“冷香”二字代表了某种文化或某人的心境。


   7、嫣然”,常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笑靥,它具有一种光线闪烁的特征,并极易随时间消逝。现在,它被移情到一朵摇曳的荷花上,更是一种光线折射的幻觉,一触即碎。“冷香”,自然是弥散于透明的空气,我们恍惚嗅之,感之,却无从捕捉之,而它在微风的飘忽,更给人以一种视觉外的虚幻——这前面一段趋于虚空的部分,我想把它比作镜子的玻璃部分——而“冷香”的“冷”,亦确实是玻璃的触觉。断后的“诗句”二字,则令人联想到语言在纸上的凝固,以及一种永恒的寂静。它是不可逾越的,所有光线的闪烁到此为止,它是一种“底”——或者说,是玻璃后面的水银——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一面诗的镜子便铸成了。你无论站在镜子前的哪个角度,都能欣赏镜中的既“清空”,又魅力无限的世界——但你必须站在合适的距离,才能得到最大的效果。王国维曾抱怨姜夔词境“隔”,就是因为他在词境的吸引中,竟欲把头探到镜子里去看个究竟,结果反而被自己的呼气将镜面模糊了。

  曾有评家从直觉上将姜夔与法国现代大诗人马拉美联系起来。确实,他们在高贵的人品,简洁的人生,镜中诗境的追求上,都有着相似之处。“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在某种意义上,可谓马拉美的“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一首绝对的诗”的更为诗意的说法。而且姜夔这一极富象征派色彩的名句,实际上早于马拉美的先驱波特莱尔的“应和”理论六百多年,就打通了人的视觉、嗅觉、触觉之间的通感渠道——这一渠道亦是镜外世界到达镜内世界的主要通道之一。可以这么说,马拉美与姜夔,都是各自国家的“纯诗”创作的代表——马拉美的创作,直接启迪了瓦雷里的纯诗理论;而姜夔则催生了几位杰出而纯粹的诗人:张炎、吴文英、王沂孙等——只是他们的镜面因为时代的强烈震荡,或多或少有了些裂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姜夔的词比马拉美的时而显得抽象的诗更好地体现了马拉美的诗学追求:镜中的世界——将音乐的节律,文字的舞蹈,语言的幻觉,在一种诗的熔铸中,化为镜中的世界。

  在词史上,姜夔是一个转折性的人物,他将柳永词向戏剧的开放,辛弃疾在旷野没有国界的驰奔,拨转了一个头,回到诗的内部。仿佛他的“清空”词境的回应,他的生平亦显的很“轻”,似乎卸去了除诗之外的一切负荷——他的一生过的是一种去留无迹的游士生涯,交结名士,寓迹江湖。惟一的例外,是他的于1197年后的连续两次上书论雅乐,只是为了使他的这些更具社会性的研究成果回归社会,至于他因此而意外获得的免解参与礼部进士考试的优待,他只是陪着游戏了一下,丝毫没有在他的诗与生命中激起涟漪——以他的孤独而超拔的个性,官场政治无异于窒息的囚牢。与柳永一般,他死时一贫如洗,靠了朋友的帮助,才下葬于钱塘门外西马塍,“除却诗书谁殉葬,一琴一石一兰亭”。而更给人以神秘色彩的,是他66岁的人生,竟生卒年月皆不详,仿佛一阵清风扫过这个世界,我们既无法寻到风的源头,也不知道风在何处结束,只是留下了一些美妙的诗篇——这些诗篇虽然数量不多,读者群也不是很广大,几乎集中在文人之中,但这些人却如此不衰地保持着对他的热爱与尊重——他与他的诗像一面镜子,映出了他们,或为他们寻出了生命中最为纯粹、纯净的部分。

  姜夔作为一个诗人的象征,或许比他的创作更为伟大。


  8、摇一叶轻舟,倾听那清凌凌的江水流动声;吹一页笛音,漫溯在雾朦朦的江潮里。江湖布衣,词里清客,长年漂泊的岁月里,斑白了你的双鬓,凋谢了你的朱颜,你削瘦的脸庞越发清峻,一如你那清空俊秀的诗句。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徜徉在那你那醉人的荷花池旁,荡漾在温秀空濛的湖水之中,和你一起感受南国的秋色,和你一起品尝人生的孤寂况味。南国啊!秀媚的山水印下你漂泊的痕迹;芝栏横槛间留下你那芬芳的词曲。那一弯弯风水激荡的湖泊小桥倾听过你的袅袅箫音,那一条条曲曲折折的小巷流传过你的绵绵情愫,犹如一位凌波而过的仙子,清旷的箫音划破了南国寂静的天空。

   二十四桥那一弯明月仍在,江心的那一只兰舟仍在荡漾,可是曾经的玉人,又在何处?那一处处令人伤感的玉栏,那一处处凋谢了朱颜的的明月。任凭笳鼓怆鸣,清角吹寒,任凭西风猎猎,飞叶萧萧,一切如蝶飞燕舞般,幻化成一曲曲曾经的霓裳羽衣舞。莫凭栏,那样,徒令人空悲叹,叹百年身世,万里萍踪,何处是归程!叹天涯海角,明珰素袜。如今安在?

   渺渺飘飘似天涯孤鸿一般,凄凄浮沉似雨打浮萍一样,更在维扬,弥望一片青青的荠麦,曾经的淮左名都,可叹已然是断壁残垣,衰草枯杨。在黄昏的鸦声里,你踽踽独行,怎么承受巨大的悲痛?家国之悲,家国之思,何以无穷!何年是了!只是可怜了桥边的红药,年年知为谁开?

   更可恨,巍峨壮丽的安远楼犹然是槛曲萦红,檐牙飞翠。夜寒风细中,红袖翻舞,衣袂飘飘,汉酺初赐,新翻部曲,粉香姝丽,一夜歌吹。空负了中原遗民,殷殷期盼。流光过隙,一帘淡月中,空自沉思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如今醉卧酒垆侧,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

   怅自想,一蓑松雨,一双兰浆,呼我盟鸥,翩翩欲飞,荡漾在那黛山青水之间,流连在那袅袅琴音之间,辗转在小桥流水之间,且把那清辞丽曲交与暗香疏影,交与烟波廿四桥, 交与八百里洞庭湖,在芦花似雪的飘飘里化为一抹流云,一缕清风。

 

  9、说到荷花,自然会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少女乘小舟出没莲荡中,轻歌互答,采摘莲子。文人词客往往将此情景,写入诗词歌赋中。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南朝梁元帝《采莲赋》:“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唐李白《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舟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白居易《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此良辰美景对于漂泊在外的周邦彦来说可不是笑语欢颜,“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心悦目的景致触动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绪,禁不住发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同样的是芙蓉正艳时,姜夔这样写:“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日暮时分,荷叶依旧亭亭碧碧,时间已晚,而那 “嫣然摇动”的荷花仙子多情如此,竟不忍遽然凌波而去。词人目睹此景,已然分不清是荷花飞到诗句上,还是诗句附着荷花蕊。“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诗词与荷花,诗人与美景早已不分你我,彼此沉醉。

   而我,看荷花美景,品荷花佳作,渐觉冷香袭来,神清气爽。


   10、姜白石《念奴娇·闹红一舸》上阕: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在荷花盛开之时,几只鸳鸯在荷叶间嬉戏,无数的荷花荷叶,似玉佩,似罗衣,在清风绿水间摇曳,碧绿的叶子散发着凉爽的气息,美玉般的花朵,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如果有一阵密雨从丛生的菰蒲中飘洒过来,荷花优美地舞动着腰肢。诗人则薄荷而饮,诗兴勃发,诗句上顿时染上了一股迷人的冷香。

    退思园水园流溢着白石词的轻岚:

    旱船“闹红一舸”,船身系湖石所托,半浸碧波,水流旋越湖石孔窍,水声潺潺不断。静观舷侧水面,白云蓝天,倒映水中,游鱼如悬浮在碧空之中,深得幽隐之乐。甚合姜词意境。

   “水香榭”悬挑水面,既可俯视水中倒影,又可下看游鱼。特别是在夏日,绿荫荷香,“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令人尘襟一洗,邈然有遗世之想。

   “菰雨生凉”轩,从词中“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拈出。此轩背临荷池,原轩周植荷花菰蒲,芦苇摇曳,轩南植芭蕉棕榈,夏秋季节,轩内凉风习习,荷香阵阵,这时已经有“冷香飞上诗句”的妙趣了,更何况阵雨突至或者细雨淅淅之时,那荷叶、菰蒲、芦苇、芭蕉、棕榈都成了奏乐的琴键,充满了天籁之音。


   11、可以说是最具内涵的花了。她的根是甜的,茎是直的,花和叶是美的,子是香的,心却是苦的。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诗人们似乎只是嗅到蕊的香,看到花的美,却忘记了莲心的苦。从未想过莲子坚硬的外壳里,那萌动的心会苦到让人落泪。

   有时,对着莲我会想,莲心的苦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一个莲蓬中三十颗莲子都有那样苦的心,而在他们外面却是极美极美的花。

   其实,每一朵莲都在孤独地开放着,是“不蔓不枝”的品性决定了他的孤独;是“天然去雕饰”的脱俗决定了他的孤独;是不甘于流浪红尘,却又不得不在红尘中流浪的处境决定了他的孤独。她离岸很近,近得仿佛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又很远,远得每当伸出手时,她总会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人们说,莲花的知己是蜜蜂和蝴蝶。因为莲是那样的执着于水中的孤独,只有这些虫儿才会走近她,欣赏到她蕊中的清香。在我看来,这些小虫只是莲的朋友,因为他们仅仅贪心于花粉和花蜜的香甜。他们何时品尝过莲心呢?

   而这一切又如何来解释莲心的苦?

   一位老中医告诉我,莲心是可以入药的,越苦的莲心药效越好。

   我想,最美的莲花,莲心一定也是最苦的。


  12、禅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幻月。禅在茶里,茶在生活中。人生如茶,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生命的禅才能越思越深,越想越诚。

   也许茶终究会变淡,但已不必介意,因为你的心中已留下茶的余韵。只要你已静下心,那余韵就会伴着淡淡的夜光,给你愉悦的梦境。

   当你从烦躁,苦闷,忧郁中解脱,精神抖擞的重新投入人生的拼搏,你不必想禅,只需记得在空闲时留给自己祥和的心境。

   而禅茶之香,则飘逸在人生的点点滴滴里,那种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是“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的冷香,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恒久之香……


  13、诗经里说:七月流火。


    读着句子,就感觉到酷夏里被炙烤着的大地和空气。后来翻过资料才知道,是说农历七月溽暑消退的意思。我站在阳历七月的门槛,看着白花花的太阳不敢出门。


    而窗外,正是一个葱茏的季节。一怀蓊蓊郁郁的心事在雨水里明媚地生长。


    若赏荷,就赶在七月来吧。


    应该说,荷的美在每个季节自有它的禅意,不同的季节看荷会有不同的心怀。秋荷萧瑟,徒添残荷听雨的伤感;冬荷凄凉,犹见雪压残枝的顽韧。而赏夏荷,看到的是生命的青葱和华美,是荷开一生最美的一段。荷开婷婷,未若风吹过的袅娜之美。而赏风荷又未若赏雨荷。雨幕之中,擎伞观荷,或是坐在塘边凉亭,备得一壶绿茶,看华盖之上滚珠溅玉,青荷沐雨更露娇颜。空蒙渺远的烟雨江天,真的会忘记身在凡尘。


   我喜湖荷之美远胜池塘栽培。人工栽培的荷塘,虽多了颜色,却少了天然的丽质。放眼烟波浩渺的湖水,随风摇曳的芦荡,在水之湄,成片的野生红荷延绵连亘,接天莲叶,十里荷香,让人胸襟开阔,心荡神怡。


   古来喻荷为女子。这样的女子定是有着诗的芬芳,词的婉约。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面两边开”,轻纱长袖绿罗裙的女子,采莲舟头。船行过,花映娇颜,芙蓉如面,碧悠悠的水,凉习习的风,该是一副怎样灵动的美丽画卷。


    翻开宋词,那一株风裳水佩的荷,从姜夔的《念奴娇》走来,“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的荷开在秋凉季节,有着清寂的美。而周邦颜[彦]的荷,“燎沉香,消溽暑。……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从《苏遮幕》走来,盛开在夏季,有着娉婷的美。


    那么,谁是你“制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女子?谁又是你“个妆浓淡,只为君,薄醉青盏”的伊人?


    我始终认为,荷是结着禅意的。不是清净之心赏不得荷的美。喧哗热闹的池畔,荷往往是睡去的。当月色来临,当人归寂静,荷心才会慢慢打开,清辉里,那缕缕的香,才是荷的魂……


    罗裳映水,碧影斜,我偏爱那幽姿。


    想起当年读着宋词尤爱画那水墨的荷花,池塘边的凉亭里洇度了我多少青春的时光。那有着诗一样芬芳的日子,而今,亦如一株荷,摇曳在岁月的河流上,宛在水中央。


     你说你没有看到过荷开,我想努力描述荷的样子给你。但我终明白,就象我念你的心,无法刻画。只能在你无法到达的地方,幽幽的开放,苦苦的香。

 

   14、清晨,撑一叶兰舟,驶入江南秀婉的河湾。荷叶田田,莲花初绽,“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吟着古人优美的诗句,仿佛置身于一片青梦里:柔淡的香风拂面,一望无际的碧波上青盖亭亭,红的,白的花儿娉娉娟娟点缀其中,不沾染一丝尘埃,那样一份清丽脱俗的美,直醺得人心都飘飘软软了,更怎禁得“翠叶吹凉,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人在船头坐,船在画中行,如此情景,天宫纵好,也羡煞人间。从未去过江南,这情形只在书中、画中抑或梦里,然每每读起“雨育红渠苒苒香”“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便不禁心神往之。

    生在中原小城,少见江河,池塘,平日又少去乡村郊外,赏莲便成了件奢侈的事。记忆中,小时候离家不远处是条小河,那时称护城河。当时河水很清,常有人在河边洗衣,夏日,更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河里曾种有白莲的,虽不是很繁茂,但每到花期,星星点点的花儿若粒粒明珠镶在浓碧的天幕,也把狭窄的小河装点的美丽、清凉又诗意。摘一片荷叶,戴在头顶,和小伙伴尽情在河边戏水,那一张张红红亮亮的小脸映着皎洁的花儿,仿佛连河水都染上了胭脂。

    后来,人渐渐长大,小河也不复昔日风采。不知何时,再也见不到河中有莲了。而今,虽几经挖掘、修筑,那里仍是一条越来越脏的污水沟。每每回家时经过,忆起儿时的碧叶清波,盈盈素荷,恍若前世的梦了。


   15、总是在不快乐和快乐时不经意想起了你,像那荷,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可我不是一个浪漫的诗人,无法引致你随风翩然若蝶,但我是一个懂你的人,你盖上那碎银般剔透温莹的相思我知道。

   

   秋意浓,荷已凋谢,如风忘记了童年你头上停歇的那只红蜻蜓,但是我没有忘记,没有忘记曾经的蕙兰香吐,曾经的流波暗意,曾经的水色荷思。爱上你钟灵毓秀、天然标致,爱上你或浓或淡、或近或远,爱上你朦胧迷离、随风叹摇,我说这荷可像你,你莞尔一笑,说她太完美,心太累,你说你只想过的简单一点,似那清风衬晚霞,随随意意,无诉无泣。可现在我才懂,生活始于勇敢,终于理解,简单才是真,如夜阑雨处,寻找一棵依靠的大树,可是躲不住风。


    16、“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很喜欢姜夔《念奴娇》中的这一句。在我的心中诗歌就像倩影娉婷、嫣然含笑的红荷,在翻空白鸟的陪伴下临风照水,细细散香;在我的心中诗歌就像绝俗逸尘、疏秀清瘦的白梅,在朦胧月色的烘托中占尽风情,暗香浮动。    

    学生普遍反映诗词距离他们太遥远了,考试除了背诵默写也没有其他的用处。原来如此,诗歌香则香矣,但是这种冷香太朦胧了,只有沉下心来,静静思考才能体会到她的芬芳。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屈原到陈子昂,从李白到苏轼……千年的文明在诗歌中传扬,代代吟唱,诗词离我们遥远吗?诗歌除了考背诵就没用了吗?孩子们,其实诗歌的冷香已经融入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液。在不知不觉中,诗歌的冷香已经构成了我们人生情感的脊梁。当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的心里禁不住要吟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凛冽严寒家中老母送来保暖的棉衣时,日记里免不了要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抑郁时,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落寞时,浅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血肉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就像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人歌人哭,一喜一嗔,诗歌总关情。

   如果没有诗歌,就等于丧失了我们人类文明的宝贵记忆;如果冷落了诗歌,就等于冷落了一个民族鲜活的热情;如果剥夺了诗歌,就等于剥夺了我们进入新的文明进程的权利。要让学生喜欢诗歌,走近诗歌,就要改变以往只是在讲台上“正襟危坐”讲诗歌诗人的方式,让学生真切的走进诗人的生活。

   诗歌的冷香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底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诗歌的冷香中盎然成长的孩子,在生活的道路上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对生活必然充满想象和希望,必然有着创造的热情。要让学生喜欢诗歌,走近诗歌,就要改变以往只注重讲诗不注重练习的方式,写上哪怕是一行蹩脚的诗句。让学生放下包袱,不必过多在意押韵、分行,试着倾听自己的内心,让思想在长长短短的句子里闪光。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希望冷香缭绕的诗歌能让今天的孩子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读懂民族的灵魂,聆听到真善美的声音,诗意的栖居在寥廓的大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