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hjmhjmhjmm 2015-01-10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是为谁而生?  

 【出典】 南宋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注:


  1、      《扬州慢》    姜夔

    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注释:      

   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扬州禅智寺》)

    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注释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
3.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未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妖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关于“未”和“木”

秋尽江南草未凋
这一句历来有两个版本,另一种是“秋尽江南草木凋”,“未”作“木”字。我则倾向标题这种,原因有三,一是上一句有“青山隐隐”之说,倘若凋尽,便不是青山了;二是从错字的可能性来说,将未作木的可能更大一些,因“草木”是常语,“草未”是非常语,反过来则稍稍奇怪;三是眼前实景,小杜所写的扬州南京气候相差原本不大,时间也正是秋尽冬来,而窗外草木固青青如昨,岂但不凋,连黄叶也甚少见。有此三样,宜其未凋。

     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3、译文1:

     序: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当我第一次经过扬州这座淮左名城,慕名来到杜牧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提到的风景秀美的竹西亭稍作停留时,眼前却是一片萧瑟。杜牧歌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的长街市井,如今遍地荠麦,满目疮痍。自从金兵南侵后,就连废池和老树,都厌倦了战争。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寒气逼人,扬州已成一座空城。

    如果杜牧故地重游,看到此情此景,肯定会大吃一惊。虽然他才华横溢,写过“袅袅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样的好诗佳句,恐怕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此刻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荡漾着凄冷的月光,再也听不到“玉人”的箫声了。可叹桥边的那一年一度的芍药,年年为谁开呀。

    译文2: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译文3:

    淮河东部的繁华都会,竹西亭外的江南名胜,且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满地是荠菜野麦,一片葱青。自从金人兵马渡江南下,城池废毁,乔木凋零,人们至今还厌恶说起刀兵。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起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古城。

   曾经最善赏扬州的杜牧,料想他重来此地,定会魄悸魂惊。纵然豆蔻词写得工丽,青楼词写得绝妙俊逸,而面对荒城也定难再抒深情。二十四桥依然存在,水波摇荡,月影四周凄冷无声。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是为谁而生?

   译文4: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都会,在竹西亭最优美的地方,我解下马鞍,暂停我初次的旅程。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都是青青荠麦。自从金兵践踏过长江沿岸回去以后,荒废了的池苑和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的战争。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在寒冷中吹响,这都是在被洗劫一空的扬州城。

   杜牧有着非同寻常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重来此地,一定会大吃一惊。即使他有着那“豆蔻”般的精妙词工,青楼的动人美梦,恐怕也难以写出他的一片深情了吧。二十四桥仍然还在,水中央波光荡漾,一轮明月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年不知为谁而生。

   译文5:

   扬州是淮左著名的都会,这里有风景清幽的竹西亭。我解下马鞍,稍微停止一下行程。昔日歌舞繁华的扬州,如今看到的只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南侵退去,就连这废弃的城池和古老的树木,都讨厌提起战事和军兵。渐渐到了黄昏,凄清的号角吹响,空城中回落着凄寒的声音。

   纵然那豆蔻词写得极工,青楼梦的词句再好,恐怕也难以表述沉痛的心情,二十四桥还在,波心中荡漾着冷月的光影,却一点也没有音声。可叹桥边艳丽的红色芍药,年年是为谁开花而献上一片艳红?

   译文6:

   在古都扬州的竹西亭边,我下马歇息。昔日十里繁华的名都地区,如今长满野草和苔藓,荒凉一片!自从遭到金兵的几次洗劫,连荒废的池塘和高耸的树木,都对战争十分厌恶。到黄昏的时候,这座空城的上空,只有凄厉的号角在吹响。

   即便有杜牧那样的风流逸兴,如今重来到扬州,也会惊叹今昔的巨变。尽管他有美丽的辞藻,畅游的雅兴,恐怕也难写出深厚的意愿。当年的二十四桥仍在眼前,已没有玉人在此吹箫,桥下只有一轮明月,在江心冷冷清清地随波荡漾。桥边的芍药花哟!你年年还开得这般红艳艳,谁有闲情逸致来欣赏?


  4、姜夔 kuí (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飘泊江湖,依人作客,却绝不曳裾侯门,逢迎取合。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有《白石道人歌曲》。


  5、《扬州慢》词意中满怀感慨沧桑时事、抒写身世之感。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还有日落黄昏时回荡在荒城上空的清角声。这一幕确让人心头生起“黍离之悲”。看来二十二岁的姜白石对风物变迁有一种诗人特殊的敏感,有一种少年老成的早熟笔调。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几句点破词旨。“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最近一次隆兴二年,距白石作此词时只十来年。焚掠蹂躏灾祸之惨重,至今令少年姜白石心有余悸,记忆深刻。于是,他便以如椽词笔永恒驻留了这历史时空的凄凉一幕。清代陈庭焯《白雨斋词话》评道:“数语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扬州自古繁华,古人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叹。如今繁华的扬州城好象已经没有了“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的豪气,景象异常萧条。姜白石目睹劫后荒废的扬州城,不幸深深缅怀它往昔的繁华,想到了曾经在扬州州流连忘返的晚唐诗人杜牧:“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这几句写得清俊风雅,笔调渐露少年才子的心性与亮色。对扬州情有独钟的人是唐代诗人杜牧。他爱扬州的繁华冶艳,爱那娉婷袅娜的美女,为扬州写下过美丽的诗章:“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都是吟咏扬州昔日的风流繁华。如果他现在重回扬州,目睹这劫后惨状,多情杜郎的心灵会受到何等沉重的震撼和打击!战争带来的岂止是一座眼中可见可感的空城,也造成了情感心理上的空洞寂寥,人们美好的记忆被摧毁了,心灵空间一片荒芜。正是:“悠悠苍天,彼何人哉?”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几句写得真是让人惊艳到发痴。记得当年在课堂上读到这里时,眼前便慢慢有了蒙太奇的感觉:夜暮深沉,月光清寒,直透那波光闪闪的最深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的背景也显得影影绰绰,如梦如幻。荡漾在明月中的桥影和悠扬飘来的箫声,而今桥影仍在箫声何处? “冷月无声”一语触觉、视觉和听觉。今夜与空城相伴的,只有天上那一轮凄冷的孤月!

    最后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却在荒芜和清寂的调子里,显出一抹暖红的旖旎气息。是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每年春来,这天下闻名的扬州芍药还会次第绽放如初,可是那些爱花赏花的人又何在?

    这两句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人们都认为这一句是表达一种感怀家国、哀时伤乱的惆怅之思。事实上,这“桥边红药”也许有姜白石年少时某种深隐的情思。扬州芍药自有宋一代极盛,天下闻名。二十四桥附近即有成片的芍药花圃。而芍药花有青春爱情的寓意。三千年前的《诗经·溱洧》里,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诗句。女子男子嬉笑打闹,场面活色生香。当时,芍药已作为男女之间相互馈赠,彼此用来传递情爱之信物。以芍药相赠,可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

    所以,这里姜白石写到杜牧在扬州时流连青楼歌女的旧事,也仿佛有某种自叹身世的缠绵味道。事实上,姜白石始终对扬州、对杜牧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有一种深深的“杜郎情结”,后来屡屡在词中以“三生杜牧之”自许。是呵,当年那“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情致多么令人神往,如今却都化成了劫灰。美的破败与幻灭总是令人伤感的。

    有道是:山河回首处,佳人已无踪,桥边红药,片片俱是断肠血。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7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4名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13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43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39名,唱和次数排名第46名。


   6、已过立春,窗外下着绵绵细雨,一股春潮在暗暗涌动。一首《烟花三月》的歌声响起,甜美的歌声,将人带到烟花三月的扬州。一些诗句忽地从脑中闪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月的扬州,应该是绝胜烟柳满街,琼花满树,芍药花开满城。春潮似海,繁花似锦,否则隋炀帝怎么会大伤人力物力,开挖京杭大运河,偏爱看扬州的琼花呢?

    翻开《宋词三百首》,想寻得一篇赞美扬州的词,也许宋词的华美婉约,更能表现扬州的美。

    姜夔的一阕《扬州慢》映入眼帘,一缕凄凉、荒芜、清冷,从纸间幽幽渗出。人啊,总向往美好的事物,差一点遗忘了,宋史中那一页曾经的呻吟和呜咽。

    这阙词是姜夔二十二岁时,沿江东下扬州时所作。在宋高宗赵构统治期间,金人曾两次南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姜夔作此词时,已距离那段不幸历史十来年,可战争的祸害所遗留的缩影无处不在。歌吹十里的繁华扬州,一片残垣断壁,空城四顾萧条,尤其是战争给人们心灵留下的创伤,尤为沉痛可怖。这阙词,永恒驻留在历史时空,为它添上凄凉的一笔。

    扬州城历来是淮河东边繁荣的都市,十里繁华美景无数。城东的竹西亭,景色清幽,当年杜牧曾经题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词人就在此下马,稍作停留。然而,过去扬州城的一片繁盛已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一片青青的荠菜麦子。

    自从金兵南下以后,到处焚掠蹂躏,多少造型各异的亭台楼阁被摧毁,多少俊秀的奇花异木被砍伐,满城一片萧条狼藉。当地的百姓,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受尽金人折磨。战争的创伤,不仅仅是废了一座扬州城,更多的是,那些劫后余生人的心灵创伤,永远也无法愈合。金兵已走数十年,可至今再提起那场浩劫,人们还是心有余悸。黄昏临近,城头苍凉的号角声响起,扬州城一片死寂,这凄凉的声音,更映衬出这座空城的荒凉、萧条与悲怆。

    想当年杜牧曾在扬州生活了十年,留下了很多优美诗篇。他赞赏扬州“明月满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可如今,要是再让他来扬州,一定不认识眼前这座城,就是当年风光绮丽,繁花似锦的扬州。纵然杜牧有写“豆蔻词工”、“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的哀痛悲怆。

    二十四桥仍在,只是不见当年吹箫的人。冰冷的月光照耀在水面,水波空自荡漾。清冷、空寂的凄清氛围,漫绕着月下徘徊的词人。桥边红芍药不懂人事,还是一年一度花开正艳。烟月不知人事改,它们哪里知道今非昔比,经历了战祸,人们死的死,逃的逃,亡的亡,扬州城几乎成了空城。即便留下来的人,战争给他们心灵留下的创伤,已无法弥补,哪还有心情来赏花?芍药花啊芍药花,没有有缘人前来欣赏你,难道你的情怀不寂寞吗?春风一度花自开,可怜你只有孤芳自赏,寂寞开无主了。

    姜夔这阙词用今昔对比的方法,来衬托战乱后扬州城的荒芜萧条,笔调中充满对无辜百姓的同情,和对金人残暴的憎恨,也隐含了对南宋朝廷,懦弱不作为的谴责和愤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内皆子民,可宋王朝只偏安江南一隅,只顾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西湖歌舞无止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他们哪里还顾得金兵铁骑下,百姓苍生在痛苦呻吟!

    一个王朝,捍卫不了自己的国土,保卫不了自己的子民,是缺少守四方的勇士?不,大宋不乏镇守边关的猛士,也不乏文韬武略的俊才,是大宋没有一个英明果敢的君主!王安石早在多年前就清醒地认识到,宋朝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现象,朝廷不知道改革,不懂得励精图治。面对外来侵略,朝廷一贯以文治武,兵无常帅,帅无常兵,这样的战斗力,怎能面对强悍的草原铁骑?昏庸的朝廷,排挤猜忌忠臣,残害忠良。陆游、辛弃疾空有一身抱负,却被闲置;岳飞精忠报国,却惨遭无辜杀戮。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金人铁骑下的中原百姓啊,日夜盼望王师北定,他们生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生活在处处腥膻、声声胡笳之中。可是昏庸无能的统治阶级,重用奸佞小人,一味苟合,岳飞打了胜仗还要向敌人纳贡。那些胆小怕死的投降派们,只知道一味退缩,以保眼前的安宁。要知道,敌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他们想要的是整个中原,整个华夏。

    一味忍让退缩,并不能换取四海升平,只能让敌人越来越猖獗,越来越肆无忌惮。只有强大自己,敌人才不敢妄意侵略。面对敌人的挑衅,要敢说“不”!泱泱中华,不乏热血男儿。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汉武唐宗十年磨一剑,终换得四海安定,八方臣服。

    写到此,外面的雨还在下,打开这曲《烟花三月》,悠扬的旋律缓缓响起: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我知道,如今的扬州城又是一派繁华,姜夔词中的扬州城情景已成历史,且一去不复返。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天佑中华,永享盛世太平!


  7、在繁闹的高楼与街市里面,我感到的是晕眩,某种漂浮。能够抚慰这种感觉的,我想最好是红花,不是现实中的那一朵,而是文化上或者是梦幻中的那一朵。


    二十四桥边的芍药花,的确是年年都开,然而现在开,与当年开,意味究竟不一样。现在总是被我们忽略,只有遥远才为我们追求。就像这个“念”字。--生活在别处,也就是在念想之中。


    别处的芍药花为什么美?是因为那清冷的月色,还是因为着上了杜牧的风流?是因为那传说中的玉女,还是因为染上了那绵绵渺渺的箫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杜牧的当时,他也在询问。询问表示空缺。杜牧内心的空缺,其实就是玉人和箫声,或许,连月夜也是虚构的,月色本也空缺。空缺的,大概才是美的。


    那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一句为什么美?


    姜夔整首词所呈现的,是扬州因战乱而来的破败萧条和自己对时下离乱的伤感。词序曰:“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词中直接写此情此境的是这几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词句跌宕飞动,骚雅清空。骚雅是其格调,清空是其神韵。


    今人赏词,赏的多是词的文采、音质和气韵,也就是说是欣赏词本身。词本身的美除了因为文采、音质和气韵,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它与我们隔开了遥远的时空。如果剔除语文学上的鉴赏,返回现象本身,那么,姜夔所呈现的这一切本是不美的。破败、萧条、离乱、伤残、凄怆、冷寂,这些人生的否定面在实实在在的现实(历史)中,会是美的吗?


    我一直认为,历史不是按照美的原则来运行的。它遵循的是斧子和屠刀的原则。而我们所看到的美,只是那些历史中的伤残和破败被写入文学或艺术,经过诗人作家和艺术家过滤之后的幻象。美就是幻象。现实是血淋淋的残酷。


    正是基于姜夔所写的这一切破败、萧条和冷寂是不美的,最后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才显出了真正的生动。在破败的扬州城,满目疮痍,听到清空的号角,内心凄怆。月色冷照,毫无温情。在这样一种天人相隔的境遇下,词人给出的最后的付出和挣扎是这一个“念”字。这个“念”,是姜夔本人在彼时境遇下的“思”。这一“思”直接契入了历史中非草莽非屠刀的生命之维,它穿越了时空,向千百年后代代读到它的人发出召唤。而召唤的对象是我们的内心,召唤的内容便是“芍药红花”,召唤的更深一层的意蕴就是“芍药红花与人的内心的相遇”。“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虽是一句设问,却点出了只有花与人的相遇,才是最终的美,美就是生,生就是爱。


    在一种腐朽的土壤上,一句孱弱的呼唤和设问,都显出生命的美。姜夔当时的设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对于桥边红花的欣赏和怜悯,而是更深层的对于花与人相遇和交流的渴慕和期盼。其实折射的是对美,对生,对爱的期盼。正是这句诗呈显的内心质地,造就了这首词真正的光辉。


    而在今日的闹市,在时空远隔千年之后的繁华大街上,我能被这句诗唤醒和撞击,大概是因为我曾经把那芍药的种子,种在多灾多难的江南,于是那些红花全部开在我的心上,而不是那玉女吹箫的桥边。(作者:王建锋,男。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硕士。


   8、故乡小桥旁,芍药依然开自在,却不知为谁生,为谁痴,为谁狂!彼年彼月,与你听雨小桥旁,赏那芍药繁华似锦,看那春雨洒落身旁。美的不是那芍药,也不是那雨,是那份曾经为你的痴狂。那景如画,那景如幻,那情随风,那情随水,那人不再是那人。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叹桥上伊人,岁岁等待为谁!


  9、四月梧桐芳菲尽,五月槐花飘香来。天蓝草绿,春光悠悠,柳丝如弦声声唤,青竹拔节春意阑。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依稀梦中,淡淡寒烟,冷香半缕,寻找流失千年的浪漫萍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你,徒步于微澜月城的堤岸,沫浴春风的爱语在这里延续,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青,空气中飘扬着优美的旋律,似断还续,奏出一怀凄清凉艳。笛身乍停,你轻轻垂眸,轻抚着手中的银笛,俊美的面容上,隐隐中带着一抹清冷,一派温雅的淡漠。回首,脉脉无语,深深的镶嵌在心底,不舍轻轻抹去。温馨的季节,思念满怀。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穿起亘古的虚空,涉唐风宋雨,渺烟水万重,轻掬水中月,笑拈镜中花,雁落平沙的神话,绚丽的梦境中浮现。


   空寂的夜晚,月光如水泻落,洒得满世界星星点点,有月亮的夜晚,伴着柔柔的思念,心情格外的美丽,天空的月亮仿佛也在寄托着一种脉脉的祝福,千里的思念,一地的静谧,一种灵动在空气中四处流溢,穿过心情的温柔,蹦出点点的思绪,莫名的,一种滋味闪现,徘徊许久,飘去……


   时光如浮云,疾驰;岁月如落叶,飘逝;怆然回顾,思绪万千。人生如梦,梦醒时分,谁默然泪下,低吟浅唱?悠扬琴声,如涓涓细流缓缓而至,飘潆着隔世的灵气,是如此的超凡脱俗,空灵深邃。穿起千年的古韵,引蝶翼般美丽的向往,撷成满怀的相思,凝成殷殷红豆,托原上的明月清风相送。


    心境似五月的细雨,潇潇落下,飘飘洒洒。驻足于窗前,看满树盛开的槐花。静听,风轻花香,如数一枕温柔。那雨划过树叶的边际,沁润入心灵。看满地凋零的花瓣,似无法重拾的忧伤。悠然的埙声飘荡,自身后传来,增添了些许凄然苍凉之中诠释着无法散解的哀伤,慢慢延伸开来。


    岁月如云烟般轻轻掠过,似春梦秋云,散落无影。看不清的未来,影影绰绰遥不可及。青春就这样悄然而失,无声无息的凋零于记忆之中。过往的烟雨情愁,如烟花般绽放过后,与落日一起慢慢落下。


    宁静的生活如同深山里的一汪湖水,飘落了一层春后的花瓣。躺在一叶小舟之上,在漫天星辉之下,细数昨日的浪漫。当飘落的誓言已变沧海,门前杨柳依旧,孤寂的心魂归何处?感叹时光飞逝,怅然空望,叹此生何以为依。重拾起封存的记忆,寻觅以往的柔情。


   其实,对一个人的思念有时候不需要这么缠绵,心间,柔软的思念,脸上,绽开着笑颜。月光如水的夜晚,寂寞的月亮,有时候也会把自己圆满。一种伤感,一种快乐,交替在空气中,碰撞的瞬间,撞击着心灵深处的柔情和感动,一世月华,笑看人间冷暖,一纸离愁,写尽相思相散。


   10、纵横求索,追溯时光隧道,人世沧桑,唯有一个情字,把世世代代的子孙紧紧相连,人们在孜孜求索未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苦苦怀念着前辈们。在我们与亲人之间,有一根无形的情丝,把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先古的人们同样也在念念不忘他们的往昔,早有宋代词人姜夔就写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说的是:曾经熟悉亲切的二十四桥仍在,而其旖旎迷人的风光不见了,只剩下清冷的月光,在水波中无声的荡漾。一个凄清的场面跃然纸上,一种多愁善感、怀恋昔日的情愫满溢诗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桥边的芍药花依然浓艳,曾经赏花的人已不知他乡,落寞伤感之情境扑面而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古往今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逝去的父母,牵念已故的亲朋。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珍惜,过后一场空。想当初,总感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之又少,到如今,总是有一种想常相聚的奢望。只可惜,月光水岸,如此美景,却寻不到故人的影踪。


    曾几何时,唯恐梨花落尽成秋色。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刚见柳枝发出的嫩芽,又见漫天柳绵吹又少。韶华易逝,流年如白驹过隙,天若有情天亦老,更何况痴情儿女,世事匆匆,转瞬间,时过境迁。


   人生总会有点滴的遗憾,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许的不完美,才使得生活充满了梦幻和向往,才能鞭策人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追求至善至美的美好生活吧。东边日出西边雨,上苍总会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让人们在如花似梦的憧憬中,充满渴望,在无限的渴望中,又氤氲着朦朦胧胧的怅惘。


   远眺窗外,月影婆娑,漫卷西风,炫丽的烟花,像是半空中游弋的万花筒,此起彼伏,竞相绽放。惊诧于一簇簇的绽放,又惆怅于那种炫彩在瞬间的陨落。是谁说的: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我们欲要扬起风帆,何不趁此年轻。


    11、人的一生其实就是那么暂短的几十年,来也好去也罢,终究是个过客。来路是怅惘的记忆,是迷离的流苏,是甜涩的微雨,是母亲的痛楚。而归路呢?归路亦短暂:雨,落往河水;花,落入信笺;叶,落进书页;尘,落入蚌体。泪,落进雨里;心,落进花蕊;血,落进叶脉;憾,落入尘埃。这,就是最好的归路吧。姜夔在他的《扬州慢》写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物是人非,人生路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过客,聚了又散,各自奔赴前程。有人走得小心,走在半空两座山之间的钢索上。有人走得苍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有人走得雅兴,“独钓寒江雪”,钓得一片雪意。有人走得孤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总有人害怕孤独,携伴而行,“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总有人一曲终了人散尽,“空余满地梨花雪。”而终究,我们敌不过时光的霉菌,磕磕绊绊,“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


    人生虽是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本是无奈,却还要去奋斗;人生无法去取舍什么,但你却还是要去取舍。


    有人说人生是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生,是它的上游,死,是它的下游。如果你做不了一艘不沉的船,或者做不了一面不落的帆,那你就老老实实的做一水手。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这说明你在不断的成长。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这说明你在不断的成熟。


    有人说人生犹如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夏的浪漫,令人陶醉,而秋呢?秋天,秋风劲吹、秋雨缠绵……一派秋色浓郁之景象。鸟儿寻找着天气,躲风避雨舞动着双翘;叶儿寻找着大地,随风逐雨回归树根。万物都在悄然地离开,一切都在默默地归来。人生旅途中,只有过客不顾风雨,只记得前往的目标,步态匆匆。春来春又去,秋临秋又逝,一切总是周而复始……行在旅途,心在归宿。满目的秋色随风随雨悄然而过,往事不值得回味,只有思绪随着步履伴在心头。偶尔一回眸,望不到已往繁华盛景,只能走,一直痴痴的往前走,伴着日出日落,随着月明星荣,痴痴地寻求,只到觅到下一个心灵驿站才可能收住脚步。也许今生今世也无法寻觅到满意的所求,然而依然痴痴的去寻求。也许这就是人生,象过客一样如此匆匆。有时真羡慕那些鸟儿,羡慕它们能有一个小小的巢穴憩息双翅,而人生的过客,无论再好的居室,却也收不住心的骚动;有时真是嫉妒落叶,嫉妒它们葱茏了整个春和夏,最终能在秋风中,轻舞着回归大地,去拥抱树根,尽情的用生命给予爱的报答。何时才能收住脚步?何时才能不再行色匆匆,人生过客也许就是这样一生奔波不停!


    有人说人生象是一瓶陈年的老酒,随着岁月蹉跎,越发芳香醇厚,这大概是人生过客风雨兼程,经年不衰的积淀吧,有人总是回味童年的欢乐,有人却痛惜青春的流逝,有人因人到中年一事无成而伤感,有人岁至暮年而壮心不已。这实在是人的心志所在呀!


   唉,有雨才是秋,有风才为秋,风风雨雨的秋季也许正孕育着一个美丽的过客人生!


  12、江南纷飞的细雨沾湿了我的素裙,也湿润了我的心,那烟雨中的琵琶声传来,平平仄仄,荡气回肠。


    青石板上的马蹄声已渐渐远去,雨巷里的故事依旧在继续,是谁,用若即若离的一笔,将梦想与回忆都掩埋入烟雨?


     那年三月,当我有机会来到斑驳的雨巷时,我有意在晚上,雨雾中,独撑一把油纸伞,默默踟蹰于有苔藓的青石板上,流连在寂寥的时空,静静感受那雨巷里丁香姑娘的淡淡忧愁。


     当我依在乌镇的古桥上时,我看着古镇女子站在水中,有节奏地捶打着青石板上的衣服,在潺潺流水声中,我似乎听到了“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诉说。


    我不知道古镇朱红色的木门上那锈迹斑斑的门环,曾在旧时的白日和黑夜,扣动了多少人的欣喜,扣醒了多少人的温柔?我只知道,当我穿行在古镇上时,我是多么的希望自己不是江南的过客,而是江南的归人。


    此生,我愿褪去铅华的外衣,携着唐诗宋词的古韵,踏着用一帘江南的烟雨和无数朵散落的杏花拼凑成的飘逸歌曲,穿过前尘的风口,以一朵花的明媚一生行走。


    一把油纸伞,撑开了多少红尘女子的江南梦?一艘乌篷船承载了多少红尘男子的烟雨愁?江南,经历了千年的风雨飘摇,如今,已淡没了六朝金粉,远去了鼓角争鸣,惟余断桥上的故事随风流转天涯,散落在云镜半开的流年里,不减不淡。


    记得你说,你爱江南,也爱江南的烟雨;记得你说,等到江南三月暗香浮动时,你自会从烟雨中走来,共我一帘幽梦……


    君可知?那三月桃花的嫣红,便是我对你的深情表白。


    君可知?为了你的到来,我已不再独对江枫渔火对愁眠。


    君可知?我为了用最美的姿势来迎接,我已删除了断鸿的篇章,隐去了叶落的忧伤,重拾起雨蝶飞舞的轻盈。


    君,我想守着静好的岁月,等你一起共煮一壶忘忧茶,在濛濛烟雨中再续一段前尘旧梦。君,我想和你牵手徜徉在江南烟雨中,让曾经的思念涟漪成一池氤氲的秋水,情醉在江南的水韵中……君,我想和你牵手,一起去遇见江南三月的花开,在莺歌燕舞中,且行,且吟……


    君,我会等你,等你拥我入怀,等你一起在烟雨江南捉景入框,展袂成画。


    烟雨江南,无你何欢?那隔世离空的温柔,何时才可以真切地触摸?君,其实我好想好想与你一起,在江南永久停留,春披一蓑烟雨,夏看一池荷花,秋赏一树香桂,冬钓一江寒雪,举案齐眉,白首不相离。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梦,而我的江南梦中一定有你,也有烟雨。我要把我所有的等待描摹成精致的青花,定格成烟雨红尘的永久执念。


   江南的美,美在朦胧、美在静幽,美在婉约,美在不加粉饰的纯朴自然。听!春风中,有人在低声吟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刻,我听到了乌篷船的橹声,我的烟雨江南梦又在笔尖驻留,绽放……


   1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帝朝的更迭,斗转星移,不变的是那曾经历史的朱颜,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我站在昭君出塞的古道边,悬望着当年的香履足迹,一声雁鸣,它是否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那只落雁的幼雏?­


    不会去想我何时会被困于此,那天似乎离我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期限。踏过五千年的史迹,杳然来到我的对面,比过风驰电掣,电闪雷鸣,可我也曾期待它的出现,想着它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改变,给我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历史,只是自己知道。


    碾碎了一支支零落成泥的花枝,带着自身的芬芳,飘进了下个世纪的轮回,驻足于时空隧道的进口,我会在此为你停留。­


    有时会默默思忖,应该怎样去迎接下一个黎明的到来?启明星告诉我,看到它的出现,你应该准备好一切出发了,当我认真备好一切,发现预想晴朗的黎明已被乌云带走。雨点安慰我下次一定会出现,守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封地,期待千年后会重现幻想中那缕久违的曙光。


    留下自己,重新整理未曾完成的宿愿,留下自己,也留下一段不能弥补的断章。­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此刻间,花褪残红,夕阳斜射,幽禁在时间与空间的夹层中,简简单单的要求,只是为了见证自己的那一份承诺,只是那一个允诺,我会将你轻轻挽起,为了那一句儿时的玩笑,我会陪你走过海棠盛开的角落。而何时,太阳已不会东升西落,四季停止交替!­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乱世的佳人有谁还知晓,古时纷扬的残墟,映着我的怜惜,放逐于荒漠的土地,那里曾是弃我的故乡,原来还有我走进你的方向,只是一种默默的暗然,永远镌刻。­


    飘散了,招招手,去补上千年前泣落的红妆。­


    只是它回不去从前,一样的心境,一样的需要,一样的守候;因为今世的泪水已悄悄稀释了前世的相识,沉淀在青海湖畔。­


   冽风隐隐,作痛了灼热的期盼! 叶已枯,花已谢,耳边又响起彼言:­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奈何桥下的那一株红药,是千万年前谁无意植下,花笑今日,却在守着谁的归来?­


   14、我们渐渐老去,无耐褪去 华 丽 的 外 衣,回头地凝望着,却是满目疮痍,从前幻想着的所有美好,都随着雨滴汇入河去,回想当年的自己,发誓要 闯 荡 整 个 世 界,狂 妄 而自豪!在时光转角,却要承担很多情非而已,那些心碎的话语,渗入了记忆的流年,看着一切的世事变迁,只想遗忘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了往日的热情,渐惭地习惯了一个人的自己。也许梦里偶尔会出现某个难以忘怀的画面,再看着那画面逐渐模糊消逝。很欺待会有奇迹发生,但我知道没有偶然。我就是一朵云任风吹走,风停了的时候,就在那里歇脚。或许你永远不知道我下一站会在哪,因为我不可能让时间永远定格在某一刻。我跑着,你永远也追不到,直到生命的边风携走,那个我所向往的地点。


     多年的回首,一朝的永别,淡梦离殇,曲 终  人 散,不知一地的花撒向何方,响午暖阳正好,日复一日地,我却如,一卷落叶随风儿打转,轻飘。 错过了 黄 花 遍地,才懂得世间不过一纸素笺,字迹会因年代的久远而退色油干。不想沉浸在岁月抹上的灰尘里,多想每时每到都做更新的自己。

    我们都是镜子里的人,照出了原来的自己,却卑微的像泡沫。我们与时间赛跑,累得 精 疲 力 尽。我们认定想要守候彼此一生一世,可还是过眼云烟。多想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不早不晚地相遇,依偎在你身旁,看着满天繁星也好,或是低眉不语,只要你还在我身旁,我还能感受到你扑通的心路,急促的声音,迷人的气息。


    春寒料峭,一弘清泉将流水洗涤,也带走了我的一厢记忆。在一个静静的日子里,只想独自承受。脑海中会留住你的影子,你的轮廓,你的微笑,让我还一往如初地生活。人生有很多的始料未及,或许你现在所拥有了,一个转身就没了踪影。人生就是这样,那张纸片明明填满了字,却还是感觉到那张纸的空白。仿佛,失去了所有,再也拾不回来。


     月色柔和,洒满了屋里屋外,远处几朵花儿盛开,我只愿闲庭漫步在这迷人的夜色里,驻足欣赏。仿佛又隔了一个世纪之久,到了某个熟悉地点,似曾相识,却早已物是人非。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5、芍药的确是盛开了,而且在牡丹的身边开了,花开的是那样艳,那样浓。不知是这场春雨唤醒了芍药,还是这些芍药点染了春雨。花瓣上残留的雨滴,更是将花朵装饰的娇艳欲滴,让人心动。白色的芍药,纯洁素净,亭亭玉立;粉色的芍药,妖娆妩媚,楚楚动人;红色的芍药,群芳吐艳,风姿卓越;一点也不逊色于花王牡丹。芍药花清香馥郁,招蜂引蝶,嘤嘤嗡嗡,一派热闹的景象,而它在身旁是早已凋谢了的牡丹,仅仅留下绿色的枝叶,陪伴着芍药,却也在风中拍手鼓掌,为芍药不断地喝彩。这一切引来观赏的人还真不少,好多人在园中拍照留念,久久不愿离去。


    芍药与牡丹在一起,千百年来并称为“花中二绝”。有人比喻说:“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人们常常把它俩栽种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开,据说它们不可分离,否则就谁都不会开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却相信他们缠绵默契的感情是真实的。这二者花形极为相似,如同姐妹,有不少人将它们认错的,可是,它们绝不同时开放,特别是芍药,她不嫉妒,不攀比,牡丹开后过半个多月,它才静静地盛开,也许,人们只记住了国色天香的牡丹,却忽略了默默静开的芍药。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文中写道:“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掉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是一幅美妙而自然的图画,这也应该是大观园女儿们最美好的风景之一了。酣梦沉睡的史湘云,躺在芍药花丛中,与芍药花相互映衬,湘云的娇憨纯真之态跃然纸上。我想这大概不光是曹雪芹的妙笔,还离不开芍药花的功劳吧,史湘云也更应该是芍药花的化身,她的纯真应该不逊于艳冠群芳的牡丹,而牡丹则意蕴了薛宝钗的形象,说什么“任是无情也动人”,我却不喜欢宝姐姐的无情,她自然也不会“动我”。


    看着园中娇艳欲滴的芍药,在风中摇摆,我仿佛看到了娇憨纯真的史湘云,楚楚怜人。世人皆爱国色天香的牡丹,因为它贵为花王,雍容华贵,艳冠群芳。而芍药的花语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为定情之物,暗含惜别之情,故它又被称“将离草”,却让我感到了几分的凄楚和伤感之意。看着那些红芍药,我不禁又想起了“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6、花多。迎春花、玉兰花、茶花、樱花、梅花、还有芍药。各有各的花期与灿烂。姜白石叹,“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其实,有时的美丽,只为自己,无关世事的繁华与苍凉。对植物来说如此,对人来说,亦如此。


  17、“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我在想,每个人的一生,都好似一朵花开的过程。不管是在花园还是在荒野,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飘摇,不管是有人欣赏还是任人践踏,在花的世界里,她所有的梦想就是:在属于自己的花期里,迸发出积蓄的所有能量,开成一朵世界上最美丽的花。


   18、青石板上的马蹄声渐渐远去,是谁用若即若离的一笔,将回忆埋葬在烟雨江南里…——题记

     江南终于展现出她多雨的一面,雨丝飘飘洒洒,氤氲岚烟,也为铜陵这个江南小城平添了些许灵动。枕上初寒窗外雨,草阶寒露翠欲滴。燕归南浦喜泥润,谁知江南又一春。

     江南如诗,古至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这有着曼妙容姿的江南留下唱不尽的诗篇。荷花池畔,雨乱碧水,风动荷叶。你可以体味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清新。站在扬州的古桥,你可以走在长满青苔的青石板板上,然后在潺潺流水中,听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诉说。在斑驳的雨巷,你可以撑一把古老的纸伞,彳亍在寂寥的时空,感受江南这独有的淡淡忧愁。

     江南如画,精致而不失典雅,她是一副浓墨淡染的中国画,只有写意的水墨才能描绘出江南的千年风华,而写实则勾勒不出江南淡雅的轮廓。雨中的江南,风轻轻卷起柳絮,散满江南的每一寸肌肤。雨打芭蕉,声声催天语,将江南的忧伤弥漫整个时空。炊烟袅袅,清风微抚,将江南的气息融入每份草木。而江南的风姿又岂是世俗的线条所能描绘的,所以我宁愿江南是我梦中的江南。

   

    江南如歌,古老的秦淮河畔,至今还能听见百年前的低声呓语。江南应是一首清新质朴的古筝曲,你可以随着那优美的曲调,梦回千年前的江南,忘却这纷纷扰扰的世间,在那如歌的江南做一个潇洒的词人,将喜怒哀乐都积淀在这烟雨江南。

    一缕青丝,无法解读我的思念;一生珍藏,无法追寻曾经的诺言。身在江南,雨落心间,年复一年,徒留谁的孤单,纵然记忆已成灰,我洗涤曾经的回忆,无法转身。再次为你挥毫,将所有思念化于这烟雨中的江南。

    跳跃的雨滴,闪烁着透明的忧伤,天空用深沉的目光,遥测着大地的距离,氤氲的时空,将雨水沉淀,在那烟雨中的江南,风轻柔的托起雨丝,洗尽烦躁浮华,沉醉在那隽永的雨季青春。

   正所谓,烟雨江南,无你何欢。


   19、总想为江南画幅画,却无奈我笨拙的画笔涂不出那片属于江南的色彩;总想为江南赋一首诗,只可惜我苍白的笔尖写不出那份空灵的江南意境;总想为江南谱一首曲,只可叹我颤抖的竹笛奏不出那江南的凄迷,只好用着只字片语堆砌江南印象。


    “二十四桥任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而生?”写的应该是江南吧!换啥的女子早已不在,二十四桥的桥栏上,刻下了多少红尘过往,来来往往的你你我我车水马龙,走过这江南的精巧石桥,袭了一身水的华裳,这小小的桥梁将岁月的痕迹留在了现世。至今仍有诸多迁客骚人驻足品评。


    想起了旧时南浦岸边的灞桥柳烟,想起了那些折柳送别的依依不惜,想起那些独上兰舟客游他乡的游子,独上兰舟的这种惆怅应该只有江南才会有吧?也或许只是说他更适合于在江南。


   三月将尽,不知此时的江南是否姹紫嫣红“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季节,是否还有独钓寒江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鱼翁。超然于尘世之外,忆着往事?


     多年以后那些迟暮的美人,那些客居他乡漂泊不定的浪子,再度重游故地时,是否还记得那一川烟雨。那他们所凭栏远眺的栏杆,依旧光彩?


    有时候想想,一个人去远方旅行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尤其是在悠悠的江南。只是恍然梦醒,江南依旧远,梦中时时有他的倩影,所以告诉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江南,去看看陌生的风景。


    愿行走江南,在雨雾迷蒙中与天地结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