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萬航渡路的歷史建築(一)【圖文】

 還舊樓主. 2015-01-10

 
       万航渡路原名极司菲尔路,1864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辟筑,1943年租界交还中国后,改梵皇渡路。1964年改万航渡路。南起愚园路,衔接华山路,北至曹家渡折向西,最终至长宁路,衔接娄山关路。全长4830米,宽15.1至21.7米。
 
万航渡路223弄三义坊,书法家李天马旧居
 
         三义坊属花园里弄建于1930年的砖木三层,共42幢。
 
万航渡路223弄19号,书法家李天马旧居
 
      李天马(1908.2.7~1990.3.4)广州人,现代书法家。任职银行,却乐于书法,遍习二王、怀素、欧阳询等诸家。后应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受聘为广州市文史馆馆员。1962年移居上海,任上海市文史馆书法组长并多处兼职书法教授。李氏在上海与沈尹默、潘伯鹰等学者往返,推动中国书法的发展。居沪期间,收徒不索费、不受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曾主持拍摄书法教学影片《怎样写好毛笔字》和《笔中情》。著有《楷书行书的技法》等。
 
万航渡路320弄,胡适1926--1930年旧居
 
       1926年5月间胡适在320弄49号租了这幢三层楼小洋房。楼下是客厅、厨房、餐厅和卫生间。楼上大间是胡适和夫人江冬秀的卧室,旁侧小间是公子胡祖望、胡思杜的卧室,另一侧是胡适的书房。胡适在上海寓居时,接受光华大学教授聘任,同时又与徐志摩、梁实秋、邵询美等筹办《新月》杂志和新月书店。1927年4月30日,就任母校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0年9月《胡适文存》(三集)由上海东亚图书馆出版。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现代著名学者。1930年11月胡适携家眷离沪赴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兼国文系主任,寓所归还房东。如今,该处居住着好几家普通百姓,弄口挂着沙利文饼干专卖店的牌子。
 
万航渡路435号,旧国府高官陈调元旧居、汪伪76号特工总部旧址
 
       陈调元(1886-1943年)河北安新人,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13年入北洋军,后历任宪兵营长、第47旅旅长、江苏第五混成旅旅长、徐海镇守使等职。1923年任安徽督军,1925年升皖军总司令、安徽督办。1926年10月9日被北洋政府晋授陆军上将。1927年10月21日任国府安徽省政府主席。1928年3月2日再次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29年3月22日任津浦路警备司令,5月25日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授陈调元宝鼎勋章。6月15日被国民党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选为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7月3日陈调元部移江北,提出辞职被批准,仅保留“国民政府委员”空衔,从此失去军权。1934年3月23日国府任陈调元为“湘鄂赣粤闽五省剿匪军预备军总司令”。12月5日中央政治会议任陈调元为军委会军事参议院院长。1935年4月3日国府令陈调元任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1936年6月6日军事参议院长陈调元到北平,代表军事委员会向各军授旗。7月13日任国防会议委员。1937年7月抗战爆发,陈调元一直担任军委会军事参议院院长。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终年五十八岁。1944年2月2日,国民政府追晋陈调元为陆军一级上将。

原极司菲尔路76号,汪伪特工总部

      臭名昭著的汪伪特工总部“76”号的主要建筑是正中的高楼,走上石阶,中间是穿堂与扶梯,东首是会客室,后面是交际室,会客室对面是餐厅,后边为会议室。会客室的楼上是丁默村的寝室兼办公室,里面有一张床,可丁从来不在上面睡觉,他睡觉的地方是寝室里的洗澡间,因为那里四壁都装有防弹钢板,丁默村每晚就在浴缸上放一张棕棚,铺上被褥,睡在上面。丁的寝室对面是李士群的卧室。在丁、李两室之间的前面是李士群的办公室。在李的房门前有一条小走廊,旁边有客房。这条走廊,直通高楼西首的石库门房子,另有一条通道可通后面吴四宝的宿舍。通道旁有两个房间专关女犯人。三层楼上两个房间,是“犯人优待室”,楼梯口装有铁栅拉门,派有便衣特务持枪警戒。高楼西首,是一幢三开两进的石库门楼房,四周有走马楼。在走马楼中间的天井上搭了个玻璃棚,把楼下的前后两厢与客堂打通改为一个大厅,搭上讲台,就是大礼堂。“76号”除了制造血案、绑票敲诈之外,在贩毒售毒、开设赌场等方面也无所不为,以致其所处的沪西地区有“歹土”之称。其右侧弄堂华村即今万航渡路455弄是1930年建成的新式里弄,内有三层楼的小洋房18幢,抗战期间,因华村在汪伪76号特务机关前面,居高临下,可窥见该机关操场全部情景,故特务头子下令限期一天强迫全部居民迁走,该地成为了“76号”特务机关的爪牙住所。
 
万航渡路435号,原汪伪“76号”特工总部现逸夫职业学校
 
       上海解放后,原汪伪“76号”特工总部旧址成为中共静安区委党校、建东中学、静安区职业学校等,现为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静安分部。 “76号”原主要建筑于1994年学校改建时拆除,建筑的模型及天牢、水牢、地牢等资料存于校内的“76号”旧址史料陈列室。
 
万航渡路540号盛氏花园 
 
万航渡路540号,华园原盛宣怀四子盛恩颐旧居
 
       万航渡路540号的主人是19世纪晚期清政府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第四个儿子盛恩颐。这座建于1925年的住宅,二楼为平拱或券式窗框,简洁而有秩序;平面为方盒子形,简单平缓的斜坡屋面上覆盖小青瓦。盛恩颐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骄纵、任性、挥霍无度的习性。他承袭了其父在汉冶萍总公司的职位,继承了万贯家财,娶了11房姨太太,子女多达27个。他最要好的朋友是大盐商周扶九的三孙子周孳田,世称“周三”,“周三盛四”时称一对活宝。盛老四在跑马厅养了75匹赛马跑马聚赌,日斥万金,硬是把盛家在老北站对面的100多幢弄堂房子一夜输尽了。等到抗战胜利时,盛老四家中的金山已被他挖空了。晚年凄凉的盛老四中风多年由如夫人吴仪贞服侍,1958年死于苏州盛家祖业留园门口的房间里。如今的“华园”是一家叫华怡的化工企业,和盛家没有丝毫关系。

万航渡路540号,盛恩颐旧居

       盛恩颐(1892—1958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继承其父盛宣怀的家业,历任津浦铁路局局长、汉冶萍公司总经理,丰盛实业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三新纱厂和中国通商银行经理。抗战时期在上海设立宏济善堂,替日本运销鸦片,并任日本经营的华中水电公司常务董事。盛宣怀第三房庄夫人生的儿子,盛老四娶了11房姨太太,子女多达27个。他的正妻是曾任民国国务总理孙宝琦的大女儿孙用慧,一口流利的英语,曾进皇宫当过慈禧太后的口语翻译。盛老四的汽车租界牌照为4444,中国牌照为4。由于他的大儿子毓邮过继给三房同颐,因而继承了三房的遗产,大儿子曾帮助过风雨飘摇的“盛老四”。家境败落后,迫使下一代人发奋自强,东山再起。毓邮、毓度、毓鸿、毓鹏、毓凤、毓珠等先后去闯自己的天地。建国后此处为正泰橡胶厂的疗养所。

万航渡路540号,盛恩颐旧居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出生于常州,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等);第一个斟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1902年,任正二品工部左侍郎。1911年,任邮传部大臣。1916年4月27日在上海去世。
   
万航渡路618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万航渡路618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我国唯一的美术电影基地。其前身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0年迁来上海,1957年4月正式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驰誉中外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西岳奇童》、《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等动画片出自该厂。“618号”还代表着上译厂的一段历史:1950年6月上译厂翻译片组,迁至万航渡路618号。条件极为简陋,当时只有一个录音棚,用麻布包稻草作隔音墙;只有一台放映机和一台苏制光学录音机,共用一个话筒。
 
万航渡路1066号,曹家渡圣弥额尔天神堂

       1919年法籍修女鲁依斯佩、金闺在曹家渡传教并建圣弥额尔堂。1921年曹家渡的热心教友曹毛媛捐出三间平房和一块空地作宗教活动场所,后改建砖木结构楼房一幢,即老堂。1930年在唐卓中神父主持下,由南通富商、教友郁建生捐献土地建成临时新堂。1931年升格为总本堂。1933年外籍晋神父在新堂侧建三上三下共六间神父宿舍。
 
万航渡路1066号,曹家渡圣弥额尔堂
 
       1935年本地神长徐神父邀请建筑师潘世义设计筹建大堂工程。因抗战爆发而暂缓,工程队在小花园葡萄棚旁建弥额尔天神像供奉。总铎座堂设在曹家渡圣弥额尔堂。 解放后宗教活动逐步减少,1958年收归国家,撤掉修女住所,将圣堂移至北曹家宅108号(即长宁路108号)。
 
万航渡路1066号,曹家渡圣弥额尔堂
 
       文革期间圣堂关闭,1984年12月25日曹家渡天主教堂重新恢复开放。2009年4月25日新堂奠基日。2011年9月29日由邢文之辅理主教主持感恩祭,上海教区曹家渡堂迁建复堂日。
 
万航渡路1384弄,湖丝栈介绍--1874年创立
     
万航渡路1384弄,湖丝栈整体图
 
      湖丝栈原为蚕茧加工场及堆栈,初建于1874年,因丝茧来自浙江湖州而得名。栈场大铁门面向苏州河,在今万航渡路1384弄口,两根混凝土门柱今仍清晰可见。
 
万航渡路湖丝栈旧址
 
      信昌丝厂1893年开设,生产“厂囡牌”茧丝远销欧洲各地。栈内设自来水及发电站等设施。后因外商向我大量倾销人造丝,使真丝销路锐减,湖丝栈1936年倒闭。河边的信昌、达丰码头是当年用以装卸茧料和出厂茧丝成品的地方,其厂房先后为达丰布厂仓库和常熟轮船公司堆栈,解放后为市五金交电公司仓库。
 
万航渡路湖丝栈部分厂房及仓库
 
      今存湖丝栈车间和仓库建于1910年前后,均为三层砖木结构,机平瓦歇山顶坡屋面,青红砖清水墙面,墙厚达60厘米,12米跨用一根木梁,跨中用30x30厘米木柱支撑,外墙每层每个开间处用圆钢锚固,百年来一直用作车间和仓库,墙体至今不裂,库房室内环境冬暖夏凉。湖丝栈规模较为宏大,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发源地之一。

歡迎進入個人圖書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