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奥运会视觉传达设计中运动形象的变迁

 being 2015-01-11

        此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奥运会海报中被以各种表现手法充分诠释出来,如在1972 年德国慕尼黑第20届夏季奥运会(图9)、1984 年美国洛杉矶第23 届夏季奥运会(图10)、1988 年韩国汉城第24 届夏季奥运会(图11)、1992 年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 届夏季奥运会(图12)的海报中,运动员的形象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除了最具代表性的海报设计之外,运动系列标志在现代奥运会的视觉导向方面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奥运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中,运动系列标志的设计也遵循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规律。
        运动系列标志设计从1936 年德国柏林第11 届夏季奥运会时初具规模(图13),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图14-16),到1972年日本札幌第11 届冬季奥运会时逐渐固定为以运动员形象为主体(图17),从此终于形成一种简洁鲜明的国际化视觉符号,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历届运动会,同时也在全世界体育活动的视觉形象传达中广泛应用(图18-23)。这种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在1992年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第25 届夏季奥运会中得到了突破:与这一年的奥运会海报相呼应,运动系列标志设计也采用了西班牙绘画大师米罗式的笔触,使整个设计风格显得十分写意(图24)。从此,奥运会的运动系列标志设计在开始渐渐注意展现主办国不同的文化特色,在沿用长期以来形成的标准化造型规律的基础上,以细节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图25-26)
        而在后来2004 年的第28 届雅典奥运会中,设计师更是结合了希腊悠久的文化历史,借鉴了古希腊陶瓶画的风格,令本届的奥运会运动系列标志设计完美地结合了奥林匹克的历史与未来(图27)。这种人文色彩也延续到了今年的北京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中,此次奥运会徽采用中国印的形象,运动系列标志也采用与其一致的风格,更结合了中国象形文字的独特魅力(图28)。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人们对奥运会的日益关注,奥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动形象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形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从无到有;从运动员形象在最初出现时所体现出的古典、优雅的姿态,到强调速度、力量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于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运动精神的逐渐理解和重视。从1896年第1 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以来,设计师们以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了奥运会的体育精神,也反映了各个举办地的历史文化。这些视觉传达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奥运会的发展,了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体育、艺术和文化传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