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用水市场洗洗更健康

 杨世配 2015-01-11

    □ 胡立彪      

    山寨之初,性本不善。雷碧之与雪碧、脉劫之与脉动,形相近,质相远。山寨这种事,各个市场都有。比如在包装水市场,矿泉水和矿物质水两者形相近,但实际上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其质相去甚远。但许多消费者却分不清它们的区别,常常将其混淆。混淆带来的最大问题,不是无意的错认,而是有意的错用。所谓“有意”,是指一些分得清的人别有用心地利用一些人的分不清,并以此获利。不善者,此之谓也。

    其实,从字面上也能看出,“山寨”二字不仅意味着后起,也表示其身份、品质乃至价格的低下。我们看一下矿物质水的山寨本性。不用说,在时间上,是先有了矿泉水,矿物质水才后跟着出世的。后者为什么会仿生(民间有人称之为仿矿泉水)呢?原因很简单,矿泉水卖得好,能赚钱,跟着它干绝对没问题。但跟着干却没那本事怎么办?好办——你不是叫矿泉水吗,我就叫矿物质水;你不是含有有益身体的矿物元素吗,我往水里加矿物质不就得了。

    起个相似的名字可以,但品质等内在的东西却模仿不了。打个比方,如果矿泉水是水晶,矿物质水就是玻璃,相差太多。按照国家标准的定义,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未受污染的自然矿水,多采于大地或岩层深处的天然水源,由底层深部循环而成。它含有一定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成分的含量稳定,一般以离子状态存在,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某些特定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而矿物质水一般都是以城市自来水为原水,经过纯净加工后,再添加矿物质,然后灭菌灌装,进入市场销售。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目前允许添加到水中的矿物质只有硫酸镁、氯化钾等很少几种,而且,作为食品添加剂,它们的量受到严格控制。研究发现,矿物质水中的矿物质不仅含量非常少,实质上也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影响不了身体的酸碱平衡,充其量也就是调节口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矿物质水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含量不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微量元素有害与有益浓度之间的界限指标靠人为加入是很难把握的,例如:硒含量为0.01~0.05mg/L可防癌、抗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但含量大于0.05mg/L时则会造成硒中毒;碘化物含量为0.2~0.5mg/L对人体有益,但含量大0.5mg/L时则会引发碘中毒,不利于人体健康。由于矿物质水没有国家标准,它的质量只能由企业自己制定企业标准来控制,而不同企业生产的矿物质水,其矿化元素种类和含量也各不相同。这些添加物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待科学论证。基于此,长期饮用矿物质水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一直存在争议。

    正是有这样的问题,矿物质水的身份一直存疑。不过,用不了多久,此疑将解——2014年12月31日,国家卫计委颁布了37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明确规定:包装饮用水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该新规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执行)这就意味着今后包装饮用水市场上将只有两种水,一种是天然矿泉水,一种是包装饮用水。而包括矿物质水在内的名目繁多的饮用包装水,都不能再以这样的名字上市了。显然,长期以来以矿物质水为卖点的康师傅、可口可乐、屈臣氏等水企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

    业内人士认为,新国标的推行,无疑将加快矿物质水淘汰的速度,推动天然矿泉水市场的发展,饮用水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是啊,包装饮用水市场乱了这么些年,是该清洗一番了,洗洗更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