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王道和三大桎梏:邵逸夫电影帝国的兴衰

 添衣 2015-01-11


邵逸夫追思会定于1月17日在香港将军澳邵氏影城举行

 

  时光网特稿 “有一年,我每天都要观看最少一部邵氏的电影,有时候是三部。”

 

  说这话的人是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著名的“鬼才”导演,也是邵氏武侠片的爱好者。

 

  “邵逸夫是香港电影业的代表人物。”路透社报道称,“他将中国功夫电影带到西方,将香港这个曾经的英国殖民地打造成‘东方好莱坞’。”《好莱坞报道者》也说:“这位颇有影响力的娱乐大亨是整个香港娱乐产业的奠基人。”

 

  这并非谬赞,邵逸夫在华语世界的影响力,可能远比西方人估计的更大。上世纪七十年代,邵氏影业的鼎盛时期,每天都有数十万名观众,涌入邵氏旗下的一百四十多家影院观影。

 

  邵逸夫,这位生于1907年的宁波商人,一手创办了邵氏兄弟和TVB两大娱乐帝国。从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到1987年邵氏宣布停产电影,这三十年,一千多部影片,就是邵逸夫开启的新时代。他对香港电影的强大助推力,几乎波及产业的每个细枝末节。

 

  “在这个产业里根本没有人能动摇他。”创办《号外》杂志的香港文化人陈冠中说,“邵逸夫真的存在太久,在我们小的时候,就感觉他已经老了。”

 

  老人邵逸夫属于哪个时代?很难讲,他身上既有中国传统生意人的勤奋、保守、精打细算,又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对新技术的敏感,引领娱乐圈潮流几十年。他打造了影视业涵盖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强悍的控制力助他登顶,家长式的管理制度却又惹人诟病,最终将他拉下神坛。

 

  他本名邵仁楞,有人问他,为何给自己取号“逸夫”?

 

  “安安逸逸咪好咯(安安逸逸不好么)。”邵逸夫答。

 

  2014年1月7日清早,他在清水湾的家中,终于获得了永远的安逸。

 

跳转阅读

邵逸夫影业制胜四大王道:

一、重金挖角 大胆用人

二、勤俭致富 抢占先机

三、流水作业 包揽全局

四、万千星辉 皆出邵氏

 

邵氏帝国衰落三大桎梏:

局限之一:错失英才 四面树敌

局限之二:吝啬过头 不念人情

局限之三:垄断体制 家长管理

 

下一页

重金挖角 大胆用人 勤俭致富 抢占先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