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学习笔记

 hxf80688188 2015-01-11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学习笔记

 (2008-05-14 17:57:35)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笔记
 

第十一章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对原文的理解:

三十根轮幅共同通向车轮中间为插入车轴而预留有空孔的车毂,正因为车毂中间是空的,车轴才可以插入,车也才成其为车而发挥作用。用泥土制成陶器,中间必须是空的,才可以当作器物来盛放东西。开门设窗造房子,也必须形成一定的空间,才能发挥房间的作用。所以,有形的东西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之便,无形的东西也在无时无刻地发挥着作用。

 

对字的理解:

三十幅共一毂:毂,音“古”,车轮中心的圆木, 周围与轮辐的一端相接, 中有圆孔, 可以插轴。

埏埴以为器:埏,音“山”,用水和土。埴,音“直”,细腻的黄黏土。埏埴,用水和泥土。

凿户牖以为室:牖,音“有”,窗户。

 

对本章的体会:

道之属性为无形无状而又随处都在,老子用轮毂、陶器、屋室之空,比喻了无形的实际存在及其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得见有形的物质实体,并认为只有有形的才是真实和有意义的,而大大忽略了对无形存在及其作用的认识。其实,有形的作用是有限的,无形的作用才是无限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在时间上仅存在了很短暂的一瞬,在空间上只是沧海一粟,有何理由自闭于目光所及的咫尺之间,把当今所知所识的一切修成篱墙而自绝于更加弘大的存在呢?人的悲哀不在于认识能力的限制,而在于求知胸怀的狭隘。在开放的环境里,有限的能力可以积累成无限的可能;而在狭隘的桎梏中,无限的可能都会被葬送在窄小的坟墓里。

老子这番话还另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只有虚心才能有所得,虚怀若谷,才可以如海纳百川般地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其实不光是对待知识应该如此,对人对事都该如此。对人,不光是你自己看得见、认识的人或是你认为重要的人在帮助和支持你,其实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也是你成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已知的恩人怀有知恩图报之心,更应该对整个社会群体怀有感恩之情,也就是要有“爱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兼爱之心。对事,不仅要对眼前的事给予关注,也要对周围的形势以及未来的趋向有所关注,这样才可以随时处于主动态势,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领悟了道的真谛的人,随处可见道,不仅能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中体察到道之所存,就是在虚无飘渺间,也都可以随时体会到道之伟大与平凡,并从对道的体验与遵循中于无意间得到道之所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