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别患“净值恐高症”

 耕读一亩三分地 2015-01-11
发了两个帖子谈我对新基金的看法,结论是不买新基金,但好像并不让很多人信服。想来想去,恐怕还是一种我称之为“净值恐高症”的心理。好多人在说“净值越高,风险越大”,“净值高了,没有上涨空间”,基金公司未来迎合这种心理,就来个拆分或者复制发行2号,把净值打回1元。当然还有拼命发行新基金。倒是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居然形成抢购风潮。似乎买不到这种低净值的基金,就丢失了投资的大好机会。

真的我们恐惧高净值吗?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是“净值恐低症”。

我们假设两个基金,同样的投资策略,同样的投资组合,同样的股票仓位,甚至同样的基金经理,也就算一个复制基金吧。

基金A,现在净值1.5, 基金B,净值1.1.

当你手上有10000元的时候,你可以买到6667份A基金,9091份B基金。显然你拥有更多的基金B的份额。

但由于同样的投资方式方法,甚至买同样的股票。一年以后,基金A拥有的股票涨了10%,净值也就到了1.65. 基金B同样也涨了10%,净值到了1.21. 可是你的基金市值都是11000元。无论买A还是买B,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赚了10%。反之亦然,要跌,大家也一样跌。

一样的投资方式方法,就意味着同样的收益,也意味着同样的风险,同涨同跌,百分比都是一样的。收益只和你的投资总额和单位基金的涨跌比率有关,和净值高低以及份额多少没有关系。

基金公司经营的好坏是看总资产的增长情况。总资产的增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总基金份额的增加,一个是单位份额价格的提高(也就是基金净值)。总资产增加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2%也就增加了,收益也就增加了,所以他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这两个指标。由于“净值恐高症”的影响,基金公司就来个拆分、复制,结果一下吸引了无数新的基民,公司即便不去增加净值也可以得到巨大的收益。

可对个人来讲,当我们投入一个基金后,份额就基本恒定了(除了红利再投资)。我们关心的只有净值的提高了。基金拆分复制都是基金公司为扩大基金总份额玩的游戏而已。

撇开基金总份额的变化,假设一个基金没有新申购也没有赎回,那总资产的变化就单单反映在净值的变化上面,资产增加,净值就高,资产减少,净值就低。也就是运行好的基金,净值就高,不好的基金净值就低。比如两个同期成立的基金,都经过一年的运行,都是股票基金。一个净值涨到1.1,一个净值涨到1.5,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面,一个赚了10%,一个赚了50%。 你说哪个基金好?哪个值得你再投资?所以我是“净值恐低症”。

那净值有顶吗?结论是净值没有顶。其实股价也是没有顶的,只要这个公司不停的赚钱,股价当然也就不停的上涨(短期由于投资者心理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波动不算)。

基金公司是一个投资公司,只是专门投资证券而已。投资越好,总资产就越多,净值也就越高,咱们的收益也就越大。不要去考虑股票的问题,你会说一个投资公司总资产越多,经营的越好,风险就越大吗? 总资产会有顶吗?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净值恐高症”,是因为咱们把对股票的理解加到了基金头上。基金公司的操作实际上是在低价位的时候买入一只股票,当股票涨到一定的时候,股票的风险增加,基金公司就卖出,风险也就跟着卖出,资产从股票变成了现金,净值没有降低。买出以后,基金的风险就没有了,因为手上全部是现金,哪里有风险? 这时候再买入低风险的股票,再等着他涨,风险高了,再卖出。结果总资产在增加,净值也在增加,但风险并不累计。

所以基金的风险是基金手上的那些股票的风险,股票越多,风险越大。这和基金净值绝对值的高低没有关系。

我以前的文章举过一个例子,美国一个很著名的基金先锋标准普尔指数500基金,净值是122美元。他是一个指数基金。80年代末创立的时候是20元,现在是120元。我想也许几十年以后,我们也会看到中国100元净值的基金。

再举一个例子,同是富国基金,天益现在拆分了,今天的净值1.0368, 天利净值1.0925. 可我们都知道,天利是债券基金,而天益是股票基金,天益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天利。

上一篇文章,我说了我喜欢上投公司和广发公司,除了新基金,他们的老基金都是净值排位靠前的基金。

兄弟们,别怕净值的高低,不要去考虑这个问题。只要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咱们的基金净值会一样持续上涨,这是没有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