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 | 容易被忽视的脑微出血

 Xiaoweich 2015-01-11





导读:脑微出血正在成为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及诊断标志,可能引起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可能成为脑卒中发生或复发、抗栓治疗后出血转化、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预测因素


作者:青岛大学医院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孙亚楠,杨阳等

来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现象,CMB正在成为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及诊断标志,可能引起急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可能成为脑卒中发生或复发、抗栓治疗后出血转化、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预测因素


CMB的诊断标准


  CMB的发现,得益于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有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两者对出血或血液中的脱氧成分极为敏感,极大地提高了CMB的检出率。目前,较为公认的CMB诊断标准为:(1)T2*WI上低密度信号缺失灶。(2)圆形或卵圆形。(3)边界清晰。(4)体积小(2~5 mm或2~10 mm)。(5)病灶至少有1/2被脑实质环绕。(6)常规T1、T2序列较难显示。(7)临床病史可除外脑外伤所致弥漫性轴索损伤。(8)除外其他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情况(如钙化、海绵状血管瘤、小血管流空影等)。


CMB的临床表现


  病理学研究显示,CMB周围存在脑组织损害,除了直接引起周围组织的结构损害,CMB还可能干扰邻近神经元的功能或影响皮质电活动,为其所致临床表现提供了可能的解释。绝大多数报道认为,CMB缺乏急性临床表现,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尝试用CMB解释某些急性发作性或持续性症状。Watanabe和Kobashi报道了1例因中脑CMB形成导致核上性眼肌麻痹的患者,认为即使单个CMB在脑功能区急性形成也可能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Roeh等报道6例出现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的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其中4例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2例在抗血小板治疗后好转。Simonsen和Nielsen发现1例高血压患者的CMB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表现之间的联系。Charidimou等对172例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的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出现短暂性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刻板性阳性(先兆偏头痛样)或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症状反复发作,具有高风险向症状性脑叶出血转化的特点,但经研究未发现上述发作性症状与CMB存在相关性。对于具有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的老年患者,行CMB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故通常对此种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法(抗栓、抗癫痫或降压等),有待进一步研究。CMB在健康老年人群中,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加。Poels等对健康老年人群的随访发现,CMB的发生率由基线水平的24.4%增加至随访结束(平均3年)时的28.0%,基线CMB的存在预示着新发CMB的出现。Goos等73对记忆障碍患者的随访观察(平均2年)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相对于急性神经功能缺损,CMB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主要在于其累积效应及预示小血管病的进展。CMB随时间推移其数目不断累积,与其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结语


  CMB多被认为是无症状性,缺乏急性临床表现。但目前的研究已发现,部分CMB可能与急性临床事件关系密切,包括发作性和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目前,仍不明确CMB是否是治疗靶点。综上所述,CMB反映了脑小血管病的出血倾向和严重程度,对CMB临床意义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并可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给予个体化干预。


来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5(16),556-559


投稿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医学界》为旗下超 14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投稿地址:yxj_sjbx@yxj.or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