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慧瑜

 sanmin 2015-01-11

张慧瑜

文化评论员

头衔
著作
  • 10 09月

    一场美国版的草根逆袭

    前不久,国产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在中国实现美国梦”的故事(取自其英文片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北京人”不用远渡重洋到纽约找寻“美国梦”,足不出户在中关村就可以实现“新梦想”,这种个人白手起家并奋斗成功的人生样板就是典型的“美国梦”。这也正是叙述人卡洛维对纽约...

  • 11 07月

    “小时代”的两面性

    随着《小时代》的上映,微博上又掀起“意料之内”的争议,这次争论主要是知名影评人、电影人不满于影片的浮华、空洞及其市场的垄断,甚至掀起如何在电影市场中保护多样性的争论。《小时代》的流行除了郭敬明作为文学市场中最有号召力的作家外,还与当下影院观众整体低龄化有关。

  • 28 05月

    “致”什么样的青春

    随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热映,“致青春”成为前一阵子最为流行的文化议题。《北京遇上西雅图》讲述了都市白领离开北京去美国寻找中产梦的故事,《致青春》讲述了青春梦被现实逻辑所击碎的故事。

  • 21 03月

    《悲惨世界》归来与颠倒的世界

    《悲惨世界》结尾处,老年冉阿让在遍尝人间苦难之后来到了天堂,画面重新回到1832年巴黎人民占领街垒、反抗权贵的战场,死去的革命者重新复活,人们高唱“跨过硝烟,越过街垒,新世界就在前方”,这正如叙事缜密的《云图》用六个故事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的:只要做出细微改变,另一个美好世界就会到来...

  • 06 07月

    影片字幕莫“喧宾夺主”

    字幕“惹”起的尘埃要拂去不是太难,把握好翻译尺度就好。而此番字幕纷争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更引人关注:什么时候人们对国产影片的呵护与喜爱也能达到这个程度?什么时候国内电影人奋起直追,让自己的电影也能拥有如此众多的铁杆拥趸?

  • 17 05月

    发掘文化想象力

    前不久,随着金砖峰会的召开,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金砖之国》。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如何向外锚定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向内勘定中国社会内部的差异性,并在文艺作品中呈现,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深入理解时代与国家形象的开始,需要我们拓展自己的眼光,发掘自身的文化想象力与创造力。

  • 19 04月

    电影当显本土气质

    日前,电影《桃姐》“击败”《龙门飞甲》、《武侠》、《让子弹飞》等大片,成为第三十一届香港金像奖的最大赢家。相比一些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淘金,《桃姐》的导演许鞍华一直偏爱书写香港本土或香港主体的故事。

  • 10 02月

    中国电影,转折与挑战

    从2011年动辄几亿元的大投资和影院、银幕数实现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长,可以看出电影投资人对于国产城市电影市场(与主要依靠政府扶持的农村市场不同)的巨大信心。与这种市场信心相遇的,则是观众观影心态的转变——仅仅依靠地毯式宣传、奇观影像来“忽悠”观众进入影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