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量的理解

 szl971 2015-01-11

放量的理解

每当我们谈到一个股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涉及到量,特别是放大的成交量,就是简称为“放量”的量。

确实,证券市场的活力就在于交易,一个市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市场的换手率。而在各种经典理论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先有量后有价”等等诸如此类特别关注量的言论,相当多的技术指标都把成交量作为计算的基本数据之一。

理论与实际有时候的距离相当遥远,在放量这一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经验告诉我,没有成交量一样也能连续上涨,而所谓的“放量股价会涨”不过是一种市场的习惯性思维而已。

也许这是一个误区,当所有的人都认为成交量是推动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时,真正的原因已经没有人去考虑了,但我注意到了。

真正吸引市场资金介入的首要因素是收盘价而不是成交量。

当我们觉得某个股票最近表现不错时,原因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股价涨得不错”,肯定不是“成交量放得很大”之类。

股价的上涨才是吸引市场眼球的关键。如果股价不涨,即使成交量再放大也不会有多少去关注它,更不要说去买它了。所以每当我听到人们不断重复“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时就想起“上涨才是硬道理”这句话。

对于职业操盘手来说,运作好股价,与市场进行对话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股价上涨,只要能使股价上涨,任何手段都是可以考虑的。但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上涨并没有幅度上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股价涨的多还是少这并不重要,关键是收盘价要涨。

当然,股价是不可能一直无量上涨,等到了一定的高度,由于股价连续上涨的效应,买盘开始陆续进场。而短线获利筹码也开始增多,回吐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成交量自然就开始放大,这是市场自然交易的结果。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投资者都不会去关注这家放量的股票,至少手中持有这只股票的投资人会关注,我把他们称为老股东。对于这些老股东来说,大部分已经不会再增加仓位,更多的只是在等待退场的机会,因此放量的结果是不可能吸引老股东下买单的。

主力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交量也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它可以让一些原来准备退出的老股东重新考虑一下手中的筹码。如果主力配合放量的同时再让股价有所上涨,那么吓退部分卖单还是有可能的,但绝不要希望会增加很多新的买单。

当然,对于机构或拥有大资金的投资客户来说,成交是否活跃也是选择个股的一个起码标准。对于一家每天成交不足10万股的股票来说是很难吸引大资金的。但大资金的投资行为要理智得多,一家公司要想引起大资金注意的首要点是它的基本面出现变化而根本就不是成交量的暴涨。

尽管主力因为也是大资金的缘故会在交易手续费上得到一些减免,但印花税是一分钱也免不了的,所以堆量以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提高持仓成本。

比如在盘中经常挂一些大手笔的接抛盘单子而不是瞬间的大额对敲成交单,这样会给人一种似乎大资金进出也许不会太难的感觉,好像既能买到筹码又能抛得掉筹码,其实我们要当心的还是量进来了而不大涨,如果每一个整数位都有大量吃进并能站上这个整数位,该股短期上涨是必然的。

                                          开盘放量上冲的背后

放量上涨一般会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一开盘就放量上涨,是什么原因呢?有的股还直接开在涨停板附近,然后是天量对冲,象昨天一位朋友问我的600375,会在后市走成啥样?

一般来说,股价急冲总是因为个股的利好或大盘走强,但无量上涨也是一个自然表现,放量就意味着主力肯出让筹码给市场了。主力希望市场能吃掉他的筹码,在市场还没关注到时就用大单买进和卖出,给市场制造出一种大资金进场的样子,天量对倒,股价一路上冲,其实主力是通过这样操盘让场外资金跟风买进,买不到就再往上跟进,但一会儿之后,主力一个大单下杀,把所有的单子都吃了,主力买进的是自个的筹码,卖出的货被市场跟风盘接走了!

这就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主力不在建仓期,二是主力不愿增加筹码。由于主力运作时间很长,现在的股价也不属于建仓后拉升的初期。如果是拉升的初期,主力很少采用一开始就对倒的手法,因为前期的底部筹码都被主力收去,刚上涨时根本就没有获利盘,主力希望还能逢低吸纳,表现在盘口就是几手几手的抛单和接单。只有当股价远离主力的成本区,主力才希望市场买单进来,目的是想拉升股价但又不想增加筹码,后市可能是在高位震荡或者出货。如果大盘连续走好,主力可能还会再做一波,但再涨很多就不会了,如果大盘有变坏的因素,这类股往往跌幅很大。

所以,这样开盘的股票,短期内可能上涨但涨幅有限,下跌会破位下行。如果主力等股价下来后再做一次行情,那是另一回事了。

                                              开盘价的意义

看盘第一个碰到的问题自然就看开盘价了,这是全天交易的起点,它将在日K线图上作为历史性的数据而被永远的记录下来。

熟悉技术分析指示的投资朋友都知道,绝大多数的技术指标其计算时所用的原始数据都来之于每天的交易数据,其中包括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和成交量。而在这其中的四个成交价位中,地位最低的是开盘价。

既然交易所提供了开盘价,那么不妨也揣摩揣摩,有时候开盘价会告诉我们一些东西。

如果是正常的开盘价,除非投资朋友本身与该股票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已经持有一些筹码等等,否则的话的确是没有什么研判的价值。

这里我所要讨论的是非正常的开盘价。

至于开盘价正常与否的假设,和以下状态有关:

A:平价大量开盘价。

B:跳得很高甚至涨停的开盘价,或者是跳得很低甚至跌停的开盘价。

C:上档全是大抛盘而下档全是小接盘的开盘价,或者是上档全是小抛盘而下档全是大接盘的开盘价。

这三种状态的共同特点是较大的成交量(状态B毫无疑义也是大量,否则的话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这里所指的大量只是针对每一个个股平常的成交量而言。比如日成交在100万股左右的股票其集合竞价成交量突然放大到10万股以上就是大量开盘。

大量绝对是属于非正常的交易状态,它一定能够告诉我们一些表面上看不出的信息。

在进行具体的分析时我们必须牢记一点:坚决排除自己主观意愿的干扰,绝对不要因为自己有了这只股票而对它看多,也不要因为自己想买这只股票而对它看空。

在技术手法上我们也千万不要忘前一个交易日的走势,特别是前一个收盘价的盘而反馈(有关收盘价的讨论放在本书的稍后),因为交易其实就是连续的。

下面就上面提到的三种状态分别进行研判。

状态A:平价大量开盘。

这里可以派生三种可能性。

可能性①:两个普通投资者的一次大单交易,双方说好了在昨天的收盘价附近一次性成交。

这种交易的方式主要是省事而且简单,但出现的概率比较小,而且与主力没有任何关系。

可能性②:主力将另外一个投资者手中的大单子接下来。

这另外一个投资者一定与主力相识,很有可能是主力利益集团中的一员,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将筹码兑现。

这种兑现与主力近期是否拉升股价没有必然的联系。

可能性③:主力自己对倒开盘。

任何主力都知道除了建仓期以外都必须吸引市场的眼球,而成交量是最好的诱饵,所以大量开盘经常被主力应用。而这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因为主力可能会动,但还要确定它是往上动还是往下动。

以上三种可能性中的①和②不是我们所感兴趣的,但问题是我们如何剔除这两种可能性。

判断的关键在于开盘后的连续交易。如果开盘后交易恢复正常,也就是说完全是市场的自然交易,那么可能肯定是属于①和②。一旦开盘后出现非正常交易,那么就应该是可能性③出现了。

举个例子,如果开盘后盘中几次出现相对大手笔的交易而且并不影响股价的正常运行,那么主力做量的可能性较大。接下来主力会告诉我们一个日K线图上放量上冲的故事,甚至在当天就有可能向上拉出大阳线。

当然主力在做量以后也常常会做向下的突破行情,因此单从大量开盘这一个细节上是无法确定主力往上做还是往下做。

状态B:跳得很高甚至涨停的开盘价,或者是跳得很低甚至跌停的开盘价。

可能性①:主力与另外一个投资者进行交易。

可能性②:主力自己对倒做盘。

先看可能性①。

有哪一类投资者会在集合竞价时出很高的甚至涨停的价格买进或者出很低的甚至跌停的价格卖出呢?这种非正常的交易只可能出现在主力的身上。那么同时进行的反向交易者是谁呢?

参与大量交易的另外一方一定是是和主力有默契的,这其实是另外一层意义下的内幕交易。比如一些个人的筹码需要套现,或者需要拿一些低价筹码,主力便安排须市场无法看到的集合竞价状态下进行,完成某种意义下的利益输送。

如果在开盘以后要在如此价位完成利益输送主力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市场上的单子随时会挂进来,使得利益接受人的单子根本无法成交。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非常普遍的,每当主力接受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时往往都会出现这样的利益接受人,这时就会出现非正常的巨量低开盘,而在股价上涨以后则又会因为一些利益接受人的要求退出而出现巨量高开盘。

如果接下来的交易股价波动不大而且成交量正常,那么可以确认集合竞价的大量只是一次利益输送的交易。但这一细节的确认对该股的未来走势有很大帮助。如果是高开盘,股价上涨的空间很有限,至少短期来说下跌的可能性更大。如果低开盘,股价将会上涨。此中含义应该不言自明。

可能性②还可以分成两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是高开盘,那么主力一定是在吸引买盘。

既然吸引买盘,那么主力就肯定不在建仓期,主力已经不需要更多的筹码,所以是否跟进取决于我们对该股的连续跟踪观察和判断。如果近期一直有主力在建仓,那么就此展开拉升行情的可能性相当大,追高恐怕是唯一的选择。如果股价已经从高位回落后重新回升,那么仅从大量跳高开盘这一点上来说后面的走势涨跌都有可能,而且跌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长期无量空跌的股票突然出现这种开盘,那么后期下跌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开盘时下档的接盘仍然挂在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左右,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下来股价就会下跌。

第二种假设是低开盘,那么主力同样是在吸引市场注意力。

由于愿意跳低卖出的投资者在一天之内并不会很多,因此主力的用意还是在买盘,希望买单跟进。如果开盘后股价很快回到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附近,那么这种结论就成立,接下来主力拉升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开盘以后一路下跌,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向下破位的走势,甚至都有资金链断裂的可能。

状态C:上档全是大抛盘而下档全是小接盘的开盘价,或者是上档全是小抛盘而下档全是大接盘的开盘价。

这种情况并不是说开盘价如何,也许集合竞价的成交量很正常,但盘中挂出来的大单不正常。

这种情况在盘中交易时出现的可能性也很大,而一开盘就出现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

如果是大压盘小接盘,一般出现在建仓期,而且主力的实力有限,也没有长远的考虑,做短线主力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是大接盘小压盘,那么护盘的可能性较大。可仔细观察随后的接抛盘演变,如果下面几个价位上接盘变来变去但总的接盘量变化不大,那一定是主力在市场接盘进来以后又撤出部分买单,让市场上挂出来的买单成交,这就绝对是主力的护盘行为了。但无论如何,只要出现这种情况至少表明该股目前有主力在关照。

                                                     大单的出逃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些股票突然大幅度下跌,成交量明显放大,而且跌幅也明显超过大盘,一般我们都会理解成有人出逃,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出逃,是主力还是普通的大单子持有人,或者是公司基本面上有了变化,这些答案并没有明确地给出,需要我们认真分析。

我们必须了解这些筹码的大致来源,这对于以后的操作非常重要。比如手中有筹码,是继续持有还是抛?比如原来就准备买进的是不是还要买?等等。

状态A:主力出逃。

判断主力是否出逃光凭某一天的走势是根本没有用的。主力之所以能够骗得市场的买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某个投资者被该股吸引过去时,主力已经在里面运作了一段时间了,新的投资人根本不清楚前面那些K线是怎么被“画”出来的。所以投资朋友就算已经买进了某个个股但平常并不注意该股的盘中走势,那么对于突如其来的猛烈下跌确实难以一下子判断是否主力在出逃。

从大的方面来说,主力的计划一般都是将股价运作到个股的基本面有一个明朗的结果为止。比如公司业绩增长,那么就会做到报表出来。有资产重组,那么就做到重组公告出来。因此这就是判断主力是否出货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主力有可能提前减仓,所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也会出现大量出货的现象,不过即使如此,股价以后还会回升,主力并不是真正的全身而退,因为在消息没有明朗之前很难做到全身而退。
所以只要投资朋友对该股的基本面比较有把握,即使这次是主力减仓也并不可怕,后面还有回升后的出逃机会。

如果是主力在减仓,那么反映在盘中就是绝不会在上方压出很大的抛盘,而一旦下方有接盘就会砸出去,至于下方到底有多少接盘我们是很难知道的,因为下方也会有主力自己的接盘。另外,如果尾市上方压盘不大的话主力一般会将收盘价拉起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状态B:筹码换手。

所谓的筹码换手实际上就是主力将手中的一部分筹码转让给另外一个投资者。其特点是盘中在某一个较低的价位连续出现类似对倒盘一样的成交量而且尾市必然会有拉抬收盘价的动作。

状态C:一张普通的市场大卖单。

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市场持续低迷,因此个股的成交量明显萎缩,这样任何一张比较大的单子要出货就成了问题。为了吸引市场的买单,出货者只能将股价砸出一个窟窿,否则根本就没有接盘。

以前有些操盘手权力比较大,像一些手持数千万资金的券商操盘手自己就可以决定大单的进出。现在一般都会有交易指令单,交易价格明确,期限也明确。不过由于交易员担心夜长梦多,惟恐股价跑出限价范围,所以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努力完成指令,只要股价还没有跌破底线,交易员就会坚决出货,使得股价的跌幅远大于大盘的跌幅,成交量也明显放出。

不管这张大卖单是主力的还是市场上的,我们最关心的是经过一天的出货,单子是否已经完成。

判断这一点的关键在于盘中的成交量。

想像一下交易员手中拿卖出单面对萎缩的成交量时的心态,他会怎么做呢?

先试着将少许筹码压出去,结果其他卖单比他压的还要低,这样他只能直接对着买单砸,但接盘有限,因此也只能出掉一点是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员的心跳开始加快,不经意间加大了出货的力度,只要价格还没有跌破指令单上的底线就连续出货。股价一路下跌,走出跳水行情。在一个较低的位置出现了较多的买单,这时交易员手中的筹码已经少了不少,似乎可以等一等。在剩下的三个小时内,交易员一般还会有数次较大的卖出行为,等在下档聚集起部分买单以后一锤子全部砸掉。如果单子完成,那么成交将会明显萎缩,但股价难以回升,因为上档已以有不少市场的跟风卖单压在上面。如果单子还没有完成而且有希望完成,那么交易员会在临近收盘时再次大力出货,股价可能再次创出当天的新低。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判断:

情况①:收盘前半小时成交量就开始萎缩。结论:大卖单全部成交的可能性比较大。

情况②:接近尾市又出现盘中放量且再创新低。结论:那么大单子也很有可能完成。

情况③:最后半小时放量但在收市前几分钟突然缩量。结论:单子并没有完,明天将继续抛售。

以上分析了几种状态并给出了大致的判断方法。

要完成一张卖出的大单子是比较困难的。如上面所分析的状态C中的交易员如此这般的出货是比较简单的一种,但效果往往是最差的,因此有些操盘手还是会想一些办法,比如做一次超短线的主力。

假设某股票日成交在50万股以下,价格7元,现在必须在一周内卖出150万股,底线是6.30元,同时大盘以盘整为主。

如果要在第一天就想出完的话,股价会封住跌停,而且还出不了多少,然后操盘手再天天等着股价回升到6.30元出货,一周后肯定完不成任务。

现在操盘手可以用做超短线主力的方法来完成这张大卖单。

由于收盘价在7元,因此当天在6.65元的上方可以出掉一些,考虑到已经有5%的跌幅,会有一些买单进来,一旦有就坚决出,市场上的抛盘还不会接受这样低的价格,所以能够出掉一些,但离完成任务还很远。

在接近收盘时照顾一下收盘价,绝不要让股价停留在最低价附近。所以就会买进一些筹码,要求做到买进的筹码越少越好,比如限制在2万股以内。

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要做的就是绝不主动往下打压出货,但一旦下方出现较大买单则即刻砸掉,然后利用最后一小时交易时段翻手做多,上档可以挂一些自己的大单子以便于制造成交量。特别要注意收盘价,尽可能做高,但绝不是最后一笔做高。

这样经过一到两天的努力,收盘价应该回到6.78元以上。

接下来的一天就是“养而杀”了。一般在6.65元以下会出现较大接盘,坚决出,最后一路杀到6.30元,当天可以完成任务。

这种模式的效果比较好,现在还在用,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模式,这对于我们判断这张大单是否完成有重要作用。

注意,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该股的成交量已经接近平常的成交量,但绝不可轻易认为大单已完成,因为盘中有人护盘,这是不正常的。只有当成交量恢复如初而且又没有护盘动作时才说明大单已经完成。

大单的出逃并不一定表明上市公司有问题,比如基金为了对付赎回等原因不得不卖掉一些筹码也是有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按照既定方针,持有的继续持有,要买进就买进。我们的交易策略并不会因为某些大单的出现而改变,只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才会导致我们改变策略。

                                                 主力特征

由于很多时候股价的运行都受到盘中主力的影响和干扰,所以我们在看盘的同时不得不常常提到主力,甚至有时候还不得不从主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这一系列的分析中,有一些主力的特征将被反复提到,我也是将它作为无条件成立的结论来运用的,所以要了解主力的特征。

特征A:在多家营业部开设多个交易账号,而且这些账号的户名都不一样。

这一特征使得主力可以通过大量的账号把自己隐藏起来而不会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公开报告中,也就不会轻易被市场所发现。尽管这种做法是违规的,但总能通过合法的变通途径做到这一点。

对于一引起企业或者私募型的大资金,这一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特征B:进行一些虚拟的买卖申报。

虚拟申报就是在盘中挂出虑假的买进或者卖出单子,挂出去的目的只是想让市场看的,以制造买卖盘踊跃的假象。

这种手法现在每一个主力在操作时都会用到,我们经常在盘中看见的很多单子其实并不一定是市场上真正想成交的单子。

特征C:具备大笔对敲交易的能力。

所谓对敲交易就是自买自卖,俗称对到,正式说法为“不转移股票所有权的买卖交易”,目前是作为操纵股价罪的一大证据。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成交量,制造市场交投活跃的虚假氛围,从而吸引市场上其他投资大量买进或者卖出。尽管属于违法但对于分散的营业部和账号,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到合法操作。

以上三种特征作是从主力的操作能力上来说的。

另外,作为一线操作的交易员或者有权制定操作策略的决策人员,一定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A:熟悉股价运行的基本形态。

主力在运作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市场的配合,否则必定失败无疑。所以主力要通过K线图来蒙骗市场。这样主力就必须具备经典的股价形态理论,尤其是一些被市场公认的形态。

比如在建仓期希望市场抛盘出来,那么会在K线图上运做出一些破位形态,在当天分时交易图上挂出大量单子压制股价以期制造恐慌,配合大盘下跌砸出跳水态势等等。如果进入拉升阶段则又会做出双底、头肩底、箱形突破等等上升形态。

基本知识B:掌握量价关系。

由于经典的图形分析都必须结合成交量一起进行分析,所以在考虑做出一定形态的同时还必须配以适当的成交量。

这里有一点我们必须记住,那就是主力只有增加成交量的能力而没有减少成交量的能力。

基本知识C:了解市场的习惯性思维。

主力也是在做股票,所以一些市场上的习惯性思维一定具备。比如“上面有大压盘股价压跌”、“下面有大接盘股价要涨”、“有量才有行情”等等。当然主力掌握这些习惯性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他们成功运作项目的目的。

我所关心的就是利用主力的这些特征去观察盘中的细节,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尾盘拉升的用意

某股票的股价并不在涨升阶段,成交量也相当平常,但在尾市的最后一刻出现了一笔或者几笔明显属于大量的成交单子,导致的结果就是股价突然直线上冲使得收盘价快速回升。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多见的,其频繁的程度几乎可以达到每天就会有几家。

如果我们想见识一下这种走势的话,非常简单,在每天收盘后搜索5分钟涨跌幅排行榜,排在前几名的几乎都是盘中主力尾市拉升的杰作。

也许投资朋友会以为这个问题的结论很明显,不就是主力做收盘价吗?对,是主力的收盘价。但主力做收盘价的目的却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这正是我们要知道的。

还要说明一点:某些计算市值的日子也会有其他的大单子做收盘价,目的是为了账面上的荣誉,这些特例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

对于主力拉升收盘价的目的我们可能会有三种解释。

解释A:非常简单,就是把眼睛一闭说这是主力拉升股价的前奏。

的确,有时候主力在拉升的前一天将收盘价故意拔高,这样第二天股价的起点会高一些。

但现在的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投资者也早已经百练成精,光靠突然拔高的收盘价是无法让市场接受的。如果拉了收盘价而第二天主力没有参与,那么股价必定会低开在前一天主力拉升收盘价以前的价位,也就是说主力最后收盘价是“瞎忙”,白白浪费银子。因此现在已经很少有主力会为了拉升股价而采用拉高收盘价的方法。

解释B:承认有主力在运作,但目的只是护盘,也就是不让股价下跌。

这是自以为成熟的理解。

如果我们继续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生疑问:既然主力尾市拉升价并不是为了要在第二天继续拉升股价,而只是为了维护股价,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护盘,更确切的说是护收盘价的盘,那么当天做收盘价所增加的筹码怎么办?

主力绝不会轻易增加仓位的,所以这种情况会有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只能是某个个案。

解释C:主力运作目的无法一眼看出,必须结合其他情况一起研判。

似乎令人失望,这种解释等于没有解释,但却是最实际的解释。

在看盘的分析判断过程中,任何一个现象都不一定会导致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

假设①:该股全天的成效非常平淡,大单子也很少见。

这种情况表明市场已经将该股遗忘,即使主力做了收盘价,恐怕除了手持筹码的老股东以外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因此结论就是“主力护盘”。

这个解释是前面提到过的解释B。尽管结论相同但投资者所体现出来的意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现在得出这个结论是在分析了盘中交易以后而不是断然做出的,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解释。

假设②:盘中股价在一个特定的较低落价位附近出现过一些较大的成交量。

在跌幅较大的一个低位持续出现较大的接单或者抛单,但很快被主动性的反向单子成交,股价并没有因为大量抛单的出现而继续下跌,这种情况是不太正常的。

注意这里所说的大单子是明显比平常大的单子,比如一般的买卖单都是几十手,但这些较大的单子都是100手以上。

这种低位大量换手的表象背后是什么呢?
这里主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股价没有继续下跌”。

这个细节表明这些大量的交换多数是有“默契”的。或者是主力将部分单子转让给他人,或者是其他人的单子转给主力,但绝不可能是市场上两个完全没有关系的投资者在交易,因为这种交易无法保持价格不动。

现在,既然是买卖双方的“默契”交易,而且其中一方还是主力,那么收盘时主力肯定不会愿意股价一直在低位,这样就会出现做收盘价的现象。

既然是主力与他人的筹码交换,因此这样做收盘价的目的也就是“主力护盘”了。

这种解释与开始时提到的解释B也是一样的,但我们通过分析不但知道了主力在尾市护盘,还知道盘中有“默契”的交换行为。

假设③:盘中出现主性动往下打压的单子。

这种情况就是一旦下方出现相对稍大的单子就立刻有主动性的单子抛出来,股价不断走低,盘中走势明显弱于大盘。

这与前面的稍有不同,存在“默契”交易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我们应该要注意到与假设②完全不同的细节:“股价不断走低”。

由于这个细节我们基本可以排除“默契交易”的可能。

我们能够接受“主力与某人在某个价位交换筹码”的结论,但我们不能接受“主力与某人在一路下跌的过程中交换筹码”的结论。

因此这种下跌的主动性抛盘无疑是有筹码在出逃,但主力在尾市的拉升也只能解释为是无奈的“主力护盘”。这种解释与前面的解释B也是一样的,但我们通过分析不但知道了主力在尾市护盘,还知道盘中有筹码在出逃。

还有一种可能是出逃的大单子还没有出完,尾市是由这张大卖单的主人自己做的收盘价。

投资朋友是否注意到了,分析假设③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在一个细节上要足够重视。

什么细节?就是抛盘的来源。

如果是盘中主力自己出货的话,尾市做收盘价的可能性非常大,目的就是为了使第二天能够尽可能多而且在尽可能相对高的价位出货。

同样是这种情况,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一种是“主力护盘”,而另一种是“主力出货”。如何判断,这才是真正的智力较量,一般来说还必须结合具体的盘中交易一起进行分析,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一些细节帮助我们。

这里我提供两个判断的要点可以作为参考。

要点①是观察出货狠不狠。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会非常狠地将股价砸得一路下跌,毕竟低价抛售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主力出货有时候会非常凶狠,因为外面筹码不多,不将股价砸的很低根本不会带来市场的买单。但这个要点的判断也是比较难的,到底什么叫“狠”,只有自己体会,不过这是一个方向。

要点②是估计一下做收盘价所用的量与盘中的出货量的比例。

比如出货量有50万股而做收盘价成交了8万股,成交量不到出货量的二成,这有可能是主力出货,反之就可以确认是“主力护盘”了。

我们很难接受“主力出了50万股但做收盘价又买进30万股”之类的结论。

一定要记住:出货者是绝不会再花大资金做收盘价的。

                                                封不住的涨停

有的涨停形态是一旦封上就全天不再打开,是一种非常强的态势。这里我们要分析一种涨停的常见形态,就是断断续续涨停的状态。

既然是断断续续地涨停,那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一次涨停就打开以后股价回落的幅度不会很大,否则就很难再封到涨停的位置,因为回落幅度过大的话会动摇市场的做多意愿,减少盘中的追涨买盘。当然,我们在这里将完全控制流通筹码的强庄股排除在外,在强庄股的表演中甚至会出现从跌停拉升到涨停的奇观。

股价的涨停取决于两个方面,或者是受消息面的影响,比如公司的利多消息。或者是受到盘中主力的非市场性因素干扰。有时候这两种现象会同时出现。

如果没有基本面的配合而个股出现涨停的话,一般我们将它归结为主力在盘中运作,由于主力一方面在往上推股价,而另一方面却又封不住涨停价,这里一个似乎矛盾的现象。

从表面上看,我们只是看到股价上冲到涨停这个现象,首先可以排除普通投资者的一次买入行为。当然有时候基金的某张大买单也会使股价一路上冲,但绝对不会屡次冲向涨停价。当然我们不要忘记了,主力也会有要筹码的时候。由于没有基本面的配合,股价上冲涨停又封不住,市场上卖单自然会蜂拥而出,主力为了买进更多的筹码自然不会去封住涨停,于是在每次一路买到涨停价后又放手让抛盘杀出,再继续买进。

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主力“拉高建仓”形式中的一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股价的相对低位。

如果基本面上有一定的支持,股价自然是有一种向上的冲动,但除非是极大利多否则单靠市场自己是封不住涨停价的。而现在反复封上涨停,就一定有主力在其中逆势运作。

我们有很多投资朋友喜欢做短线,而短线个股强弱与是否有主力运作密切相关,因此判断有没有主力成了一大任务。其实我们只要简单看一下K线图,如果近期出现过涨停那么一定有主力。剩下的就是摸清这个主动脉力的底牌了,比如实力的大小,是否被套,大概的成本,操作的大致风格等等。当然别忘了判断该主力是否想出逃,这是本节的题外话。

在屡次冲向涨停的这个现象中,除了有不从心力这个因素可以确定以外,不宜一个因素是成交量。

既然涨停被屡次打开,那么全天的成交量一定要当大,大量这个因素绝对不能漏过。

从卖方来说,由于股价出现大涨,并且盘中屡次冲上涨停,因此出现的卖压一定是过多的。那么买单来之哪里?当然市场上会因为基本面的利多消息而带来一些,但我们知道要让市场自己去封涨停而且数次去封涨停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宁愿相信没有这种可能性。因此这些蜂拥而来的将股价推上涨停价的买单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盘中主力。

现在可以得出结论,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成交量是主力的对盘。

主力用了很大力气来进行对倒堆量,用意又是什么呢?

主力非常了解市场的习惯性思维,特别是“放量会涨”这一条。因此只要主力在盘中对倒成交量,那么意图就一定是吸引市场的跟进。如果主力封死涨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