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心解

 水共山华 2015-01-11

八成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

七月 14,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2010年6月9日,四川省高院相关负责人结合法院工作实践,详细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和动向。四川省高院援引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8成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少年犯中,“经常进网吧”的占93%,“沉迷网络”的占85%。 心理解读: 互联网的普及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和双重的。一方面,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一些积极影响,如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但8成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的事实则表明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会产生负面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各种信息杂陈,由于未成年人是非判断能力尚未完善,不能有效甄别不良信息,且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和影响,因此面对这些不良信息时,未成年人很可能…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路怒族”请戴不抱怨手环

七月 12,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据2010年6月8日《中国青年报》新闻报道,随着“有车族”日益壮大,因开车而产生情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这类人被称为“路怒族”。典型的“路怒症”表现为:开车时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会情绪失控。调查显示,86.5%的人表示身边有很多“路怒族”,23.4%的人承认自己就是“路怒族”。 心理解读:   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因交通堵塞、驾车疲劳等引发的情绪问题也越来越多,“路怒”是其中一种。路怒族开车时往往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会情结失控,袭击他人和其他汽车以泄愤,具体表现如闯红灯被拦或看到交警就不爽,行人乱穿马路就想给点颜色,开车时骂骂咧咧、一遇路堵就急。   工作生活压力以及个人的性格特质是“路怒”的深层心理因素,而交通堵塞则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路怒”作为心理层面的问题,并不代表驾驶者素质低下、不懂谦让,但它确实会对道路安全和他人利益造成影响。如果司…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解读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

七月 9,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据浙江工会网2010年6月22日报道,近期浙江省平湖市总工会最近进行了一次“农民工心理健康”调查,涉及57家企业的5673名员工。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员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员工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心理解读: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据报道,我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有1.5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0%,大约有1亿人。这些80后、90后农民工,许多人是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城市长大,他们习惯都市生活,注重自身的权益和感受。   因此,从个体的角度分析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甚满意的工资报酬、工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无暇兼顾家庭带来的负罪感、职业发展前景不明造成的恐惧感等等是新一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这些经济和社会因素给缺少生活保障的农民工带来了不安和压力,而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并有效化解,已成为当前心理…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青少年药物依赖的心理溯源

七月 8,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中新网7月1日报道 “没有了止咳水,听同学说,晕车药也能让你爽”,面临学习压力和望子成龙的父母,阿明(化名)想找些让自己放松、解脱的方式,在同学介绍下,他买了一瓶晕车药来吃。“第一次吃药,感觉昏昏沉沉的,很舒服”,那一刻阿明似乎忘掉了所有烦恼。在阿明看来,这比喝止咳水、吃新型毒品安全有效多了。   渐渐地从高一到高二,阿明开始越来越依赖药物来摆脱烦恼,药量也从刚开始的几粒,到十几二十粒,成绩则随着瞌药量的增加而下降,直到有一天被父母察觉。 心理解读:   青少年滥用酒精等麻醉品甚至成瘾的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根源性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未得到解决,外力的干预则往往成效甚微。晕车药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脑垂体来预防晕车,可起到镇静效果,起到麻醉品的作用。但常规剂量的晕车药并不会造成上瘾,像阿明那样一次吃很多就会上瘾,这样滥用晕车药还会导致耐药,也就是只有吃的更多镇静的效果才更…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产后忧郁症困扰80后母亲

七月 7,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2010年6月11日下午,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调研组的调查显示,随着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80后”女性患产后抑郁症的比例飙升。据调研组摸底,主城每月的产妇有2000多例。其中,“80后”的产妇占到75%,“75后”的产妇占到20%。其中,九成“80后”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症。   陪同参加调研的江北妇幼保健院院长王曲介绍,产后抑郁症轻度表现是心情烦躁、失眠、痛哭、情绪失控、离婚等。重度表现为轻生,或掐死婴儿。一同视察的市人大代表、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心理学博导符明秋说,在决定当妈妈前,首先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其次,应建立以产妇丈夫、父母,以及亲戚为支撑的家庭治疗体系,帮助产妇度过心理关。 心理解读: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产下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80后生存压力大,恐婚一族流行

七月 6,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全国登记结婚人数在持续减少,初婚年龄显著推迟。比如,上海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31.1岁,女性初婚年龄平均为28.4岁;北京初婚年龄男性为28.2岁,女性为26.1岁。44.4%的人认同“恐婚族”多为“80后”。同时,超过半数的人(51.7%)认为“恐婚族”是正常现象,持相反观点的人数占28.4%。而在某网站对于恐婚的调查中,53.67%(5万余)的男人承认自己有恐婚倾向,只有23%左右的男人明确自己没有恐婚倾向。事实上,男人们排着队上门提亲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 心理解读:   民生焦虑应当是恐婚族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过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处在适婚年龄的80后们无法迈进如此高门槛的婚姻殿堂,结婚似乎成为毁灭年轻人生活理想的危途。其实生存压力在每个时代都是类似的,而“80后”独生…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空巢老人坐公共汽车排遣寂寞

七月 5,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据人民日报6月19日报道 在北京朝阳区水碓子小区,60多岁的张大爷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来,以此排解寂寞。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标追求中,张大爷每天靠反复坐公共汽车来排解寂寞,显然透视出时下养老问题仍然存在的问题。据资料显示: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他们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 在我们这个将尊老爱幼视为传统美德的国度里,赡养老人一向被社会奉为头等大事,问题是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和应酬对老人无暇顾及,使得老人们心里充斥着孤独寂寞。对于大多城市中生活的“空巢”老人来讲,他们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缺乏的往往是子女的陪伴和心灵沟通。 心理解读: 树上鸟儿成双对,筑巢生子养家庭,小鸟长大翅膀硬,飞走他乡自谋生,孤独鸟儿空守窝,自然界里叫“空巢”。在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空巢”,子女长大后…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零帕族:一个时代的特殊族群

七月 4,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近来,一篇名为《零帕族联盟语录征集令》的帖子在网络上走红,生发了一个全新族群--“零帕族”。“零帕族”,“零”即为0,“帕”是压力的衡量单位,所谓零帕族简单说就是无压一族,他们因能够以健康的心态,从容面对都市生活的种种压力著称。“零帕族”宣称:没有压力在现代社会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化压力为无形是我们族群与苦于生计的现实生活博弈制胜的“零帕妙招”。只要是不畏工作、生活、社会之压力,能时刻保持豁然心态的人都是我们的族人。 即将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和普通白领成为“零帕族”的主要成员,这类人群工作压力比较大,焦虑感、失落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乏味、痛苦,而“零帕族”的理念正好迎合他们渴望摆脱压力、轻松生活的愿望,因此零帕族受到热捧。 心理解读: 各种各样的族群造就了网络时代的族现象,其实把自己归为某种族群,只是人们为了寻求归属感、认同感的一种方式。“族…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面对跳河女子,围观者为何不出手相救

七月 3,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6月19日晚上10时20分左右,(南京)下关某大桥上,一名中年女子突然纵身跳入河中,女子起初拼命挣扎,引来许多人停下车围观。有人报了警,但无人下河相救。大约5分钟后,警察赶来将女子救起,但因为溺水时间过久,女子已停止呼吸。 曾试图下河救人但受伤的男子一直站在河岸边,看到女子溺亡,他很痛心。不愿透露姓名的他只是一再感叹:“本想尽自己力量救她上来,毕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可惜我脚被划伤,只得放弃,觉得遗憾;这么多人围观,却只有自己下河相救,围观者怎么这样冷漠?真让人寒心、遗憾。” 心理解读: 其实这种貌似冷漠围观的事件并非中国独有。1964年,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刺。她绝望地喊”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英国白领遭遇“电脑狂暴症”,压力过大使然

七月 2, 2010 未分类 por admin

新闻事件: 英国莫里公司对1250名上班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的工作都以和电脑打交道为主。这份近日发表的名为《针对机器的狂暴》的调查报告显示,“电脑狂暴症”在英国办公室中已相当普遍。五分之四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都发现过有同事向电脑“拳打脚踢”,甚至以言语“羞辱”,以发泄心中怨气。 接受调查者中一半以上承认,在电脑“歇菜”时他们精神上感到紧张 调查还发现 年轻人更容易产生毁坏电脑的倾向。在25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中,四分之一承认曾经对电脑“动粗”,约有六分之一表示他们曾因电脑故障而想向同事或办公家具发火。“电脑狂暴症”患者在沮丧焦躁情况下采取的举动不一样,有的会愤而拔掉电源插头,有的一怒之下甚至将键盘扔出窗外。 心理解读: “电脑狂暴症”,是一种高科技时代产生的新型心理疾患,病因一般来自电脑发生故障后产生的焦躁和不安。病发时患者会向电脑发泄怒火,甚至会不问原由地将不满情… 阅读全文

没有评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