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爱的亲爱的老爱尔兰:读《亲爱的老爱尔兰》

 昵称535749 2015-01-12

每个人对于另一个遥远国度的认识,除非长久地置身其中,总是受制于有限的经验——纸上的和纸外的。我在“纸上”第一次邂逅爱尔兰是通过萨金特画的叶芝(听起来好不曲折)。第一次遭遇“挑战”是《芬尼根的守灵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自忖读懂了,可是这一本对我的打击过于沉重。不过,我第一次觉出爱尔兰深刻的复杂性,是通过那位写有《格列佛游记》的斯威夫特,斯威夫特的父亲是英格兰人,他作为遗腹子在都柏林出生、在都柏林接受教育,成年后活跃于英格兰-爱尔兰两地的政坛,转换于辉格党和托利党之间,后来担任英格兰国教在都柏林地区的神职,晚年他的政治立场是站在爱尔兰人民一方的,被视为爱尔兰爱国者——这种复杂的地缘-宗教-政治纠葛,真难理解。

在纸外,印象深刻的有两件。先是某年在美国的小镇,偶遇爱尔兰民间音乐大赛,老伯大婶们喜气洋洋,说是方圆二百里的好手都来了,小提琴弦上热烈得像火在跳舞的旋律,突然又变成悠长的有节奏的集体吟唱,那么强烈的认同感和怀乡感,一见难忘。近年来,上海的爱尔兰酒吧开了不少,传闻桃江路上那一家欧玛丽最为地道。IVON的同事戴维是爱尔兰人,妻子克莱尔是英格兰人,在此间酒吧里,戴维手把啤酒,眉飞色舞地讲他的小时候,讲村子里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讲家族的庞大程度,还有爱尔兰的男人地位多么高,爱尔兰人多么能歌善舞,常常就与英格兰比较起来,斜睨一眼克莱尔,褒贬鲜明。克莱尔优雅含蓄地扫我们一眼,我解读出的意思是:“原谅他吧,爱尔兰佬就这德性!”夜深出来的时候,酒吧庭院里的球迷们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酒瓶也碎了,桌子也倒了,头上戴着牛角帽的人疯疯癫癫的,热闹得像到了世界末日。

我相信不少国人与我一样,提及爱尔兰,无非是凯尔特、吉尼斯、大河舞、土豆、小矮妖、绿色的狂欢节、叶芝和乔伊斯,差不多了。就像我们遇到热情的老外,他说他是中国文化粉,其实不过是知道并喜欢“酸甜肉”、饺子、香格里拉、“好一朵可爱的茉莉花”,臂膊上露出一个唬人的“仁”字,要待他彻底挽起袖管,才发现原来是“龙井虾仁”。嗯,“异域想象”大抵如此。

正是因此,邱方哲的这本《亲爱的老爱尔兰》才使我受益匪浅。书分九章,《隐遁的诸神》讲述爱尔兰自远古至现代的神话传说体系。《谁是凯尔特人》指出“凯尔特爱尔兰人”实为文学和政治合力建构的结果。《圣徒保佑您》廓清基督教进入爱尔兰的历史。《猛犬英雄》从民间故事群看文学与政治的互动。《幽默与美酒》介绍爱尔兰人对幽默与美酒的无可救药之爱。《教会与社会》谈及天主教对于爱尔兰社会的深刻影响。《绿野妖踪》考证爱尔兰形象大使绿帽小矮妖的形象变迁。《食在土豆岛》说的是土豆何以成为爱尔兰国民饮食。最后一章《爱尔兰Q&A》回答了中国人对于爱尔兰的21个常见问题,从“爱尔兰人是不是都会跳踢踏舞”到“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在爱尔兰会走错厕所”,实用而又俏皮。

说起邱方哲,该是传说中的“学霸”吧。他是个语言天才,据说他家人的母语分别是粤语、闽南语和一种突厥语方言,彼此之间只好用普通话交流,对他的语言能力大有帮助。中学时代,在打口碟市场上,他与“爱尔兰”不期而遇,那是几个爱尔兰乐队,音乐风格既幽静又欢快,爱尔兰语那听感的优美使他神往不已。后来,他读的是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和哲学学士,彼时掌握了拉丁语、德语和土耳其语,还学过藏语、和阗语和亚美尼亚语,英语之熟练更是不用说。在荷兰当交换生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爱尔兰语教材,还去旁听了乌特列支大学凯尔特系的课,与那遥远岛国终于可以再续前缘。于是,他在牛津大学读了凯尔特学的硕士。一发而不可收,又投奔另一个学问很出色的导师、去爱尔兰科克大学读中古爱尔兰语的博士。现在,他交了毕业论文,并在都柏林高等研究院拿到三年博士后研究员席位。算起来,他到爱尔兰已经四年。学业之余,他为《城市画报》开一个专栏,介绍中世纪手稿,也时而在豆瓣上发表有关爱尔兰历史文化的文章,这本小书可谓水到渠成。

旅居者加研究者的身份,再加上超强的语言能力,使得他的这本“小书”具备广度和深度。他以历史为经、文化为纬,对于爱尔兰的民族、民俗、神话、宗教、饮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介绍与阐释。按他的自序:“这不是一本《孤星指南》式的旅行手册,也不是一堆走马观花的异国奇闻剪辑,而是萃取了爱尔兰最富历史积淀、最引人入胜的文化面貌,把它们织进同一张网络,还原爱尔兰独特的矛盾气质产生的根源。”读罢发现,这是诚实之语。

有趣的是,近来我同时在看包慧怡与邱方哲的新书。二人同为在爱尔兰攻读中世纪研究的博士,同样深深被爱尔兰文化所吸引,笔底却各有千秋。慧怡的妙处是诗性,方哲的好处是知性,前者触动感官,后者增广见闻,两本对读,相得益彰。本文取名时,我有意比本书题目多加一个“亲爱的”,因为二位的小书,大大提高了我对那遥远的翠绿的小小岛国的好感。是以为记。(《亲爱的老爱尔兰》书评/malingca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