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与读人

 贵中藏书 2015-01-12

馆友贵中藏书:
  您好,您的原创文章读书与读人已经被360doc个人图书馆采纳,您可在阅览室中的“精彩原创”栏目下看到自己的文章,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对“精彩原创”栏目的奉献和支持!

                                 读书与读人

                                                                                           尚贵中

 

时值我的图书馆“贵中藏书”建馆一周年的喜庆之日,请允许我诚挚地向“360doc个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及千百万馆友们问一声好!并由衷地道一声:谢谢!

 

一年前的今天,我漫步到市场上去买菜,路边有个小书摊,驻足观看,见有一本《菜根谭》,拿到手里,下面还有一本《围炉夜话》。翻看《围炉夜话》的序言,知道了“处世三大奇书”里还包括一本《小窗幽记》,问摊主,摊主说已被别人买走了,于是我留下些许缺憾买了手里的这两本。

回到家里,翻看《围炉夜话》,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又惦念着《小窗幽记》,于是上网“百度”,《小窗幽记》点出来了,同时“360doc个人图书馆”也出现在我的眼前。惊喜之余,我开始笨拙地注册我的有关信息数据,就这样,大约用了半个多小时,我的个人图书馆“贵中藏书”竟然注册、登陆成功了!

进入“360doc个人图书馆”就如同进入了书的海洋,激动、兴奋,对于一个爱书、爱读书的人来说,其喜悦程度绝不亚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盛况。

接下来就是“读书”、转藏书,把自己喜爱的书、画、影视、音乐、图片等好东西都转藏到“我的图书馆里”。到今天整整一年的时间,我的馆藏已达到了两万三千七百多篇。

 

我是个很爱读书的人。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穷,却赶上了好时候,九岁时开始上小学读书了。读书很用功,全班三十几名同学,考试成绩常列前茅。

读书用功还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七岁时,爷爷从山东老家一担挑逃荒来到了东北,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在辽东的一个山区定居下来。

父亲是贫农出身,没进过学堂,但却在农会里当过翻身队长,当过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吧,后来从村里下来,又当了多年的生产队长。

父亲虽然没有进过学堂读书,却十分喜欢读书人。他经常把自己当翻身队长的事儿讲给我们听,讲他没有文化的苦恼,讲他当年如何加入文化扫盲大军上夜校学习。每讲一次都用“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作为结束语。

岁月弄人。我读到初中二年时“文革”来了,文化课开始叫停。后来虽然有“复课闹革命”的口号,但却一直没有开课。就这样,在初中学了两年文化课,呆了四年。到一九六八年,初中三个年级的同学全部一起“毕业”了。

毕业还乡,书没读够。劳动之余,爱看故事、小说。那时农村很穷,有藏书的人家极少,好不容易偶尔串换到手几本书,如获至宝,读起来还真是如饥似渴,书中的精彩处,几乎能背诵下来。尽管如此,现在回味起来,当时的读书大多也还是在看热闹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从读《红楼梦》开始的。

那是在一九七二年春季的一天,偶尔在供销社的柜台里看到了一部《红楼梦》,思量了许久,狠下心花了三元七角钱把书买了下来。我说的“狠下心”可能有很多人理解不了,当时的三元七角钱是相当于一个普通劳动力(社员)一星期的劳动报酬的。不看重读书的人是很少舍得花这笔钱的。

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一遍,书中的很多地方似懂非懂,不过还是留下了一首诗:

 

初读《红楼梦》

 

谨观《红楼梦》,意趣今知晓。

堪笑贾宝玉,潇湘更无聊。

本系王公子,奢华吸民髓。

千年遗封建,幸得今日摧!

                  写于19728

 

现在回味起当时的情境,自笑读得如此粗浅!

又读第二遍,也留下诗一首:

 

二读《红楼梦》

 

人生如梦,

喜怒哀乐万千。

将相无种,

全凭男儿志坚。

芳草萋萋,岁岁枯荣,

娇姿风流无限;

崖松苍劲,迎风傲雪,

可谓林中状元。

白纸上字迹点点,

记下今古奇观;

前人留益言与后人,

不朽万年。

一段佳话,土语方言,

书中意趣,往往胜却人间!

噫!

尔若以读书为乐,

足及得四方游览。

                            写于19732

 

接着又看第三遍、第四遍。第四遍看到第三卷时,“文革“结束了。忘了当时是什么原因,《红楼梦》被我放到了书柜里,一直到今天,再也没接着读它。

后来知道了毛泽东也爱读《红楼梦》,并且说《红楼梦》读五遍才有发言权。想我只读了三遍半,我自知,我不发言。

后来知道了《红楼梦》这部书的博大精深,并且粗略地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个“红学会”,那时才开始感到自己很荣幸,觉得自己读原著达到了三遍半也算是有点儿“资历”了,而实际呢?现在回味起来,三遍半啊,九牛一毛,差远着那!

再后来,又看了越剧《红楼梦》、又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又看了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于是又写了一首七律·再品《红楼梦》:

 

七律·再品《红楼梦》

   (新韵 平起仄收首句不韵)

 

红楼一部传天下,

妙笔生花神鬼惊。

说破公侯衰盛史,

画描家国爱恩情。

粗翻满纸谈风月,

细阅行间有杀声。

自古豪门难醒梦,

眼开大地已狂风。

写于2011

 

年轻的时候读书,读文史哲、科技、工具书之类,主要是为了生产、生活和工作需要,主观上对读书增强自身修养还没有本质上的认识,读小说、故事、散文、诗歌也多半是兴趣使然,注重的是故事情节、刺激人的妙语佳句。直到有一天,偶然知道了“文学即人学”这个道理之后,才真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也开始悟到了“《红楼梦》读五遍才有发言权”这句话的真谛。

“文学即人学”,读文学书籍既是“读人”。文学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恰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真正读懂了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读书的益处竟然如此深奥,难怪周总理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毛泽东题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列宁倡导“学习、学习、再学习”……

“文学即人学,读书即读人”。这句话虽然道理不差,而在社会实践中与真正的“读人”还是有区别的。读书,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不是当局限定的“禁书”,人人都有权读之;
“读人”则不同,上层与下层、百姓与官员、穷人与富人……不同的阶层不是谁都有资格去读,也不是谁都能读懂的。读人,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的。我们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个层面上,为了使自己能立足稳妥,客观上要求你必须读懂与你经常打交道的人,读不懂,人际关系就很难处理好,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前途、事业就有可能受到影响。

读书,不带任务当作休闲去读是很快意的,带着任务且又要读得深、读得透,就不那么轻松了。而读人,上级对下级要达到知人善任、百姓对官员要达到能辨别是福星还是贪腐、男人对女人要弄清对方是真情还是假意……不下到一定的功夫,是很难真正读懂的。

爱读书的人经常思量“读书破万卷”这句话,而爱好写作的人尤其喜欢接下来的“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似乎是说读书可以升官、发财、有出息。现在看起来,读书读好了能升官、发财依然事实存在,但是读书若没有读懂如何“做人”,尽管实现了升官、发财之梦,而后却一不小心便成了“贪官”、“敛财”之人,这样的读书岂不是自误了?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书。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遇到我们身边必须要读懂的一些人,由于这些如书的人迟迟不能定稿,给书的结局留下了相当大的变数,因而就形成了“读书易,读人难”的格局。

读书、读人,是人生的必修课。读人,先把书读好,先学会做人是关键。

 

20151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