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生”就是冠军的香蕉大王 - 读我网

 农业营销 2015-01-12
王伯胜凭借“北方香蕉大王”的称号,
吸引来了上亿元的投资
香蕉,当前的市场均价是2.5元一斤,可是在我们北方城市,却很难想象“自己种自己吃”。
卖香蕉的人有很多,可是能把适于南方的香蕉在北方当成盆景种植并销售,进而做成产业的,就稀罕了。
  当大部分人习惯于自然规律时,有这么一个人却动起了“歪脑筋”,并利用这北方种植出来的香蕉树在山东农业领域拥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一家今年刚刚起步的农业公司,山东、北京、天津等多个北方城市的知名星级酒店,水生态园等都是他的战略合作伙伴,他把目光死死的盯在很多人都不屑一顾的农业里,准确的说,把目光紧紧的锁在香蕉盆栽上,创新让他赢得了一年2000万元的年销售额。而四年前,它还只是一家精品蔬菜供应厂,每天员工只需要将田间地头收上来的菜包装起来,四年后,公司创始人王伯胜凭借“北方香蕉大王”的称号,吸引来了上亿元的投资,成为名符其实的“土财主”。文/图 记者 刘静 实习生 牟月
  没人涉及  “出生”就是冠军
  说起香蕉树在北方开花结果,至今很多人还认为是天方夜谭,其实在北方的星级酒店或生态园里,人们见到结着果实的香蕉树,90%以上都是来自济南唐王和商河,名符其实的北方产。    
6月20日上午,济南的气温已然高位徘徊,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希望快点逃到空调房中。而济南郊区的田间地头,劳作的人却丝毫不受天气影响,此时王伯胜正穿梭在位于唐王的种植基地里。
济南唐王,这里很多人靠种田为生,庄稼地里随处可以看到劳作的人们,而就在这片田地里王伯胜创下了香蕉树北方结果并推向市场的奇迹,也让王伯胜的绿辰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辰农业)成为现实,也创下了年营业额2000多万元的奇迹。
而说起王伯胜在北方培育香蕉树的冲动,最初不过是“借壳入市”。
王伯胜种植基地里的香蕉树,主要为盆景,高度控制在2米。在种香蕉之前,他已经靠着把菜种到花盆中一炮走红山东农业市场。当偶然在一家酒店看到老板为了美观,花1000多元买的假香蕉树时,他就产生了把香蕉种到花盆里的冲动。用他的话说,只不过把花盆里的菜变成了香蕉,典型的“借盆上市”,投入仅仅是用来学习培育技术的20多万。
  “现在,唐王、商河都有我们的种植基地,总共上千亩地,香蕉树的种植面积占了1/3。”如今,说起公司的赢利点,香蕉已经是王伯胜挂在嘴边上的词语了。的确,在2000万的年营业额中,小小香蕉营业额占到了50%,这意味着,在绿辰农业上千亩的大棚种植基地,每年香蕉带来的营业额突破千万。  
  在农业领域,很多人都知道,香蕉不仅对温度要求很高,而且需水量也大,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这些习性,决定了香蕉的生长范围被限制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有限区域内,面对大宗高效经济的特点,北方果农只能“望蕉兴叹”,而正是靠着一个“无”(北方无人经营)字,2010年、2011年,王伯胜的绿辰农业蝉联北方香蕉树销售冠军。  
冷库里培育出北方香蕉
近年来许多农产品的大跌惨遇,让人想起上个世纪的一本书《天堂蒜薹之歌》,这是作家莫言取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震惊一时的“蒜薹事件”——农民大量种蒜薹,结果蒜薹滞销。花了35天写完书后,莫言说了句话,“在新的世纪里,但愿再也没有这样的事件刺激着我写出这样的小说。”王伯胜就坚信,“有目标的种植就能改变这一切”。
中午的餐桌上,绿油油的青菜大都是绿辰农业种植基地里采摘来的有机蔬菜。2008年开始务农的王伯胜,至今依然操持着旧业,充当着菜贩子的角色。
目前,绿辰农业种植基地,香蕉树种植面积300亩,花卉种植面积200—300亩,盆栽蔬菜100亩,有机蔬菜200亩,试验田100亩。发展的四年间,一个又一个新项目不断走出试验田走进市场,而如四年前用精品蔬菜打出销路一样,每一个项目都有目标。
“四年前,我是名符其实的菜贩子,只卖菜不种菜。”王伯胜告诉记者,他喜欢万众瞩目的感觉。2008年,同样是卖菜,他却开设了蔬菜加工厂,100多个工人每天忙活着把地头采摘来的菜再加工,将蔬菜上外观不好看的菜叶全部去除,搞起了精品蔬菜配送。“当时,我们为山东70多家知名大酒店、大型超市供货。”王伯胜说道,最初的高端市场定位,不仅让他成功开发出了销售渠道,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确定了行业大佬的位置,“现在很多人看到我赚钱了,也种起了蔬菜盆景,却是今天开门,明天关门,因为他们没有销售渠道,不往大里说,就山东市场,销售渠道的关卡牢牢握在我手里呢。”
2010年,从事精品蔬菜的人越来越多,王伯胜动起了北方种香蕉树的脑筋。“把香蕉树统统放进冷库培育,耗资20多万才培育成功。”说起培育香蕉树的过程王伯胜告诉记者,香蕉树只有结香蕉才有人买账,而结果的周转期是10个月,第一批走出冷库的香蕉树,成活率只有1/3,别看价格叫到了1200元,100余棵在北京一天就抢空了,这坚定了他不走平常路的决心,“这种特殊产品,就是成活率只有10%,我也赚钱。”
  准备收手  栽种盆植椰子
如今,北方香蕉树市场已经由酒店、生态园,扩张到了家庭,此时王伯胜却想收手了。他认为,按照经济规律讲,盆栽香蕉的暴利期很快会过去,饥饿营销方式也不能长期使用。现在他正在研究试验海南椰子树等盆植。王伯胜的重点和精力都放在试验田上,市场环节全部放手经销商。用他的话说,“我是公司的脑子,任务是不断想新花样去赚钱。”
“我的每一次扩张不为供不应求,而是未雨绸缪。”王伯胜告诉记者,想市场所没有,将不可能的变为现实,走在市场的前面,就有钱赚,而掌控好市场脚步,还有大钱赚。
  去年,王伯胜设立了农业项目投资部门,开辟了出售项目的新路。但出售项目必须通过王伯胜的绿辰农业托管,项目如何运营却依然由绿辰农业掌控。这种让别人坐着收租子的新颖模式,再次一炮走红,今年一笔上亿元资金的注入,进一步加快王伯胜前进脚步。 
今年五月,王伯胜通过入股50%形式,成为临沂一塑料加工厂第一大股东,实现了从种子到土壤,再到花盆的自产自销,打造出了自己的产业链。不过说起加工厂的入股,王伯胜却是“空手套白狼”,60多万的投资一分钱都没花。“以前加工厂生产的产品没有牌子,售价低廉,我参股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以贴上绿辰农业注册的华辰商标,卖出华辰的价格,卖价高了工厂利润也就上去了,等于间接投资。”王伯胜解释道。
与此同时,王伯胜的种植基地80%都是大棚,里面不仅有水温调控空调,保证植物最佳生长温度,大棚本身也有道道。近年来,土地租金从几百涨到了几千,万一市场或政策有变,风险不可估量。为此,王伯胜特意从香港引进了一种特殊的大棚,这种橡胶大棚是充气的,保暖性很好,造价跟普通大棚几乎相当,无论是安装还是拆除都很简单,耗损几乎为零。
这样一来,王伯胜的种植基地呈现出一种“随时开拔”的状态:作物是盆栽的可以搬走,大棚是充气的随时撤离,王伯胜又创出一个新概念:“移动农业”。用他的话说,只有走在市场前面,想在市场前面,未雨绸缪,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将利润扩至最大。
对话
“别人掘金,
我卖铲子”
记者:听说以前您是文字工作者,如何想到下海务农?
王伯胜:第一我来自农村,对种地耕田本身就很了解,第二,我发现不仅农民,现有的农业公司都不会管理,而此时懂农业又懂管理的我进入该领域,肯定获利。
记者:您是蔬菜、水果盆景第一人吗?
王伯胜:我是把北方香蕉树引入市场的第一人,至于蔬菜种植,十年前就有了,不过十年前的经济水平,注定让这些早期入行的公司倒闭,如今才是入行的好契机。
记者:您的这种种植和农民的传统种植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王伯胜:农民种植大都是比较盲目的,传统蔬菜种植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受市场影响很大。而我们在种植前是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市场开发做得很到位,菜还没有出棚,都已经预订完了,可以说是“三年不开张,开张饱三年”。
记者: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伯胜:我喜欢不断创新,并将自己从业经验和技术贩卖给其他新进入者,目前绿辰农业下属的投资咨询公司已经开始运转,可以这样说,别人掘金,我卖铲子,他们不一定挖着金子,但我却一定能挣到钱。
记者:平时是怎样的工作状态?
王伯胜:一年365天,200天是在路上,在田野上,在酒桌上度过的。剩下的165天,喜欢窝在家里看书。
企业史
2008年,开设蔬菜加工厂,从事精品蔬菜配送,山东70多家酒店、超市供应商。
2010年,王伯胜的盆景蔬菜走向市场,并同步培育北方香蕉树,完成“菜贩子”向移动观赏农业的转型。
2011年2月,王伯胜培育出的北方香蕉树结果并成功推向市场,创下了日销1000棵的奇迹,同步完成“华辰”商标注册,并成立农业项目投资部门。
2012年3月,王伯胜正式注册绿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12年4月,绿辰农业与某房地产公司达成投资一亿元的农业项目合作。
2012年5月,通过入股形式,王伯胜获得临沂一塑料加工厂50%股权,成为该加工厂第一大股东。
2012年6月,完成种子、土、花盆、果蔬,从种植到销售产业链运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