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药田间除草技术

 侗乡人1961 2015-01-12
山药田间除草技术
               
               
                  日期:2014-12-31 10:00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技术网 
点击:25

               
               

                 




  山药地中有近30余种杂草是山药种植户所熟知的。如灰菜、灰绿藜、小藜、马齿苋、凹头苋、小喇叭花、菱角菜、反枝苋、打碗花、绿狗尾草、抓地草、野稗、碎米莎草、铁苋菜、猪芽菜、蟋蟀草、龙葵、蒺藜、大马蓼、刺儿菜、蒲公英、虎尾草、白鳞莎草、菟丝子、米米蒿、星星草、看麦娘、香附子、小鸡草和千金子等。由于山药在出苗后生长很快,所以,山药中耕除草只是在早期进行。中耕是要求山药种植户进行浅耕,也就是说只要将土壤表面进行整松即可。在山药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通常杂草的生长会比较旺盛。为了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应及时将其拔除,但应注意在拔草时不要损伤山药的块茎和根系。


  目前,有些山药产区,在定植后会使用喷洒除草剂来灭除杂草,其效果还是不错的。使用除草剂,适于山药大面积栽培。种植专家在江苏进行调研时曾了解到,江苏山药种植户在山药播种后至出苗前,会趁雨后土壤墒情较好时,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150~200克,兑水50升,均匀地喷洒土面,喷后用耙子进行浅耧,效果不错。另外,在台湾地区,山药种植户习惯用34%施得圃乳剂250倍稀释液,喷洒土面,每公顷用药量为4千克,效果也很不错。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杂草发生种类,山药常规栽培应选用合适的除草剂。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发生地区,可以使用氟乐灵、地乐胺和除草通;以荠菜、灰菜为主的杂草,可用利谷隆和除草醚。不管利用哪一种除草剂,都必须在杂草萌发前或杂草刚萌发时施用,这样除草效果才会有保证。如果喷药稍晚,则杂草大量出土,会影响除草效果。在沙性土壤上栽培山药时,禁止使用扑草净,否则易对山药产生药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