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季香菇的出菇管理

 侗乡人1961 2015-01-12
秋季香菇的出菇管理
               
               
                  日期:2014-12-29 15:15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技术网 
点击:52

               
               

                 




  秋季香菇的出菇管理如下:


  ①拉大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盖层薄膜,可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②控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降低空间相对湿度至80%左右。


  ③适宜创造干湿差(菌筒含水量)。秋菇前期,菇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批菇子实体生长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提高畦温,促进菌丝生长。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④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气温在23℃以上,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7℃以下,每天通风1次即可。要在给足水分的前提下,保证在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⑤预防杂菌感染,延长菌筒寿命。可在地板、墙壁、菇架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也可用1%漂白粉溶液冲刷地板,以防止杂菌侵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