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信的年代

 棋中王 2015-01-12

写信的年代- 陈世旭(图)

2014-11-13 00:54:00 来源: 渤海早报(天津)
  陈世旭

闲来无事,翻读古人字帖,看到王羲之的几件手札,不免入神。

  闲来无事,翻读古人字帖,看到王羲之的几件手札,不免入神。

  《初月帖》写道:一直没有来得及给你写信,最近收到了上个月十六号你写的信,虽然距离你写信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收到它还是很让我感到安慰。你好吗?我这儿很糟糕,很糟糕。正在路上,精神疲惫,就先这样吧。

  书帖里有着那么温情款款的问候。正是这份牵挂,让我们如此珍而重之。

  《姨母帖》的开头写了“羲之顿首、顿首”,结尾又是“王羲之顿首、顿首”。

  “顿首”固然是一种格式礼仪,但王羲之的“顿首”写得笔走龙蛇,线条流动快得好像能够看见他见到亲友时急忙迎上去的姿态,喜不自胜。

  《远宦帖》写道:谢谢你那些事无巨细的问候。我还行吧。那些在武昌时候的朋友们呢,他们还好吗?不过我的妻子生了重病,很不好。

  这些“你好不好”的问候,今天已少有人把它作为郑重的话题。人们关心的往往是那些追逐不到的东西。而在那个战乱流离的时代,人们不会在短而珍贵的信里讨论那些不实际的事务,他们关切的是自己的心情和对方的平安。世界和生活在他们的短笺里如此简单,但却如此珍重。而这样的珍重,也成为他们被我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宗白华先生总结过晋人之美,一是发现了天地的自然之美,二是人类自己的深情。

  《快雪时晴帖》,仅十五个字的短笺:“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这一封没头没尾的短信,被乾隆皇帝郑重其事地在周围盖了章题了字,又专门盖起一间叫“三希堂”的屋子来珍藏。而其实,写信的王羲之只是固执地要向朋友传递一种微妙的心情—快雪时晴,真好,但愿你也好。

  信带着王羲之捎去的雪霁的味道。千里之外的互相思念,会让轻盈的灵魂像羽毛一样共振,那是比流星滑落更加珍贵的瞬间。

  珍贵的远不止是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这十五个字的魔力,在于王羲之用如此简洁的方式精确地传达出真挚、坦然、生动的心情和感觉。这是一种让我们只能羡慕的能力。

  这让我不由想起那个用笔在纸上写信的年代。“你好吗”不仅仅是一句寒暄,铺开信纸,心里便泛起关爱、平安和快乐的种种思绪,再少再短的话,也没有一个字是敷衍。收件人和寄信人一样,慎重品尝每一个字句。距离带来了不便,也换回了深深的温情。那些风雨不蚀的记忆,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怀,给生活增添了色彩,充实着人生。

  写信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思路也会跟着感觉走,笔尖吐出的字真切而随意。夜阑人静之际,捻亮一盏小灯,坐在桌前,摊开素笺,笔端划过信纸,“刷刷”地流淌着对远方亲朋的思念。窗外,月色清朗,月光泻了一地,笔下已是满满一纸倾诉。一封封留着墨香的信件,洋溢着亲情和友谊,让人置身于爱的怀抱。读亲人和朋友的信,感动于见字如面的亲切,彼时彼刻的那份情意是这样的强烈。


  怀念写信的日子,是怀念一种等待的美丽心情。一封信,牵挂着两端的思念和等待。从写信到回信到再收到来信,时光在你来我往的等待和期盼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书信传递着幸福和快乐,诉说着痛苦和彷徨。相互信任,彼此抚慰。淡淡的忧愁与企盼,望穿秋水的焦虑与不安。写信,盼信,每天都充满希望。那期盼是那么具体简单,那快乐是那么触手可及。心因此总是被希望和等待的快乐涨满。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从远方传来了书信,又是怎样的欣喜和激动?

  而今,网络带给我们诸多方便,却消弭了诗意的心情。太久不写信了,也不大可能写信了。书信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也许将成为遥远的绝响。剩下的也许只有怀念:怀念用笔写信的日子,怀念从笔尖流淌的情怀,怀念等待来信的遐想,怀念那被亲人、被朋友惦记的小小的幸福。对于人类的生活,这是不是一种缺憾呢?
netease 本文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