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认识体检 走出体检误区

 鸽荣 2015-01-12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健康体检的项目越来越多,没有任何医学专业知识的大众,难免对健康体检有各种误解,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健康体检,走出体检误区呢?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总结了体检客户常见的对体检的误解。 
 
  误区一:小毛病没必要复查
  现在的企业基本每年都会组织全体员工做一次健康体检,不过,真正重视体检报告中超标或者阳性结果,按照体检报告去进行进一步检查的寥寥无几,这些人觉得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认为只要没什么大毛病,就不必做进一步检查了。
  健康体检和和去医院看病不同,健康体检和疾病检查是两回事,健康体检的目标是预防,是在未出现症状前的定期全面检查。健康体检主要通过视、触、叩、听等手段发现异常体征,从影像检查中发现阳性征兆,从常规化验中得到病变的早期信息。一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可能是大病的征兆或表现。总检建议复查的内容是要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造成的假阳性结果,所以复查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二:电脑仪器比医生触诊、问诊看得准
  在体检诊室的门口,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透视、超声波等检查处人满为患,内科、外科等坐诊的医生前却冷清了许多。究其原因,不少体检者对超声、透视等仪器检查很信任,而觉得临床科室检查可有可无。
  体检仪器的意义,只在于协助医生根据症状作出判断。只相信仪器检测,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因为仪器并不能像医生那样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它永远是辅助的,最终的诊断要靠医生做出,并且大部分疾病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和检查也可以发现。
 
 
  误区三:挑三拣四、抓大放小
  有些人体检时,对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肾的检查非常重视,但忽视耳鼻喉科这样的“小科”,对血脂、血糖很关心,却不查尿常规。
  心、肝、肺等重要脏器要查,眼耳鼻喉也千万不要漏检。尤其是鼻咽癌,早期没有症状,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又如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血管是全身惟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状况对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误区四:体检一味求贵求全
  体检价格和项目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有的体检者经济能力比较好,想一次性查得更全面、更彻底,选择价位比较高的套餐,而价格较高的套餐往往包含全套指标。
  健康体检项目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做到定期检查。受检者在首次体检之前要将个人的有关情况详细向医生说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家族病史都各不相同,甚至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状况也有所不同,所以体检方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正确的做法是由体检医师根据既往史、家族病史、年龄、体质、生活习惯和工作性质、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受检者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制订既符合受检者的体检需要,又比较经济实惠的个性化方案。如果查出重要指标有问题,再去做全套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误区五:有慢性病却不定期体检
  有些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认为按照固定的剂量一直吃药就可以控制病情,达到很好的效果。
  健康人每年体检一次就可以了,而有慢性病的患者就要经常体检。比如每年4月份,糖尿病患者的就诊率会明显升高,因此糖尿病人最好在春季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也为用药提供依据。
  误区六:体检是老年人的事
  不同年龄段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有的年轻人甚至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溜号”,以为自己的身体很好,体检只是上了年纪的人需要。
  定期体检关系到每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年轻人同样不能忽视。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加上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些原本在老年才经常出现的疾病都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实际上,年轻人的毛病还真不少,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年轻人的体检报告中。
  误区七:一次体检三五年无忧
  许多人往往在一次体检后,看到自己身体一切正常,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认为这一次的结果能管挺长时间,三五年内都不用再做体检了。
  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甚至几个月内就可能改变。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一旦察觉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及时发现疾病,而及时发现又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这是体检的真正意义所在。偶尔的体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误区八:体检报告随手扔
  很多人在体检之后,看看结果没有问题就随手将体检报告扔了,觉得既然没查出毛病就没有保留的必要。
  一个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有必要引起重视了,因为可能有某种疾病发病的倾向。经过医生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会发现一年来某人身体状况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做出诊断或防范。因此,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且勿乱扔。
  误区九:数据与参考值不同肯定有病了
  很多体检者看到某一项体检数据和参考值不同,就立刻产生很大的心理和精神负担,认为自己患了大病。
  体检指标的数据是统计学根据大样本定的通用指标,没有包括“小概率”事件,所以广义来讲是一个提示性指标,并不是所谓“金标准”的诊断指标。当然,已查出问题者须做好随诊,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复诊,分析比对所有检查结果才可确诊;确诊后若需治疗,应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