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长江路拐点来了?

 禾苗书馆 2015-01-12

百年长江路拐点来了?

新文化记者 栾喜良

长江路步行街中间的商铺已经全部拆除,等待改造升级 新文化记者 刘阳 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长江路



上世纪80年代的长江路



改造升级前的长江路 本组图片为资料图片



    

新财经周刊Z1版~Z4版

  长江路步行街,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曾几何时,在长春商业史中,长江路步行街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这个城市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商业街,没有之一。但随着时间流逝,跌宕起伏的长江路步行街已不再是这个城市,唯一的商业符号。

  2015年初,因消防隐患,撤销街路摊位,许久没有新闻的长江路步行街,再回公众视线。

  一次安全隐患带给这条商街怎样的改变?一次改造升级,能否被唤起久违的商业记忆?新文化记者聚焦长江路步行街改造背后。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商业痕迹,这里成了无数商人的创富天堂,这里有着长春人美好的记忆。

■镜头

变了模样的步行街

  1月7日下午,阵阵冷风在长江路步行街内“横冲直撞”。站在长江路与人民大街交会的步行街入口处放眼望去,昔日特色鲜明的街中商铺早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地“商铺分解”旧板材、广告海报、商家废弃的杂物。

  与主街交会的几个路口上,空架子和部分挡板也契合着拆解现场的主体环境。与三四名现场拆迁工作人员心无他念地干活、等待装车不同,“商铺分解”旧板材垃圾周围,十几位废品收购者把满载着废品的板车停放在一旁,寻找着能够换钱的宝贝。

  同一时间,少得可怜冷冷清清借道去往他处的人们脚步匆匆,在瞟了一眼地上的旧板材后,伴着商家的促销口号,偶闪的LED灯光以及音箱中播放火了很久的流行口水歌,按照自己的节奏朝着心中目的地前行。468米的步行街已被拆除的主街两侧,仍在经营的商家渴望着路人关注的同时,还关心着拆解现场的进程。他们盼望着,步行街早日恢复往日的风采。

■摊主

啥时回来没准了

  离去,少不了伤感。何老板,此次被拆摊主中的一员,主营成人女装,虽然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接到了合同到期,摊位即将拆除,暂时不再续约消息,且不再购置新货,但因冬季露天摊位的销售较慢,直接导致了货品在撤摊前,存货仍未售出,因没太想好去处,暂放朋友商铺中。此次,他来取的存货足足有5包(标准大号行李袋)。

  “算了一下,这些衣服进价就6000多元。”他对新文化记者表示,离开很无奈,但也没有办法,合同到期了,再加上赶上改造,摊位能否在改造后存在不好确定,能不能租下来也是未知数,什么时候能有消息也不清楚。

  之所以不舍,何老板有隐情。“我家是农安的,2005年到长春打工,干过很多行,折腾下来就是对付个吃喝,媳妇、房子、车,想都没敢想。”何老板说,但自从租摊位后,原来没有的全都有了。据他介绍,自己租赁的摊位是从别人手中转租过来的,面积近10平方米,高峰时期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全年平均下来,每月收入也有七八千元。

  无独有偶,同为被拆摊主中的一员,李老板在拆除之前幸运地甩掉所有货。“我是做饰品生意的,从月收入来看,足以满足一家三口开销,比普通上班族能强点儿。”她坦言,铺子没了心里虽然有准备,但还是有点拐不过来弯,这年头找个能赚钱的地方儿不容易。

  事实上,上述两户商家,只是在此次改造工作中无奈告别大军中的一个缩影。新文化记者从长江路步行街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处获悉,此次仅长江路步行街中轴线上拆解的摊位就有193户。

1908年

  在火车站附近建成了这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名为“横四街”(往前排今长白路名为“横一街”,黑水路为“横二街”,黄河路为“横三街”)

1923年

  更名为“吉野町”

1946年7月

  政府将其更改为“长江路”,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上世纪70和80年代

  长江路是长春最为红火的商业街:这里有长春市第三百货商店、长江路饭店、长江电影院、西餐餐厅乌苏里饭店,还有长江路灌汤包。它是长春最初的步行街,是最早的夜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

  长春市对老长江路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由于多种原因,改造工程未能按期完成,昔日繁华的长江路出现了萧条冷清的局面。

1998年4月

  长江路变身长春长江路电脑科技商品经营开发区,建设了长江路商业步行街,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IT产品为主的商贸服务企业。

2002年

  长春市改造长江路,建设了一条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商业步行街,长江路步行街是全国唯一一个采用通透式玻璃幕顶的步行街。

商家的喜与忧

开打促销战 借机多赚钱

  逛过长江路步行街的人们,想必对于长江路的格局不会感到陌生。因多数逛街者多愿意从靠近人民大街一侧的正门进入,因此主路步行街最被商家看重。此次,拆掉的商铺同样也以步行街为主。换句话说,眼下的长江路步行街没有了这些露天摊,两侧的门店构成了商业主体。这放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仅以这条街为例,露天商铺多数卖的比门市好。伴随着改造,曾经“被抢食”的商家欢喜异常。

  “差不多同样大面积,10平方米左右,我们一年房租租金要比露天摊贵上四五万,可收益上来讲,一年下来,可真是相差无几。”步行街旁一位服装精品店负责人李丽君(音)坦言,在露天商铺撤离后,仍在经营的商家开打促销战,大家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多赚些钱。“现在生意也不是特别好做,商圈对手牵着你,互联网价格左右你,就得在促销上下功夫,薄利多销,要不就不好干。”她说。

改造期间客源成问题

  有人欢喜有人愁,在竞争对手减少的利好背景下,有商家察觉到了来自于客源锐减的隐忧。

  “现在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春华地下商场关闭,其他商圈分流,过去最为仰仗的客运总站客流量也随着线路调整出现了相当大的下滑。”长江路步行街上一家鞋店不愿具名的老板称,“现在每天到店的都不到10个人,客流问题已经显现。未来,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据了解,因施工、火车站前其他商场截流,以及其他商圈分流,长春市公路客运总站旅客成了目前步行街最大的消费群体。这一点,也得到了长江路步行街综合管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客源问题在今年也有了继续下滑的危险。目前,长春市公路客运总站日均旅客发送量已由未调整前1.7万人次,降至1.2万人次。2015年,长春到珲春高铁即将开通,届时预计旅客发送量还会有所减少。

■追忆

老商户眼中的长江路

  赵长久,在长江路步行街周边做了17年生意,至今仍是这里的老买卖人。8日,在步行街入口,他站在寒风里,望了很久这条面目全非空荡荡的街。曾经营过东北特产、成人服装,现经营快餐店的他,在这里发展、发达。

  “我妈刚有我的时候,她在秋林公司对面卖茶叶蛋和瓜子、汽水。那时,我爸在铁路上一个月工资100多元,但也赚不过我妈,上世纪80年代初期做买卖能赚四五百。后来我成家了,也在这里做买卖,算是这里老商户了。”他说,那个时候长江路就是一个大商业带,可不是现在这个概念,长江路、贵阳街、上海路,这一带都给囊括进来了。

  上个世纪80末这里火到什么程度?他介绍,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是长春最早的步行街,高档的、时尚的、新奇的,凡是百姓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在这里都能找到,外地人也来,因为这里有“历史”。

  当时,长江路已经聚集了一大批老字号商贸企业,如老三百商厦、长江副食商店、水产商店、鞋帽商店、时光照相馆等,甚至还有当时在长春为数不多的西餐厅乌苏里饭店。

  “那个时候,不管干啥,只要吃苦,诚信,赚钱根本就不愁,我现在光复路、黑水路700多万的房产,就是那个时候赚来的。不光是我,现在有很大一拨做买卖的老板干的风生水起,也都是当时在此地淘金后发迹。”他回忆,此前都不错,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买卖有点不好做了。

  这里是有原因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春市对老长江路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由于多种原因,改造工程未能按期完成,昔日繁华的长江路出现了萧条冷清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改造间隙期,随着重庆路、桂林路以及其他的商圈崛起,现代商业业态丰富、布局合理。被重新开启的长江路步行街,完全没有了过去的影子,街路短了,特色没了,商品档次低了,竞争力弱了,除了超市和几个快餐店外,多数商家吸金能力大不如从前,赚钱不再容易,虽然盈利,但绝对是微利,每年都有商家退出。

■探寻

改造后步行街啥模样

  每个城市的成长都离不开与其配套的商业历史。长春也不例外。和北京的王府井、沈阳的中街、上海的南京路一样,曾几何时,在长春商业史中,长江路步行街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这个城市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商业街。如今,因改造升级,长江路步行街再次走到十字路口,人们不禁要问,改造后的长江路步行街会变成什么样子?百年商业街的历史文化底蕴能否再次找回?

  就此,新文化记者采访长江路步行街综合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记者提出的疑问,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改造升级,已经委托长春市规划设计院对长江路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目前正在设计中。这个答案,显然不能清晰刻画它未来的样子。

  为了进一步挖掘改造后的规划细节,通过多方寻找,最终从商家处找到了未经证实却广为流传的消息。一位消息灵通的商家私下告诉新文化记者,通过关系了解到设计图纸上些许内容。“听说是立足现已形成的街路条件,部分恢复老长江路经典建筑风格,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打造一条集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餐饮、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版长江路步行街,今年秋天或有雏形。”他说。

  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此前,按照长春市宽城区“六城一区”的战略,对于长江路步行街所处的长春站南侧的位置也有相应的规划和表述。据了解,在宽城区铁南区域,立足于全省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传统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资源,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和商贸业特色,按照“提升、改造、保护、盘活”的思路。提升商贸业态,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改造棚户区和重点地块,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城市组团;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提升铁南城市文化特色;盘活区域内闲置楼宇等资源,大力发展商务、商贸服务业。最终,把铁南区域打造成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有机融合、商业气氛与环境景观相映成趣、城市面貌与人文气质整体提升的高品质、复合型现代精品城区。

■观察

拐点来了 商路咋走?

  在采访中,新文化记者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不论是商家还是市民,大家都觉得,复原有助于商业底蕴的延续,但在现代社会中,持久的活力来源于清晰的商业定位和业态逻辑。

  在采访中,有商家就表示,目前的长江路步行街定位不清晰。桂林路商品时尚,重庆路、红旗街商品流行和奢华,黑水路商品廉价,都与这里格格不入。毫无特色的长江路步行街,伴随着改造,升级后是不是还应该顺带改变点啥?

  这一点也得到了市民的赞同。“长江路步行街,真的太久没有关注了,希望还能像小时候那样,毕竟我们这代人,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长春市民姜女士表示,印象中的长江路吃喝玩乐至少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第一条牛仔裤就是母亲在那里买的,上班了之后,除了偶尔逛逛街里的超市,长江路步行街基本不逛了,东西一般,没有特点,高档商品不好找,低档商品价格高,很多都是“山寨”货,最重要的是原本应该有的商业文化气息一点也不浓。

  改造预示着升级,拐点来了,今后商路该咋走?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看来,长江路步行街一定要把握住改造升级这次机会,要把历史功课做透,业态方向,必须改进。

  “东北振兴'新11条’里面,就有东北旅游的概念,这种区域互联,正好给现在长江路步行街予以启发,作为曾经东北三省最为著名的三大商业街之一的长江路,历史底蕴才是最大价值呈现,同时也是出路,而不是靠现在这些商品维系商业运行。”他认为,仿古路子可行,穿越商业历史有噱头,其他城市也在做,至少在目前长春还没有这类的历史商业街区。

  但是一定不能光仿其形,要有其实。建议有关规划设计者可以通过招商的方式,集合长春老字号入驻,不仅提供商品还要科技手段,或是现场演绎、全景再现当年盛景,让逛街的人们有种穿越的感觉,通过重现历史,实现现代商业和历史有机集合,以打造一条旅游、休闲观光为主线,集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历史街区,可以协商、帮助、鼓励现有商家合作转型,销售和经营更多高附加值老字号产品、特殊产品、纪念品。

  他说,差异化是现代商业王道,长江路步行街就有这样的潜力,而且是其他商圈无法比拟的,如果转型后呈现这样的效果,那么对长春商业引领和示范性将会非常强,商家获利的稳定性也将提高。

  “改造升级是一次很好的机遇,把握住了结果会是不一样的。”丁肇勇说,因消防隐患而加快改造升级步伐的长江路步行街,“患”失后也有“患”得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