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1)

 木子a 2015-01-13


 
 
点评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
作者:井中月

  最近,一位很着急的妈妈,向我咨询其上小学二年级女儿的问题。她说孩子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开朗,胆大好动,喜欢画画和玩电脑游戏,动手能力强,是典型“动觉触觉学习型”的孩子。可从一年级开始就偷钱及撒谎,问怎么改正。

  

  至于孩子偷钱的诱因和如何解决,虽然许多父母很关心的事情,但属于一个较大问题,留待以后再说。在我多了解孩子的一些情况,和这位妈妈说其怎么教育孩子的,感觉还是先说儿童教育的理念为好。所以,在征求对方同意后,我对其教育孩子的模式做一个点评,而解决了基础的教育问题,也许孩子偷钱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位妈妈说孩子3岁以后就不怎么约束,让其尽情地玩,只要注意安全和身体健康就好。这样做大方向是没有太大问题,但需要有几个点的支撑。一是要引导孩子和参与孩子的玩,既不能放任孩子,也要孩子从游戏中学到东西;二是孩子3岁左右是要立界线,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三是不能让孩子100%尽兴,要适当控制留有余量。参见《教育孩子,父母要学会舍得》。

  

  这位妈妈说注重对孩子生活习惯的教育和自主性格的培养。这点基本没有错,但在执行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做,同时逐渐把习惯内化。如果强制要求孩子去做,孩子由于不具备对抗的力量,虽然表面会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但只是迫于压力或害怕不做以后的惩罚而已。孩子未来的许多问题,都是来自父母的不理性教育。参见《渔王教儿子捕鱼带出教育问题》。

  

  这位妈妈说从不强求孩子上兴趣班、学英语、背唐诗等,孩子想学就去学,不学就算了。对这样的情况,前半截对,后面则欠妥。道理也很简单,孩子主要任务是学习,玩也是一种学习,所以不是孩子不想学就不学,或为学而学,家长要在生活中充分进行引导,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习。比如,孩子很喜欢应景的“床前明月光”教育。参见《生活着、快乐着、学习着》。

  

  这位妈妈说尽量尊重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颜色鞋子,想吃什么三餐,想看什么漫画书,想玩什么,只要不违反原则都让她做主。这里比较复杂,孩子后期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和某些做法相关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前,由于其认知和逻辑思维不成熟,许多地方是不能较正确把握的,父母只能在界线范围内给孩子自由。参见《给孩子立界线从小事做起》。

  

  给孩子选择是很正确的,但决不是漫无边际的。比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颜色鞋子,自己做主的前提必须是应季。而想看什么漫画书,只能选择父母已经所买的,绝不能是自己看到什么就买来看。对想玩什么,如果是自己独自玩,可以在不违反原则下自己做主,但请求如父母等他人参与时,则父母有权利拒绝,或采取轮流做主。

  

  问题最大的是孩子想吃什么三餐,就可以自己进行决定。孩子在家长心理上,可能是“小太阳”一个,但一个家庭的主体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绝不能以孩子为中心,不能迁就孩子而影响其他家人相关的生活。在吃饭问题上,孩子应跟随父母,长辈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就算做了孩子爱吃的,也是所有家人共享。参见《夫妻关系将如何影响孩子一生》。

  

  这位妈妈说孩子入学后不适应,做作业主动性差,速度慢,一直要大人催促才做。对于这点,其主要是孩子没有内在的学习动力,或是没有掌握较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和平常的生活习惯相关联,家长需要在观察基础上进行确认。如果孩子从小玩过玩具后,会主动收拾,或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一般会把这种习惯转移到学习上。参见《培养爱学习孩子之喜欢做作业》。

  

  这位妈妈说对于孩子成绩不太在意,只是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好常让其发火。在这里,家长说不关心孩子成绩,但又认为其学习习惯和态度有问题,这其实是有矛盾的。有了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很差。何况对低年级孩子来说,知识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出现反复很正常。参见《案例分析:探究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

  

  这位妈妈说甚至为学习习惯和态度而动手打孩子,打后能认真、老实一段时间。对于打孩子,是教育中一种教育手段,无所谓好坏,用的好就是好,用错地方就起到相反的作用。但打孩子是纠正孩子行为错误的方法,不能用于孩子学习。孩子在间接经验学习过程中,不像直接经验那样清晰和易懂,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完全可以理解。参见《父母要抛弃自己的思维惯性》。

  

  所以,为了孩子一个没有理解或内化的东西,来惩罚孩子,不是很恰当的。在这点上,有几个成人敢说自己学习新知识时,能把所学全部消化?而打孩子既让其把学习和不良情绪结合起来,也使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为谁学习。孩子被打,可能迫于压力会屈服,但也由此更加厌倦学习,当对痛苦的记忆淡薄以后,故态重萌也很正常。参见《案例分析:不用命令语气去让孩子做事》。

  

  这位妈妈说她经常发现女儿书包里多出一些小玩具,孩子说同学送的或捡到钱买的。被打以后承认是偷了同学的钱。对于一个人际关系好的孩子,从其他孩子那获得家长看不起的玩具,是很正常的。但对于偷同学的钱,难度较大,有钱的孩子对钱比较在意,且丢钱后也不会不吭声。而打了孩子以后,家长是能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参见《惩罚目的是让孩子害怕后果?》、《揭穿孩子的“谎言”有技巧(新)》。

  

  这位妈妈说为了让孩子获得零花钱,有时让她做家务赚钱。这不恰当,家务活对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你有一定的能力,就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当家务活与金钱挂钩,就变成和自己完全无关的事情。等有一天家长不给钱,那孩子也不会主动去做家务活,甚至孩子会把金钱关系延伸到生活、学习的方面。参见《案例分析:孩子零花钱与正确金钱观》、《案例分析:给孩子零花钱方式优劣对比》。

  

  这位妈妈说孩子从小爱吃冰冷的东西,近年医生交待不能再吃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界线问题,孩子由于认知的问题,对一些不能直接看到因果关系的事情,是不能理解和认同的,比如吃冷的东西会导致肠胃等问题出现。所以,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在一些可能危害孩子身体健康的事情上,必须约束孩子,这和孩子摸插座是一个道理。参见《4岁孩子为吃冰激凌学会赊账》、《教养坏习惯:家里零食随便乱放》。

  

  这位妈妈说孩子某次偷吃饼干不承认,最后以不让玩电脑才让孩子承认,为此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这是典型的威逼诱供。当孩子出于某种原因,真的承认自己问题,而父母反过来认为孩子是犯了错后死不承认,最后还是被挨打!这种直接经验的感知,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以后会知道“坦白从严,抗拒从宽”,未来会尽可能推脱责任。参见《超级狠心管教儿女的爸爸》、《让孩子认识错误比惩罚更重要》。

  

  这位妈妈说有次孩子偷拿一张百元被发现,说是想带到学校去给同学炫耀一下。于是这位妈妈第二天主动给孩子一百元,然后打电话让老师没收直到放学后归还。这种做法应该说毫无任何教育意义,明明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做。而“钓鱼执法”并被老师查处,如果让孩子知道是父母的故意行为以后,孩子会失去对人的信任。参见《不要为8%烦恼而让自己烦恼》、《放权就意味着要相信孩子》。

  

  零零碎碎说了不少,由于我对这位妈妈了解不深,也没有真正看到这个女孩,所以上面说的都是一种可能。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孩子现在出现经常性的偷钱,则多少是家庭教育有一点偏差。对此,大家也可以仔细思考一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诱因,会导致孩子经常性的偷家里的钱?上面所说的,有那些可能会与偷钱相关?参见《了解孩子从生活细节开始》。(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