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现黄河文化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的李家山

 我的七彩石 2015-01-13
体现黄河文化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的李家山
     在这个喧嚣和繁华的世界里你若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之地那么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李家山村就是一个理想之地。它仿佛一个天然滤音气,滤掉了尘世的喧嚣和繁华,将人带进了一个单纯而安静的天地,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南约十里。这里是一个天然的黄土公园,它集聚了黄土高原所有的特色,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在这里才能使你真正领略到黄河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   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   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构成了一个天然的黄土公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3.   形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4.   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像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5.   李家山村,于2009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6.   用这样的石道连接到各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7.   这里也是各大美术院校师生,美术,摄影爱好者采风创作的好地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8.   丰富的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也吸引了大批国际游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9.   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建筑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0.   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1.   这里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2.   极具特色的围墙结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5.   李家山村有大大小小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6.   依山而筑的大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8.   浓厚民族风情的院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 p26.
       摘录几段各界知名人士对李家山村的评价:
   这些年来,海内外知名人士,不避艰险,步履到李家山采风,一个个都留下美好的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国画家刘文西和西安美院副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于2000年5月,带领黄土派采风团到碛口采风。刘文西身体胖,肚子大,整整三个小时才爬上李家山村,当山村展现在眼前时,他惊叹不已地说:“太好了!我在陕北跑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独特的土地,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那四合院窑洞,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戴希斌教授更是如获至宝,他对同行者说:“我们黄土派作画,就是要画出黄土高原的特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才真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作源泉。”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看了李家山后说:“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