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堂入室话科学检测

 昵称19232891 2015-01-13

推荐一篇当前古瓷藏界值得参考的文章    为何科技测试得不到有些专家,有关机构认可呢?会上有不少发言认为:科学检测打破了很多迷信,它侵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破坏了一些人和一些机构的食物链,打破了体制内专家一统天下的格局,把藏家的眼睛擦亮了……

登堂入室话科学检测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观感

第九届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于2009年3月2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历届科学技术应用到古陶瓷及断代中学术论文最多,参加人数最众,发言最激烈,触及面最广的一次会议,来自科学界、考古界数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大会,特别是搞技术的专家们发表了极其重要的演讲。讨论之热烈是历届之空前。笔者也与参会学者们共同讨论了一些科学检测方面的技术问题。参观了北京故宫的陶瓷新馆及新落成的科学检测实验室,现场观看了高科技检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等等。

会议上中青年专家、科技工作者在对考古学进行高科技应用上提出某些新的见解和观点。在对古代器物的断代上,用科学的方法破释了考古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亦想谈点自己的认识。

传统鉴定在古代陶瓷器物鉴定上容易出现的误判

传统鉴定主要是在胎、釉、彩、型上进行甄别,往往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在胎、釉、彩、型上进行目测,发现有一点不符合当时科技、工艺、烧制、制作特点的器物皆定为仿品,这里仅拿器型来说明、造型是古代陶瓷器物目鉴最严格的一关。有很多专家说你的东西哪里都对,就是器型不对,是新仿的。你的东西在那位专家眼里就是垃圾了,器物的造型很重要,很多古代器物的造型都有传承关系,都是远古的陶器造型或青铜器造型演变过来的,成为传统的造型艺术。就比如“花觚”,它是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一般认为“花觚”是汉代才有的造型,可能错误的将它的造型年代搞错、断代搞乱,优秀的造型。它的传承生命力很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雅俗共赏。

但我要说的是造型在传承过程中,有改进、有变化、有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有变有不变。在演变的过程中,在大的主型不变的基础上、有放大,有缩小,有夸张,有新的符合当时大众审美的无限添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要求。如果所有的器型都一成不变的话,清代“花觚”添彩、变型不都成了现仿器了?

我和夏更起老师一起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时,发现了三千多年前三星堆文化的高脚杯,也可称为马上杯。元代和明代较为盛行,有很多专家著书说此杯造型最早在元代开始出现,应该是西域传到我国来的。三星堆的遗址告诉我们,在我国三千多年前就有此造型!这件器物如果不是出土发掘出来,很可能被专家认为是现代仿品或臆造品。

有个朋友拿了一件,被行内称为大开门的磁州窑生产的白瓷酱釉题字款瓷枕,请一位小有名气的专家看,就因为上面有一个简化汉字就被专家认为是现代仿品。朋友很生气,和专家理论起来,专家的意见非常简单,为什么判断它为仿品,就是20世纪五十年代才有简化字,你这瓷枕北宋时写上去的,把简化字提前了一千年,你能说是真品吗?后来我们查找了江西出土的元釉里红塔式盖罐,有“刘大使”提款,“刘”字就是现代简体字,过去繁体字“劉”应该这样写;又查河北定州北宋塔基地宫出土定窑白瓷花盘“太平兴国二年……”。国家的“国”字就是简体字,如果我们不是考古发掘恐怕又被枪毙了,五十年代的简体字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根,是借鉴了很多古代的写法来的,不是臆造。

传统鉴定需要的是一个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综合素质浑厚的知识型人才,不只是读了几本书,看了几件自认为是官窑标本就成了专家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古陶瓷窑口有上万个,任何天才头脑也不可能记得清!任何一个眼学专家,实事求是地说应该在某窑口业有专攻。如果把自己认为是什么都懂的全才,什么都知道的万能型专家,最好还是要有点自知之明,别出洋相。

我国陶瓷的制作亦有几千年了,古时的造型,我们后人很难知道它的实际用途,红山文化的造型有很多物件,考古专家亦不知是干什么用的。但在当时肯定是有它的用处,就像马未都先生所讲的搓衣板的故事,500年后我们的后代很难想象这种工具是干什么用的,这都很正常,人类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决不能把我们搞不清楚弄不懂的东西判为臆造或仿品。这样可能更加尊重古代文明、更能起到保护祖国灿烂文化的需要。笔者认为传统鉴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事物的认识只看个表象,内部的结构组成有时很难用经验、用眼睛看清楚,眼见不一定就实,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科学鉴定在古物考古学中的作用

科学鉴定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它颠覆了传统鉴定的一些观点。现代科技可以把人送到月球、火星上。用科技仪器探测月球,火星表面,搞清楚它们的各种元素组成。我们在上初中时就开始学习物理、化学,对物质的组成知道是由元素构成。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瓷器,实际上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物质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变化后才生产出了瓷器。我国的科学考古从50年代开始就形成了一个体系。科学考古在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各类古代窑址、各种地层迭压关系,由专业的考古人员进行发掘,测量、照相、登记,用科学仪器来进行考古发掘,在没有现代科技设备的时候,使用各种化学反应的方法提取器物的元素组成,为我国科技考古建立了完整的基础数据库,在今天我们才能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古物的科学检测,判断出年代、窑口。

科学检测仪器使用EDX—3600L型X荧光能量色散仪的最大好处就是它不去看器物的型、彩、釉、胎;而是对彩、釉、胎在负80个大气压中进行测试,提取器物成分是由那些化学元素组成,提取元素组成后与标准数据库进行比对,符合什么年代就是什么年代的器物。符合哪个窑口数据就是哪个窑生产的,不受人为的干扰,更不受情绪、视力等等的约束,把科学、完善、真实的数据采集出来进行严谨的分析比较,给出确切的年代窑口。就像我们去医院看病,发烧感冒医生让你去采血化验一样,白血球高可能有炎症,医生会给你开消炎的药,把炎症治好,你也就不会发烧了。

科学检测其实是在给瓷器采血化验,查找瓷器的DNA,每一件瓷器都有它的DNA,我们用先进的仪器把它测出来,与他的父辈进行比对,找出父子关系,这就是科学检测。有些人不相信科学,认为现代高仿可以骗过专家的眼学也可以骗过仪器。这是对科学检测不了解。景德镇仿品高手黄某,按照图录的尺寸;造型;分量,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试烧,终于成功的仿了一件明代早期永乐青花梅瓶,然后找到作旧高手进行做旧处理。为了检测自己的仿制水平,他将仿品拿到北京花了一万多元的鉴定费找了多位有名气的陶瓷鉴定专家,所看过的专家一致认为是明永乐官窑生产的真品。目前世界上大概这种梅瓶不到十只,价格不菲。有几位专家推荐黄某去有名的大拍卖行参加大拍,某专家还抱着此瓶照相留影,口中还不断的念着“好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国宝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黄某抱着此瓶到了专家推荐的大拍公司。居然给估了起拍价一千多万元,黄某胆小,怕出事。不敢签合同,回到宾馆左思右想,听说云南有台先进仪器,何不去检测一下。他有两种考虑:一、专家都认为是真品,如果机器检测也认为是真品,那我就大胆的去签拍卖合同。二、也顺便拿自己仿的东西来考一下所谓的高科技产品,看到底高不高明。黄某来到“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科学检测实验室”交完费上机检测。20分钟后结果出来了,黄某拿着检测报告不断的摇头,并拿出北京权威专家的证书和专家抱着瓶子的照片来,说这是证据,你们的机器有问题。又过了一段时间,笔者和他一起喝茶,聊起此事,他说出了心里话,现在高仿瓷不好卖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有高科技设备了,于是从头到尾把这件事讲了一遍。我问为何不承认是假的。他说;“我不想将秘密告诉别人”仅此而已!

其实这些人不了解仪器,他们不知道在百万分之一的高科技仪器面前显微镜都根本看不见的痕量元素仪器都能给他分析出来,更何况进行添加一些古陶瓷元素含量不应该有的成分呢?

以科学测试的角度看,常量元素可以配比烧造。微量元素理论上也可以配比,但是在1300度高温中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变化,添加和配比的元素可能荡然无存。但痕量元素是不可能配比烧制的,更不可能添加到陶瓷器物里面。仪器可以在100万个分子里面找出一个或几个分子数来,这是一个不可能的添加技术,除非仿手回到那个时代,用那个时代的原料和工艺,不然永远不可能做到。

为何科技测试得不到有些专家,有关机构认可呢?会上不少发言认为,它侵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破坏了一些人和一些机构的食物链,打破了体制内专家一统天下的格局,把藏家的眼睛擦亮了,我们在一生中迷信很多的事,我们迷信个人崇拜,我们迷信专家,我们迷信收藏中的故事,但科学检测打破了很多迷信。

现代传媒造了很多神,我们在造神运动中有时感觉到自己也成了神,把收藏活动中别人搞不到的东西自己弄到了,总认为自己就成神了,说一些神们说的话,但很多时候神仙们拿来的东西往往在科学检测中“变”成了现代仿品,这时神仙们就很不高兴,认为机器有问题,其实是科学把神仙们拉回到现实社会中了。是科学“玩”了一把神仙。如果把迷信反过来信,不就是信科学了吗?我们相信科学一定能破除迷信。

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收藏,可能使我们的收藏更丰富多彩。此次研讨会给了科学鉴定更大的关注,寄予了更大的希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很多专家提出来文物鉴定的四要素(断年代、知窑口、评价值、识优劣)应该将确定年代、窑口、交给科学来完成,做到人机结合,机器负责确定年代、窑口,人负责评估文物的考古价值、科研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这样会更科学。最好做到人机都能在考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殊途同归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通过研讨会笔者总结五点体会

一、传统鉴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不可或缺的鉴定手段,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起了保护作用,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即使科技鉴定很发达很普及了,人的鉴定也不可少。

二、科学鉴定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虽然比较先进,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不足,几千年陶瓷历史究竟有多少窑口,总有没有被发现,还没有相应数据的。操作人员的疏忽等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鉴定的准确性。

三、需要将传统鉴定与科学鉴定相结合,把绝对数值交给传统鉴定且懂科学的专业学者来进行脱离仪器进行分析,再与仪器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实行背靠背分析拿出结果,这样可能拿出相同的结果,才更具有权威性。

四、科学不一定会取代传统鉴定,就像中医不能取代西医,西医亦不能取代中医一样。科学是发展的方向。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仅靠几位专家来保护我们祖先留下的文明,他们有三头六臂可能亦忙不完,只有科学仪器的参与才能更好的加强对文物的分辨、湹清真伪。去伪存真,将优秀的文明传承下去。

五、传统与科学鉴定并存,更科学,传统不要小看科学鉴定,科学鉴定更不能鄙视传统鉴定。传统鉴定解决不了的问题科学仪器来解决,反之亦然,互相弥补、拾遗补缺。传统与科学本来没有矛盾,都是在为保护中华文明发挥作用,根本不存在谁不相信谁的问题,可我们有很多传统眼学专家无端的指责科学鉴定。我通过本次研究会发现不学无术的所谓专家是反对科学鉴定的主流,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反而看重科学鉴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鉴定的生力军。

此五点可以作为传统与科学鉴定的一点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也可以写文章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样我们的收藏水平才能更快的提高,百家争鸣总比一支独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