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科生:怎样过“背诵”这一关

 许愿真 2015-01-13

文科生:怎样过“背诵”这一关

作为文科生,不过背诵这一关,无论如何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如何对付那么多要背诵的知识点的,以下是各科的学习方法,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语文:读默连写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有千百年前的,有近代的,也有当代的。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变化,语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了解这些课文的准确含义,一定要有将文章转化成现代语意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后,许多课本上的东西,就会变成很生活化的内容,只要是生活化的内容,记忆起来就会很快很容易。

要具备这个能力,可以采取“读默连写”法。首先,要养成随时查字典的习惯。常查字典能迅速、准确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语意,而理解有助于记忆,比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很多。其次,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默读或朗诵数遍,然后马上铺纸默写,写不出的地方则用自己的话充数。完成后默读一两遍,或增或删,把文句疏通,再查对原文,比较优劣,最后修改誊清。

比如,要背诵这样一段散文:

是的,教师的确像是一片叶子。它本身并不美,既没有芳草那样翠绿迷人,也不像鲜花那样绚烂夺目。它的外表是那么普通,那么无奇,春初鹅黄嫩绿,深秋苍青老翠,然而它的内心却藏着美的灵魂。它一味默默地生长,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绿意润育着鲜花和躯干,精心衬托着、护卫着花蕾,像保姆一样尽其一生。它从不图赞扬,不慕荣誉,即使憔悴欲朽,脉络间依然存着绿的希望,化作春泥护花也无怨。它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是何等高尚啊!它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口碑。

认真诵读几遍后,马上动手默写,不连贯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疏通,于是就成了这样一段短文:

是的,教师像是一片绿叶,实在是普通极了,既没有婀娜动人的姿态,也没有摇曳清雅的芳香。它的外表是那么朴素无华,只有淡淡的绿。然而它的内心却蕴藏着美的灵魂,总是悄无声息地通过光合作用给花蕾和枝干提供养料,精心护卫着鲜花,把它们衬托得更加婀娜多姿。它是鲜花的保姆,但从不炫耀自己;它对大自然只有无私的奉献,从未想到索取;它鞠躬尽瘁,即使枯黄摇落,化作春泥护花也毫无怨言。这是怎样一种忘我的精神啊!言辞无法形容它的神圣,所有受到它无私润育的花都永感它的盛意,它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敬仰。

尽管这样默写出来的文章与原文词句相差甚远,但中心思想是一致的,语气也相差无几。在此基础上,对照原文修改,然后再次默写,你会发现背诵没有那么枯燥。这样的记忆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了,也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记忆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的多重锻炼,收获自然比单纯的记忆大很多。

历史:注书立说和以题带本

历史的知识点多而繁杂,可以采取“注书立说”法和“以题带本”法。

历史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理解深度,光背诵是不行的。读历史课本时一个字也不要放过,必须真正读懂,真正想通。所谓“注书”,即养成在课本上做记号、写笔记的习惯。例如,将一般概念画单框,重点概念画双框。又如,把不认识的字、不熟悉的词,注在空白处。其实,这种注书法古已有之,古人称为“笺注”。所谓“立说”,就是在课本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批语,可以是完整的观点,也可以是零散的想法。如果是长篇大论,可以先写在白纸上,再粘贴在课本的相关处。其实,批语不一定是自己的论述,也可以充分吸收他人的成果,将参考书上相关的内容抄下来,为己所用,但一定要真正理解,不能糊弄自己。

注书立说”法的一大优点是学习紧扣课本,“注”得越细,“说”得越多,对教材当然也就吃得越透。这样一本经过“注”“说”的课本,大考前总复习时就成了一本宝典。

“以题带本”法,就是以多做习题的方法来带动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学习历史很有帮助。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精选习题。所选习题必须做到紧扣课本,既不要过难,让人无从下手,也不要太容易,让人感到索然无味。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为孩子选摘习题。

其次,像考试一样做题。做题时要积极思考,不轻易放过一分。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历史考题大多有各种各样的“陷阱”,态度不认真或概念不清晰很容易失分。

再次,做完一套题以后,一定要对照标准答案找差距,然后再读课本,加深印象。

地理:看图说话

其实,地理是一门“看图说话”的科目。地图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只要学会看图说话,就能把地理学好。比如,看地形图时,不仅要记住各个地区的相对位置,还要能说出该地区的气候、植被和人文环境。有了这样的能力,考出好成绩也就不是难事儿了。

看图说话的能力是可以自我训练的。有了这样的训练后,孩子的思考模式也会有所改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但是,家长要注意,这种能力的训练需要一些时间。孩子一开始读图的时候,或许会比较痛苦,因为他尚未习惯这样的思考模式,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辅导。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了看图说话的习惯,读的就是活的知识,不再是死板的课本文字了,甚至可以自己推理出新的知识点来,这时才进入了真正的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

练习看图说话的时候,以下技巧可以采用:

第一,直观读图法。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浅显易见的,直观读图法多适用于读空间分布类的信息。例如,孩子在学习“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这一知识点时,可先让他在地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以及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逊),在这两点间画一条直线,再观察地图上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颜色的变化,便可得出“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结论。

第二,纵向联系法。学地理也和学其他科目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用联系法读地图,方可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中国气候特点之一是复杂多样。孩子只要把《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放到一起认真观察,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纵向联系法在学习地理时应用很广。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亚洲主要山脉、高原与河流走向之间的关系”时,就必须借助地图来深入理解。

第三,横向对比法。学习地理时,特别是进行横向比较时,往往需要借助地图,这样容易掌握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比如,在学习南美洲的地势、地形时,可试着与北美洲的地势、地形相比较。通过读图便可知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由三大地形组成,不同之处是: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北美洲是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通过这样的观察、比较,就加深了对南美洲和北美洲地势、地形的认识,灵活掌握了知识点,完全不用痛苦地死记硬背。

第四,形象记忆法。地理中有不少大陆、河流等的轮廓或形状必须牢记,不妨采用形象记忆法。如非洲大陆轮廓像是一个梯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意大利版图则像一只穿着高跟鞋的脚在踢足球,青海省轮廓像是一只兔子,西宁则像它的眼睛,黑龙江省轮廓像一只天鹅,江西省轮廓像一个束了发髻的女人头像,长江呈“W”形,黄河呈“几”字形,上海浦东像是长江这条巨龙的头,江、浙、皖则是龙颈,等等。

英语:背单词要大声读

记住英语单词的关键是掌握发音,因为绝大多数的单词可以听音写出来,不规则的单词很少。实验证明,记住了单词的发音,再看过3遍,就可以拼出80%的单词。用默写的方法背单词既枯燥又低效。

要真正地掌握单词,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可能做到,孤立地背诵单词几乎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语言交流最基本单位是句子,而不是单词。所以,要大声读出整个句子,而不是只读单词。

除了自己读,还要听别人读。中学课本都配有录音磁带,听磁带也是背单词的好方法,而且有三大优点:第一,方便,不管你在干什么,耳朵总是经常闲着,这时候就可以听听磁带;第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不易疲劳。但听磁带一定要先背书,把书背个三四分熟再听磁带才会有效果。

另外,掌握常见词根、词缀等构词元素也是背单词的诀窍。其实,参加高考需要掌握的常见词根、词缀并不多,却是掌握单词的捷径。其实,不一定专门找一份词根、词缀表来背,那是相当乏味的,只要在背单词的过程中,留意一些常见的词根、词缀,再用心记一下,保证下次在另一个单词中见到它时认识。

经常复习是背单词的要领,因为遗忘总是难免的,何况并不常用的英语。所以,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单词多背几次就会记得久。明白了这个道理,又肯下工夫,孩子的英语学习自然会进步。

高考:如何利用模拟考试,为复习把脉



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guolaoshi16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