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丨皆有之眼与若无之心 —— 为苏淼而作

 红豆居士 2015-01-13


书画丨皆有之眼与若无之心 —— 为苏淼而作

2014-12-28 11:45:00中国艺术品投资

  苏 淼

  杭州国画院创作员,1988年生人,祖籍山东菏泽,2008年-201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艺术系美术学专业,导师池长庆,吴强。2013年进入杭州国画院,师从童中焘 金鉴才教授。

  2010年6月参加山西大同市法华寺壁画创作和修复。

  2012年《云依图》赴香港中文大学做交流展。

  2012年《停云》获得第三届杭州青年美术新秀选拔赛优秀奖。

  2013年《云横秀岭图》评为浙江大学优秀毕业作品。

  2014年《雷锋烟雨图》被杭州国画院收藏。

  2014年荣获第二届“以画说画”美术新青年入围奖。

  秋岚摇翠 65x39cm

  时常去淼兄西汀堂上小坐,品茶、品画、论事、论人。一日,淼兄忽然请我为其写上一篇文字,聊聊作品、叙叙旧情、提提批评。关系到了,自然就应下了,但不免还是有些心虚的。一来,我不是专业画评人,纵使此前零零散散写过些许,亦不过是承蒙前辈照顾,幸得信任而已。再者,虽然苏淼年纪尚青,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画家,但仅凭这两年苏淼的成绩,断无由我来归引其咎的道理。最后,归根到底,艺术是艺术家的艺术,品评只是旁人的品评,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他的作品就在那里,你看的到,我亦看得到。他的用笔就在作品里,你看的清,我亦看得清。这是一个高雅艺术民俗化的时代,似乎谁都有权利在这样一个时代捍卫自己的艺术品位与尊严。众人皆有一双眼,又何以非要让众人皆用我的眼去看待、去考量呢?

  卿云五色 32x43cm

  我不愿过饰铅黛,但我仍要强辩,以淼兄的潜力与发展空间而言,大众的“皆有之眼”是苍白的,我也一直相信,他不是一个善于取悦平凡的人。

  之所以这么说,只因我自以为知晓他的不羁,知道他的心存善美,一句话,他知道他想要什么。心存善美者并不一定便是完美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其注定会比他人更能领略世间的馈赐。造物者既有无尽之藏,则细至鸣蝉,大至昆阆,皆有物色存诸表里。于画者,则可以引草虫,可以趋花鸟,可以就东海,可以思山河。性既衷于此,则风格多变,诸科竞萌亦不足为怪矣。画,乃一门触类旁通的学问,故而我不很乐意对一个年轻的画家进行勘定,尤其是对足具潜力者,更是难定其性,生怕疏忽了其万象开阖的潜质。苏淼便是这样一类,于风格、于题材其皆有不俗之态,其因便在于其本心趋美,在于其有心观览,恰如古人之言: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神既畅,其美必现于佳作矣!

  晴岚晓烟 23x54cm

  

  山静云初吐 23x54cm

  庄周云:“辩雕万物。”苏淼给我尤深的印象,乃是擅画精工青绿,故而以庄周的藻饰形容他,我以为是合适的。画史上之青绿大家、名作不胜枚举,画史著录之中,亦不乏缀英之语来吟咏青绿画法。泛用他们作品的评价于淼兄这里是可以的,我看以往的评论也都这么写。然而于我看来,文章这样写会很好看,但毫无意义。世异则事异,古人的维度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绿是匠人画,是不入流的玩物。且绘画一旦与“制作”相联,则瞬间尽蜕其致,难以比兴文人雅士清逸之求。然而如今,市场上最为卖座的便是这一路作品,全国美展六七成都是精工细写的繁缛之作。我想,不是时代变了,而是在这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年代,“皆有之眼”无法有别地去看待艺术作品,或受驱于利,人们早已习惯了以优劣为标准的品评和以价值为衡量的判断。讨论一个画家时候,人们似乎只是关心他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观摩一副作品,人们也往往关心它是昂贵的还是廉价的。的确,当一件物品有了更加直接和粗暴的衡量方式时,再让人去关注这件物品本身的固有特质着实不易,虽然这特质是那么的耀眼。

  

  碧云暮合 42x31cm

  翠影笼烟树 46.5x38.5cm

  淼兄恰恰是一个精神特质极为耀眼的人,不然他绝无本领在这样复杂的画界中立足。世界很复杂,复杂到仅凭借我们的知觉,早已无法看清它的本源。正是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那些真的猛士,赞赏他们敢在繁芜的世界里继续追寻故时的渴望和由来已久的梦想。我们也同样要佩服那些能够统一人们意志的人,也应该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即使是作为被操纵精神的人,他们的内心也是无比愉悦的。前者将世界变为了他自己,后者将自我变成了整个世界。苏淼应该属于后者,他是个有勇气的人,是真的猛士。他懂得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问题,亦懂得用自己手中的笔墨来挥洒自己对美的理想与追求。从他身上看得到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亦看到了充斥于其心中的无限求索。他总是连夜创作,以至于我这个夜猫子也会有资格告诉他要注意休息,他令我看到了笔耕不辍的力量,看到了旁若无人的专注研习。这种“若无之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掌握得久了就会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能让我们寂然凝虑,能助我们思接千载,能令我们巧焉动容,能使我们视通万里。艺术需要这等境界,即便没有这等境界也需要这等能力,这是年轻人应有的,而苏淼已然走在了前列。

  云林清远 75x65cm

  

  云岭积烟 139x62cm

  时至今日,肤浅者与粗鄙者索性将绘画纯粹化为商品,用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评定其价值的标准。如是一来,创作时间便成为评定作品价值的核心。这造成了两个问题1、写意画时间短,内容少,最终是卖不过工笔的。2、工笔画本身难以产生层次差距。第一个问题决定了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的画界分格面临一次不小的波澜。第二个问题则明确告诉了我们何以当今画界需要如此浮躁的、跃进试的炒作与吹捧。苏淼更需要面对的是第二个问题,面对的方法便是用他的那颗“若无之心”。一年前,我在淼兄的住所长叹,我问他有什么愿景。他饶有风趣地说:“我只希望我能一直画下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几天小聚,我再一次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还是一样——一直画下去。

  云起

  

  云起幽谷 42.5x17.5cm

  我向来以为,中国的艺术家生活得太好了,他们过着拉斐尔一般的生活,消费着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大师的渴望,却每每因为贪欲而惹出是非,故有画者志深轩冕而泛用皋壤,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这种艺术是假的、劣的。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所以我不敢多生溢美,只怕别人误会,以为这篇文章和随处可见的吹捧如出一辙。我亦不认为我为苏淼写的这些语句应当被称作什么“品”或“评”,我努力脱离堂而皇之的名人名语,避免粗暴的作品品评,不满于简单追忆我们的朝夕故事,回避开来往往一上来就会提及的字号、师承与艺术风格。其实我的理论很简单——苏淼之贵,不在其能取悦“皆有之眼”,而在于他能专守自我的那颗“若无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