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性”真的相吸吗

 昵称535749 2015-01-14
译者: Bathory 原作者:Vinita Mehta, Ph.D., Ed.M.

发表时间:2015-01-13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这条在磁力学领域里不言自明的道理是否在恋爱关系中也同样适用?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在磁力学领域里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但这条法则在恋爱关系中也同样适用吗?新的研究表明,一旦涉及到人类的心灵领域,情况就复杂起来了。

研究发现,相似的人之间更容易互相吸引并建立恋爱关系。同样的年龄,相同的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和知识结构都是导致互相吸引的因素。在今年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由来自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愿意与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结婚,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倾向于选择同样程度的人。

总的来说,物以类聚,恋人也以群分。但他们比其他人幸福吗?这个奇怪的问题就是内森 哈德逊研究员(Nathan Hudson)和克里斯 弗拉雷研究员(Chris Fraley)新的研究课题。他们想要检测,性格相近的情侣是否比性格相反的情侣更有满足感。

研究员们召集了数对情侣,并在为期一年的研究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五次测试,平均每两个月一次。研究召集了174对情侣——其中包括一对男同性恋情侣和一对女同性恋情侣。74%的受试者是18—25岁的白人,相对来说,他们彼此忠诚。他们中的93%对彼此非常专一,3.3%已经订婚。少数剩余的受试者将他们的关系表述为“随意的”。受试情侣们的恋爱时间也各有不同,从不到一个月到七年不等,平均起来是17个月。

为了评估相似性,哈德逊和弗拉雷参考了五大人格特征。让参与者们将自己和他们的伴侣划分为以下五类:外向型、亲和型、尽责型、情绪稳定型(反面则是情绪敏感型)和开放型。他们也建立了一项用来衡量恋爱关系满意度的标准。

研究者们在分析数据后得到了有趣的结果。亲和型和情绪稳定型这两个人格类型的情侣对彼此关系的满意度较高。相反,属于外向型、尽责型和开放型这三类人格的情侣的满意度就没有那么高了。因此,除非双方都认为彼此相似,相似的性格并不一定会带来令人满意的关系。哈德逊和弗拉雷发现,无论性格是否真得相似,只要情侣双方认为彼此相似,那么就会有令人满意的关系。

哈德逊和弗拉雷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又将研究推向更为有趣的领域。根据依恋类型是决定恋爱行为模式的基本因素这点,他们想测试成人的依恋模式是否会对性格相似性与感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受试者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依恋模式的调查问卷)。

人们的依恋模式发源于婴儿时期和养育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抚养者对婴儿的响应性与有效性。早期依恋模式影响深远,它奠定了长大成人之后我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广义上来说,始终沐浴在爱的关怀下的孩子会发展成安全依附型人格,而当抚养者严厉且反复无常时,孩子就会形成不安全依附型人格。

不安全依附型人格之下又分两类:一类是极端回避型人格,他们认为他人不会回应自己的需求,因此就会相应地对他人产生消极看法。这类人倾向于回避亲密关系,当他们的伴侣与之太过亲密时,他们便会局促不安。另一类是极端依恋焦虑型,他们过分关注他人且对自己持消极看法。这类人渴求亲密关系和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在恋爱关系中,他们总是表现得过分亲昵,是“爱饥渴”那种类型。而安全依附型人的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指数较低,并在控制与他人的关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

结果非常明显,依恋回避型人在伴侣性格与自己相近的情况下,会更有满足感。研究者们将这项发现解释为“反依赖”一个阶段的反映,在这个阶段里回避型人会觉得十分舒适。也就是说,双方性格中相似与相异部分的最佳平衡有助于回避型人彼此回避亲密,保持距离。但对于依恋焦虑型人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他们伴侣的性格与他们自身的极度相似或极度不同时,他们都能产生很强的满足感。哈德逊和弗拉雷推测,性格极度相近的伴侣会使焦虑型人有一种“一体感”,这是他们一直渴望从他人身上得到的感情。性格极度相异的伴侣会激发他们的“依赖感”,研究者认为,对于焦虑型人来说,这是他们弥补自身不足的方式。

所以,“异性”真的相吸吗?不得不说,这很难说清。但是,我们应该想到,人们常说,幸福的爱情不是依靠彼此相似,而是要依靠对彼此不同这点的深刻认识。这种敏锐观察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素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