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坏了孩子的“味觉”[图]

 雨霖收藏屋 2015-01-14
 
 
 
  
不要坏了孩子的"味觉"
 
 
 
 
 
 
 
 

与朋友聊天,说到孩子报了一个所谓的“思维培训班”,孩子上课后回来跟他们炫耀,问:一个缺了一个角的四边形,划一条直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如何划?朋友说,他们夫妻俩忙了半天,颠过来倒过去地试,就是弄不出来。结果,孩子骄傲地拿过去,从所缺角的边上往对面画了条粗线,线的宽度就是那个缺角的边的宽度,粗线的两边自然就剩下了两个三角形。朋友夫妻俩当时就愕然了!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说:难怪现在学校差不多每个班都有几个思维怪异的孩子,你正常提问,他给你胡乱回答,你说东他说西,你说上房他偏说抓鸡,标准的无厘头。原来都是上过“思维培训班”的。

朋友也说,他们原先也不想让孩子上,但禁不住推销人的忽悠,好几千块钱呢。现在想想,思维要是能通过出钱上培训班就能培训出来,那穷人不就永无翻身之日了?因为穷人上不起培训班或者勉强上个几千块钱的班,富人则可以上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班,更富的人可以上上千万上亿的班,——能培训思维的班,好的肯定不会便宜。现在真担心,学不学得到东西都在其次,别把孩子头脑搞坏了。

教育能够培养人,改变人,但教育也是有规律的,它也必须尊重自然法则,人定胜天的自大在教育上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奥数在我们这个国度热过多少年,现在估计也没有冷却多少。数学老师普遍反对,他们认为大多数孩子不适合学奥数,弄不好还把孩子学数学的信心搞没了,把思维扭曲了。

我是教语文的,我不知道思维被扭曲了还能不能扭回来,但我知道语文方面的一些错误作法,如果破坏孩子的感受能力,那就无力回天了。比如,大量做阅读题,不仅败坏了孩子读书的兴趣,而且破坏他们对文字的感受力。现在上课,明显感到学生不仅不喜欢读书,而且对文字没有感觉,读完一段文章,他们说不出文章写了什么。还有,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作文培训班,顺应家长对应试的需要,就是教给孩子一些写作文的模式、套路,主题先行,套话空话,孩子说大人的话,完全没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感悟,面目可憎。这种情况,如果中毒过深,一辈子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了,是改不过来的。

最近,又听到有人谈现代诗的教学,号召大家要向学生推荐读汪国真的诗。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我曾经提醒过,汪国真的诗多是励志诗,口号式的语言太多,没有意韵,不是真正的诗,读多了会破坏学生的文学感悟能力。我其实对诗歌懂得很少,但我知道,好的诗歌至少应该是感性的,有真挚的感情,也应该是形象的,有好的意象。现在的麻烦是,总有一些人谈读书自己却不读书,谈读诗自己又没读过几首诗,又要给别人建议,如果不明就里的人听信了他,不就贻害无穷了吗?

当然,汪国真的诗让学生读读,也有一些好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又小,不能排除他们中今后有可以成为诗人的,如果用这种诗来熏陶他们,那就直接把他们扼杀了。“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艺术的东西和技术的东西不一样,技术开始时学了低级的,今后跟了好师傅可能照样能学好,艺术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道,那是改不回来的。孩子小时候学钢琴,好的老师会让他听大师的作品,不然会“把耳朵听坏了”。读书,读诗,也一样,不能坏了他们的“味觉”。

 
 
 
 

 
 
 
 
 
推荐
   《玩着长大:和孩子一起背包旅行》编辑推荐:你会选择让孩子从昂贵的百科全书中认识企鹅,还是带孩子走出门去看活生生的企鹅?你愿意让孩子去每周都要交作业的绘画班,还是带他去卢浮宫接触最顶尖的艺术?你会让孩子在开着空调的教室里学形体,还是带他去挑战深山里的1000级台阶?亲爱的爸妈,不妨用旅行代替叮咛和责骂,让孩子拓展人生经验,也积累一辈子的财富!生命教育课程,就在一次次出走中实践!将教室搬到户外,教养可以很轻松!
    台湾亲职教养作家李伟文、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田耐青、财团法人动美璞真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何佩芬、台湾知名儿科医生麦建方、人气博主魔鬼甄与天使嘉、林氏璧、徐天麒、小麻雨热情推荐!

作者简介
    Choyce,台湾知名亲子博客博主,因其“体验式教养”在台湾亲子教养圈备受关注。2009年起,她带着三岁的女儿和一岁半的儿子走出家门,背包旅行远征日本、欧洲、东南亚各国近250天,让孩子从旅途和探索中,学会独立、相互扶持。她在博客上认真记录超过3500篇旅游及教养心得,点击超过400万次。近年来,她转向出版、演讲授课、撰写专栏等活动,与更多人分享她的“体验式教养”。

目录
第一章 亲子旅行的起点
带孩子出门的N个理由_2
移动教室,学无止境_12
规划旅行的当下,已经开始享受旅行_19
第二章 出门旅行就是实践教养
旅行中实践生活教育_26
动手参与家务的孩子才出得了门_29
找亲子餐厅前,先当个好客人_33
别让电子产品占领孩子的生活_37
重视孩子的情绪教育_42
从小开始培养规律作息_47
第三章 做好准备再出门
背包旅行,从台湾开始_56
带小孩出国,如何安排行程_60
亲子旅行,如何选择交通工具_66
出门旅行必备物品_72
第四章 打开孩子的五感
“世界”这间大教室_82
挑战两岁宝宝的耐力极限_87
——参拜日本四国香川县金刀比罗宫
零下十度大风雪极冻体验_92
——北海道旭山动物园企鹅游行
感官刺激百分百_97
——世上唯一的天然沙蒸温泉:指宿沙浴
紫色薰香嘉年华_99
——徜徉法国南部薰衣草田
打开味蕾体验_103
——异国美食来者不拒
第五章 旅行是独立成长的开始
学习放手,孩子更独立_112
环境适应力,从旅行培养起_117
孩子给的启发:学习,永无止尽_128
喜欢,不一定要拥有_134
第六章 带孩子世界各地探索去
在反复练习中体验探索_144
父母把关,孩子才能正向成长_147
屏东车城海生馆玩不腻_148
在博物馆美术馆里挖到宝_149
借力使力的行程,学习更加分_159
世界高塔比一比_164
与动物零距离接触_171
欧洲古城探访历史遗迹_179
第七章 游历世界学语言-183
跨越语言,边旅行边交友_184
附录篇 亲自海外自助旅行须知
附录1 交通篇
善用旅行计划票与火车通行证_197
附录2 物品篇
亲子出国自助旅行准备清单_200
附录3 你的亲子旅行计划_203

序言
    发现,是一种态度
    我没有见过Choyce。在灯下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时,突然有一种冲动,很想见到这位智慧而充满勇气的妈妈,想听听她的故事,在这本书背后的那些故事: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对养育孩子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以旅行为底色、以发现为主题的书。
    Choyce,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踏上了这条发现的旅程。在家庭、社区、幼儿园之外,发现并尽情享受着天然的养育大课堂——带孩子徜徉“世界”这间大教室,跳脱教科书的刻板学习,用旅行来实践教养。
    在这本书中,亲子旅行攻略是配角,是花絮,发现与教养才是主戏。
    关于独立性、关于等待、关于生活教育、好习惯、关于艺术学习……被Choyce一一搬上大自然这间教室,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
    从才艺班、全脑开发跳开,一步一脚印,在背包旅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母子三人规划旅行的当下,就开始享受旅行的氛围:当着手研究地图、安排行程、抱着旅游指南不放的同时,已经沉浸在旅行的幸福里了。
    从火车、汽车上玩到飞机上,随时随地都是学习,也是休息。
    在每一次的动荡旅行中,让孩子寻找安身立命的准则,学习独立自主,也学习手足间的互相陪伴,学习服从,也学会珍惜感恩。
    穿梭异国间,让孩子学习尊重不同的文化,也学会尊重大自然,建立人生的态度。
    在艰难中,寻找让自己也能快乐的元素,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依然乐观面对、勇敢解决问题。孩子们看到妈妈的勇敢,更以妈妈为榜样。
    当然,从旅行中学到的经验,也让两个小孩子学会自己找方法,懂得随遇而安。
    ……
    我想Choyce想带给孩子的,或许就是这样一份生命的滋养。
    我欣赏Choyce这种对旅行的态度:放松的,有思考的,充满好奇与发现的。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并非旅行本身,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当我们真正将自己打开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发现与创造也会随之而来。
    而这一切并不完全关乎金钱,却关乎勇气、智慧与热情。 
    带孩子认识世界,可以是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与异乡,也可以是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一草一木、街道、邻居。无论在远方,还是在身边,其实,都预存着一笔令人惊叹的资源与财富,只等着我们去发现。
    “只要鼓起勇气推开家门,随时可以来一趟小旅行!”
    《父母必读》杂志主编 恽梅

带孩子出门的N个理由
        每个人都好奇地问:“没有先生陪伴,你为什么独自一人也能带小孩出国?”面对这样的提问,我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另一半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不能出手帮忙,于是我长期练就自己照顾两个小孩的本领,经常带着他们到处游山玩水,所以即使独自带孩子出国,也没什么好怕的!”
        虽说如此,许多人还是对于我为何要带孩子出门旅游感到好奇,在此跟大家分享我们母子三人海外旅行250天的缘起。
关在家里的小孩更可怕
        2009年5月,我首次自己带着子乔、子钧一起出门旅行,当时子乔才三岁,子钧才一岁零五个月。身边每个人都不敢相信,纷纷质疑:“你一个妈妈居然可以带两个这么小的孩子出国背包旅行!”“你是胆大包天?还是脑袋坏掉了?”
        我的回应是:“关在家里的小孩更可怕!”我宁可在外面旅行,也不要把两个孩子关在家里!三岁的子乔与一岁多的子钧正值精力充沛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他们好奇着想要探索全新的世界,一草一木都能引起他们莫大的兴趣。身为妈妈的我,从早到晚绕着两个孩子转个不停,为了放光孩子们比劲量电池还要强10倍的电力,可真是大大伤透了脑筋。
        台湾新竹地区经常有强风或雷阵雨,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散步,总得时时提防意外发生。曾有一次,子乔骑三轮车被强风推着跑,坐在婴儿车上的子钧,被强风推向马路的另一边。若当时刚好有车疾驶而过,后果不堪设想。
        适合小孩活动的场所不多,再加上气候与环境条件不佳的缘故,把我与子乔、子钧终日困在家里出不了门。于是,子乔、子钧转而在家里恣意地“探索”。我一边忙着整理家务,同时照顾着两个孩子的需求;长期的疲累感累积下来,经常动不动就被孩子们惹毛了,两个孩子冷不防换来一顿好打。其实,不要说小孩,我心里也呐喊着:“让我出去!”
计划欧洲旅行,探索花花世界
        养了两个活泼男孩的好友劝告我说:“把小孩关在家里捣蛋,不如带出门还轻松些。”
        这个建议来得正是时候!我立刻着手进行欧洲旅行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带着子乔、子钧在台湾旅行演练;带他们一起阅读、认识地理环境;联系民宿、交通、行程规划等所有自助旅行准备工作,这一切都引领着我和两个孩子进入崭新的生活。还没真正出国呢,我们已经沉浸在浓浓的旅行情境中了;大人小孩一时之间都活泼开朗了起来,面对未知的挑战,母子三人皆期待不已!
        临行前,果然家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不放心我们母子三人首度背包旅行挑战欧洲行程,试图说服我放弃带着两个小孩旅行的计划。我回应家人的担忧:“不让我们出门,我们该何去何从?早在半年前就开始计划这趟旅行,为何等到这几天都已经办好一切手续,才出言阻止?”
        没有自己带过孩子的人不明白,关在家里的小孩“破坏力”超强,将孩子局限在窄小的空间里,对他们的心智成长与肢体开发一点儿帮助都没有;更何况,子乔也因为缺乏活动,整体发展略显落后。面对两个幼小的孩子,以及成天做不完的家事,分身乏术的我经常濒临失控。因此,我坚决要带孩子出门,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要带孩子出国旅行
        家人及朋友对于我带孩子出国旅行,还是百般存疑不放心,纷纷提出各种质疑:
        不用跑到欧洲那么远啊!在台湾各地旅行就够了吧?
        即使有姐妹分住在台北、台中、台南、恒春各地,亲人引颈期盼子乔、子钧回乡拜访,但这些借宿地点都会打扰到亲朋好友的正常作息;而家附近能去的地方,也变不出什么新花样,无法让我与子乔、子钧保持新鲜感,有动力继续探索与学习。更重要的是,我在家做饭、打扫房间,繁杂的家务耗掉大半的时间和体力,也磨去了我照顾子乔、子钧的耐性。
         2009年初,瑞士的好友热情招手:“要不要来瑞士玩呢?”这个远从欧洲来的热情邀请,为我们母子三人打开一扇门,也替未来一次又一次在旅行中实践教养奠定基础。当我们抛开一切,远赴他乡,每天没有牵挂、也没有杂务羁绊时,我又重拾年轻的活力,带着孩子踏上旅途,人生豁然开朗。
        孩子们知道没有他人后援,只能紧跟着我一步步往前走。走累了,蹲下来就可以合眼睡着;肚子饿了,有什么就吃什么。在每一次的旅行中看到我用外语沟通、广交各国好友;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依然乐观面对、勇敢解决问题。孩子们看到我的勇敢,更以妈妈为榜样。
        这种种挑战所带来的收获和感受,绝对与在台湾旅行大不相同!
        移动教室,学无止境
        很多人都说,孩子还小,有必要带出门旅行吗?子乔、子钧的学习,从室内延伸到户外,从火车、汽车上玩到飞机上,随时随地都是学习,也是休息。跳脱教科书的刻板学习,我们用旅行来实践教养!
        推开家门即是教学的延伸,正所谓走动式学习——子乔、子钧和我就是走动式学习的最佳代言人!
        亲子户外教学寓教于乐
        知名作家王文华说:“能拥有丰富纤细的自然体验,是观察,也是写作。”法布尔(Jean-Henri Fabre)、达雷尔(Gerald Durrell)这些自然学家,都是从小观察宇宙万物,进而拥有一支好笔。趁着孩子的黄金童年,带他们出去走走,可以从游戏中练就观察力。
        在各地旅行,开放心胸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乐趣,对妈妈来说,可以排遣育儿的苦闷;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场场寓教于乐的户外教学:大城市的快节奏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人饱览艺术典藏,感受科技震撼;小乡镇的缓慢静谧,恰好调节了大城市的压迫感,让人更悠哉,放松心情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我们曾参与瑞士朋友们的家庭聚会,眼见那些土生土长的瑞士人,都能随兴演奏各种乐器,为聚会增添乐趣。欧洲各国几乎把才艺课程设定为学校补助的必修课程,家长不用花费高额的补习费,孩子自然而然地参加野外活动、才艺课来陶冶身心,以确保孩子在繁忙的课业中,不至于心灵枯竭。当我们在瑞士大片的草地上翻滚时,总会羡慕当地的孩子,既能享有美好的自然生长环境,也能从小培养源源不绝的创意美学。
        旅行,让我们感受到,发达国家用心维护大自然的完整,不过度开发,不强加人工设备;越是高度发达的国家,越用心保存古迹。反观发展中国家,为求利益,不惜大兴土木、大肆破坏自然与古迹文物。两相比较之下,无怪乎在水泥墙筑高争世界第一的竞赛中,看不到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家加入角逐之列。
        在旅行途中,各国文化深深震撼了我们母子三人,也让我们每一次的旅行,都充满知性与感性的学习,更为子乔、子钧日后的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途中的余兴节目
        一提起带小孩旅行,总不免生出许多担忧,让人止步不前。其中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长途旅行时,小孩在汽车、飞机、火车上做些什么呢?
        在旅行各国途中,子乔、子钧在车上、飞机上,能做的功课还真是数都数不完呢!
        观赏窗外风光,延伸想象
        睁开眼睛,打开耳朵,窗外的美丽风光就是最好的休闲娱乐。
        在乘车途中,我总是陪着子乔、子钧一同欣赏窗外风景:引导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地形变化、静听云和风的对话、从不同角度观察云的形状……你会发现,本来像一支糯米肠的云朵,过了这座山头,瞬间变成棉花糖!再过个山头,云忽地消失了,留下子乔、子钧还想看棉花糖的惆怅;孰料,孩子们还来不及惋惜时,前方的小狗云又飞快地追了上来……又可以展开一个新的故事解说。
        在观赏云朵变幻的同时,我会趁机跟孩子们分享:同一件事物以不同角度来观赏,就有不同的样貌;看在每个人的眼里,又有不同的解读。请孩子们学习尊重大自然,也学习尊重不同的声音。不只是孩子,父母也要放松心情,参与孩子们的游戏。毕竟,孩子们纯净心灵所看到的世界与大人不同,或许会给父母带来很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呢!
        作家王文华分享写作经验:“培养观察力,也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充分的观察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间接为孩子未来的写作和创造力打下基础。
练习倾听
        孩子们看腻了窗外的风景,那么,学着把眼睛闭上,听听声音吧!
        在旅途中,我会带着孩子们喜欢的音乐CD,陪他们一同歌唱;或利用乘车时间听CD讲故事,放下以视觉为主的惯性,孩子们在车上有限的空间内,一样能迅速吸收故事绘本的精华。此外,汉语、英语、日语、童谣、唐诗朗诵、闽南语教唱,或是令人放松的爵士音乐都很棒,让孩子练习用耳朵倾听,肯定有不同的收获!
        真的,在车上的时间反正哪里也去不了,这时孩子更能在音乐的引导下,获得更高的专注力。
        玩认招牌字游戏
        子乔、子钧平常回台湾最南端恒春的爷爷奶奶家,要经历长达5个小时的车程,我总会趁机在车上带着孩子们识字。子乔、子钧从三岁开始就会认字阅读,每当他们听腻了CD,开始躁动不安时,我就说:“那改玩认招牌字吧!”子乔、子钧比赛着谁先说出前方招牌上自己所认识的字。当下谁输谁赢都不重要,认得自己会的字的成就感,就是给孩子们最棒的奖励。
*利用车牌数字练习加减法
        在学习加减法的幼儿园年纪,亲子也可以利用前方车牌的数字,来进行加减法练习。即使是简单的个位数加法,孩子们认真地拿出手指头数一数,数不够,再拿出脚趾头来应付,这样一来一往,又过了大半个钟头。
        随时机会&环境教育
        新竹沿海地区有为数不少的风力发电机,我借此发挥,开始为孩子们解说风力发电机与焚化炉火力发电的原理,延伸倡导省电节能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带到在家要随手关灯、省水的小提醒。让孩子知道,这个简单的动作也能帮家里减少开销,也为爱护地球做环保贡献一分心力。

内容简介
      《玩着长大:和孩子一起背包旅行》内容简介:台湾200万人气教养博客博主Choyce,将生活教育落实在旅行中,2009年起,带着三岁的女儿和一岁半的儿子出门,背包旅行远征欧洲、日本、东南亚各国,累积近250天,《玩着长大:和孩子一起背包旅行》记录了母子三人三年来精彩的旅行生活:去南法闻薰衣草香、在九州鹿儿岛体验沙浴、日本四国金刀比罗宫挑战1600级台阶、马来西亚零距离接触蛇、貂、马来熊……两个孩子在一次次历练中大开眼界,学习多国语言及文化,更学会了独立和相互扶持。在书中,你将看到带孩子体验户外教学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5/01/14雨霖转载/编辑/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