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认识了一位王子,他像一颗流星般照亮生活的夜空;我更要感谢这位王子的父亲——圣埃克絮佩里,感谢他让这颗流星拖下璀璨的尾焰。可惜在许愿时不再能看见你的飞机了,然而纵使你在哪一处冰冷的海底沉睡,有你的王子陪伴在身边,也不会感到寂寞吧。 时间的妆容卸得太快,第一次捧起这本书的日子已然模糊得像云后的星辰。不过我唯一记忆清晰的却并不是对这本书的憧憬,而是翻阅片刻后的索然无味。 还是在钟情于漫画的时候,大字或许习得了几个,在一个平凡的午后我一如既往地来朋友家玩。浪漫的邂逅总是要有丰富的背景,不经意的邂逅只平淡得像白开水,正寻着朋友新买的漫画,却懵懵懂懂地找到了一本玲珑的《小王子》。如此突兀,以至于回想起来那最初吸引自己的地方或许只有那小巧的装帧了—一本口袋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扉页,只见大段大段的黑字间夹杂着一些简笔画的插图,不由自主地加快了翻页的速度,却遗憾地发现全书都大致如此。厚达三厘米的书,能看得进去的恐怕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幅插画。小孩子怎么看得下这种东西呢?我无所谓地将它抛到一旁,打了个哈欠…… 王子是不是在那时一直看着我呢? 成长之路算不上坎坷,跌跌撞撞地从看漫画的年纪到了读小说的青春。有侦探小说的名作《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亦有哲学入门《苏菲的世界》,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阅读经历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有的小说折射社会的阴暗,有的诙谐而风趣地论述人伦,有的引读者去往一个非凡的世界,还有的将现实娓娓道来。种类繁多的文章各有各的风韵,自己认识的世界也在不知不觉中清晰了几分。 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如果全部人都给大人写故事去了,谁来写童话呢? 记忆深处似有什么在跳动,很微弱,却在眨眼间便呈现在了眼前——一个曾被我忽略的名字。 2013年,我升入了高中,随之而来的是与初中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与节奏。在忙碌中忘记了日升月落,差点想不起日期的意义,是啊,当你手头上是源源不断的任务,还需要在乎什么呢?前几个月便在日夜不停的埋头下慢慢走了,时间赠予我的或许只有一个混乱的脑壳,想不清很多事。 彷徨在生活的推力前,愈发渴望寻得一个心灵可以暂居的地方,或是在一棵树下细碎的阳光中静静地看童话。原来自己的心对儿时睡前听到的故事没有一丝反感啊,先前还一直认为那些颇为幼稚。安徒生的童话一开始是写给谁看的呢?我一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我找寻着那样的一隅,行走的路上望见小王子在远处朝我招手。我快步走上前,于是便有了和他相识的机会。 “你能看见箱子里的绵羊么?”我问我自己。 王子想要一只绵羊,于是我便在书中画了,前面三只羊都不合他意,最后我潦草的画了个带孔的箱子,王子却非常喜欢那只待在里面的羊。 每一个章节都充满想象,我不知道这是王子讲的故事还是他真实的生活,如果生活在一个小行星上,未免也太惬意了吧?王子从遥远的星球来,他养过带刺的花,见过没有子民的国王,看过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点灯的人……形形色色的经历描绘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所有事物的存在理由既简单又令人费解。 每一章都各有特色,并且衔接并不很紧密,把它当作一个个童话来看也未尝不可。然而也正因为其中一些突兀的存在,我不禁猜测那披上了现实的影子。不同的人物代表着不同的心灵,有的忙碌非常却又一事无成,有的抱怨生活却只流于抱怨,所以我愈发找不到那个问题的答案,童话是写给谁看的? “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小时候的童话是有趣的所在,那是由于心中的天平还未放上砝码。而今算是放上去了吧?反倒从中看出了现实的倒影。这是童话的必然,还是说挂着砝码的心已然看不清东西了? 跟随着王子的脚步,我在那颗小小的星球上什么也不用想,感受每天的日升日落,看脚下的星球摇曳着湛蓝的尾焰。 近一百年过去,王子陪伴了一代代人,他改变了这世界几何? 他应该根本不在乎吧,他从沙漠消失的那天起,圣埃克絮佩里就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 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