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趾)甲 灰指(趾)甲是生于甲部的真菌病.因其指(趾)甲失去光泽,增厚色灰,甲壳色 似油煎,故中医称之为油灰指(趾)甲,又名鹅爪甲。其特征为甲变色增厚,破损变形。 本病常由鹅掌风、脚湿气、圆癣、阴癣传染而来。夏季易发生,中老年患者多见。既可 发于一手一足,亦可发生于双手双足;既可发于一个爪甲,也可多个爪甲同时患病.病 后指(趾)甲多呈灰黄色,凸凹不平的甲壳。即现代医学的甲癣。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如《外科证治全生集》说:“鹅爪风,即油灰指甲,日取 白凤仙花,捣涂指甲,上下包好,日易工次,涂至灰甲换好为止。”清《外科证治全书》 亦有类似描述。俗称。油炸甲”,“一灰甲”、“虫蛀甲”等。 [病因病机] 由于脚湿气、鹅掌风日久蔓延至甲板,湿毒内蕴,爪甲失去荣养所致。 西医学认为,本病常继发于手、足癣,由皮肤癣菌即毛癣菌、小孢子菌和表皮癣菌 感染侵犯甲板而引起。 [辨病] 1 临床表现 初起于爪甲远端,或至甲缘,甚犯甲弧,灰白斑点,逐渐扩大,时而 相融,失去光泽而呈灰白色,继则指(趾)甲出现高低不平,逐渐增厚或蛀空而残缺不 全。可有3种不同表现:①增厚型者;甲缘增厚渐至整个指(趾)甲肥厚,甲壳变脆,凸 凹不平。②萎缩型者:甲板萎缩色白,或见甲缘蛀空呈蜂窝状,或见甲壳与下方分离而 张开,或见爪甲枯脆而脱落,⑧破损型者:甲板部分增厚,边缘破损,略带草绿色,少 数甲沟红肿,甲板高低不平. 轻者仅l一2个指(趾)甲受损,重者所有指(趾)甲皆可传染。由于脚湿气病人较 多,故病脚趾较病手指甲多见。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指(趾)甲过厚,也可有疼痛感.病 程缠绵,难于治愈. 2 诊断要点 2.1 本病继发于鹅掌风、脚湿气、圆癣、阴癣等,中老年患者多见。 2。2 指(趾)甲变形,失去光泽而呈灰白色,状如油炸。出现高低不平,增厚或蛀空。 2.3 病程缠绵,一般无痛痒感。 3 鉴别诊断 3.1 脆甲症 甲壳不韧不坚,多易断裂,此病与血虚及长期在碱水中工作等 有关。 3.2 厚甲症 甲壳增厚,甲壳或指(趾)头外伤,或某些皮肤病,如白疙(银屑 病)、浸淫疮(湿疹)等兼发。在皮肤上可见到各病的典型皮损,甲内不含癣菌。 3.3 甲变色症 甲壳上为点状或条状异色斑点,甚至全甲变色,如白甲与黑纹甲等, 常与服用某些药物有关。 [辨证] 肝阴不足证 病程日久,多指(趾)甲蔓延,甲枯色白,增厚变形,舌质红,薄白 苔,脉细。 . [治疗] . 1 内治法 本病一般不需内服中药汤剂,但当外治效果较差,病之蔓延,可辅以内 治法。 1。l 辨证论治 肝阴不足证,治宜补养肝血,杀虫。方用当归补血汤加减。 1。2 西药治疗 斯皮仁诺片,每次100mg,每日2次,饭后服,连用1周,停药2 周,再继续用药1周,此为工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肝功能及血液情况. 2 外治法 2.1 搽药疗法 首先消毒病甲,先以锋利刀片将病甲轻轻削去,以不出血为度,然 后搽药,可使用蚕豆大小棉球浸药水,置于甲壳上,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直到新 甲长出为止,可选用灰指甲药水]号或2号. 2.2 布包疗法 用凤仙花30g,明矾9g,土大黄3g,风仙花梗工棵,枯矾6g,共 捣烂,麻布包裹患甲上,每日换药1次。亦可选用硫磺、6%水杨酸软膏包甲,每日换药 1次. 2。3 贴膏疗法 外用黑色拔膏棍,将药膏加温外贴患甲,3—5天换1次。 2。4 涂甲疗法 用5%-10%碘酊,或复方土槿皮酊,或30%一50%冰醋酸,直接 涂于病甲,每日工一3次。 2.5 浸泡疗法 浸泡前先将病甲削薄,可选用醋泡方,每次浸泡30分钟,使甲壳 软化后,用刮刀再次刮去污物。每日1次。 2.6 拔甲疗法 采用中药拔甲膏拔甲,经3—5次换药,病甲清除后,再外用灰指 甲水工号或2号,直至新甲长出为度,亦可采用手术拔甲。 2.7 修脚疗法 用刮刀由左向右,由甲根部向游离端削薄甲,再用轻刀修出嵌入甲 沟及甲根部皱襞内的残余病甲,同时细心地削除甲床上的污物,以不出血为度。修治后 嘱患者每日涂灰指甲药水1号或2号,直至爪甲恢复正常为止。 (预防与护理) 1 患有鹅掌风或脚湿气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防日久蔓延成灰指甲。 2 对治疗要耐心,持久坚持,方可收效。 [古籍选粹] 《外科证治全生集.鹅爪风治法》 即油灰指甲,日取白凤仙花,捣涂指甲,上下包 好。日易凤仙,过时灰甲换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