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海岸文艺网(浙江省乐清市文联)

 昵称14979747 2015-01-14

刘文起

 

 

 

 

黔 阳

                                                                        

湘西多古镇,最古是黔阳。黔阳自汉以来,各朝在此地设县。汉名镡城,东晋名舞阳,唐名黔江、龙标,宋名黔阳,元、明、清名沅江,今名黔城,是“滇黔门户”、“湘西第一古镇”,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比丽江的大研镇早1400年,比湘西凤凰城早900年。

黔阳的出名,不但因为古,而且因为此地贬谪过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更因为王昌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就写于黔阳的芙蓉楼,故天下闻名。对此我也向往已久,终于今年五月借去凤凰之便,游览了黔阳古城。

我是从张家界坐火车到达怀化的。买去黔阳汽车票时,售票员再三吩咐说:记住,坐到洪江市的车。后来我才知道,黔阳现叫黔城镇,是洪江市的所在地。而离此不远的一个地方叫洪江区,里头也有个古镇,叫洪江古商城。

车到洪江市,我们马上叫了一辆三轮车,直奔芙蓉楼。

芙蓉楼在黔阳江边,沅水与潕水交汇处,是一座飞檐挑角的二层木楼。它北廓临江,依林据阜,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二楼匾额上“芙蓉楼”三个绿字苍劲浑厚,不知何人所题。大门上有楹联,曰:“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进门,有王昌龄画像。像下是他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天宝七年,王昌龄被谪贬龙标(即黔阳)尉。谪贬的罪行是什么呢?是“不护细行,谤议沸腾”。这其实是“莫须有”的罪名,王昌龄是冤屈的。故他的朋友、诗人常建说他是“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李白也为王昌龄担心,写诗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正是为回答亲友们的牵挂,王昌龄作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自己冰心如故的胸怀。王昌龄还有同样心态的诗《龙标夜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清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任龙标尉七年,以治为宽,亲民爱民,被誉为“仙尉”。至今民间有许多他的传说,如“苗女听歌”、“遮道乞诗”、“佳句退兵”、“昌龄补靴”等,可见他政声很好。

王昌龄的诗歌在唐诗中地位较高,与王维、李白比肩。尤其是他的边塞诗、闺情诗、送别诗,更佳,人称“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另说“诗家夫子”)。选唐诗《河岳英灵集》的唐人殷璠说:“昌龄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清人沈德潜说:“五言绝右丞(王维)、供奉(李白),七言绝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妙绝古今,别有天地。”故此,王昌龄谪贬黔阳七年,令黔阳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陡增是当然的事了。

不过,芙蓉楼久经战火,早已毁于一旦。如今这个芙蓉楼,是清光绪二十一年,当时的黔阳县令龙光甸重修的。楼后有芙蓉池,池后有半月亭、耸翠搂、三角亭。也是龙光甸修的。半月亭中现在的楹联“鱼游水底寻明月,树插石缝遮青天”,是民国初期凤凰名人熊希龄撰写的。出芙蓉楼,右走数步,在高阜间的梧桐绿荫下有一个“玉壶亭”。亭中有一碑,碑上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七个篆字拼搭一个壶形图案,是龙光甸的儿子、辛丑状元、江西布政司龙启瑞的杰作,其创意可称一绝。芙蓉楼南面,有碑廊横列。这是龙光甸的同僚、教渝黄本骥收罗的历代名人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頫等人的书法手迹,并取王昌龄宦楚诗29首一起刊刻80多块石碑陈列成的碑廊。芙蓉楼前有一台门,叫“龙标胜迹门”。门上有清末著名泥塑家肖登瀛根据龙光甸的母亲、著名女画家黎采苹《芙蓉楼送辛渐》诗意画的雕塑,人称“三绝图”。现在,此门倾斜二尺,斜度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大,却历二百来年而不倒,可谓奇迹。

出胜迹门,在河埠头边有送客亭。亭上楹联“名花好共题诗句,寒雨曾经送客舟”,为清道光年间进士王诰题的,可见送客亭也是龙光甸建的。龙光甸一家为芙蓉楼、为黔阳名胜的继承弘扬功莫大矣!

出芙蓉楼进大城楼中正门,里面是黔阳古镇。有南正街、上河街、下河街、中正门、旧县衙、龙标书院等旧址,更其街道狭窄弯曲,楼房古朴依旧,值得一看。

离开芙蓉楼再看资料,却有两个疑点:一是有说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写于江苏镇江的,因为王昌龄曾谪贬于江宁,且镇江也有个芙蓉楼。但本地有资料驳斥道:诗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是“入吴”,并非“在吴”;且有“平明送客楚山孤”,镇江并非楚地也,诗写黔阳无疑。此说有理,我赞同。另外,据说《芙蓉楼送辛渐》诗有二首,另一首是:“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是否此诗写镇江?待考。

二是史载:名宦高力士曾贬于巫州,而黔阳正是巫州所在地,可见高力士在黔阳呆过。这让我兴奋,好歹高力士也是名人、要人嘛,可惜没有一点遗迹记载或口头传说。虽说正义在民间,但我还是觉得可惜。何不也留点古迹呢?如福建漳州的木棉庵。南宋末,郑虎臣押送奸臣贾似道到漳州,在木棉庵杀之。后人在木棉庵立有一石碑,碑上刻字曰: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遂想:设若黔阳也能刻一石碑,碑上刻字曰:唐囚奸贼高力士于此!岂不快哉?

 

凤 凰

                      

凤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县志上说:唐垂拱三年,设渭阳县。这是个从前是蛮夷之地,后来是匪盗泛滥,最后被称作人杰地灵的地方。唐垂拱设县后,屡有变动。或属招谕,或属麻阳。至宋代设土司,明朝以后为监视土司,在县城附近设一军营,称凤凰营。清朝设凤凰厅,此地遂称凤凰县,相沿至今。

在沈从文的笔下,凤凰是个野绿的世外桃源:一条绕城而过的沱江,一艘艘沿江而下的木船,河两岸是一排排吊脚楼。许多抹了头油、眉毛扯得极细的女人的头,从那临江的窗口探出来。早上,江岸边是一片噼噼啪啪浣纱女的捣衣声;晚上,江上有水手爬桅子唱歌或醉汉咿咿呀呀的吼叫……这些,也是我十年前第一次来凤凰时留在心中的图画。

而今年五月我再来凤凰时,友人和当地人告诉我:千万别忘了看凤凰的夜景,那灯光真是绚丽无比哪!

我愕然。我陌生于凤凰的绚丽,我只记得凤凰如翠翠、夭夭、萧萧般的清纯。

我和兴亚从铜仁坐车到凤凰。朋友济孟在凤凰开发房地产,他派车接我们到凤凰新区。摆在眼前是高楼林立的新街,俨然是一个新兴了的城市。我问:老城呢?沱江呢?吊脚楼呢?朋友笑着说:别慌,就带你去。

我们在雨中沿着虹桥大街走半个多钟,才看见老虹桥。从老虹桥下几十级石阶到江边,我们看见了沱江,看见了横穿沱江的一个个石矴步、一节节石板桥,看见了沱江两岸的吊脚楼。我们看见了回龙阁、翠翠酒吧、夺翠楼,看见了江边的石塔,我们看到了十年前的凤凰。

我们撑着雨伞,趟着满地雨水,寻找名人故居。好容易来到了熊希龄故居前,却要检票。而票呢?景点没有单个卖,要到老虹桥边的游客中心买凤凰老城所有景点的套票。这太麻烦了,我们只在大门口往院子里头看。好在我十年前来过,里面也没有新建筑,不看也罢,就在故居前拍了照就走。沈从文故居也一样,一切依旧。只多了一篇沈老孙女沈虹写的文章:湿湿的思念——写给爷爷。沈老故居出口处有间小书店,十年前我曾在此买了一本线装书样子的《沈从文小说》。还有3000元一套的线装书样子的《沈从文全集》(包括服饰研究的著作)。现在呢?都没有了,当年只印了500套。再到文星街,找一个店家问黄永玉故居,回说不知道,叫我们去看黄永玉的夺翠楼。我们在隔岸已看到夺翠楼了,但过桥到弯弯曲曲的小街上找,怎么也找不到夺翠楼的门,只得作罢。

忽想起湘西王陈渠珍也是凤凰人,又是沈从文从军的顶头上司和文学引路人。沈从文对他的印象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深夜还不睡觉,年近40也不讨姨太太,平时极好读书,以曾国藩、王守仁自许,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一半。还有陈渠珍能写文言文自传体小说《艽野尘梦》……这都影响到刚满16岁、天天热衷于看杀头的沈从文,使他从士兵转向读书转向文学。沈从文提出要离开军队到北京发展时,陈渠珍鼓励说:你到那边,能进什么学校,一年二年可以毕业,这里给你寄钱来。情形不合,你想回来,这里仍有你吃饭的地方。这话让人听得眼热鼻酸,沈从文自然不会忘记他。可惜凤凰已没有怀念他的地方了,我只能在陈家祠堂,对冥冥中的湘西王、这位凤凰老前辈,在心里鞠躬致敬了。

晚上,济孟在吊脚楼的饭店里请我们吃饭,点了本地特产血粑鸭、酸鱼、板栗鸡,陈年熏腊肉、田螺等。血粑和酸鱼不怎么样,田螺虽好但太辣,不敢多吃。只有熏腊肉有特色,带有烟味,但香;肥肉多,进口油香四溢。我们坐在临窗的位置上,吃着喝着,看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就在桥啊屋啊江水啊模糊着、渐渐融入灰蒙蒙的天空中的时候,突然华灯齐放,整个凤凰古城闪亮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之中。那虹桥那城楼那沱江那沱江两岸的吊脚楼的轮廓,都被用灯的弧线勾勒在苍茫的天穹上了,好一个晶莹剔透的凤凰城!怪不得刚来时,朋友和当地人都叫我们一定要看凤凰的夜景,真是一幅世上少有的美丽画图啊!

离开凤凰前,我非要看一看黄永玉的房子,因为黄永玉在凤凰影响太大了。到处是他的题字,书摊上摆着他的书,沱江上在建造着他出钱的桥。当地人告诉我:黄永玉的房子多了,城北的玉氏山房也是他别墅。我们就叫车去城北看山房。

玉氏山房是一座位于山坡上的大楼房,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沱江和整个凤凰城。四周有高高的围墙,围墙正面是一座高高的大台门。铁门紧闭,两边门柱上贴着红纸墨字的对联。上联是:人做;下联是:天看。是黄永玉写的吗?门上有小牌,写着:家有恶犬,非请勿入。

即请也不想入了。游兴索然。

离开凤凰时,车子在新城的街道里穿梭,满眼是拔地而起的新楼房,满耳是卡拉OK和流行音乐的混响。就想:凤凰在变了。凤凰会变得让人认不出来吗?

难说。

 

  茶 峒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沈从文小说《边城》开篇的第一段,写的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茶峒。

其实,湘西没有叫茶峒的小镇。与此地理位置相当的,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花垣县的茶洞,湘西四大名镇之一。

茶洞是与贵州、重庆两省市一溪相隔的地方。过了溪桥,右边是重庆市的洪安镇,左边是贵州省的地界,俗称“一脚踏三省。”

其实,这溪很宽很大,不是溪,是湖南有名的江,叫酉水。湖南的江、河不叫江、河,叫水,如沅水、澧水、潕水、酉水,很有古味。茶洞古镇就坐落在酉水边上。沿酉水有一条石板街,街两边都是飞檐挑角的旧木楼。木楼的门窗都雕花接隼,很有明清建筑的风格。酉水上有一只乌篷渡船,情景正如《边城》所述:“船上横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不过,现在是竹缆己换成了铁索,名字也叫做拉拉渡。引渡的不是70多岁的爷爷,却是个中年男人,一个湖南茶洞的男人,或是重庆洪安的男人。没有了翠翠。渡过去的也不是对岸,而是一块河中洲。不属哪个省管,俗称“三不管”。“三不管”上建有楼房数间,以前专供du博摸彩游乐用的。后被政府取缔了,现为宾馆。从“三不管”回望对岸,渡口岩壁上有沈从文写的两个大字:边城。

有几位50来岁的老太太拉客,问:要坐船吗?我说:到哪里?老太太说:往酉水上游划半公里,再回来,渡到翠翠岛。

我们便坐船。

看着老太太划船,就问:青年人哪里去了呢?外出打工了吗?那老头子呢?为什么都让老太太来拉客划船呢?

就想:这就是当年的翠翠吗?

天在下雨,水流很急。老太太将小船靠着岸边行驶,岸边水流小,但也要奋力地划桨。船经过渡口,经过写着“边城”的山岩,终于看到远远高高的溪桥了,我们看老太太吃力了,于心不忍,就说:算了吧,我们返回去翠翠岛吧。

翠翠岛在酉水中央,一个不大不小的绿洲。岛上树多石多。树不大,看样子刚种没几年。石头却很大,大概是从别处运过来的。形状各异。有鹅卵石状,有珊瑚石状,更有礁石状禽兽状的。岛的东首一块大石上,刻着黄永玉写的三个大字:翠翠岛。

翠翠的雕像在岛的西头,也是黄永玉作的,汉白玉石雕刻。亭亭玉立着的翠翠偏着头,微靠在她自己拿着一束野花的手上,眼微眯着,似在想着或看着远方的事情。背上是一条粗粗的蛇一样扭曲着的大辫子,脚前是一只狼一样彪悍的大黄狗。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沈从文书里的翠翠,给黄永玉雕活了一个人,站立在了酉水的边上,让前来旅游的人看到了昔日的美丽。

从翠翠岛远望,对岸山坡上有一座矮矮的白塔。虽离溪边远了些,但那塔还是《边城》里的味道。

这时来了一个旅游团,三五十人。他们在岛上跑前跑后,在翠翠像前叽叽喳喳地谈笑拍照。我担心翠翠受不了这一份的嘈杂,她会“把光光的眼晴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吗?

与翠翠岛隔岸相望的,是一组古楼群和一条长长的木楼游廊。游廊后面是书法园,有一个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石碑廊,树立着103位中国著名书法家接龙书写小说《边城》全文的刻碑。进书法园大门,就有一块大石头,上刻中国书协前主席李铎题写的园名: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看其规模和创意,想是全国独一。

回花垣的车上,我打开新版的湖南地图。找到了湘西,找到了凤凰,找到了花垣,却找不到茶峒,也找不到茶洞。只在重庆、贵州、湖南交界的边缘地方,标有一个小镇,名字叫边城。

茶洞没有了,茶峒本来就是没有的,只是翠翠一直就有。她活在《边城》里,也活在边城里。

 

王 村

 

王村的出名,因了电影《芙蓉镇》。

开初,著名导演谢晋选定王村拍电影时,王村人还不同意。原因是谢晋要拆掉村里唯一的水泥楼,平掉几亩自留地。后来,当时的县委书记怒而拍桌,并拨款20万元支持,电影始得开拍。以后电影红了火了,王村也跟着红了火了。于是,王村更名为芙蓉镇。现在,芙蓉镇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2亿元。

来到王村,才知道它的大红大火并不全靠电影,它的风景原本就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沈从文就曾撰文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黛,水深而清,鱼大如人。”

一是它的地理位置好,历史深远。王村原来是秦汉朝土司王的王都,其名因此而起。王村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它位于酉水北面,是酉水的重要码头。通川黔,达洞庭,舟楫之便得天独厚。古称楚蜀通津,酉阳雄镇。二是它风貌古扑、风景宜人。王村边上的瀑布高60米,宽42米,倾泻而下的水流,咆哮着撞击,飞溅起冲天的水浪。其下河床下跌,地势开阔陡绝,突然又跌一瀑,声如巨雷,势若奔马。镇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族吊脚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从地势高处蜿蜒而下,直到猛洞河畔。而猛洞河,又有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漂”……

单凭这些,王村不能不红火。

我去那天正下雨,小车载我们直奔猛洞河大酒店。猛洞河大酒店位于猛洞河河边,是王村最低处。酒店旁边是码头,码头上有一城楼,挂着谢晋题写的“芙蓉镇”匾额。进城楼门上行,是曲折而上的古街,街两边是各种酒楼店栈。这街是古镇的主街,绵延五里,也是电影《芙蓉镇》里姜文和刘晓庆饰演的秦书田、胡玉音每天清晨打扫的大街。街上贞节牌旁边,就是胡玉音开米豆腐店的地方。就因这个原因,街上所有的米豆腐店,都叫刘晓庆米豆腐店,都贴着刘晓庆在王村的照片和电影《芙蓉镇》的剧照。

王村的米豆腐是用本地产的海青米做的。水磨成米浆,放锅里烧,放适量的食用碱(本地人用油桐壳烧灰熬成的土碱),一边用力搅拌,直至烧熟。用线划成一二公分的方粒,再放辣椒末、香葱、姜末、油炸豆、萝卜丁等佐料,就可食用。我花二元钱买了一碗吃,其味柔嫩滑口,真像豆腐。除了米豆腐,王村还有名吃,叫天下第一螺。王村有许多天下第一螺小吃店和天下第一螺酒店,可惜都不开张。问了店家,说今天罢市。镇里决定把全镇封锁起来,要实行买票进村,这自然会影响私人酒店、饭摊的生意。于是店家统一罢市抗议,要求镇里收回成命。只让少数米豆腐摊、面摊照常营业。我们就不能在正宗的店里吃天下第一螺了。怎么办呢?只得从店买了三斤多田螺(我们嫌多,店家却要全卖),拿到猛洞河大酒店旁边的面摊上,请摊主作了吃。那田螺有婴儿拳头大,肉肥。我们不要辣,摊主就多放了大蒜籽和土家米酒。一吃,其味鲜嫩可口。摊主说:我们这里做天下第一螺,要放辣,还要放狗肉骨头和香叶,那才好吃呢。不过,没有狗肉骨头的田螺已蛮好吃了。那天因吃得太多,我是准备拉肚子的。可是没有拉,可见天下第一螺好。

王村瀑布高处,是一条宽宽的溪,溪上有长长的廊桥。廊桥的左边是铜柱广场,立着历史上全国各地的铜柱仿品十几根。其中最重要的一根,是王村本地的历史文物“溪州铜柱”。五代时期,南楚王马希范打不过土家族首领彭士愁,遂立柱刻盟,相约议和。此后直至明、清,溪州人民得以享受800年土司王朝的安定生活。溪州铜柱上刻有盟约“复溪州铜柱记” 2000多字,现保存在王村,见证了土家人的辉煌。

廊桥的右边是飞水寨,土司王的行宫。它坐落于大瀑布的悬崖上,犹如天外飞来。全寨建筑檐角飞翘,吊脚长垂。站在瀑布边岩岗上看行宫,四层青瓦层次分明,八角檐头如群鹰翘首,堪称土家吊脚楼的杰作。它盛时是土司王的别宫,乱时是湘西土匪的老巢,如今是古镇王村风格独特的景点,难能可贵。站在飞水寨看王村的老街,房屋都建在山冈上,街道都挂在瀑布上,而那山冈、瀑布呢,却都漂浮在白水如练的猛洞河上。真真天下少有的风景!

风景点的出口处,有一个城楼似的台门。台门上写三个绿字:芙蓉镇。台门旁紧靠着竖一块嶙峋的巨石,巨石上刻两个红字:王村。面对这两个同时存在的镇名,我想:王村的红火虽因电影《芙蓉镇》而起,但它们却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风景美丽了的王村,就没有电影红火了的“芙蓉镇”;没有电影红火了的“芙蓉镇”,就没有风景红火了的王村。

于是,我站在“芙蓉镇”的台门和“王村”的巨石之间,拍了一张照片。

 

                                                                2012年6月5日—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