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人文化宫的突围之路

 陆安桥1871 2015-01-14
新建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资料照片)
新建的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资料照片
新建的厦门市工人文化宫。
新建的厦门市工人文化宫。 (资料照片)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振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人文化宫的变迁和没落,无疑带有鲜明的样本色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益文化事业的成长困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工人文化宫从绚丽走向黯淡?随着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不断深入,工人文化宫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历史的大潮中站稳脚跟、重现辉煌?

  缺钱 经费紧张,多靠收租

  西安市的工人文化宫自建立之日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基本上都向群众免费开放,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持续不断。但是从1996年起,工人文化宫由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变成靠经营收入为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文化宫被彻底“断奶”。西安市总工会原有8家直属工人文化宫,如今只剩下3家还在维持经营,其余已经处于停摆状态。

  一方面要自力更生,人员工资、各项开支全靠经营,另一方面,要继续承担公益文化的功能,但又不能像企业一样贷款融资。因此,就出现了各项开支和公益文化“争抢”经费的困局。

  值得庆幸的是,工人文化宫一般处于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段,于是文化宫的当家者们就纷纷出招,陆续盖起了许多门面房向外出租,然后靠租金养活自己,于是文化宫的地盘日益缩水,酒店、旅馆、网吧、游戏厅纷至沓来。然而,“以商养文、以文助文”的实践并不那么顺利,收房租并非一劳永逸之举,由于物价不断上升和基础设施老化,工人文化宫的运营维护成本水涨船高,不断增加的办公费、水电费、设备更新、修缮维护费令文化宫不堪重负,遑论开展活动和持续发展。

  缺人 人气不足,人才缺乏

  与时俱进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你就可能成为落伍者,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仔细审视一番,工人文化宫似乎正在经历这种被时代所抛弃的阵痛。

  以前只有文化宫可以看胶片电影,现在满大街都是数字影院;以前晚上没事干就去文化宫参加舞会,现在都喜欢在家里看电视;以前周末去文化宫学唱戏,现在流行的是KTV开派对……

  时代的变迁让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冲刷着人们的神经。看电影、开舞会、唱戏曲、下象棋这些曾经红火一时的文体项目,已经和现在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总而言之一句话,工人文化宫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人气,由宠儿成为弃妇,陷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被动局面。

  工人文化宫缺乏的不仅是人气,更缺乏的是人才。由于工人文化宫自身的尴尬身份和现实困境,因此很难看到“有凤来仪”。文化业务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失,是我市工人文化宫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据统计,目前西安市总工会直属的4家工人文化宫有职工136人,专业技术人才只有27人,其中接受过相应专业技术国家教育专科学习的人才及有一定教授能力的人才共24人,在专业人才占比不到20%的状况下,真正能够辅导广大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缺文化 活动很少,面目全非

  对于很多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的人来说,文化宫不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也完成了他们的文化启蒙。摩肩接踵看一部电影,霓虹闪烁开一场舞会,绞尽脑汁下一盘象棋,大汗淋漓吼一段戏曲,正是在这耳濡目染的氛围中,许多人享受着最平实自然的文化,也在亲近和创造着文化。

  然而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已经显得越来越“没文化”。在西安,市总工会原有8家直属工人文化宫。有些因城改被拆除,有些除了出租门面房外,没有或者很少有文化活动,开展活动的能力和规模逐步缩小。文化宫原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早已“人老珠黄”,而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活动又不见出来,迎合新的欣赏水平、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几乎空白。

  “没文化”对于工人文化宫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由于没有专业人才可以辅导,很多职工、市民宁肯在公园里相约唱歌,也不愿意去工人文化宫;元宵晚会等以往工人文化宫最拿手的文化大戏,现在连节目编排都要借用街道办的……

  建议 纳入公共文化体系 改造提升硬件设施

  西安市总工会文化宣教部部长樊民进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人文化宫作为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消减,原来的功能已经丧失,而新的东西尚未建立。

  樊民进建议,首先要调整工人文化宫的定位。工人文化宫相对处于城市中心位置,它不光是工会的文化宫,也是属于区域市民的,应该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和其他公益文化部门一视同仁,由政府保障资金。另外一件亟须要做的事,就是真正摸清家底,找准工人文化宫发展方向,对工人文化宫进行彻底的创新和改造。要主动作为,打造公益文化新品牌;主动减负,彻底剥离经营性项目,全身心投入公益性活动;主动完善,建立适合普通职工参与的文化体育运行长效机制;主动规划,重新设计我市职工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布局。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指出,工人文化宫的式微和衰落,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根本原因是其存在的体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是时代变化的一个投影。首先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工人文化宫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娱乐也走向市场化,而工人文化宫没有很好地跟进市场化步伐;此外,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对文化娱乐的口味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和高端化,工人文化宫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石英认为,工人文化宫的根本出路还是“改革”,要进行面向市场的改革。要紧紧抓住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不断改造提升硬件设施,努力吸引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元方式吸引投资,全力盘活现有资源,主动出击开拓市场。

  启示 厦门、成都工人文化宫的华丽转身

  面对工人文化宫的种种发展困境,全国各地都展开了积极探索,北京、上海、成都、厦门等地的工人文化宫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或许可以作为我市借鉴的经验。

  厦门市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8年,是直属于厦门市总工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厦门市工人文化宫陷入发展怪圈,文化宫最常见的是商业展销、证券推介等活动,纯粹的艺术活动和为职工服务的项目越来越少。

  2008年,厦门市工人文化宫迁入新址,毗邻市文化艺术中心,占地约3万平方米。全新的工人文化宫由综合活动楼和工人体育馆两大区域组成,下设综合部、社会活动部、培训部等5个职能部门及综合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等5个经营性场馆。文化宫所有的场所全部由文化宫自己组织经营,成为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旅游、集会为一体的文体精品片区。

  新的厦门市工人文化宫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坚持文体并举,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方向。厦门市工人文化宫还大胆借鉴政府BOT合作方式,提升工会土地、资产经营建设效益,工人文化宫作为职工群众“学校和乐园”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建于1951年,占地43亩。原有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拥有大型体育馆、图书馆、培训中心、电影院等设施,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会十七家示范性文化宫。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文化宫由于设施陈旧、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另外由于文化宫场地限制,改造投入成本过高,致使文化宫文化娱乐设施陈旧,不上档次,吸引力大大减退。

  2004年,成都市政府作出了文化宫整体迁建的决策,建设资金为2个亿,2007年新文化宫建成。新文化宫集中了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办公服务为一体,分为文体活动中心、电影娱乐城两个部分。



  在社会效益方面,新文化宫坚持公益方向,陆续对梦想剧场、戏剧艺术厅、游泳馆、健身中心、职工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等场馆增大硬件投入和设施改善,每周定期为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免费开放;欢乐广场结合重要节庆、时事推出主题活动演出;每天下午戏剧艺术厅吸引了广大职工群众,场场座无虚席……

  在经济效益方面,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新大楼设计阶段就在功能划分上将公益部分和经营部分在建筑上进行物理隔断。文化宫的事业与经营项目分开,使经营部分的创收为公益部分提供弥补,建立经营项目责任制,使部门有指标、人人有任务。通过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使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