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安哥”很阳光 笑称清华图书馆系毕业

 看见就非常 2015-01-14
今天早上6点10分,“保安哥”贾作胜匆匆走出菏泽火车站,归心似箭,鄄城老家他已两年未返。

  受贾作胜之邀,大众网记者作为惟一接站者,随其返乡。途中,他娓娓道出自己两年来的清华生活,和激荡在心中的梦想。

  “一不小心成了新闻人物,前段时间我一直在躲避媒体。”贾作胜说,“明天我将在山东师范大学接受记者采访,给关心我的社会各界和网友一个交待,从此开始安静的大学生活。”

“保安哥”很阳光 笑称清华图书馆系毕业
 
  “清华保安哥”,“清华低调哥”,“新东方帽子哥”……,成为新闻人物之后,贾作胜得到了很多昵称。“低调哥”是很多媒体记者送给他的,因为他一直婉拒采访,不愿多谈自己的故事。

  令记者意外的是,一身运动装打扮的贾作胜看上去很阳光,说话也很有逻辑,绝不是一个内向青年。

  “我摔了一个很大的跟头,用了5年的时间才爬起来。”贾作胜说,正是在他情绪最为低落的时候,在清华大学食堂工作的一个儿时伙伴,邀他去看看清华,贾作胜遂动身进京。到清华后,好友每月给他的饭卡充100元钱,并为他提供了住处。

  他渴望求知,心底始终燃烧着大学梦。他想去清华图书馆看书,却因为没有借阅证进不了门。后来,他打听到,在物业打工可以办理图书馆的借阅证,就到物业上了班。

  两个月后,图书馆的保安员对他说:“要不你来这里工作吧,我们正缺人。”贾作胜就这样幸运地成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保安人员。他选择了夜班,白天就一头钻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

  两年间,贾作胜在清华大学听了许多名家的讲座。9月2日,离京前一天,他还听了俞敏洪、李开复讲座。他向记者笑谈,“如果再给我两年,我就是从清华图书馆系毕业的学生了。”

外籍教授称赞他是“北京最好导游” 内心打满清华烙印 

  “两年来,我更像一名清华学生。”贾作胜告诉记者,他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每天早上在操场跑3000米,然后就泡在图书馆里,浏览了大量书籍。

  清华两年,他参加了十几个社团,而且结交了诸多朋友。他们中间有清华学生,也有国内外的教授,无不对贾作胜的为人和求学精神赞赏有加。

  在清华大学的操场上,贾作胜经常跟一位老大哥一起跑步,一起在食堂吃早饭,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大哥是清华同方的一位高层领导。就在贾作胜离开清华大学的前夕,他们一起吃饭时,这位老大哥关切地告诉他:有困难的时候,一定打招呼。

  不久前,一位英国教授到清华大学的报告厅开会,正因找不到地方而着急,贾作胜热情地上去用英语问:“Can I help you?”并将他带到报告厅。英国教授很感激,请贾作胜陪他登长城,并表示“我买单”。

  游毕,他拿出100英镑小费给贾作胜,贾作胜用流利的英语告诉他:我如果收你的钱,就损害了我们之间的友谊。随后,英国教授在贾作胜的笔记本上写下满满一页纸,称遇到了“北京最好的导游”。

  “清华是我的心理医生,她抚平了我心灵的创伤。我内心深处打满清华的烙印!”贾作胜慨叹。

考上山师是新的开始 志在返京名校读研

  “在清华大学工作、生活的两年里,我一直坚持着上大学的梦想,在图书馆看的书籍,但是并没有只针对高考。”贾作胜告诉记者,他对自己的高考分数很不满意,又舍不得离开清华,甚至一度考虑留下来继续工作。但他觉得山东师范大学挺不错,数学专业也是他最喜欢的,最终才下定了决心。

  9月3日,贾作胜就要到山东师范大学报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了。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他充满了期待。

  “我已经27岁了,大学期间不愿再花家里的钱。”贾作胜说,他正在办理申请助学贷款的手续,大学里还将勤工俭学,争取独立完成学业。

  让贾作胜深为感动的是,2日下午,鄄城县民政局的领导赶到他家中,送上5000元钱,解了他一时的困难。

  “我期待大学生活马上开始。对于未来的学业,我充满了决心和信心。”贾作胜说,成为一名“专职”大学生后,他将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去,以美好的未来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

  “之前我对记者说将来要考研究生,那是保守的说法。我心里真正的目标是三年内考上清华或北大的研究生。”

梦想名校执教 接母亲去北京

  “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学执教,还要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贾作胜最终决定离开心爱的清华大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当老师是需要文凭的”。

  多年来,做一名教师的梦想一直埋藏在贾作胜的心里,他渴望在讲台上授业解惑,给众多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

  他在清华校园认识了一位70多岁的米奶奶,老人随在清华当教授的儿子居住,他因为懂事又好学,很受老人喜欢。而在他心底,也想自己有一天,能在清华或北大当教授,把自己的母亲也接到北京。

  希望认识“大衣哥” 心中都有梦想在燃烧

  “大衣哥”,是今年红遍全国的网络红人,也是贾作胜的菏泽同乡。贾作胜告诉本网记者,自己很喜欢朱之文大哥。

  贾作胜说,朱之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无论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种田,都从未放弃过自己追求的梦想。他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多年学习孜孜以求的结果,他的成功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我和朱大哥,一个追求音乐,一个求学,虽然路不同,但我们都是有追求的人,并且始终坚持,不放弃梦想的人。”贾作胜透露,“我希望有一天能认识朱之文大哥,我们有共同的性格特点,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在燃烧!”

  学费靠贷款却不求人 衣食无着心挂村头路

  贾作胜家里很穷,父母也拿不出他一年1万多元的生活费和学费。

  9月2日,他返回家乡的一个目的,除了看望家人,还想着申请助学贷款,因为恰逢周末,银行工作人员不上班,他只有让家人帮他代办。

  有企业得知他出名后,想请他帮着企业宣传代做广告,然后资助他,他婉绝了。他说,他不接受这种方式,如果有企业老总或社会好心人,在他身上,看到他们自己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曾经奋斗拼搏过的身影,想帮助他,他愿意接受。
  就是这样一个连自己上大学衣食都无着的小伙,心头还惦记着村头的路。从他村里到油路有近2公里的土路,雨天村民无法出行,也影响村里经济发展。

  贾作胜一直想着为村里人修一条路,他对记者感叹:“很多年前我就想给村上修一条平坦的油路,让村里人生活更方便。”

  “为了这个愿望,我也会继续努力的。”贾作胜说,“等我有了钱,带头捐款修村头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