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髓炎---骨髓炎方(赵永昌)

 学中医书馆 2015-01-14
骨髓炎
骨髓炎方(赵永昌)
    [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2克破故纸10克黄芪15克
  茯苓15克骨碎补12克太子参15克川I芎15克威灵仙
10克牛膝12克防风10克木瓜10克
    [功效]  补脾益肾,强筋健骨。
    [主治]  骨髓炎。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方解]  方中以熟地、故纸、川芎补肾养血;参芪茯苓健脾
益气,并辅之以防风、牛膝、灵仙、木瓜、骨碎补等祛风湿、通
经络、坚骨强筋;共奏补脾肾、益气血、通经络、祛邪毒,促其
愈合之功。
    [加减]  骨髓炎现代医学有急慢之分,中医论治当分其阴阳
寒热,邪正虚实。本方一般适宜于慢性者,常有瘘管形成,或中
有死骨致伤口经久不愈,并兼体倦乏力,面白虚赢,纳食减少,舌
质偏淡,脉细无力。因脾主肉,肾主骨,骨烂肉腐是脾肾两虚,气
血大衰,其证纯属阴寒。当以扶正为主,温养脾肾,大补气血以

托毒外出,促其生肌长肉。
  若疼痛明显,多加入祛瘀止痛之乳香、没药各10克;脓液较
多则合清热解毒之公英、地丁等;寒甚者炮附子亦可加入。
  疮口破溃,则应配合外治之法:一般在早期感染明显时,清
创可用四黄膏换药,以消炎解毒;慢性期时则以红粉纱条换药,以
促其生肌长肉收口。    .
    (按语]  骨髓炎相当于中医附骨疽、附骨流注等范畴。可发
生于全身,但尤以四肢之长管状骨为多。其发病原因,古人多认
为是阴寒毒邪流注筋骨;或由体虚之人元气素亏,风寒之邪乘虚
入里,以致气血凝滞,荣卫失和而成;或由骨肉受损,寒毒之邪
内侵,凝滞筋骨而致。本证虽属阴寒入骨之证,但可郁久化热,而
致热盛肉腐化脓,蚀伤骨质,经久不愈,成为顽证。此时也绝不
可一味寒凉,以防伤其气血,更致缠绵难愈。
  (典型案例]  孟某,女,28岁。
  左拇趾肿痛已两年,创口长期不愈,并从伤口取出死骨多块。
经X线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骨髓炎,局部脓液较少。症属气血
虚衰,余毒内恋,故疮口不敛。经用上方加减十付,并以红粉纱
条换药,很快愈合。经x线拍片报告,骨质完全恢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