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文治(1919-1999),笔名宋灏。现代画家。1919年农历9月5日(阳历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市,养父养母在太仓西郊镇开小面店为生,后因经营不善,日益败落,生活困难。幼时困苦的生活,对其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造就他自强、自立、坚毅、奋发的性格。 1931年 初级小学毕业。在学校美术课成绩名列第一。经常描摹香烟盒上印的《水浒》等古典人物画,初步萌发了对美术的兴趣。自太仓毓娄商业中学肄业。曾有作品被选送参加国际儿童画展,并获纪念奖。在县城书店购《芥子园画谱》临摹习画,开始自学国画。 1935年 经上海亲戚介绍入上海秀堂广告社当学徒,前后一年半。学习美术字、装潢设计等。假日去上海大新公司、永安公司画廊参观画展。观摩了张大千、齐白石、任伯年、吴湖帆、张石园及日本竹内栖凤等画家的作品,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国画的兴趣。1985年, 江苏省国院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当选为副理事长。南京大学东方艺术中心聘为终身教授。中国美协第四届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当选为中国美协理事。 宋文治的山水画在“四王”的基础上,又受到朱屺瞻、傅抱石、钱松喦、李可染的影响,反映出转益多师的特点。从画家的个性特点上来看,宋文治属于亦步亦趋的儒者,规矩法度不仅反映在他的画面中,也表现在他其曲中规的品性中。因此,他的绘画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的画内敛而不事张狂,具有了传统文人画的从容雅逸的品格,也反映了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方式直到1981年,宋文治开始了以泼彩法入画,在严谨的法度中融入了许多偶发性的生动效果,画面从此氤氲弥漫、色彩斑斓,其个人风格亦即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宋文治晚年的创作,在个人风格中增加了丰富性的笔墨语言,使“宋家山水”的面貌进一步得到确立。宋文治山水画历经50年的发展,在当代山水画的格局中,是南方一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从而在20世纪山水画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