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安报数字报刊平台

 滁州162 2015-01-15
杨大璞

  在我刚踏入社会大门不久,经历了一次令常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难以承受的的孤寂与困苦。我顽强地挺过来了,靠的就是书中朋友的帮助。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中专毕业时刚满20岁,下放到长山林场劳动。不久,场里又派我到一个远离人群的山洼里护林。我似林中鸟,被一下子关进笼里那样困苦、可怕。

  那里人迹罕至,我孤身只影独居茅舍。门外是坍塌不湛的座座荒坟。因无主而年久失修,棺板、枯骨横七竖八,裸露无遗。白天,寂静得以乎能听到自身血液的流动声。有时,几天难得能遇到人说上几句话。唯有大小不一的乌龙蛇翘首怒目在乱石草丛中穿梭不息,不可一世,好像要把我“驱逐出境”。而夜晚山上“鬼哭”狼嚎石头响,还有“鬼火”跳跃“怪撒土”,声声泵尖厉,阵阵凄惨。每见每闻,我便毛骨悚然冒冷汗。我怀抱木棍,蜷缩床上,战战兢兢,翻身也怕,咳嗽也怕。无奈之下养了一条狼狗,取名“一撮毛”。由于它无口粮(那时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粮食),只好一起吃我每月的33斤计划粮,这样当然营养不良,骨架虽大,却显不出威风,关键时候还要我给他壮胆。

  其实当时那里没什么值得人偷的大树。我成天没事,忍受孤寂比忍受贫穷还要难受,我度时如年。一日从苟子《劝学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得到启发。我决定用读书来占领我孤寂的时空。那时,书也难弄到。我就到处买、借、要。为了防止语言功能衰退,白天爬到树干上朗诵。晚上挑灯夜读至瞌睡为止,“一撮毛”躺在地上侧耳细听,成了我唯一的听众。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成天与狗为伴,以书为友。不仅读一些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书籍,还精读了《林海雪原》、《红岩》、《欧阳海之歌》、《青春之歌》、《苦菜花》、《迎春花》、《苦斗》、《野火春风斗古城》、《三家巷》等几十本书,记读书笔记8本。随着岁月的推移和书读得渐多,我知识面逐渐拓宽,孤独寂寞感日渐淡薄。胆量、勇气、适应性随之增强。经常带着“一撮毛”在山上“明察暗访搞调研”,终于解开了一些迷团。如所谓“鬼哭狼嚎”、石头响,原来是猫头鹰、狼、狗獾、猪獾、狐狸、野猫等禽兽发出的求伴、求偶信号,或嬉闹追逐、格斗捕杀的叫喊声,或失败者急于往石头堆里躲藏扒动石头的撞击声。所谓“鬼火”跳跃原来是枯骨中含的磷,由于燃点低,在闷热的夏季晚上自燃时发出的绿光,又因其比重轻,受空气浮力作用,在地面上呈跳跃状流动。所谓“怪撒土”原来是刺猬在作戏。世界是物质的,哪里有什么鬼神,根本用不着害怕。

  我读书的兴趣与日俱增,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为书中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们的壮举所鼓舞。只要打开书,或一闭上眼睛思索,就觉得有许多似曾相识的朋友纷纷出现在我的脑海,站在我的身旁,和我谈心,教我做人,给我知识和力量,且帮助我更好地感悟人生。现在回忆起来,这段经历应该是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后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已逾古稀之年,仍与读书结下不解之缘。我要“炳烛夜游”,活到哪一天,书就要读到哪一天。读书总比不读书强。朋从书中来,乐从书中取。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位好友,他能使你的精神得到升华,生命更加充实,生活更加灿烂。这就是我从读书中得到的感受和感受后产生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