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与伤寒论完美结合

 供需相应 2015-01-15
   中医的修为,首在在哲学上领悟透彻,找到中医的根。哲学上所处的高度即决定中医上所能发展的远近,宛如所在山的高度;站在高山上则所望极远;站在小山包上则所望有限。
     流传千古的道法自然,产生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经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为始祖描述天地自然;象数上则是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在学科分类上,易广泛应用与各个方面,医阴阳四象,堪舆阴阳风水八字,同时现代科学上的化学元素、分子分裂、计算机计算原理等等也是在证明易之宇宙规律。
      道法天地自然、易、太极阴阳、河图洛书医学之珠穆朗玛,即是宇宙的规律又是中医之哲学。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极目远望,东海的日出视乎也可以眺望。站在宇宙哲学的高度,中医奠定了远大前程。
      中医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难经、神农本草乃医之源头。
      道医学之所以在医学上造诣精湛,是源于其道学哲学上的高度达到天机、神机的层次,修心的同时体悟人体之气机经络或修炼高层次的内经图,历经内证,医学之气机、病机自然不同而语。所以,中医要修心、练功体悟,然后才是学习中医。如果一伸手连气都感觉不到,只能在山下风吹草低见牛羊了。
      四圣心源与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伤寒之辩证施治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从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具体象数,回归到一气周流圆运动之太极境界,大与小同居,完美达到了“大无其外,小无其里”的境界。
      伤寒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之始祖,丰功屹立,这是要肯定的。伤寒辩证论治是中医之术,是中医远行的坚实的一条腿。伤寒的潜力在于经方从何而来?仲景大师没说清源头,后人从此不明就里。仲景药证对应方便后人使用,有利有弊。只有伤寒,没有四圣心源;医之境界缺乏完整医理、只有象数之具体,只有小没有大,有局部缺乏整体之太极,有树木看不到森林,太极阴阳互根相互转化不见踪影,太阳系斡旋星系不会被知晓。单独的伤寒中医,现状是中医被西医压得弯腰,仅靠伤寒之中医本身功力不足,说明伤寒本身有功力有限,重复古人几千年的路是不会有质的突破。智者会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改善措施。无本之源,难以突破僵化之条文。需另辟蹊径,以求发展与突破。中医在人体器官器质性病变上治疗靠伤寒是没有突破的。
      只有四圣心源,没有伤寒;医之境界多见整体之太极,多见阴阳之太极,象数之具体深度视乎不足。四圣心源在哲学上符合宇宙斡旋之宇宙规律,河图洛书之圆运动就是太阳系的宇宙星图,哲学的高度与宇宙模型之象数再现,注定中医将迎来新的飞跃。四圣心源悟透了宇宙之道、中医之道,是中医道之层次,四圣心源之土枢四象一气周流是中医之道,是中医远行的坚实的另一条腿.
      扶正祛邪,谨守病机。时刻注意辅助先后天之气,正气元气充足,人体自愈;扶正即祛邪,祛邪是为了扶正,祛邪不忘扶正。整体辩证论治与局部辨证论治相结合,保持人体健康状态。
      数百年来,者失去了治病的最高法则:正气与邪气态势分析,扶正祛邪。局限于人体之僵化之条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人体生命最大的根本是正气与病邪,正气胜于邪气,邪退病愈;正气弱于邪气,正退邪胜,生命终结。扶正祛邪是医者第一要务,其次才是术的层次,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些低层次僵化的东西。八纲不能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就是庸医的层次。
      四圣心源与伤寒论完美结合,使内经的高度内涵得以实现,使易之四象宇宙模型之高度体现。既有太极的宏观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圆运动;又见阴阳之表里、寒热、虚实;各种证病只不过是表之象数,由表及里经气血逐渐达到经络、腑、脏,或反之。辅行诀是八纲中虚实最妙之见述,是药之五味五行最精妙之阐述。缺少一气周流医理支持的八纲是缺乏生命力的僵化的八纲,没有八纲的一气周流是空泛的医理,两者缺一不可,珠联璧合,双剑合壁,功力倍增,横扫天下无敌。中医运用这两条腿可以远行,既有珠穆朗玛的哲学高度,又见长江与黄河东流之神机、气机,直达东海无微不见,何等壮观美妙!
     自然如此美妙,中医如此美妙,天地如此美妙!中医必将拥有宇宙般魅力!
   
     正邪态势---病机---伤寒论背后的秘密

      正气、元气状态,是否受损,是否不足;精、气、神状态,伤神则精气皆弱。

      邪之态势,是六淫或七情,或不外不内因,邪在皮毛、肌肉、气血、骨骼或经络、腑、脏位置,经络是在三阳或是在三阴。

      正邪相博,正气强于邪气,邪由里出表,证患趋向愈合。真正的中医是这样治病的。故扶正祛邪是伤寒六经之外治病之总则。伤寒六经辩证辩的是正邪态势,邪之所在位置与强弱态势。经方之应用是针对邪之状态所发;正邪态势不明,方就成无的之失。辨明正邪态势,方可自拟。

      正邪相博,邪气强于正气,邪由表入里,证患趋向内部,病情加重之趋势。西医及庸医治病结果就是这样。

     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经方表达的是六经论治;辩证的不传之秘在于正邪在六经中所处之位置、走向态势、强弱。经方记录了治疗的条文性的固定历史经验,属于术的层次。经方产生的病机辩证才是伤寒论后面隐藏的中医根本。

      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之中医之道,综合伤寒辩证之机,采用经方或是治验集只是术的选择了。道与术之间病机辩证就是关键的桥梁。明了这座桥梁之神机,道与术互通,没有领会这座桥梁之神机,就是照葫芦画瓢了,千百年来照葫芦画瓢的庸医还真是不少。


关键词:中医发展,中医方向,中医突破,中医经典,中医出路,

 

                  四圣心源,伤寒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附录2:精。气。神。治病的奥妙作者:丹道传奇妙手济世
       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故神太用则歇,精太用则竭,气太劳则绝。是以人之生也,神也;形之托者,气也。若气衰则形耗,而欲长生者,未之闻也。夫有者,因无而生,形者须神而立。
     
   有者无之馆,形者神之宅也。倘不全宅以安生,修身以养神,则不免于气散归空,游魂为变,方之于烛,烛尽则火不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存,夫魂者阳也,魄者阴也,
  
   神能服气,形能食味,气清则神爽,形劳则气浊,服气者千百不死,故身飞于天,食谷者千百皆死,故形归于地,人之死,魂飞于天,魄落于泉,水火分离,各归本源,生则同体,死则相捐,飞则相捐,飞沉各异,
   
   禀之自然,譬如一根之木,以火焚之,烟则上升,灰则下沉,亦自然之理,夫神明者,生化之本,精气者,万物之体,全其形则生,养其精气则性命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