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柔藏乾坤

 ahcxzc 2015-01-15
    杨式太极拳,是当今习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所创。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这位练习太极拳二十年多年的太极名家,沧州杨式太极拳推手协会会长靳树明先生,回忆了当年跟随林墨根老师学拳的往事,侃侃而谈·····

    在采访中,靳树明先生首先是谈到了自己对太极拳推手的期望,他希望太极拳推手能走出沧州、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收益。这就是一个年过半百老人的愿望。

    本次采访最大的亮点,就是靳树明先生,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讲述了太极拳推手的奥秘。

    靳树明先生在1980年开始跟林墨根老师学拳。林墨根师从杨式第四代传人李雅轩先生习练杨式太极拳、推手。教学数十年,授徒众多,桃李满天下,以其太极推手之神功扬名海内外,成为杨式太极拳、推手的一代名家。

    靳树明先生的师爷,是一代太极拳大师李雅轩(1894——1976)河北交河县人,师承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深得真传,尤其是在推手方面造诣颇深。

    靳树明先生讲:“耄耋能御众之形,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这是一代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描述的太极最高境界。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境界或许只是一种理论,或者只是一种理想,然而太极大师林墨根先生,却以自己一生的太极拳修为,证实了这种至高境界的现实存在。 这也是靳树明推手所追求的境界。

    中国的许多名家是动口不动手,林墨根老师是动口也动手。

    一个偶然的机缘,靳树明先生也成了登门拜访者之一。这是一套再普通不过的二房一厅的居室,没有什么家具,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想必是为了能让来访者有伸展拳脚的地方。墙上有很多龙飞凤舞的书画条幅,一块“蓉城武林之家”的金匾、四块桃李满天下的众徒相片镜屏,以及墙上挂着的闪光刀剑,记录了这位88岁老人对太极拳的全部奉献。另外,客厅里的那张旧沙发,据说在“圈内人”中间非常出名,凡跟林老学拳的人,功夫几乎都是在这张沙发上被师父摔打出来的。 

    当时靳树明先生没有练过太极,但是之前练过一些武术,自恃有点功夫,便没有多少犹豫蹲起马步,摆开架势,用尽全身力气两掌向林老推去,林老师如磐石般纹丝不动,反而借力将靳树明弹出去,倒在那张旧沙发上。

    “我只用这点力气就够了。”林墨根老师像孩童一般天真地笑着说,一边又伸出右手的小指头在靳树明先生的胸口轻轻一点。靳树明先生又被摔出去了。接着他的两手抓住林老师双肩使劲推,林老师只是抓着靳树明先生的手,不知道哪来的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让靳树明先生倾刻失去重心,欲动不能,欲抗也不能,晃荡不定。

    靳树明先生说,他从林墨根那里学到了太极拳的真正拳理,太极拳练习到真正松了的阶段,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太极拳的练习好比伞的撑开。伞不用时收起来,放松了;用时撑开,此时伞面是绷起来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个铺开的。整个伞面是完整的,伞面上的每点都处于整体中,张力是均匀的。太极拳练习松软的情况与此类似。

    林墨根强调,太极拳的练习要保持纯正的风格,这个风格是在大松大软中落实的。松软不是身体的哪一部分,而是整体,提起一件衣服,不管你提它的前襟、后摆、袖子,都提不顺。只有提领子才顺,一提领子其他部分都被很顺地提起来了。这衣服是垂下、松软的,也是整体的。太极拳的练习也是一样。

    在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箱,脚腿如火车箱下之大盘丝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下触着硬地铁轮,如这样我以为才对;功夫之锻炼因个人之身心性格不同,所以所找的道理也不一样。

    李雅轩所传承的太极拳,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不以为它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

    所以,林墨根老师将这一切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松。

    这一切,成为现在靳树明先生练拳、推手的一个准则。

靳树明先生和弟子演示太极拳套路

靳树明先生与弟子演示推手

靳树明先生练拳1

靳树明先生练拳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