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后蓐劳

 学中医书馆 2015-01-15


    产后出现虚弱喘气,寒热如疟,肢体倦怠,头痛自汗,咳嗽气促,身体羸瘦等证候,称为“产后蓐劳”。
    产后蓐劳的.临床表现,始载于隋代《诸病源候论》。该书在“妇人产后病诸候”中,列有虚烦短气、上气、虚热、虚羸、虚劳、汗出不止、虚竭等条目,并将气力疲乏、肌肉柴瘦、下利、腹痛等症统括为产后余疾。其症因产劳伤脏腑而虚损不复,为风邪所乘之故。唐代《经效产室》首创“蓐劳”之病名,提出本病的主证是“产后虚弱,喘乏,作寒热,状如疟”。宋代《圣济总录》再谓:“蓐劳之后,饮食起居,去其常度,使血气不得其养。若血虚则发热,气虚则发寒。血气俱虚,则寒热更作,日渐羸瘦”。《妇人大全良方》组方增损柴胡汤、白茯苓散、猪腰子粥及黄芪建中汤等治疗蓐劳各证,尔后,薛立斋校注本按语中直言:“蓐劳,盖产后虚弱,元气不复所致。”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诸经疲惫而作。”辨证用药时,强调“当补脾胃,饮食一进,精气生化,诸脏有所倚赖,其病自愈。”继后《宋氏家传产科全书》在赞同前贤对病机探讨的认识外,提出“蓐劳类肺病,为产后之大症”。清代《济阴纲目》收录治产后蓐劳的方剂达13个之多,足见当时医家根据蓐劳的各种临床表现,其辨证遣方用药已具相当水平。其后《女科经纶》将前贤论述,归纳为“蓐劳之成,因产后气血虚损,不慎起居,或感风冷外邪,或伤七情忧虑,以致动作不时,将养失宜”所致,治当以调养为训,养正为先。《医宗金鉴》则将蓐劳与虚羸合并论述,列举产后众多繁杂的虚损证候,因产后气血两虚,又为风寒、瘀血、食伤、忧怒所扰,“乃不足之中夹有余之证”,医治甚难。认为“凡欲疗斯疾者,必当先调理其脾胃,使饮食强健,能胜药力,然后调其营卫,补其虚损,始能痊愈。” 《妇科玉尺》分析“蓐劳之因有二,一由内伤,因产理不顺,调养失宜,或忧劳思虑,伤其脏腑,营卫不宣……;一由外感,不满日月,气血虚耗,风冷乘之,与气血相搏,不能温于肌肤。”
   在产后蓐劳诸多的症状中,其部分症状如低热、咳喘、乏力、盗汗、纳减消瘦等,可能是西医学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以及结核性盆腔炎等疾病的一般症状(或结核性疾病后期所出现的虚损证候呈现于产褥期间,而划归在产后蓐劳的范畴之中),故中医药诊治产后蓐劳时,应根据上述疾病的表现将辨病辨证结合起来,以期求得最为妥当的处理。又因蓐劳是妇女在产褥中虚损成劳的疾病,就中医虚劳的范围,几乎涉及西医各
个系统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稳定失调、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营养缺乏、神经功能低落或过分抑制(非保护性)引起的疾病,以及其他器官系统功能衰退性疾病。
   [病因病机]
   本病系产后虚损之症,多因产前体质虚,或孕期旧疾未愈加之分娩亡血伤津、精气耗伤以致产后虚损难复。或因产事不顺,气血过度伤损。若产后调摄失宜,更加重产前、产时之气血虚乏,脏腑虚损,或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或穷必及肾而成多脏同病之产后蓐劳。因其体虚,痨虫亦可乘虚入侵;或虚而夹滞而形成以虚为主之虚实兼存的病机。
   1.肺脾气虚 产前素体气虚,复因分娩耗气,或产时耗气过多,产后劳倦过度,饮食不节,致成肺气虚弱,脾气不健,肺脾气虚久未康复而成产后蓐劳。
   2.肺肾阴虚 素体肾阴不足,因产真阴受损,或产后感受热邪,阴液为热邪所耗。阴虚热邪灼肺,肺虚而肾失资生之源,肾阴更乏,又肾阴不足,心肝火旺,火热灼肺,肺阴更虚。亦有当产后正气不足,阴精耗损之时,痨虫乘虚入侵肺脏,继而阴虚火旺更甚,并可加剧虚损而发展为脾肾、气血、阴阳乃至脏腑俱虚,使产后蓐劳更为加重。或素体肾阴不足,因产亡血伤津,阴液更乏,久虚不复而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成。
   3.心肝血虚 素体营血不足,复因分娩耗血,或产时失血过多,又产后脾胃虚弱,生血不足致血虚难复,心肝失血之养。亦可因肝血不足而肝气郁滞使脾土受累,又导致脾胃受纳运化障碍而营血虚少,久虚难食而成产后蓐劳。
   4.肝肾阴虚 素体肝血不足肝气易滞之体,因产失血或抑郁忧思不解,则产后肝血更虚,化精滋肾作用减弱可致肾精不足,肾阴不充。或因肝气郁久化火,肝阴被劫,进而加重肾阴虚少而导致肝肾阴虚,久虚难复而成产后蓐劳。
   5.脾肾阳虚 素体肾阳不足,因产耗气伤阳,或产前患病未愈,穷必及肾,命门火衰不能升发五脏之阳气,脾土失于阳气的温煦则生精化气生血之力减弱。或素体脾胃本虚,产时耗气,产后饮食失宜复又损胃,以致脾失健运而难以滋养先天肾精,精少则气弱,无阴则阳无以化而终至脾肾阳虚,虚而难复则病产后蓐劳。
   从上可知,产后蓐劳可因其素体的差别,分娩时亡血伤津耗气以及产后调摄失误而导致心、肝、脾、肺、肾功能严重衰退、气血虚乏、阴阳失调。由于本病是机体虚损成劳,而“五脏之真,惟肾为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又“四脏相移,必归脾肾”,故在产后蓐劳的病理中,脾、肾的虚损可由他脏的虚损导致,同时脾、肾的虚损又可加重他脏的虚损而发生多脏同病,缠绵难愈的结果。不过本病虽以虚为主,亦应留心气虚、气滞而继发瘀阻,阴虚肺燥而有痨虫作祟的虚中夹实病理。
   [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因本病是由产后虚损发展而成,又有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侧重的不同,且可有虚实相兼之候,故临床表现因人而异,纷繁不一。产褥期中可见短气多汗,甚则呼吸喘息,咳嗽无力,易感风寒,寒热如疟,倦怠乏力,食少脘胀,浮肿便溏;或口干唇燥,干咳少痰,骨蒸潮热,颧红盗汗,痰血咯血;或心悸而烦,易惊健忘,少寐多梦,目昏眼花,爪甲不荣;或眩晕耳鸣,烦躁易怒,骨蒸潮热,五心烦热,
腰膝酸痛;或神疲身倦,畏寒肢冷,浮肿泄泻或五更泄等;面色苍白或萎黄或晦黯,舌质淡或红赤或胖嫩,舌苔薄白或少苔,脉虚弱、细数或沉迟细弱等。
   2.检查
   (1)对疑为感染痨虫者,可行结核菌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检查、X线检查或特殊检查等。
   (2)根据产后蓐劳的临床表现,可选择有关呼吸、消化、循环、血液、神经、内分泌代谢等系统的疾病的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失调与功能衰退的原因所在。
   二、鉴别
   1.肺痈 咳嗽,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面赤身热,烦渴喜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肺痈发病多急。常见于肺组织化脓症,如肺脓肿。
   2.肺痿以气短,咳吐黄痰浊痰,或咳吐清稀涎沫为其特点,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产后蓐劳临床证候纷繁,故临证时,当根据其主要症状、舌脉征象,结合素体状况与分娩过程而辨其病在何脏、属阴属阳、在气在血。若短气多汗咳喘无力,倦乏食少,浮肿便溏,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虚弱,属肺脾气虚。若口干唇燥,干咳少痰,咳血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溲黄便结,舌质红少苔,脉虚细而数,属肺肾阴虚。若面色萎黄,心悸而烦,少寐多梦, 目昏眼花,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虚
细,属心肝血虚。若眩晕耳鸣,烦热易怒,骨蒸盗汗,腰膝酸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属肝肾阴虚。若面色晦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浮肿泄泻,舌质淡白而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者,属脾肾阳虚。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故临床表现常彼此交错,或五脏交亏,或气血同病,或阴阳两虚,或虚实兼夹,故又应分清主次,明辨标本,知其顺逆,审其病势,谨守病机,方能正确施治。
  二、治疗原则
  产后蓐劳为产后虚损之证,故当遵《内经》“劳者温之”、 “损者益之”、 “衰者补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宗旨,又“四脏相移,必归脾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故总以扶养正气,调补脾肾为治疗大法,以达到补其不足,益其虚损之目的。由于阴阳互根,气血互生,精气互化,精血同源,且常见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气病及血、血病及气、精伤及气、气伤及血、精伤及血、血伤及精的病机变化,故应依据不同个体的病机变化主次,将滋阴、温阳、补气、养血、填精等法配合运用。又因阳虚者多兼气虚,气虚者易导致阳虚;阴虚者多兼血虚,血虚者易导致阴虚,故补气和补阳、补血和养阴之法常相须为用。虚不受补者,应先取中州,扶养脾胃之气。若虚中夹实者,又宜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但产后蓐劳其本在虚,故祛邪之时当慎,勿犯虚虚之戒。
  三、分证论治   
  1。肺脾气虚证
  (1)临床见证:产褥期中,面色咣白,身倦懒言,动则短气,甚则呼吸喘息,咳疾无力,语音低弱,易感风寒,寒热如疾,时时自汗,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或有面浮肢肿,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虚弱。
  因产后病损及肺,肺气不足,不能行血于面,故面色咣白。肺气虚失于宣肃,故动则短气,甚则呼吸喘息,咳痰无力,语音低弱。肺气虚不能卫外,易感风寒,寒热如疟,时时自汗。病损及脾,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水湿溢注,故身倦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或面浮肢肿,大便稀溏。因肺虚日久,子盗母病或脾虚日久,土不生金,舌质淡,苔白,脉虚弱,皆为肺脾气虚之征。
  (2)辨证依据:
  ①素体肺脾气虚或产程过长病史。
  ②短气自汗,呼吸喘息,倦怠食少,浮肿便溏,易感风寒。
  ③舌质淡,苔白,脉虚弱。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肺益气,健脾化湿。
  ①补肺汤(《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人参、黄芪、桑白皮、紫菀、熟地、五味子。
  原方治劳嗽。因产后肺脾气虚,故用人参、黄芪补益肺脾之气。因肺气失于肃降,故用桑白皮、紫菀下气止咳祛痰。因肾为气之根,故用熟地、五味子益肾固元而敛肺气。各药配用,能补益肺脾,止咳平喘。适用于产后蓐劳偏于肺气虚弱者。
  若时时自汗,为卫虚失固,加牡蛎、麻黄根以固表敛汗。若久咳不已,加前胡、百部、麦冬以宣肺止咳。若喘息短气,为肺虚及肾、.肾不纳气,加苏子、葶苈子、胡桃仁、蛤蚧以降气平喘,纳气归肾。若食少腹胀,为脾虚气滞,加白术、茯苓、木香、厚朴以健脾宽中。若面浮肢肿,为水湿泛溢,加猪苓、泽泻、冬瓜皮以行水消肿。大便溏泄,为湿注肠道,加薏苡仁、白术、茯苓、补骨脂以渗湿健脾止泻。若头晕目眩,腰膝酸痛,为病损及肾,加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续断以补肾益精。
  ②六君子汤(《永类钤方》)
  组成:人参、白术、陈皮、枳壳、甘草、半夏。
  原方治脾脏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
  因病损及脾而脾气虚弱,故用人参、白术补气健脾。脾虚生湿,故用陈皮、半夏、枳壳行气燥湿。甘草补中益气,止咳和中。各药配用,能益气补中,燥湿化痰。适用于产后蓐劳偏脾气虚弱者。
  ③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陈皮、山药、炙甘草、炒扁豆、炒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桔梗。
  原方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闷,心悸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心辟邪。因脾气虚弱,故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扁豆、莲子肉以补脾益气。因脾虚湿困,故用陈皮、砂仁、薏苡仁芳香化湿。肺脾两虚,人参兼益肺气,配甘草止咳和中,桔梗祛痰且能载药上行。各药配用,能益气健脾,和胃渗湿。适用于产后蓐劳脾虚湿盛者。
  2.肺肾阴虚证
  (1)临床表现:产褥期中,口干唇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时而痰中带血或咯血,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颧红唇赤,大便燥结,小便黄少。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虚细而数。
  因产后肺阴亏虚,失于濡润,故口干唇燥。肺阴不足,娇脏失养,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虚热灼伤络脉,故痰中带血咯血。又肾阴亏损,阴不敛阳而虚热内炽,故骨蒸潮热,手足心热,颧红唇赤。肾阴虚损,上不能濡髓窍,下不能养腰骨,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内热,津液被灼,故溲黄便结。因久病而金不生水,故肺肾阴虚,虚损成劳而有上症。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虚细而数,皆为阴虚内热之征。
  (2)辨证依据:
  ①素体肺肾阴虚或产时失血过多史,或有肺痨病史。
  ②干咳少痰,痰血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溲黄便结。
  ③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虚细而数。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①百合固金汤(《医方集解》)
  组成: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
  原方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肺肾阴虚,故用百合、生地、麦冬滋养肺阴,熟地、玄参滋补肾阴。阴虚血少,故用当归、白芍养血滋阴敛肺。肺为热灼,津液被煎,故用贝母、桔梗、甘草化痰利咽。各药配用,能滋补肺肾,清化痰热,适用于产后蓐劳偏阴虚肺燥者。
  若干咳痰血,去当归、桔梗,加阿胶、杏仁、白茅根以养阴润肺宁络。咯血量多,声音嘶哑,再加大小蓟、侧柏叶、藕节、茜草、炒糯米以清热凉血止血。若咳嗽频频,为燥热伤肺、肺气失宣,加百部、款冬花、马兜铃以润肺清热,化痰止咳。骨蒸潮热,加银柴胡、青蒿、鳖甲以清热除蒸。若口干唇燥,不思饮食,为热伤胃阴,加玉竹、石斛、生扁豆、生谷芽以益胃生津。若短气乏力,自汗心悸,属气阴两虚,加人参、五味子、天冬以益气养阴。
  ②拯阴理劳汤(《医宗必读》)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生地、丹皮、薏苡仁、莲子、橘红、炙甘草。
  原方治阴虚火动,皮寒骨热,食少痰多,咳嗽短气,倦怠焦烦。肺肾阴虚,故用人参、麦冬、五味子扶元养阴,敛肺滋肾。阴虚血少,故用当归、白芍养血滋阴敛肺。虚火犯肺,故用生地、丹皮、莲子养阴凉血,清金泄火。液为热灼,肺气失宣,故用薏苡仁、橘红、甘草清热化痰,止咳和中。各药配用,能敛肺滋肾,清金泄火。
  ③八仙长寿丸(《医级》)合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麦冬、五味子、秦艽、鳖甲、柴胡(改银柴胡)、当归、地骨皮、知母。
  前方原治肾虚阴火痰嗽。后方原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气粗,四肢困倦,夜有盗汗。
  肾阴亏损,故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因金不生水而水亏,故用麦冬、五味子、知母生金润燥,养阴滋肾。肾阴亏损,虚火炽盛,故用秦艽、鳖甲、银柴胡、地骨皮滋阴潜阳,退热除蒸。当归养血活血。各药合用肺肾双补,滋阴除蒸。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炽盛之产后蓐劳。
  本证若系肺痨所致,则应按肺痨治疗。
  3.心肝血虚证
  (1)临床见证:产褥期中,心悸怔忡,惊惕,失眠多梦,头晕健忘,目眩耳鸣,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筋脉拘急。舌质淡白,脉细弱。
  因产后营血匮乏难复,血不养心,神失所依,故心悸怔忡、惊惕、失眠多梦。血虚精少,髓海失养,故头晕健忘。肝血不足,阴不敛阳则肝阳上扰窍道,故目眩耳鸣。肝血不足,唇甲失荣,故色淡。肝主筋,血虚不能荣润,故筋脉拘急。血虚不能养心苗、血府,故舌质淡白、脉细弱。
  (2)辨证依据
  ①素体肺脾气虚或产程过长病史。
  ②短气自汗,呼吸喘息,倦怠食少,浮肿便溏,易感风寒。
  ③舌质淡,苔白,脉虚弱。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血养肝,宁心安神。
  补肝汤(《医宗金鉴》)加阿胶、何首乌、紫河车
  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熟地、枣仁、木瓜、麦冬、甘草、阿胶、何首乌、紫河车。
  原方治肝虚损,筋缓不能自收持,目暗,视无所见。
  肝血不足而致心神、髓窍、唇甲、筋脉失养,故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阿胶补养肝血。辅以酸枣仁养血益肝,补心安神,木瓜舒筋活络,甘草补气和中缓急。精能生血,故用何首乌益精补血。因虚损成劳,加用紫河车大补气血益肾精。各药配用,能养肝宁心,补血益精。适用于产后蓐劳偏肝血不足者。
  若失眠多梦,加合欢花、远志、龙齿、夜交藤以养心安神。若头晕健忘,加山茱萸、五味子、枸杞子以补肾益精生血,若心悸怔忡、惊惕不安,加龙眼肉、茯神、柏子仁以补血安神。短气乏力、自汗、太息,加人参、黄芪、甘草、五味子以补益心气。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加生地、玄参、黄连以养阴清热。若精神抑郁,心胸、胁肋或少腹刺痛,加香附、柴胡、川芎、丹参以舒肝解郁,化瘀通络。若食少腹胀,加白术、砂仁以健脾行滞。
  4.肝肾阴虚证
  (1)临床见证:产褥期中,眩晕,头痛,耳鸣,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多梦,口燥咽干,颧红,盗汗,骨蒸潮热,腰膝酸痛,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因肝肾阴虚,不能敛阳,虚热内生,阳浮于上,故眩晕,头痛,耳鸣,急躁易怒,颧红。因热扰心神,心肾失交,故心烦失眠多梦。阴虚液乏,故口燥咽干,尿少色黄,大便干结。热迫液泄,虚火内炽,故盗汗骨蒸潮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征。
  (2)辨证依据:
  ①素体偏肝肾阴虚,因产失血及内伤七情史。
  ②眩晕耳鸣,烦热易怒,骨蒸盗汗,腰膝酸痛。
  ③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滋肾柔肝,育阴潜阳。
  ①鳖甲养阴煎(《中医治法与方剂》)
  组成:鳖甲、龟甲、干地黄、白芍、枸杞子、丹皮、地骨皮、首乌藤、茯神。
  原方治肝肾虚热,可用于肺结核的潮热盗汗。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故用地黄、白芍、枸杞子、龟甲、鳖甲滋阴潜阳。因虚火内炽,故用丹皮、地骨皮清热退蒸。因心肾失交,故用首乌藤、茯神养心安神。全方能滋肾柔肝,育阴潜阳,适用于肾阴虚之产后蓐劳。
  眩晕头痛甚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牡蛎以平肝潜阳。若烦热易怒甚者,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泄火。若骨蒸盗汗,加银柴胡、胡黄连、青蒿、白薇以清热除蒸。若失眠多梦。加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若胸胁胀痛,加香附、郁金以舒肝解郁。
  ②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引高鼓峰方》)
  组成: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当归、白芍、山栀、大枣、柴胡。
  因肾阴虚损,故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因肝血不足,故用当归、白芍、大枣养血柔肝。因肝郁化火。故用山栀、柴胡清热疏肝。本方能滋阴补肾,清肝泄火。适用于肝肾阴虚之产后蓐劳而偏肝郁化热者。
  ③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原方专退骨蒸劳热。因肝肾阴虚,虚火炽盛,故用鳖甲、知母滋阴清热,地骨皮、胡黄连清热退蒸,银柴胡、青蒿、秦艽清透邪热,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以清热除蒸,滋阴益损见长,适用于肝肾阴虚之产后蓐劳而偏虚火较甚者。
  5.脾肾阳虚证
  (1)临床见证:产褥期中,神疲身倦,少气懒言,畏寒喜暖,四肢不温,饮食减少,腰膝冷痛,大便溏泄,或自觉腹中冷凉,泄泻清谷,小便频数或失禁,或尿少浮肿,带下清冷量多,舌质淡白胖嫩,苔白滑,脉沉迟细弱。
  因脾阳不足,脾气虚弱,故神疲身倦,少气懒言。因阳虚生外寒,故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因脾虚失运,故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脾肾阳虚,阴寒偏盛,故腰膝冷痛,腹中冷凉,泄泻清谷。肾阳不足,失于温煦而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或失禁。肾阳不足,任脉不固、带脉失约,阴液下滑,故带下清冷量多。脾不化湿,湿溢肌表,故尿少浮肿。舌质淡白胖嫩,苔白滑,脉沉迟细弱,皆为阳虚湿盛之征。
  (2)辨证论据:
  ①素体脾肾阳气不足,因产劳伤脾肾或病久未愈之病史。
  ②神疲懒言,肢冷畏寒喜暖,食少,腰膝冷痛,泄泻清谷,小便频数,或少尿浮肿。
  ③舌质淡白胖嫩,苔白滑,脉沉迟细弱。
  (3)治法与方药:
  治法:温补脾肾。
  ①拯阳理劳汤(《医宗必读》)
  组成:黄芪、人参、肉桂、当归、白术、甘草、陈皮、北五味。
  原方治劳伤气耗,倦怠懒言,动作喘乏,发热自汗,心烦,遍身作痛。因脾肾阳虚,故用人参补益元气,肉桂益火源消阴翳,白术、陈皮、炙甘草健脾益气,黄芪、当归补气生血,五味子益肾涩肠以止泻。本方能健脾温肾,气血双补,适用于脾肾阳虚产后蓐劳而偏脾气虚者。
  若面色黯黑、头晕耳鸣,加阿胶、鹿角胶、紫河车以大补精血。若黎明即泄,下利清谷,加吴茱萸、肉豆蔻、补骨脂、菟丝子以温肾敛肠。若多尿或小便失禁,加巴戟天、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缩泉。少尿浮肿者,加附子、牛膝、车前仁、猪苓以温肾行水。若腰膝冷痛、腹中冷凉,为阳虚寒盛,加巴戟天、仙茅、锁阳、胡芦巴、乌药以温肾散寒止痛。
  ②右归丸(《景岳全书》)
  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产后蓐劳而偏肾阳虚衰者。
  ③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
  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产后蓐劳而偏肾虚水泛者。
  [其他疗法]
  饮食疗法
  1.芪精砂仁兔 兔1只,黄芪、黄精各25g,砂仁6g,荷叶15g(切丝)。将去皮毛、内脏的兔洗净切块,其余诸品煎水取浓汁。用植物油将兔块炒至发白,放姜、葱、花椒、盐等调味品,翻炒,倾人上汁煮至兔肉熟透,收汁。分2—3次吃。适用于肺脾气虚证。
  2.二母团鱼汤 鳖1只,知母15g,贝母15g,银柴胡15g,甜杏仁15g,加水适量,同煎煮至肉熟。食肉饮汤。也可加食盐少许调味。另将余药焙研为末,以鳖的骨、甲煎汤,取汁合丸服。适用于肺肾阴虚证。
  3.蛎肉带丝汤 蛎肉250g,海带50g。将海带用水发胀,洗净,切细丝,入水中煮至熟软后,再放人牡蛎肉同煮沸,以食盐、猪脂调味即成。适用于肺肾阴虚证。
  4.人参莲子粥 人参5g,莲子25g,龙眼肉log,粳米lOOg。人参切细,莲子用水浸软,同龙眼肉、粳米共加水煮粥。1次吃完。适用于心脾两虚证。
  5.合欢花煮鸡蛋 合欢花lOg,鸡蛋1个。将合欢花与鸡蛋加凉水同煮,蛋熟时捞出,去蛋壳再煮片刻,捞出吃蛋。适用于心血不足证。
  6.杞精桑麻膏 枸杞子lOg,黄精、桑椹各15g,黑芝麻30g。有其10倍量(10日量),加水分数次煎熬取汁,将汁合拌后加热浓缩;另用适量的蜂蜜煎熬至能挑起丝,混入浓缩液后再煎沸备用(不可久贮)。每次吃1—2匙。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7.肉苁蓉羊肉粥 肉苁蓉50g,羊肉200g,鹿角胶15g,粳米15g。肉苁蓉煎水取汁,羊肉切细,鹿角胶溶化;后以肉苁蓉汁同羊肉、粳米煮粥,粥熟时放入鹿角胶煮沸,加盐、姜调味。分2次吃。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8.羊肾炖鸡 羊肾1对,山药25g,杜仲15g,巴戟天lOg,母鸡1只。羊肾洗净切片,山药切块,杜仲、巴戟天纱布包;鸡去毛和内脏,切块,人前药炖至鸡烂熟,以生姜、盐调味,去纱布药包。分3—4次吃。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产前注意增强体质,加强营养,积极治疗孕期疾病,重视围产期保健,预防滞产、难产的发生,减少因分娩带来的耗气、亡血、伤津。产后应避风寒、适寒温,防止外邪乘虚而人;调饮食、扶脾胃,使气血津液生化健旺;舒情志,少忧烦,避免七情过度伤及气阴;慎起居、远房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
  二、调护
  产后蓐劳为虚损之证,在服用补益药时,应注意保护脾胃功能,避免甘寒滋腻之品碍脾,亦防辛温燥烈之品伤胃。否则脾胃失运,虚不受补,甚至反添他症。阳虚多寒者,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辛燥之药不可用。若有外邪,应祛邪为先,或攻补兼施。若须较长期服药,而又属“气厚”或“味厚”之品者,宜作丸(片)或滋膏剂,作汤剂则应久煎。除药物治疗外,应避免邪气入侵,注意多食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
品,保持心情舒畅和树立抗病的信心。劳逸结合,可根据身体和状态,选择适度的体育保健项目,如太极拳、气功等,或结合推拿按摩,也是治愈产后蓐劳的有效措施。此外,为了子代的健康和尽快促使产妇祛病强身,患产后蓐劳的妇女,应停止哺乳。
  [疗效判定]
  痊愈:.肢体倦怠、虚弱喘气等主要症状消失,停药后无复发。
  显效:肢体倦怠、虚弱喘气等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或虽消失但停药后时有复发。

  有效:肢体倦怠、虚弱喘气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
  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甚或加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