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调查:别让工人文化宫变成大排档

 陆安桥1871 2015-01-15

     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作为职工群众“学校和乐园”的工人文化宫举步维艰

  “现在经营工人文化宫可真难啊,不是少资金、缺人才,就是没了文化味。”近日,四川某县工人文化宫主任忧心忡忡地向记者描述了地方文化宫发展受阻、举步维艰的现状。

  四川省总工会近期组织的对该省市、州、县(区)154个工人文化宫的摸底调查证实,

    大多数地方工人文化宫要么“变味”,要么成了“空宫”,即使不被“挤占”,经营状况也比较惨淡。

  有关人士呼吁,应尽快重振工人文化宫,别让这个长期为广大职工群众所喜爱的“学校和乐园”变成了大排档。文化宫成了大排档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和文化娱乐市场竞争激烈化,工人文化宫长久以来形成的职工群众“学校和乐园”的“定性”受到极大冲击。

  据调查,目前,四川省部分地方的工人文化宫以出租场地、对外承包项目等为条件,吸引商家进“宫”以求生存和发展,致使工人文化宫渐渐变成了叫卖声不断的大排档。

  不仅如此,由于场地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老化,四川省现有80%以上的区、县工人文化宫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上早已失去优势,很难重现当年的“辉煌”,各类文体活动已不能正常开展。

  有关人士表示,如今工人文化宫面临的最大尴尬是:门可罗雀、人气不旺,高收入的不想来,低收入的来不了。税费过多经营困难

  据介绍,受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四川一些工人文化宫不是成了“亏宫”、“空宫”,就是成了近亲繁殖的“家族宫”。

  工人文化宫原本是公益性单位,但四川省的地方工人文化宫都要承担名目繁多的税费负担,每年上缴的营业税、所得税、文化建设费等各种税费近40项。仅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02年就上交税金60多万元、各种费用56440元。

  税费过多,造成了工人文化宫经营困难。截至去年底,四川的154个地方工人文化宫中,竟有78家出现经营性亏损。

  与此同时,工人文化宫场地被随意挤占和低价补偿的现象也很严重。像泸州市建设中城公园,就拆除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临街大楼,其补偿费却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加之道路改变,使原有的门市口岸发生变化,年租金收入一下减少60多万元,占地面积减少近1/3,至今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据调查,由于各种原因被占用,四川目前已有11个地方工人文化宫变成了无场地、无资金、无人员的“空宫”。在一些地方,工人文化宫甚至成了当地领导干部安置亲属的“家族宫”。重振雄风路在何方

  四川省总工会参与调查的有关人士指出,工人文化宫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担负着大力发展职工群众文化的神圣使命。因此,各级领导应进一步提高对工人文化宫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在定位上与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一视同仁,享受城镇公共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有关优惠政策。

  他们认为,应该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把工人文化宫建设纳入到各级地方政府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去。在当前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更应该把工人文化宫和政府的文化事业单位放在一起加以部署、规划和建设。

  此外,各级党委和工会领导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对工人文化宫现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使其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