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两个苹果 执教:贾志敏 年级:四年级 第一课时 师:黑板上有一句没写完的话(板书:我感到十分________。) 你看填上什么词才完整呢? 生:我感到十分高兴。 师:嗯,对的。 生:我感到十分难过。 师:也可以。 生:我感到十分伤心。 师:还有吗? 生:我感到十分惭愧。 师:好的。 生:我感到十分抱歉。 师:或者说我感到十分歉意。 刚才小朋友都能开动脑筋,填上这些词后句子就完整了。接下来老师要念一段话,小朋友要仔细听,念完后要根据这段话所叙述的内容,再填上合适的词。 〔评:开始提出简单问题,稳定学生情绪,吸引其注意力〕 念: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聋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识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真不是滋味。同学们信任我,选我当队干部,我却干出这种丢人现眼的事儿!我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如果地上真有一条裂逢的话,我一定钻进去了事! 师:老师念完了,你看这段话写的是我感到什么? (听两位学生说悄悄话) 师:看来是英雄听见略同,两位小朋友都说对了。谁来说完整?别怕,说错没关系。 生:惭愧。 师:应该把话说完整。 生:我感到十分惭愧。〔板书〕我感到十分惭愧 师:讨了,这段话就是写了我做事后惭愧的样子。你看“我站在老师的跟前,耷拉着脑袋,脸红到脖子根,两只眼晴眨巴眨巴的,泪水在眼睛这里直打转,鼻子一煽一煽的,两片嘴唇翻动几下想说话又不敢,一双手没地方放,只是无意地搓着衣角,两条腿无力地支撑着身体,心里不是滋味”,这一段写我的外部表现,接着由外到里,写我的心里活动,然后再写外,“我的目光在地面上搜索着”,具体地描写了我惭愧的样子。那么是黑板上这句话好呢,还是我读的这段话好? 生:你读的这段话好,因为这段话写得非常具体。 师:老师认为一样的,这要看它们不同的用处,有时需要简略的描写,而有时则需要把文章写具体,而文章要具体,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 〔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由广泛到集中,由具体到抽象〕 师:下面老师要给大家看一样东西(取出一个苹果) 这是一个苹果(板书:一个苹果) 如果老师要求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应从哪几方面来写呢? 贾老师以前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小朋友想出了几个方面,我看大家能动脑筋想出几方面? 生:可以写苹果的外表。 师:外表包含的内容很多,能不能更具体点? 生:可以写重量和大小。 师:对了,可以从苹果的重量和大小来写它。(板书:重量、大小) 生:味道。 师:(板书:味道)对呀,这个苹果是什么味道呢?是甜还是酸、是酥还是脆呢? 生:品种。 师:这是一个什么苹果呢?这就是苹果的品种。(板书:品种) 生:还可以写形状。 师:(板书:形状) 生:颜色。 师;对呀,你看这个苹果的颜色多漂亮呀。(板书:颜色) 生:香味。 师:(板书:香味) 还有吗?还可以从哪一方面写?你们看,我是上海人,大家是常州,这是? 生:产地。 师:对了,这个苹果的出产地,不过我们人不能说产地,我出产在上海,你们出产在常州,这可就闹笑话,只能说 我是上海人,你们是常州人。 (板书:产地) 师:小朋友刚才找了一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这个苹果,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怎么把这几方面写具体。 (一起讨论) 师:这个苹果的太小怎样? 生:是一个大苹果。 师:能不能打个比方?(用拳头比划) 生:象拳头一样大。 师:你看,这个苹果和你的拳头一样大吗?(笑) 在前面加个词来说明。 生:象两个拳头那么大。(笑) 师:两个拳头?到底应该说什么? 生:象爸爸的拳头那么大。 师:对了,你看(伸出拳头比)这个苹果大概和爸爸的拳头差不多大,那么它的形状呢? 生:圆形的。 师:颜色呢? 生:青里透红。 师:那么它的香味呢?(给一个学生)闻着,可别咬啊。 (笑) 生:有一股清香。 师:为什么不说香味而说清香呢? 生:因为它的香味不是很浓的。 师:对,因为苹果的香味不是很浓的,不象有些化妆品的香味那样,所以用清香这个词。 那么这个香味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明(作了一个动作) 师:苹果的香味我闻了垂涎三尺。 生:到底用哪一个词?老师写一个字提醒大家。(板书,沁) 生:(齐)沁人心脾。 师:(板书:沁人心脾) 师:哪个小朋友来掂一掂这个苹果大概有多少重? 生:大概有二两。(笑) 生:大概有一两。(笑) 师:小朋友平时不买菜,所以不能估计准确,谁还来试试? 生:有四两半。 师:对,这是一个大约半斤重的大苹果。 那么这个苹果的品种呢? 生:是红蕉苹果。 师:苹果有好多品种,红蕉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 生:酥、甜。 (板书:)酥、甜。 师:这种苹果谁最喜欢吃呢? 生:老大爷,老奶奶喜欢吃? 师:把这两个词概括成一个词是什么? 生:老人。 师:老人喜欢吃红蕉苹果,还有谁也喜欢吃呢? 生:还有小孩。 师:因为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服以老人和小孩都爱吃,这种苹果出产在什么地方? 生:青岛、烟台。 师:是不是呢? 生:山东烟台。 师:刚才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讨论怎样写这个苹果,我们写文章时不但要仔细观察而且观察的时候要有顺序,这八个方面中先着到什么? 生:是颜色、大小和形状。 师:如果走近一点,拿在手里,可以写什么? 生:重量和香味。 师:然后想到什么呢? 生:品种,产地和味道。 师:写作文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纸,用这八个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这个苹果写具体,先写第一方面颜色形状和大小,接着写第二方面苹果的重量和香味,最后写它的品种、产地和味道,也就是想到的,以老师给你的这句话开头,这个苹果____________。 〔评: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然后解决作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开始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师:好,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来念自己写的文章,写得好的我们要好好品味,不好的要横挑鼻子竖挑眼,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 (两位学生上讲台读) 生:这个苹果是圆形的,颜色青里加红(师插话:应该说青里透红),很美丽(师插话:苹果不能说很美丽)这个苹果有我爸爸的拳头般大小(师:这里写得形象)走近些,只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师:扑鼻而来这个是用得好能用上自己的词)闻了使人感到十分舒服,咬一口,一定合适老人和孩子(师:咬一口,感到怎样?用上“又……又……”这个连词,“一定”改成“因此”)这种品种是红蕉的(师:“的”可以省略),产地产在山东烟台(师:后面一个“产”不要) 师:这个小朋友基本上能把这个苹果写具体,但她是根据板书的提示来做填充题,语句没能很好的组织,请一位小朋友念。 生:这个苹果青里透红,大约有爸爸的拳头般大,拿到手中掂,足有四两多重,放到鼻子前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听爸爸介绍这种苹果是红蕉,它产在山东烟台,这种苹果又酥又甜,所以受到老人和牙齿没长全的孩子的欢迎。 师:这个小朋友的语句组织就比较好,不过有两个地方还可 以写得更好,“拿在手上掂一掂后面加一个“哟”字, 更能体现这个苹果的大,“放到鼻前一闻”后面还可加 个“啊”字,读起来就通顺了, 一个苹果写了,这是什么?(拿出一个小苹果)这也是一个红蕉苹果,不过小了一点儿,一个苹果会写了,两个苹果会不会写呢?是不是每一部分都要写? 生:不用写。 师:写小苹果时,只要和大苹果进行比较,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把不同点写具体,写这个苹果时可以用老师给你的这几句连起来:这个苹果也是……,也是……,也是……、只不过……。 (写完请两位学生念) 生:另一个苹果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也是产在山东烟台,只不过个头小了点。 生:另一个苹果也是圆圆的,也是青里透红,也是红蕉苹果,只不过个头小了点,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弟弟。 师:第二位小朋友要比前一位写得好,特别苹果的大小他写得很形象。“如果放在一起,一个是胖大哥,一个是瘦小弟。” 这一节课我们把“两个苹果”写具体了,先下课休息一会儿。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把一个大苹果写具体了,另一个小苹果也写了,写大苹果是用什么方法? 生:(齐)详写。 师:写小苹果呢? 生:略写(齐) 师:写两个苹果时,要交代清相同点,这要详写,指出不同点。 〔评:指导后学生反馈,教会学生详写与略写的写作方法〕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合作,表演“一分钟小品”,老师把剧情介绍一下,一天黄昏,明明在做作业,弟弟在房里看电视,明明也饿极了,可爸爸还不回来,突然传来敲门声,爸爸终于回来了,取出一大一小的两个红蕉苹果,明明取过苹果,心想,我比弟弟大,我应读吃 小的,于是朝房里走去,高声喊:“弟弟,爸爸给你一 个大苹果!” (老师充当爸爸角色,邀一位同学充当明明,师生共同 表演小品) (表演之后,请同学评议,指出其成功,不足及其改进 意见,教师请第二位同学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小品) 师:刚才演的小品,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达? 生:一天晚上,爸爸带回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我把大的给弟弟,小的留给我自己。 (再请一位学生重复一遍,教师板书) 〔板书〕 一个大的
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我给弟弟 一个小的 师:如果把刚才表演的经过写下来,可不可以写? 生:可以写。 师:为什么要写?要表现什么? 生:要表现我们的品质。 师:什么品质呢? 生:尊老爱幼。 师:有尊老的内容吗? 生:要表现我爱幼的品质。 师:还有什么品质? 生:推让精神。 师:能说“推让”吗?改一个字就行了。 生.互相谦让。 师:这件事就是要表现我爱幼和谦让的品质,我们写文章要列一个提纲,这样一件事写起来可以分几部分来写? 生:可以分三部分来写。 师:先写什么? 生:先写爸爸捎回了两个苹果。 师:接着写什么了? 生:接着写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师:最后写什么? 生:最后写我把大苹果给弟弟,自己吃小的。 (边讨论边板书) 〔板书〕 一、一天傍晚,爸爸捎回两个苹果。 二、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三、我给弟弟一个大苹果,自己吃小的。 师:三个部分哪一部分写得具体详细呢? 生:第二部分写具体。 师:把第二部分写具体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注意重点部分中还要分主次,大苹果详写,小苹果略写。 〔板书〕详。 略。 下面我们来个分工写作,第一组写第一部分,第二、三组写第二部分,第四组写第三部分,在八分钟内未成,但有要求,第一段中“傍晚”要用形象表达,第三段要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说明“大苹果让给弟弟,自己吃小的原因。 (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三段短文,教师评点) 生:天色渐暗下来(师:加一个“了”字),人家都在吃饭了(师:“人家”改成“别人”)我肚子饿得很(师:改成两个字:厉害)爸爸妈妈都不在(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一句话,准备说明什么?所以应在后面补充一句:我又不会做饭,怎么办呢?)忽然爸爸回来了,我高兴极了。爸爸兴冲冲地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给我和弟弟吃。(师:去掉“来”和“吃”两个字) 生:那个大苹果圆圆的,青里透红,掂一掂足有四两多,还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这是红蕉苹果。吃起来又酥又又甜,老人和孩子特别喜欢,另一个苹果也是红蕉,也是青里透红,也有一股清香,只不过个儿小了一点。生:望着这两个苹果,我是哥哥,又想到老师说过应该爱护弟弟(师:在这之前加一个心理活动的描写:谁吃这个大苹果呢?)对,我吃这个小的。于是我喊(师:喊之前,还应有一个过程,走到房门口,推开大门,大声喊)弟弟,弟弟,给你一个大苹果。 师:刚才我们念了写的文章,老师用“两个苹果”作题目,你认为还可以选用哪些题目?我们可以按地点来定题目。 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师:按时间来定题目。 生:发生在傍晚的事 师:这是一件怎么样的事呢(师做手势) 生:(齐)一件小事。 生:我还可以起个题目“大苹果和小苹果” 师:也可以。(取下红领巾示意) 生:红领巾叫我这样做。 师:题目我们都定得很好,老师感谢两位同学的合作,把这两个苹果送给你们两位。 (请两位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选小的?) 生甲:因为他比我演得好。 生乙:因为她第一个表演。 生甲:因为我比他大。 生乙:因为我是男的。 师:学了这一课,两位小朋友都争吃小苹果,好,老师来评 定,咱们男的帮男的,你吃一个小的。(大笑) 感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