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系病证----感冒

 学中医书馆 2015-01-15
急症处理]

  (一)常证     

  1.风寒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精神不爽,鼻塞,流清涕,喷嚏,咯痰清稀,年长儿可诉肢体疼痛、头痛、口不渴,咽不红,舌淡,苔薄白,指纹深红,脉浮紧。
  辨证要点 本证具有外感风寒病史,风寒外束肌表,卫气受遏,肺气不宣,肺失清肃。主要表现恶寒,无汗,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咽不红,舌偏淡,苔薄白.
  治法主方 辛温解表。葱豉汤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淡豆豉、葱白、桔梗、苏叶、荆芥、甘草。头痛加白芷、川芎辛散止痛;咳甚加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痰多加白前、陈皮;呕吐加半夏.
  若表寒重者,可选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等。兼风寒咳嗽重者,可选用杏苏散(苏叶、前胡、杏仁、桔梗、枳壳、茯苓、半夏、橘红、甘草等)。
  2.风热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或见乳蛾红肿或化脓,口干而渴,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为感受风热之邪,或寒从热化,腠理开泄而来.发热重,恶寒轻,汗出,涕粘或黄稠,咳嗽痰稠而黄。咽红或肿痛,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主方 辛凉解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方药运用 偏热者,表证明显,选用银翘散。常用药: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后下)、桔梗、芦根、竹叶、甘草。 .
  咳嗽明显者,选用桑菊饮。常用药:桑叶、菊花、连翘、杏仁、前胡、薄荷、甘草、桔梗、芦根.
  高热惊厥,加钩藤、僵蚕,另服小儿回春丸;痰多色黄稠,加黛蛤散和黄芩;腹胀呕吐,大便酸臭,选加山楂、神曲、枳壳、炒莱菔子。
  3.伤暑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腻,脉数.
  辨证要点 本病多发于夏季,感受暑风夹湿为病。除感冒的一般证候外,高热无汗,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舌尖红,苔腻.
  治法主方 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香薷、豆卷、银花、连翘、厚朴、六一散咆)、藿香、佩兰、白豆蔻、扁豆衣等.热甚心烦者加黄连、竹叶、芦根,舌苔厚腻,纳呆胸闷,加枳壳、白豆蔻,苍术,呕吐、腹泻加法半夏、陈皮、焦山楂、苍术;湿感者,加鲜荷梗、荷叶、苏梗、佩兰、西瓜衣。
  4.体虚感冒
  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大病后正气未复之体质虚弱儿,大都抵抗力薄弱,卫外不固,易患感冒。临床较常见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
  (1)气虚感冒
  证候表现 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辨证要点 既有风寒感冒的症状,又有气虚的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并易反复发作。
  治法主方 益气固表。参苏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桔梗、陈皮、枳壳、半夏等。
  气虚较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阻,兼解表邪。若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亦可用玉屏风散.益气疏风,图表止汗。
  (2)阴虚感冒
  证候表现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微汗或无污,心烦少寐,口渴咽干、手足心热,于咳少痰,舌红苔少,脉细等。
  辨证要点 有感冒的证候,又有阴虚内热的临床表现。
  治法主方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玉竹、葱白、淡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大枣等。表证较重,酌加荆芥,咳嗽咽干,咳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较甚,加淡竹叶、天花粉。
   5。时行感冒
  证候表现 全身症状一般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并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或有恶心呕吐等,、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有明显的季节性,见于流行期间,壮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多重,甚则嗜睡。
  治法主方 宣肺解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银花、连翘、荆芥、薄荷(后下)、羌活、蚤休、贯众、板蓝根、山栀、黄芩、鱼腥草等。
  如症见高热寒战,脘痞恶心。头痛,纳果,舌苔满布如积粉,为时邪夹秽浊疫气,邪入募原。治宜透达募原,辟秽化浊,方用达原饮加味。常用药:槟榔、草果、厚朴、知母、白芍、银花、黄芩、鱼腥草等。

   (二)兼夹证
  1.夹痰
  证候表现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厚腻,脉浮数而滑。

  辨证要点 有感冒证候,咳嗽多痰,痰白清稀或有泡沫为风寒,痰黄粘稠为风热。
  治法主方 ①偏于风寒者,治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佐用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②偏于风热者,治宜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加减。
  方药运用 ①偏于风寒者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法半夏、陈皮、茯苓等。②.偏于风热者常用药。青黛、海蛤壳、桑白皮、葶苈子、浙贝母等。
  2。夹滞
  证候表现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脉象滑。
  辨证要点 感冒伴积滞证候,如口臭、纳差、脘腹胀满、大便干或稀溏臭秽,或有腹痛等。
  治法主方 解表合消食导滞。佐用保和丸
  方药运用 常用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枳壳等。
  3.夹惊
  证候表现 夹惊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骱齿,甚至可见惊厥,舌尖红,脉弦。
  辨证要点 感冒伴有躁动不安,惊惕啼叫,或发热抽搐。
  治法主方。解表清热,安神镇惊。佐用琥珀抱龙丸
  方药运用,常用药:琥珀、胆南星、朱砂、茯苓、钩藤、蝉蜕、僵蚕等。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其它疗法现代研究疗效评定
 感冒
  (概述}
  感冒俗称“伤风”。如《景岳全书.伤风论证))云:“伤风之病,本由外感……邪轻而浅者,上犯皮毛,即为伤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主要由于感受外邪所致,.临床以发热、头痛、咳嗽、流涕、打喷嚏为特征。感冒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感冒,一种是时行感冒。前者病邪轻浅,不造成流行;后者为感受时邪病毒而致,病邪较深重,具有传染流行的特点。
  西医称四时感冒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称时行感冒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主要指鼻、鼻咽、咽部的急性感染.现代又提出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②咽结合膜热,为腺病毒所致。
  本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首位。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4月日内瓦会议认为:
  儿童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39%一60%。以婴幼儿发病率更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在季节变换气候骤变的情况下更易发病。
   感冒轻重不同。四时感冒病情多轻,兼夹证少,时行感冒病情多重,发热较高,有传染性,多有兼夹证。多数病儿于1周左右恢复。本病一般预后较好。但婴幼儿、体弱年长儿感邪后容易夹痰、夹滞、夹惊。如感染向下蔓延可致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感可致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对小儿的健康成长有较大影响。因此对本病应给予足够重视,做到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防止传变。
  《内经》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小儿药证直诀》发《内经》之微,首提“伤风”之名,并着重阐述了伤风的症状、治法、方药以及兼夹证等.杨仁斋《直指方》首先提出了“感冒”之名,并对其病因和症状作了精辟的论述。《婴童百问.第五十二问》指出了小儿患热性病易夹食、夹惊的特点。《幼科释谜》认为感冒是由于感浸外邪引起,病情较轻浅,通过发散祛邪,病可痊愈。《幼幼集成》对感冒的表热与里热进一步加以区别。
  现代对小儿感冒的研究日趋深入.随着对感冒病原学研究的深入,对于感冒病因病机的探讨与辨证规律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在实验研究方面,建立了感冒发热模型,明确了药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了动物体内病毒感染的模型,完善了病毒分离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使中医药治疗感冒的药效学原理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抑菌等多方面得到说明.给治疗感冒药物的筛选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病因病理]
  一、病因
  小儿感冒常见的病因有外感因素和正虚因素。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藩蓠不密,卫外机能不固,加之寒暖不知自调,易感受风邪等外邪,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暖失常,外邪乘虚而入,而成感冒。
  1。外感病因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并常兼杂寒、热、暑、湿、燥等,亦常有感受时行疫毒所致者。风邪往往与其它当今之气合而伤人。冬季多风寒,春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但一般以风寒、风热二者最为常见。若四时之气失常,“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时之气夹时行疫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小儿寒热失常,衣被增减失宜,或坐卧当风,或更衣脱帽沐浴当风,卒然受邪为患。疫毒为阳热之邪,且互相传染,故可造成流行。季节与气候的变化与感冒的发生关系密切。感冒与气候干燥、潮湿、寒冷及温暖季节有关.北方干燥寒冷和南方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率高。根据病原学研究证实,感冒的病原体90%为病毒。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较常见,鼻病毒、冠状病毒亦可引起。感冒也可由细菌引起,但多数为继发感染。常见细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
  2.正虚因素 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在于正气之强弱。当小儿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失司而外邪侵袭时,则易感邪发病;若体质偏弱,卫表不固,稍不谨慎.吹风受凉之后,则可见体虚发热。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的情况下,最易内外因相合而引起发病。正如《幼科释谜.感冒》所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扰。”
  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和生理特点,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低下,若加上营养不良、空气污染、阳光不足等,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易为病毒、细菌侵入发为感冒。
  二、病理
  1.病变脏腑在肺脏 感冒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肺,但随着病情发展,常可累及肝脾等脏。肺居膈上,上接气道、喉咙,与鼻相通,为脏腑华盖。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称“娇脏”。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职司卫外。外邪从口鼻、皮毛侵入,卫阳被遏,则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为肺之窍,咽喉为肺之门户,外邪循经上犯则鼻塞流涕,咽喉红肿。外邪直侵犯肺,则肺失宣肃,气机不利而见咳嗽。正如《婴童百问.伤寒咳嗽伤风》所云:“……然肺之气,应于皮毛,肺为五脏华盖,小儿感于风寒客于皮肤,入伤肺经。”说明小儿感冒病位主要在肺。
  一小儿感冒亦常累及肝脾等脏。感冒初起,肺失清肃,气机不利,肺为水之上源,加之小儿肺常不足,则津液凝聚为痰,以致痰阻气道,呼吸不利而形成小儿感冒夹痰。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感冒之后,往往影响脾胃腐熟运化功能,以致乳食停滞不化,阻滞中焦,形成感冒夹滞。小儿神气怯弱,筋脉未壮,加之肝常有余,若风邪入里化热,火热熏灼,则每易出现热扰神明,引动肝风,则抽搐,此为感冒夹惊。
  2.病理主因为风邪 风邪为感冒的主要病理因素。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夹寒、热、暑、湿等病理因素为患,病理演变上可见兼夹热邪的风热证、兼夹寒邪的风寒证及兼夹暑湿的湿困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3。病机属性分虚实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在趋于成熟过程之中,卫外功能未固,抵抗能力薄弱。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喂养不当则正气更虚,或遇四时气候骤变,冷热失常则更易感受外邪而发病。一般而言,风寒、风热、暑湿感冒多为实证;反复感冒或久治不愈,迁延日久者则以正虚为主。
  4。病情演变重寒热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故外感风邪,多易入里化热,热多于寒。辨证时对咽喉红肿者,即使舌苔薄白,也要考虑为风热证,纵有寒象亦以寒包热郁者多见。风热证固为多见,但由于小儿“脏腑薄,藩蓠疏,易于传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温病条辨.解儿难》),风寒证也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热证或寒热夹杂证.因此小儿感冒重在辨清寒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感冒的诊断依据: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多兼咳嗽,可伴呕吐、腹泻或高热惊厥。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二、鉴别诊断‘
  很多急性传染病的早期也有类似感冒的表现,需作鉴别诊断。
  1.麻疹 见于未发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流涕、白睛红赤、怕光、泪水汪汪,有麻疹粘膜斑。
  2.风痧 临床可见轻度发热、咳嗽,继而出现淡红色丘疹,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3.丹痧 发热,咽痛及充血,乳蛾可见渗出物。出疹时体温很高。皮疹呈红色点状,密集成片,颜面潮红而无皮疹,疹退后,可见脱皮。
  4。水痘 临床以发热,皮疹搔痒且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其特征。
  5.流行性乙型脑炎 证见高热抽搐,神昏,项强,婴幼儿可见前囟高凸,脑膜刺激征阳性。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大都增高。脑脊液检查透明或微混,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多在50--500×106/L,蛋白试验弱阳性,糖量正常或略高,氯化物正常。
  (辨证论治)
  一、证候辨别
  1。辨识常证 感冒的常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时行感冒等。辨证可从发病情况、全身及局部症状着手。冬春多风寒、风热及时行感冒。发病呈流行性者为时行感冒。夏秋梅雨季节多见暑湿感冒。小儿感冒日久或反复感冒则多为正虚感冒.风寒感冒多有一派风寒束肺之象。风热感冒有一派风热犯表证候;暑湿感冒可见高热不退或身热不扬,头痛倦怠,泛恶等体虚感冒有先天不足或喂养失调或感冒反复发作的病史。时行感冒有明显的季节性,并呈一定的流行性,全身症状一般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或汗出热解而后迅速复升,目赤咽红。或伴见乳蛾咽痛。
  2.辨兼夹证 风性轻扬又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与它邪相伴为病,故感冒常见诸多兼夹证。若感冒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白腻,脉浮滑,为感冒夹痰;若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干结,则为感冒夹滞;若感冒兼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甚或惊厥,舌尖红,脉弦数,则为感冒夹惊。
  二、治疗原则
  感冒治疗原则以解表为主,即疏风解表。如《幼科心法要诀。感冒门》日:“疏风解表莫从容。”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发汗不宜太过,以免耗津伤液。根据寒热、暑湿的辨证,治法亦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祛暑解表之别.小儿感冒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证,单用辛凉汗出不透,单用辛温恐有助热化火之虞,故常辛温辛凉并用,并根据辨证不同而有所侧重。
  有兼夹证者应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若单用解表药易汗出后复热,应佐以清热、化痰、消导、镇惊之品。体虚感冒患者,不宜过于发表,当益气养阴,佐以和解之法.时行感冒为疫毒内侵,多火毒炽盛,治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发表解肌之品。感冒的治疗,还应注意多种疗法的选用和联合使用。除选用疏风解表的内服汤剂外,多种口服液、糖浆等剂型,使用方便,患儿较易接受。药物外用、推拿、雾化吸入等方法亦可根据病情所需加以选用。
  三、分证论治  
  (一)常证     

  1.风寒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轻,恶寒重,无汗,精神不爽,鼻塞,流清涕,喷嚏,咯痰清稀,年长儿可诉肢体疼痛、头痛、口不渴,咽不红,舌淡,苔薄白,指纹深红,脉浮紧。
  辨证要点 本证具有外感风寒病史,风寒外束肌表,卫气受遏,肺气不宣,肺失清肃。主要表现恶寒,无汗,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咽不红,舌偏淡,苔薄白.
  治法主方 辛温解表。葱豉汤加味
  方药运用 常用药:淡豆豉、葱白、桔梗、苏叶、荆芥、甘草。头痛加白芷、川芎辛散止痛;咳甚加杏仁、百部、紫菀、款冬花;痰多加白前、陈皮;呕吐加半夏.
  若表寒重者,可选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等。兼风寒咳嗽重者,可选用杏苏散(苏叶、前胡、杏仁、桔梗、枳壳、茯苓、半夏、橘红、甘草等)。
  2.风热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或见乳蛾红肿或化脓,口干而渴,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为感受风热之邪,或寒从热化,腠理开泄而来.发热重,恶寒轻,汗出,涕粘或黄稠,咳嗽痰稠而黄。咽红或肿痛,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主方 辛凉解表。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
  方药运用 偏热者,表证明显,选用银翘散。常用药: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后下)、桔梗、芦根、竹叶、甘草。 .
  咳嗽明显者,选用桑菊饮。常用药:桑叶、菊花、连翘、杏仁、前胡、薄荷、甘草、桔梗、芦根.
  高热惊厥,加钩藤、僵蚕,另服小儿回春丸;痰多色黄稠,加黛蛤散和黄芩;腹胀呕吐,大便酸臭,选加山楂、神曲、枳壳、炒莱菔子。
  3.伤暑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腻,脉数.
  辨证要点 本病多发于夏季,感受暑风夹湿为病。除感冒的一般证候外,高热无汗,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舌尖红,苔腻.
  治法主方 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香薷、豆卷、银花、连翘、厚朴、六一散咆)、藿香、佩兰、白豆蔻、扁豆衣等.热甚心烦者加黄连、竹叶、芦根,舌苔厚腻,纳呆胸闷,加枳壳、白豆蔻,苍术,呕吐、腹泻加法半夏、陈皮、焦山楂、苍术;湿感者,加鲜荷梗、荷叶、苏梗、佩兰、西瓜衣。
  4.体虚感冒
  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大病后正气未复之体质虚弱儿,大都抵抗力薄弱,卫外不固,易患感冒。临床较常见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
  (1)气虚感冒
  证候表现 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辨证要点 既有风寒感冒的症状,又有气虚的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并易反复发作。
  治法主方 益气固表。参苏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桔梗、陈皮、枳壳、半夏等。
  气虚较甚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阻,兼解表邪。若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亦可用玉屏风散.益气疏风,图表止汗。
  (2)阴虚感冒
  证候表现 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微汗或无污,心烦少寐,口渴咽干、手足心热,于咳少痰,舌红苔少,脉细等。
  辨证要点 有感冒的证候,又有阴虚内热的临床表现。
  治法主方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玉竹、葱白、淡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大枣等。表证较重,酌加荆芥,咳嗽咽干,咳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心烦口渴较甚,加淡竹叶、天花粉。
   5。时行感冒
  证候表现 全身症状一般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并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或有恶心呕吐等,、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有明显的季节性,见于流行期间,壮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多重,甚则嗜睡。
  治法主方 宣肺解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银花、连翘、荆芥、薄荷(后下)、羌活、蚤休、贯众、板蓝根、山栀、黄芩、鱼腥草等。
  如症见高热寒战,脘痞恶心。头痛,纳果,舌苔满布如积粉,为时邪夹秽浊疫气,邪入募原。治宜透达募原,辟秽化浊,方用达原饮加味。常用药:槟榔、草果、厚朴、知母、白芍、银花、黄芩、鱼腥草等。

   (二)兼夹证
  1.夹痰
  证候表现 感冒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苔厚腻,脉浮数而滑。

  辨证要点 有感冒证候,咳嗽多痰,痰白清稀或有泡沫为风寒,痰黄粘稠为风热。
  治法主方 ①偏于风寒者,治宜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佐用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②偏于风热者,治宜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加减。
  方药运用 ①偏于风寒者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法半夏、陈皮、茯苓等。②.偏于风热者常用药。青黛、海蛤壳、桑白皮、葶苈子、浙贝母等。
  2。夹滞
  证候表现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腹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脉象滑。
  辨证要点 感冒伴积滞证候,如口臭、纳差、脘腹胀满、大便干或稀溏臭秽,或有腹痛等。
  治法主方 解表合消食导滞。佐用保和丸
  方药运用 常用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枳壳等。
  3.夹惊
   证候表现 夹惊见惊惕啼叫,夜卧不安,骱齿,甚至可见惊厥,舌尖红,脉弦。
  辨证要点 感冒伴有躁动不安,惊惕啼叫,或发热抽搐。
  治法主方。解表清热,安神镇惊。佐用琥珀抱龙丸
  方药运用,常用药:琥珀、胆南星、朱砂、茯苓、钩藤、蝉蜕、僵蚕等。
  (急症处理}
  高热惊厥
  临床表现 多见于6个月--4岁的患儿。初次发作多在体温上升早期,惊厥发作时间短暂,多在20分钟内,一次发热过程中以只发作一次居多。85%为全身性发作。15%为局限性或半身性。发作后意识恢复;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热退1周后脑电图多正常。
  治疗方法。
  1。中医治法 辨证论治方法见前“夹惊”治法。针刺选穴:①人中、合谷、百会、涌泉、十宣、内关;②大椎、风池、曲池、外关、合谷、大杼;③掐人中法 以手指掐压患者人中穴,以期苏醒。
  2.西医治法 热惊厥的处理原则是立即控制惊厥发作,解除高热,治疗原发病,预防复发。
  (1)、控制惊厥 ①安定每次0。5mg/kg bw,静脉缓慢注射,每分钟lmg;如惊厥突然发作,来不及静注,可肌注苯巴比妥钠每次5~Smg/kg bw,或肌注5%副醛每次o.2一o.4mg/kg bw,或10%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 bw加等量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苯巴比妥作用时间较长,副作用小:但药效慢,水合氯醛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短,过量可引起呼吸抑制;副醛止惊安全迅速,但此药主要由肺排出,刺激呼吸道。惊厥持续状态时,除选用迅速有效的抗惊厥药物外,可在必要时给予吸氧、降温、纠正低血糖、抗脑水肿等治疗,持续状态控制后,应继续服用苯巴比妥每日3—5mg/kg bw,以免复发。
  (2)迅速退热 ①安乃近滴鼻或肌注.②35%--50%酒精或温水擦浴。⑧冷盐水灌肠。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用于感冒发热。
  2.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 用于感冒高热。
  3.消炎退热冲剂 用于感冒发热及各种疮疖肿痛。
   4。小儿清热片 用于小儿感冒、咽炎、急惊风。
  二、单方验方
  1.鲜芦根30g(干品lOg),水煎l碗,加白糖适量随时服,用于风热感冒。
  2.生姜5片,红糖适量,水煎服。适用于风寒感冒.
  3。鲜菊花根、银花各lOg,鲜芦根.30g,桑叶、菊花、薄荷、竹叶、荷叶各6g,车前草15g,水煎服。适用于风热感冒.
  4.淡豆豉9g,葱白5个,水煎服.用于风热或风寒感冒。
  5.紫苏叶6g,桔梗、甘草各3g,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
  6.防风6g,砂仁工.5g,藿香3g,生姜工片,水煎服,待温服。用于风寒感冒吐乳。
  7。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制成糖浆,每次lOml,工日3次。用于肺脾气虚的复感儿。
  8.金银花、连翘、蚤休各8g,薄荷5g,香薷4g,以水浓煎至lOOml,每次50ml保留灌肠,1日2次。用于伤暑感冒.
  三、药物外治 .
  金银花20g,青蒿、柴胡、生石膏(先下)各lOg,板蓝根15g,竹叶5g。每日1剂,水煎2次,药温36~C~37~C时保留灌肠20--30分钟,1日2次,插管深度视年龄大小插入10—15cm。用治小儿外感高热。
  四、食疗方药
  1.葱乳饮 每次用带根葱白5根,洗净剖开,加母乳50ml,放入杯内加盖,隔水蒸,待葱白变黄为止,去掉葱,倒入奶瓶内,喂服.每天2—3次,连服2—3天。能疏散乳儿的风寒。
  2.芫荽黄豆汤 取新鲜芫荽30g,洗净。黄豆lOg.洗净后,先将黄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后,再加入新鲜芫荽同煮15分钟,去渣喝汤,分次服完,服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每天1剂。芫荽与黄豆配合有扶正祛邪之功,可治风寒感冒。
  3。银菊饮 银花15g,桑叶、菊花各lOg,薄荷5g,煎水,加蜂蜜适量,饮服。有散风清热作用。 .
  4.山楂银花饮 山楂log,银花30g,蜂蜜2508。将山楂、银花放人砂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将药液滤入碗内,将药渣加水再煎工次,滤出药液。两次药液合并后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随时饮用,用于风热感冒.
  5。西瓜番茄汁 取西瓜及番茄榨汁,当饮料服。用于夏季风热夹湿感冒,有清热利湿作用。 .
  6.鸡苏饮 六一散lOg(包),加水1杯半,煎至1杯,加薄荷3g,再煮数沸,去渣饮用.有辛凉解表,淡渗利湿作用,用于风热感冒夹湿。
  五、针灸疗法
  1.取风池、合谷、大椎、风门、肺俞,中等刺激,不留针。用于风寒感冒。
  2.取大椎、曲池、鱼际、外关、少商,中等刺激,不留针.用于风热感冒。
  3。取大椎、合谷、支沟、中脘、足三里,中等刺激,不留针。用于湿热感冒。

  4.取大椎、合谷、肺俞、太溪,中等刺激,不留针。用于气虚感冒。
  六、推拿疗法
  推攒竹,分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分阴阳,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揉肺俞。风寒者加拿风池,拿合谷,揉二扇门,掐阳池;风热者加推天柱,清肺经,清天河水,退下六腑,夹滞者加清补脾胃,揉中脘,摩腹;夹痰者,加按揉天突,擦胸,按揉乳房乳根;夹惊者加清心经,清肝经,掐十王,掐志龙,水底捞明月,大清天河水。
  七、西医治疗
  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口服或肌注退热药,伴有烦躁不安或惊厥者同时给苯巴比妥类药物.鼻塞可用0.5%麻黄素在喂奶前滴鼻,不致影响吸乳。发生细菌感染或并发症时,可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小儿百炎净、阿莫仙等。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平时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2.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3.随气温变化注意增减衣服,尤其是气温骤变时,更应重视。
  4。在冬春感冒流行之季,尽量少带小儿到公共场所,尤应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 .
  5。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10ml,加水1倍,倒入壶中加热,任其蒸干为止。
   1日1次,连熏3天,熏蒸时关闭门窗。用于流行期间空气消毒。
  6.流感流行期,服板蓝根冲剂,每次l/2-1包,1日2次,连服7日。
  7。贯众15g,大青叶30g,煎水代茶,连服3天。用于流行期间预防发病。
  8。反复呼吸道感染儿在平时坚持按辨证采用扶正中药,有预防和减少发病的作用。
  二、护理
  1.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适当温度。
  2。发热病儿注意口腔护理。
  3.高热患儿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4。给患儿易消化食物,多饮开水。
  (文献选录)
  《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粘稠。”
  《小儿药证直诀。伤风》:“伤风昏睡,口中气热,呵欠顿闷,当发散,与大青膏解。”
  《活幼新书.伤风》:“恶风发热头应痛,两颊微红鼻涕多,汗出遍身兼咳嗽,此伤风证易调和。”
  <<婴童百问。伤风》:“小儿伤寒,得之与大人无异,所异治者,兼惊而已。”
  《幼科释谜.感冒》:“感冒之症,未可尽拘,头痛身热,轻则或无,必恶风寒,肢体不舒,鼻流清涕,堵塞气粗,咳嗽声重,涎沫有余,咽干口闭,自汗沾襦,此外因也,当用表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感冒门》:“小儿肌肤最柔脆,偶感风寒病营卫,轻为感冒病易痊,重为伤寒证难退,夹食夹热或夹惊,疏散和解宜体会。”
  《明医杂著.伤风流涕》,“小儿八岁以下,无伤寒,虽有感冒、伤风,鼻塞,流涕,发热,咳嗽,以降痰为主,略加微解。凡散利败毒,非幼科所宜。感冒轻者不必用药,候二三日多有自愈。”
  (现代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感冒的药效学研究,按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之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指南的治疗外感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章,主要通过以下试验进行。
  1.抗病毒试验 风为六淫之首,上感一般由呼吸道病毒所引起,故应选择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等),在动物体内或鸡胚或组织培养中,观察药物的抗病毒作用。
  (1)动物体内试验性治疗 选择与呼吸道致病有关的病毒株,以可引起动物死亡
80%一90%的病毒量,感染易感动物,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给药,观察动物的行为表现、死亡数和死亡时间;或以适当病毒量感染动物,记录给药后病毒引起器官病变的程度或病毒的增殖量,观察所试药物对病毒致死的保护作用,或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或对病毒致病变的抑制作用。李建国等设预防给药组、同时给药组、治疗给药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以观察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FM、病毒(小鼠肺流感病毒适应株)感染小鼠的保护性试验及呼吸器官和免疫器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FM.病毒感染后的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使小鼠肺和气管的炎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对胸腺皮质的萎缩有预防、阻断和治疗作用,使胸腺皮质淋巴细胞数明显恢复。
  (2)体外抗病毒试验 选择与呼吸道致病有关的病毒株,用组织培养法、鸡胚法等,通过感染前、感染同时或感染后给予所试药物,观察药物对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李建国等以直接作用组、预防作用组、治疗作用组和不同剂量组等,观察到中药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流感病毒A、、A。、B型在鸡胚中的繁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结果表明,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病毒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其抑制作用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还表明,小儿热速清口服液的浓度与抑制作用成正比关系,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以2.40g/ml为最强,去鞣酸后的口服液对流感病毒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存在着其它抑制病毒的有效成分。
  2.抗细菌作用 上呼吸道在病毒感染后,时有继发细菌感染,出现风热型吐痰黄稠、咽部红肿等症状,应选择与上呼吸道继发感染相关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或流感杆菌等)在动物体内或体外观察药物的抗菌作用.
  (1)体内实验性治疗 选择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与呼吸道致病有关的细菌,根据细菌的致病力选取易感动物,如小鼠。注射一定量菌液,造成动物大部分死亡,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给予所试药物,观察动物的一般行为、死亡数、死亡时间,必要时做病理解剖和细菌学检查,与对照组作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体外试管法实验 李锐峰等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的双黄口服液(麻黄、生石膏、大黄等10味中药组成),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双黄口服液对使用的5种试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更为明显。杨宝华等运用柴胡、黄芩、大黄、金银花、满山红制成100%的冲剂,观察其对13种常见细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清热宁冲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严雪芹观察中药抗感胶囊(处方:连翘、鱼腥草等)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结果表明抗感胶囊对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试验证明其抗甲型流感病毒FM、株的作用亦较强。
  3.清热作用
  (1)对菌苗或酵母等所致发热家兔或大鼠的退热作用 华伦荣等通过实验表明东方病毒清胶囊对酵母混悬液致热新西兰白兔模型有良好的退热作用,且退热作用稳定而持续时间长。苗明三等观察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解热作用,将大小剂量的小儿热速清口服液、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复方氨基比林分别灌服家兔啤酒酵母致热模型,结果证明其对实验性家兔高热模型有良好的退热作用,而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
  (2)对其它致热原所致发热动物的退热作用 过伟峰等研究清瘟口服液对病毒感染性家兔发热效应及脑脊液前列腺素E,的影响,结果证实该药有解热作用,提示该药退热作用与药物抑制脑内PGE这一分子传递物的生成有关。
  4.发汗作用 以足跖汗点法或汗液收集法,目测分级法或着色法,在感染动物或正常动物(4c鼠、小鼠)上,观察所试药物对汗腺分泌的促进作用。富杭育采用动物后肢足跖部汗点着色试验,观察了相当于1/2、1和2倍临床等效剂量桂枝汤,在不同机能状态下,对汗腺分泌的影响,发现桂枝汤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发汗作用,对汗腺分泌进行性受抑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促进发汗,并使之趋向正常的作用.
  5。抗炎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选择炎症过程的渗出或毛细血管通透性为指标,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分为两种方法:①对致炎剂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②对致炎剂所致肿胀的作用。苗明三等通过观察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小鼠耳壳二甲苯致肿的抑制作用及对大鼠蛋清足跖肿胀的影响来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说明小儿热速清对上述两种致炎模型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华伦荣则通过对小白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试验证明了中药东方病毒清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6.固表作用 在感染动物或正常动物中,选择适当指标(如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细胞免疫,T、B淋巴细胞计数,体液免疫或IgA等抗体效价测定等),观察药物增强免疫的作用。
  二、临床研究
  随着对感冒病因及致病微生物的了解,对感冒的证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归纳两个方面,即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1.辨证论治研究 祝江迁等针对小儿虚证(主要指辨证属肺脾两虚患儿)79例,采用益气固表,肺脾双补的小儿康口服液治疗(处方:北芪、白术、防风、党参、麻黄根、白芍、麦芽、甘草等)。结果显效46.8%,有效50%,无效2.5%,总有效率为97.5%。
  2。辨病论治研究 针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杨起斌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9例,显效8例,无效l例。蔡定芳用抗戾散治疗病毒性高热30例,其中流感10例,治愈9例,开始降温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抗戾散由达原饮、升降散合方加减,药用蝉蜕、大黄、槟榔、草果、厚朴、黄芩、知母等,立足于抑制或消除病毒。过伟峰等用清瘟151服液(主要药物有大青叶、银花、石膏、大黄、 赤芍、白茅根等),治疗病毒性感染性高热110例。其中重症感冒2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较对照组为高。其作用原理以选择对病毒有直接抑杀作用的药物为关键(已知银花、大青叶、野菊花、赤芍等有抗病毒作用)。邓筱安用清热解毒冲剂(由清瘟败毒饮加减组方)治疗318例,平均热退时间为35.2小时,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39.05小时。对照组148例,平均热退尽时间为54小时,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44。6小时。
  3.对复感儿防治的研究 马融等报道了抗感至宝口服液(处方:藿香、柴胡、厚朴、葛根、陈皮、扁豆、羌活、独活、川芎、赤芍、升麻)与左旋咪唑对比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抗感至宝口服液组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左旋咪唑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儿症状、体征方面,前者亦明显优于后者(尸<O。05)。两药均有提高和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并可显著增强红细胞一C。b受体的花环率,使之与健康儿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O.05)。张湘屏等运用自制益气健身合剂(处方:菟丝子、黄芪、太子参、葛根各10g,当归、赤芍各6g,防风、甘草各3g)临床观察复感儿305例。总有效率达95.1%,其疗效明显优于玉屏风散对照组(尸<O.01),并探讨了本病的发病机理。
  柯新桥等报道用BA防喘胶囊(处方:黄芪、雄蜂蛹、淫羊藿、紫河车、太子参等)对复感儿进行了治疗研究。将92例患儿随机分成BA防喘组和西药(肌注入血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临床观察结果,BA防喘胶囊对复感儿的发病控制和一般症状的改善,有明显效果,特别在增加患儿食欲、消除或改善多汗、增强体质等方面作用明显,总有效率达93。55%。与丙种球蛋白组的疗效比较(73.33%),差异显著(P<O.01)。李迎伟报道运用玉屏风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5个月一1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玉屏风口服液5—10ml,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连服2—5个疗程。对照组抗感染治疗,不给免疫调节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工.43%,对照组有效率为50.0%,两组治疗前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G、C3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IgM
则无明显变化。王小春报道了补肾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理探讨。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西医学的研究进展及临床体会,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该病的机理是肾虚,运用补肾法疗效显著。马融对江育仁教授防治呼吸道复感儿的学术思想研究作了报道。文中对131例呼吸道复感儿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尤其对正虚方面作了较深的探讨,认为复感儿正虚的实质是营卫气虚。指出产生正虚的原因,正虚在复感儿中的表现及扶正为主治疗复感儿的疗效及机理。,余德钊报道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思路与治法探讨。探讨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析了造成“娇肺遭伤不易愈”的多种因素。指出该病虽以肺脾气虚为发病根本,但外邪侵袭肺系,疫邪交错是发病时的主要矛盾。指出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彻底地祛邪除痰,邪去痰净后方可补益。但补勿滋腻,补莫太过,以启动肺脾两脏功能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