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安东尼奥尼

 昵称14979747 2015-01-16
安东尼奥尼——抱歉,只看过你的一部作品
上网看到了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逝世的消息。我除了几年前通过盗版DVD看了他七十年代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之外,对他的其他作品所知甚少。不过,在看片子之前,那部纪录片和这位意大利导演的名字已经留在我的记忆中很长时间了。
 
算起来,出品那部纪录片时我正在等待降生。随后的大批判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自然不会留下任何记忆。但我从八十年代开始的阅读中,总可以时不时地看到关于这部影片的名字的蛛丝马迹。
 
把这个事件作为中国需要更加开放的胸襟的反证自然是贴切的,但并不是事件的一切。然而即使到了九十年代,还有人在他们的随笔里面把这件事作为只看到中国阴暗面缺乏“全面眼光”的例证就有些...不过也不奇怪,事件在少了当时诸多来龙去脉的完整记忆之后,几乎难以逃脱被抽象为符号的命运。而用这些简单地符号来表达和论证,往往陷入“A就是A”的怪圈。
 
后来,互联网链接式的阅读习惯让我一次又一次与安东尼奥尼和《中国》事件相关资料接触,但在没有看到那部纪录片时,我知道,接触再多的资料距离我了解这个事件还都太远。所以当发现了盗版DVD时,我迫不及待地买回家看了一遍,肯定是出于想弄清楚当年的事件的原因。但看了影片之后,倒觉得大批判的事件并不重要了。片子本身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让我略有失望的是片子让我感到了些许阅读库哈斯的《大跃进》时的感受:细节上贯穿着无数敏锐的发现,整体却透出一种无法说清的与其所描述的内容的隔膜。安东尼奥尼和库哈斯毕竟不是让自己完全融入他民族然后描述的马林诺夫斯基。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是马林诺夫斯基,他们的记录很可能与我们自己的所见无异而老生常谈。
 
但无论如何,镜头语言毕竟比文字有力得多,所以安东尼奥尼比库哈斯的传透力要大得多。在《中国》中我们看到的那个时代,那个很多特征因为历史的延续性而刻入我们的记忆的时代的面貌从来没有那么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可以看到一些刻意遮掩的痕迹(应该是当时中国严格的宣传制度的结果),看到一些隔靴搔痒的评论,但有更多的真实是不能伪装的。
 
于是我感谢这位导演,给了我出生那一年的中国的,一个侧面的,在我所知中容纳信息最多的记录。虽然我没有看过《中国》之外这位导演的任何一部作品,但凭这一点,今天,我也应该写一些文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