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气管扩张

 学中医书馆 2015-01-16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症是指由于呼吸道的感染和阻塞.使支气管及周围的肺组织发生急、慢性炎症,损伤管壁所致的支气管扩张和变形。支气管扩张多发病于青年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支气管扩张在临床上常以咯血为主诉而就诊.据报道.在咯血患者中.支气管扩张占第二位.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无相应病名.按照其发展的不同程度和阶段.可归纳入中医。咯血”..咳血”、。咳嗽。,。肺痈。等病证范畴.
      [临床表现]
  支气管扩张症早期仅见长期咳嗽。痰多、痰有时呈脓性.随病情发展,咳嗽加剧、痰量更见增多。痰液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粘液,下层为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有时痰可有腥臭味.大多数患者有咯血.咯血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血痰或少量咯血.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大咯血.属于千性支气管扩张者,可不伴有咳嗽及咳痰,而仅以咯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咳嗽常为阵发性,多在晨起或躺卧等体位变动时明显.其痰量和咳嗽可因气候变化和外感而加重。
  重症患者可伴发肺纤维化.肺气肿.出现呼吸困难、杵状指(趾).
       [诊断要点]
  ①慢性咳嗽.咯脓性痰,痰量每日可达60----400毫升,痰分为泡沫、粘液、脓性坏死组织三层.可伴有恶臭.
  ②反复咯血.量多少不等.
  ③反复肺部感染。
  ④可伴有间歇热、盗汗、纳差、消瘦、贫血、杵状指(趾)等慢性感染性中毒症状.
  ⑤胸部X光片及支气管碘油造影对确诊有很大意义。
      [病机分析]
  支气管扩张属肺系病变。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火邪灼肺.损伤肺络,逼血外溢则见咯血。故火为本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火之产生,或由外感,或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有实火,也有虚火。实火有因感受燥热之邪失于清解.化火灼络者;有因过食辛辣炙熔、醇酒厚味以致痰热内生,化火乘金者;有郁怒伤肝、木火刑金者等。虚火多见阴虚阳亢,因肺肾等脏阴精不足.不能涵育阳气,以致水亏火旺.虚火炎上,络脉受损。有部分病人可因久病不愈.损伤脾土.肺脾俱虚.以致气虚不摄。血溢肺络.
  在本病的致病因素中.还应注意痰和瘀两方面。支气管扩张患者平素多痰嗽.痰火相结.阻塞气机.更加重肺的宫发清肃功能失常。瘀血为本病所伴随的必然产物.久病入络即有瘀,一旦出血.离经之血不行,往庄又可导致再次出血.故古今医家都十分重视化瘀药物的应用。
  火、痰、瘀三者相互夹杂.往往贯穿于支气管扩张的整个病程中。
     
  支气管扩张症依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和迁延期二个阶段.急性期以咯血为主要症状,伴有身热,胸痛、咳嗽,痰黄等肺部感染表现。迁延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痰多.以及机体正气不足的一系列表现。急性期以肃肺化痰、清热止血为主要治则;迁延期治当扶正祛邪.分别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化痰等法.
  1.急性期  
  支气管扩张之咯血由外感燥热所诱发者.症见突然咯血,气急,咳嗽,胸部闷痛,身热口渴,鼻燥咽干;舌红,苔白燥或黄,脉浮数.因燥邪伤肺.火热灼络,故肺络伤而血出.肺失清肃则咳嗽气急。治当辛凉清解,宜肺止咳。润燥止血。方用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杏仁、沙参、川贝,焦栀子、枇杷叶、侧柏叶、仙鹤草;.清燥救肺汤亦常用.药如沙参,麦冬,石膏,阿胶、杏仁、霜桑叶,玉竹、枇杷叶、生甘草、马兜铃等。外邪犯肺所致咯血在方药配伍中应注意到以下几方面;辛凉解表以
使邪有出路;清热降气、养阴润燥以使肺气得宣:止血宁络使血止肺清。发热重者加生石膏、桑皮,鱼腥草;口渴加麦冬.花粉、芦根;痰中血多加丹皮、藕节炭;大便于加生地。瓜蒌.
  内热炽盛.常见有肺热壅盛和肝火犯肺两型。二者虽病机不尽相同,但在临床上均表现为肺热壅盛,在治疗上也往往相互兼顾,均以清热降气为主要治则.常见证候有身热咳嗽。胸闷胸痛,口干引饮,便秘溲赤,咯血鲜红;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肝火犯肺尚见头昏头痛.烦躁易怒,胸胁引痛,面红目赤。治则为清热泻火.降气止血。方用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味:桑白皮、地骨皮、丹皮、焦栀子、黄芩、生白芍、青黛(冲)、蛤粉,生地、仙鹤草、白芨粉。气逆烦躁加代赭石,降香;大便秘加大黄、瓜姜:胁痛加橘络,川楝子;出血多者同时服化血丹;煅花蕊石、三七、血余炭,比例为3:2:1,每服6克,每四小时眼一次.今人用泻白化血汤治疗支气管扩张也有较好疗效.方用:桑皮20克,地骨皮10克,生甘草5克,粳米5克,花蕊石15克,三七粉(冲)3克。血余炭i0克,重症可日服二剂,每六小时眼一次(任达然等经验)。燥火偏胜加沙参、麦冬、花粉:痰热较重加鱼腥草、黄芩、浙贝;木火刑金加黛蛤散;便秘加生大黄。伴恶寒壮热,咳嗽痰多,痰色黄稠. 中夹泡沫,味腥臭,胸闷气急,脉洪滑数者为热邪内盛.淤阻经脉,当清热解毒,化瘀祛痰。宗肺痈治法,以泻心汤,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治之.药用大黄、黄芩、黄连,鱼腥草、银花、连翘、苡仁.桔梗,葶苈子、冬瓜仁,桃仁,芦根、白芨粉.
  大咯血不止者.亟宜止血不使溢出,存得一分血,便有一分生机.舌红绛少苔.脉数者,急用犀角地黄汤加味频服:犀角粉(冲)、丹皮、生地、生白芍、焦栀子、麦冬、知母、白芨粉(冲),配合服用化血丹。咯血不止,见面包苍白,神识恍惚,心慌烦躁,汗出脉细或芤、虚数者.为气随血脱之危重证候,此时当急以益气固脱为治,可用大剂独参汤或用人参30"~60克、山萸肉60~90克随煎随服。见肢冷、脉细微欲绝加附子 干姜以回‘阳救逆;见上盛下虚兼烦躁不宁者用”:锡纯保元寒降汤:生山药30克,人参15克。生赭石末24克,知母18克,大生地18克,生杭芍、炒牛蒡子各12克.三七粉(冲)6克。因有形之血不能骤生,除上述方药外,还应立即配合输血以挽救
患者生命。
  虚火之证多见于肺阴虚或肺肾阴虚。肾为水脏,肺为水之上源.肺肾在生理上相互滋养,病理上相互传变。肺阴虚见气短胸闷,干咳少痰.咽干潮热:肾阴虚见腰膝酸楚无力,遗精盗汗;虚火炎上,灼伤肺络则见咯血,血色鲜红,血多痰少。舌红或绛,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则为滋阴清肺,润燥降火,方用百、固金汤加减。药用:百合、生地,天冬、麦冬,沙参,当归、白芍、丹皮、阿胶珠,女贞子,早莲草、白芨粉.虚火盛加知母、地骨皮;咳嗽痰多加川贝、紫菀、冬花;汗多加山萸肉、五味子;口干加花粉、石斛;便秘加玄参。
   2.迁延期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迁延期咯血已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而反映为因病久缠绵,正气受损,虚多实少的一系列症状。在临床可见到咳嗽痰多,痰白或黄.面色少华.胸闷乏力,纳差腹胀,偶有少量咯血或仅见痰中夹有血丝。此期患者主要有肺脾两虚及气阴两伤两种表现形式.久病不愈.脾土受伤,土不生金则表现为肺脾两虚.症见面白气短.神惫懒言,咳嗽痰多,纳少便溏,舌胖淡,苔白,脉虚细或浮而无力.治当益气摄血,健脾化痰。若乎素体质偏于阴虚.加之失血,以致气血两伤,气不能
温煦,血不能濡养,在临床上则见到气阴两虚证候,如乏力气短,心悸眩晕,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数.治以益气养阴.止血宁络。据临床观察,单纯表现为脾肺气虚以致气不摄血者较少.此型病人多见于大咯血之后,血虽已止但气血损伤较甚者,或脾土素虚,加之反复出血,以致气虚血亏,脾虚不摄。肺脾两虚和气阴两伤在病机上均表现为气血失调.但前者以气虚为主,属气不摄血。治疗上侧重于温补脾肺,兼以养血;后者有血虚为主,属血不载气.治疗上侧重于补肝养血,兼以益气。
  肺脾气虚可选刖拯阳理劳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陈皮,阿胶珠,五味子,白芨粉(冲),仙鹤草,大枣.气逆加旋复花、代赭石,痰多加半夏、枳壳:眩晕加熟地、天麻,纳差加谷麦芽、砂仁。气阴两虚可用拯阳理劳汤加减。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生地,丹皮、陈皮、莲子,阿胶珠、白芨粉(冲)、仙鹤草。腰膝骏软.足心发热加女贞子,早莲草;口干加沙参;胸痛加橘络、郁金;咳嗽加川贝。枇杷叶。
  时时咳唾见血,血亦不多,也可选用支扩成方:三七、蒲黄炭、杏仁,冬花、川贝,橘白、橘络、阿胶,党参各15克.蛤粉,南天竺、百合、生白术、牡蛎各30克,糯米60克。白芨120克.共研细末入散,每服6克. 日二服(费赞臣等经验)。或用敛肺止血膏:党参90克.百合120克.生地120克,诃子90克,黛蛤散1 20克.花蕊石1 20克,旋复花90克,竹沥半夏60克,马兜铃60克.麦冬90克,五味子30克,巴戟肉90克,陈皮45克,炙草45克。浓煎二次,取汁去滓,加阿胶150克,三七粉24克.川贝粉45克,冰糖250克收膏(潘澄濂经验).支气管扩张病程较长,其间或虚或实,不易根治.是方均以益气、润肺、化痰、通络.降气,去瘀,养血诸法合于一方.验之临床.确有较好疗效.
  支气管扩张咯血不止,当首先以清热止血为耍.清热须佐以降气.兼外感者配合辛凉疏表之品,如为肺肾阴虚,则以滋阴清热为主;止血当配合凉血行血。此期须注意:清热不可太过,以防寒凉遏邪;止血不可纯用炭药,以防留瘀。血止之后改用益气养阴行瘀之法.使离经之血得以排出或吸收.本病在用药中应注意忌用辛温动火之品.慎用升提药物,忌过用寒凉.过用收涩。所用药物皆宜气淡味薄之品.后期则须调养气血.清补脾肺。
  据报道,在孔最穴注入鱼腥草注射液,一日一次,双侧注射.每次2毫升,咯血止后改为单侧交替注射,也有较好疗效(王伟等经验).平日患者要注意防止感冒,忌食辛辣动火食物,戒除烟酒.情志有节.起居有时,劳逸结台., 以防止咯血发作或加重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引起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以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多起病于儿童及青年时期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炎,迁延不愈的支气管肺炎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脓痰和反复咯血。若反复发病或经久不愈,则易并发肺脓肿、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本病过去颇多见,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结核,自从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已明显减少。 .

  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学咯血、咳血、肺痈、咳嗽等范畴,属于难以根治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历代医家对其临床特点及其治法都有记载,如《金匮要略》云:“烦咳者,必吐血”;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夫男子妇人,咯血……咳脓血,可服三黄丸、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景岳全书》认为本病多因肾水亏于下、虚火亢于上所致,治疗当滋肾泻火并举,颇有临床指导意义。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尤其是止血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止血方法。.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本病总由痰、热、瘀血等致病因素致使肺络受损所致。肺乃娇脏,内外之邪干扰于肺,肺气上逆而咳,损伤肺络则导致咳血。
  1.外邪袭肺 外邪袭肺则壅遏肺气,使肺气失于宣肃而上逆为咳,损伤肺络,血溢气道,则咳血。在外邪之中,以热邪、燥邪引起者居多。如《类证治裁。肺痿肺痈》曰:“肺痈者,咽干吐脓,因风热客肺,蕴毒成痈”,“燥邪犯肺,则咯血咯痰”。
  2。肝火犯肺 肝与肺以经络相联,肝经循行,“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灵枢。经脉》)。如若肺气素虚,又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上逆犯肺,损伤肺络而咳血;或暴怒气逆,致使肝气横逆,气有余便是火,血随火动,肝火上炎,损伤肺络而咳嗽、咯血。
  3.饮食内伤 因嗜食辛辣厚味之品,损伤脾胃,痰湿内阻,郁而化热,上熏于肺,复被外邪引动,痰热阻肺,肺气卜逆,则见咳嗽、吐脓痰,火热灼伤肺络,血溢脉外则咯血。《医学纲目。卷十九》指出:“肺痈者,由食啖辛热炙博,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所致,治之宜早。”由此可见,火热、痰湿是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病因,而风寒、风热等外邪的侵入为诱发因素。且本病久病人络,加之离经之血瘀滞不散,每易形成瘀血,亦为继发性致病之因。本病发病以邪实为主,但经久不愈者,肺肾不足则易成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学认识
  !.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及阻塞 阻塞性肺炎是儿童期诱发支气管扩张最多见的原因,此外,如婴幼儿百日咳、麻疹、肺炎,尤其是并发细菌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破坏及附近肺组织纤维收缩,可逐渐形成支气管扩张。肿瘤、异物吸人,或管外肿大淋巴结及肿瘤压迫导致呼吸道阻塞,远端支气管一肺组织感染而诱发支气管扩张。且感染和阻塞互相影响,促使本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肺结核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牵拉,或因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管腔狭窄、阻塞,均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另外,吸人腐蚀性气体、支气管曲霉菌感染等均可损伤支气管壁并反复继发感染也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2。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 支气管先天性发育障碍如巨大气管一支气管症;遗传因素如右位心、肺囊性纤维性、先天性纤毛缺损或运动功能障碍、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及低球蛋白血症等,均町影响支气管扩张,但此种原因比较少见。另外,部分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也伴有支气管扩张。 .
  3.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近年来由于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的临床应用,能显示常规胸部平片难以察见的支气管扩张病变影像.目前已发现类风湿关节炎、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支气管哮喘和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叮同时伴有支气管扩张。有些不明原因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提示支气管扩张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继发于支气管一肺组织炎性病变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下叶,而左下叶支气管较细长,又受到心脏血管的压迫,影响引流,容易发生感染,更容易发病。舌叶支气管开口接近下叶背支,常被下叶感染累及,故左下叶与舌叶都是支气管扩张的好发部位,病变的支气管粘膜常有溃疡形成,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鳞状间变成萎缩,病变依次损伤管壁弹力纤维、平滑肌及软骨,以致管壁弹性减弱而形成扩张。扩张的形态有柱状、囊状,或两者混合存在。病变部位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的终末枝扩张,形成血管瘤,破裂时引起较大量的出血。 .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咳嗽、吐脓痰、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的基本临床特征。临床观察发现,本病咳嗽、吐脓痰一般属中医热痰范畴。而热痰从痰中性粒细胞、痰DNA的浓度及总量等指标测得的结果分析,主要是一个炎症过程;炎症的性质,根据痰病理细胞学、痰生化学和痰细菌学等综合分析,细菌性炎症是主要的。从而为本病当以清热解毒、祛痰为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咯血亦为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感染的存在是造成咯血的根本原因,这与中医主张治疗以清热凉血止血之法为主亦是基本一致的。
    [临床表现]
  多数病例可追溯到童年麻疹后继发肺炎,或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的病史。青年时期常有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呈慢性发展,病情轻重与继发感染程度有关。典型症状为咳嗽、吐大量脓痰、间断咯血、反复肺部感染。
    (一)症状
  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 一般为间断性。每天早晨起床及晚上睡下时咳嗽,吐脓痰较甚(与体位改变有关)。呈粘液脓痰,黄色或黄绿色,习惯上称为“湿性支气管扩张”。感染时痰液收集于玻璃瓶中可发现有分层的特征:上层为泡沫,下层为脓性粘液,中为混浊粘液,底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
  2.咯血 大多数患者反复咯血,通常为痰中带血丝或小量咯血,亦有大量咯血者。部分患者平时无明显咳嗽及咯脓痰症状,仅表现为反复咯血,通常称之为“干性支气管扩张”,这与病变局限、支气管引流通畅、感染较轻有关。
  3.肺部感染 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炎症扩展至病变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可出现高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多、胸痛等症状。混合厌氧菌感染时,痰及呼吸可闻及臭味。
    (二)体征
  取决于病变范围和病情。早期轻症可能没有异常体征,病情进展或反复感染则多在两肺下部、背部听到局限或散在湿罗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患者伴有杵状指(趾)。
     [并发症]
  支气管扩张常见并发症有肺炎、肺脓肿、阻塞性肺气肿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鼻旁窦炎等。
     [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继发感染时增高,甚至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现象。
  2.痰涂片或培养 急性感染时可发现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继发活动性肺结核者,痰中可发现结核杆菌。
  3.X.线检查 胸部乎片早期轻症无异常,或仅一侧或两侧下肺有局限性肺纹理增多、增粗现象。后期可见粗乩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环状透亮阴影或沿支气管的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有感染时在阴影内出现液平.支气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典型的有柱状扩张、囊状扩张、混合型3种类型。
  4.CI、检查 胸部CT检查对囊性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有帮助,尤适合于不宜行碘油造影者。近年应用于临床的高分辨率CT,较常规CT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和密度分辨力,它能够显示次级肺小叶为基本单位的肺内细微结构,有逐渐取代支气管造影的趋势。
  5。纤维支气管镜 通过纤支镜检查,或做局部支气管造影,可明确出血、扩张或阻塞部位,还可进行局部灌洗,取冲洗液做涂片及做细菌学、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与治疗。
    [诊断要点]
  (1)从幼年或青年阶段发病,有长期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及肺部感染等典型病史。下肺有持续存在的局限性罗音及杵状指(趾)等体征。

  (2)胸片、支气管造影、CT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相应的病理改变。
    [鉴别诊断]
b
  1.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吸烟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多为白色粘液痰,很少或仅在急性发作时才出现脓性痰。两肺底有散在细的干湿罗音。
  2。肺脓肿、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检查可见局部浓密炎症阴影,中有空腔液平面。急性肺脓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可完全吸收消退。若为慢性肺脓肿则以往有急性肺脓肿的病史。
  3.肺结核 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性全身中毒症状,干湿罗音多位于上肺局部,X线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作出诊断。
  4。先天性肺囊肿 X线检查可见多个边界纤细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壁较薄,周围组织无炎症浸润,胸部C7检查和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 .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有慢性咳嗽、咯痰、活动时呼吸困难及慢性鼻窦炎,胸片和C了上有弥漫分布的边界不太清楚的小结节影。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冷凝集试验可呈阳性。确诊需病理学证实。大环内酯类抗生索[红霉素、、克拉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持续治疗2个月以上有显效i
    [防治方法]
  一、一般措施 .
  (1)加强本病的早期治疗 幼儿时期应积极防治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病,以防止发展为支气管扩张。
  (2)已患病者要积极治疗,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继发感染,预防病情发展。 ‘
  (3)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如练气功、散步,适度增减衣被,预防感冒。但不要过度扩胸,以防诱发本病。
  (4)精神上要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于减少咯血、咳嗽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饮食调护

  应忌烟、酒,慎食或禁食辛辣等有刺激的食品,忌食辛燥之发物如狗肉、猪头肉等,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并可配合以下食疗方。
  !.贝母粥 川贝研末,取5—10g兑人稀粥中,每日1次,痰多者为佳。 、
  2.生梨 去皮常食之。适合于阴虚患者。
  3.鸡蛋田七末 鸡蛋1个,打开,田七未3g,藕汁1小杯,陈酒半杯,隔汤炖食之,每曰]次。本方止血效果好。
  4。灵芝汤 灵芝20g,桔梗10g。第1天将两药稍煎片刻,取汁50ml;另用粳米50g,大枣15枚煮稀粥,先服灵芝汤,后进大枣粥;灵芝和桔梗1剂可连煎3天,每次均取汁50ml,大枣粥则每天煮1次同服。由于灵芝有显著的排痰作用、抗过敏和调节免疫功能,桔梗有止咳、排痰、解毒作用,大枣粥有益气健脾的作用,故本方适用于以咳嗽、吐脓痰为主者,可间断反复服用。
  5.鲜薏苡根 适量,捣汁,热服,日3次,或加红枣煨服,能祛臭痰浊脓。
  6。白茅根汁 用白茅根30g,水煎,用童便1盅冲服,止血甚验。
   三、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燥热伤肺,
  主症:咳嗽,痰量不多,咯痰不爽,痰中带血,咽喉干燥,鼻燥,身热心烦1:1渴.,苔薄白而燥,脉浮数。
  治法:清热润燥,宁嗽止血。 、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味。杏仁、桑叶、炙枇杷叶、麦冬、沙参、甘草各、lOg,石膏24g,芦根30g,阿胶15g(烊化),麻仁12g。方中桑叶、炙枇杷叶轻宣肺燥,石膏、芦根清肺金燥热,治致病之源,阿胶、麦冬、沙参、胡麻仁润肺滋液,人参、甘草益气生津,杏仁宣肺润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肺金之燥得以滋润,肺气之郁得以肃降,则诸症自解。咯血多者加生地炭、藕节炭、旱莲草各lOg,仙鹤草30g;热盛者加黄连、黄芩各10g,车前草30g。 、
  2.肝火犯肺
  主症:咳嗽、痰中带血或咳吐纯血,血色鲜红,胸胁疼痛,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口苦而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肺、凉血止血。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味。青黛、海蛤粉、黄芩、生地各15g,白及20g,桑皮、地骨皮、甘草、丹皮各10g,旱莲草、茜草根各12g,花蕊石30g;青黛、蛤粉清肝泻肝火,黄芩、桑皮、地骨皮清肺热,生地清热养阴,丹皮以助泻肝经之热,旱莲草、茜草根凉血止血,白及收敛止血,花蕊石止血而不留瘀,共奏泻肝清肺、凉血止血之功。头晕目赤者,可加龙胆草12g,代赭石30g;出血不止量多者,加吞服三七粉3g;若肝火犯肺,火盛迫血,血来盈口,色鲜红,治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3.痰热壅肺
  主症:咳吐脓痰,痰色黄绿、腥臭,痰中带血,或咯鲜血,伴胸闷胸痛,口苦口臭,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方药:千金苇茎汤加味:苇茎30g,薏苡仁20g,桃仁、冬瓜仁、桔梗、浙贝母、橘红、甘草、银花各15g,葶苈子6g,白及12g,鱼腥草60g;方中苇茎清泄肺热,为治肺痈要药,冬瓜仁、鱼腥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浙贝母、银花、葶苈子清肺热化痰,桔梗、橘红化痰理气,桃仁活血化瘀,白及收敛止血,苡仁佐以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热盛者加败酱草30g,大黄8g,山栀l0g;咯血多者加白茅根30g,藕节10g,三七粉3g(冲服)。
  4.肺阴亏虚
  主症:症见面颧潮红,干咳少痰,咳纯鲜红血,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凉血止血。
  方药: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生地、丹皮、百合、旱莲草、茜草、仙鹤草、白茅根等。偏肾阴不足者,方用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补肾、滋阴、潜阳、止血;气阴两虚者以生脉散合清金汤化裁。
  以上方药,均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者可每日2剂。
  本病各地辨证论治分型不尽一致。如陈宏生将支气管扩张按中医辨证分为3型。痰热壅肺型治以清热化痰,用桑白皮、栀子、象贝、杏仁、竹沥、半夏、紫菀、阿胶各lOg,黄芩、全瓜蒌各13g,小蓟、柴胡、生地各12g;阴虚火旺型治宜滋阴清热,药用仙鹤草、生地各15g,丹皮、黄芩炭各6g,紫菀12g,阿胶(烊化)熟地、款冬花、泽泻、山萸肉各lOg;气虚络损型治宜益气止血,药用阿胶(烊化)、生地、紫菀各]Og,仙鹤草、山药各15g;煅鹅管石30g,大黄炭、茜草炭各6g,大枣5枚,黄芪12g。结果,痊愈25例,好转19例,共治愈44例。牛喜伟分4型,痰热壅肺治宜清热化痰,方用清气化痰丸加减:瓜蒌仁、黄芩、茯苓、枳实、杏仁、陈皮各10g,胆南星6g,法半夏、侧柏叶各12g,花蕊石30g,生藕节50g;肝火犯肺型治当清肝泻火,方用泻白散合黛哈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青黛、甘草、黄芩各10g,蛤壳、花蕊石、赭石各30g,旋覆花、半夏各9g,生藕节50g,出血量多,色鲜红用犀角地黄汤冲服三七粉;阴虚火旺治当滋阴清火、凉血止血,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贝母、甘草各10g,白茅根、侧柏叶、旱莲草各15g,藕节50g;气虚血瘀型治当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当归、赤芍、川穹、桃仁、红花各log,党参、白术、桑白皮、五味子、紫菀各12g,酒大黄8g,随症加减。共治疗38例,治愈27例,好转9例,无效2例。
  赵风达分4型治疗,痰热瘀阻用葶苈子10一15g,虎杖、天葵子、十大功劳、七叶一枝花各15g,浙贝母、桃仁、生大黄各lOg;金荞麦根、冬瓜仁各30g。痰及呼吸有臭味,痰培养有绿脓杆菌或厌氧菌,加败酱草15—30g。肝火犯肺用青黛、丹皮、枇杷叶、黄芩、白头翁、桃仁各lOg,海蛤壳、秦皮各15g,山栀子12g。热伤血络者用黄芩、青黛、生大黄各lOg,生地、白茅根各30g,桑白皮、茜草各15g,藕节炭4g,参三七6g;咯血量大而致窒息者,用羊蹄根50g,接骨仙桃草、紫珠草各30g,三七末lOg。水煎取液lOOml,保留灌肠,曰1—2次。肺热阴虚用孩儿参30g,北沙参、百合、十大功劳各15~30g,麦冬、玉竹、丹皮、赤芍、桃仁各lOg,川贝母6g,淮山药15g。均随症加减。韩旭等分3型治疗,用于咳血,煎生大黄、大贝各lOg,生地、栀子炭各20g。制成煎剂,装瓶。50ml/d 3次口服,肺热壅盛型加桑白皮、黄芩、丹皮、甘草等;阴虚肺热型加南沙星、阿胶、旱莲草、白茅根等;肝火犯肺型加夏枯草、龙胆草、郁金、丹参等;均煎汤代水服,2周为1疗程,治疗60例,结果:治愈36
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服药后见轻度腹胀、便溏等不良反应者6例,停药后消失。
  四、专病专方
  1.肺血宁 党参、阿胶、百合、煅牡蛎、炒白术、煅蛤壳各1.8g,白及7.2g,糯米3.6g,参三七0.9g,蒲黄炭、川贝母、橘皮、橘络、白蔹、甜杏仁、款冬花、南天竹子各0.9g,制成片剂,每片0.4C。8片/d2次口服,用1年。王长春用本方治疗顽固性支气管扩张咯血3()例,显效(服药后第2年无咯血)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
  2.秘红丹 肉桂3g,生大黄、代赭石各6g,研细末,分6包,每次1包,每日3次口服,3日为1疗程。服3日后咳血末止倍用。一般1一3个疗程。陆家武用此方治疗老年性支气管扩张36例,显效(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2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
  3。青白汤 海蛤粉、黄芩、白及各15g,紫菀、款冬花、杏仁、百部、桑白皮各1Og,青黛(后下)3g等,制成合剂,lOOml(相当于原生药129g)/瓶,日1一2瓶分2—4次口服。陈克进运用此方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60例,对照组86例,用抗生素、止血药。两组中、重度咯血患者,均用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静滴。治疗1周,结果:两组分别痊愈149、64例,显效7、6例,有效2、7例,无效2、9例。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平均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4。蕺海汤 鱼腥草(蕺菜)、薏苡仁各30g,浮海石、海蛤壳各20g,瓜蒌皮、贝母各12g,芦根、冬瓜仁各15g,桃仁、桔梗各lOg,甘草6g。加减变化:兼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加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肺热壅盛者加败酱草、桑白皮、生石膏;兼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加麦冬、沙参、百合;兼神疲乏力、气短纳差加党参、茯苓、陈皮、白术;咳痰带血去桃仁、桔梗,加藕节、三七粉、侧柏叶、败酱草。]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具有清热解毒、宽胸利气、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支气管扩张症(咳吐脓痰为主者)。运用本方治疗52例,其中显效(服药后,咳嗽减轻,痰量减少至50ml左右,胸闷,发热消失,听诊痰鸣或湿性罗音消失)27例,好转(服药后,咳嗽减轻,痰量减少,胸闷好转,发热消失,肺部湿罗音明显减少)20例,无效(服药后,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5例,总有效率90。4%。
  5.黛黄汤 黛蛤散15g,生大黄、白及、桑白皮、百部、姜半夏各9g,生蒲黄20g.,三七粉(冲服)、黄芩、黄柏、知母各6g,代赭石、炒白芍各30g。加减变化:阴虚肺燥而咽干舌红少津者。加麦冬、南沙参各9g;脾虚湿盛而痰多苔白腻者,去黄芩、黄柏,知母,加苍白术、制胆星各9g;肝火偏炽而烦躁者,加夏枯草、生山栀各9g;气虚阳虚而乏力畏寒者,去黄芩、黄柏,加党参、炒白术或干姜、巴戟天各9g;血脱亡阳而神昏冷汗、面白、脉微欲绝者,去黄芩、黄柏,加人参、熟附片各15g,
煅龙牡各30g;大便稀溏者,改生大黄为制大黄。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温服;重危者1日2剂,分6次服用。7天为1疗程。咯血停止后,改为间日服2次,服4周巩固疗效。本方可清热宁络,蠲化痰瘀。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本组36例,其中以咯血为主者11例,咳嗽为主者7例,咯血咳嗽并重者18例;咯血量在300ml以上者5例,100—300ml者9例,lOOml以下者22例。经治后痊愈2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服药后止血时间最短1天,最长6天。
  6.清肺止血汤 南沙参、淡黄芩、参三七、黑山栀各12g,蒲黄、阿胶、紫珠草、花蕊石各30g,丹皮、藕节炭、茜草根、白及、侧柏炭各15g。加减变化:气短加西洋参、黄芪;咳剧加杏仁、炙百部;痰多加象贝、僵蚕;发热加银花、连翘、鱼腥草。加水500ml,煎成200ml,1日煎服2次,1周为1疗程。有清肺止血、益气养阴的作用,主治咯血。运用本方治疗135例,其中痊愈(1周内出血停止,咳嗽、咳痰等伴随症状基本消失)122例;显效(1周内出血基本停止,偶见痰中带血,出血伴随症状
大部分消失)5例;有效(1周内出血减少,出血伴随症状有改善)2例;无效(治疗1周出血无好转或加重)6例。总有效率95.56%。
  7.平肝泻肺汤 柴胡、白芍、龙胆草、青黛(包煎)、蛤粉(包煎)、黄芩、桑白皮、芦根、浙贝母、胆南星、茜草、白及各lOg,鱼腥草、白茅根各30g。加减变化:兼外感风热者加防风、生石膏;兼外感风寒者加荆芥;伴痰热瘀阻,大便干者加大黄;咯血量多者加三七粉、云南白药;兼阴虚者加当归、枸杞、麦冬;肝阳上亢者加代赭石、灵磁石、生龙牡。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上方有化痰止咳、平肝泻肺的作用,主治支气管扩张。本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23—79岁。均经胸部X线摄片或支气管碘酒造影确诊,符合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以咳嗽、咯脓痰、反复咯血、急躁易怒、面红烦热、口苦咽干等为主要表现,排除其他肺系病变。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支气管扩张疗效标准,用本方治疗2个疗程后,显效27例(52%),好转20例(40%),无效4例(8%)。总有效率92%。
  8。泻白化血汤 桑白皮15—20g,地骨皮、血余炭各lOg,花蕊石15g,甘草、梗米各5g,三七粉(吞服)3g。加减变化:伴风热诸症者去地骨皮,加桑叶、菊花、牛蒡子各lOg;兼有燥火诸症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各lOg;伴痰热较重者加鱼腥草15—30g,炒黄芩、大贝母各lOg;伴木火刑金诸症者加黛蛤散15—20g(布包人煎),炒山栀lO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5一lO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症状较重者,每日2剂,每6小时服!次。清肺泻火,止血生新。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本组53例均有慢性咳嗽、咳吐脓痰、反复咯血的病史。其病史1年以内19例,1—3年24例,4—5年6例,6—9年3例,10年!例,平均2.5年;咯血少则5ml,多则100—300ml;就诊时持续咯血5一lOml者22例,1I~30ml者15例,31~50ml者9例,51—90ml者3例,lOOml、150ml、200ml、300ml者各1例。经本方加减治疗后咯血等症状消失者51例,其中服药最少5剂,最多18剂。随访!一2年,效果巩固良好。
  9.三黄苇茎汤 白及粉、桔梗各30g,桑白皮25g,黄芩20g,黄连12g,生大黄15g(后下),苇茎60g。加减变化:热甚者加银花、鱼腥草;阴虚者加地骨皮、生地;大量咯血者(大于500ml/d)加白茅根、地榆,生大黄改为大黄炭;反复咳嗽、咯吐脓痰甚者加浙贝母、杏仁、黄芪。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儿童酌情减量,必要时配合抗生素。本方有清热解毒、排脓祛痰、宣肺理气、止血活血的功效,主治支气管扩张。按全国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疗62例,结果痊愈(!周内出血停止,2周内无再出血)28例,有效(1周内出血基本控制,或出血明显减少)30例,无效(经治1周,出血未见减轻)4例,总有效率93.54%。止血时间最短2天,最长7天;分型治疗对痰热内蕴型、火热灼伤肺络型支气管扩张均有较好疗效。
  10.加味鱼旱蛋方 基本方:鲜鱼腥草200g、早莲草lOOg、鲜鸡蛋4个,重度咯血者加仙鹤草50g,白及、白茅根各25g,生地15g;发热者加金银花15g、黄芩15g;兼咳嗽者加苏子15g、百部15g、尖贝12g;肝火盛者加丹皮15g、白芍12g、郁金12g。先将鲜鱼腥草、鸡蛋洗净,连根叶和鸡蛋放人锅内煮半小时后,将蛋取出,用筷将蛋壳打破,再放人锅内煮半小时,将药汁到人碗内,每日多次,每次lOOml加适量红糖同服,1周为1疗程。
11.二百桔梗白及汤 桔梗、百部、白及各20g,百合、鱼腥草、冬瓜仁、薏苡仁各30g,前胡、杏仁、川贝母各lOg,生甘草5g。咳逆犯肺,咳嗽剧烈加炙麻黄、紫苏子;肺气不敛,血随气逆加代赭石、旋覆花;肺络损伤,肾精亏虚,咯血加五味子、三七粉、天冬、麦冬。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治疗2—3个疗程。沈志忠运用自拟二百桔梗白及汤治疗支气管扩张32例,结果显效(病情好转症状减少,肺罗音消失,血象正常,X片示肺部炎症阴影吸收)1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 ,
 
  五、中药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 含牛黄、郁金、黄连、:黄芩、山栀、朱砂等,每次40—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Et 1次。适用于痰热阻肺热象明显的患者。 .
  2.双黄连注射液 含黄连、黄芩等,每次6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B 1次,适用主症同上。
  3.云南白药胶囊 每次2丸,1日3次,适用咯血较多者。 .
  4.321止血粉 大蓟、白及、大黄,按3:2.:1、比例,共研细粉,过80目筛,每次4g,每日3次,适用咯血多者。
  5.白及散 白及4份、百合2.5份、阿胶用蛤粉炒].5份、百部!份、南沙参1份,共研细末,每服lOg,l天3次,3个月1个疗程。用于治疗千性支气管扩张症咯血有较好疗效,长期服用,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修复病灶、消除症状、防治复发作用。
  六、针灸及其他治法
  1.针刺疗法 取肺俞、巨骨、尽泽穴;配穴取列缺、孔最、太渊等,每次针3—5穴,平补平泻,留针5—10分钟。针灸对咯血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少、中量咯血,且简便易行。 .
  2.外敷法 用肉桂末3g,硫磺18g,冰片9g,用大蒜汁(或生姜汁丁调诸药成干糊状,敷双侧涌泉穴(用塑料布或纱布包好,固定)。本方功能可引血下行。.临床观察表明,用方药口服的同时配以本法治疗,常可明显增加止血效果。亦可仅用大蒜捣泥状,外敷涌泉穴,方法同上。 、
  3.雾化吸入 复方鱼腥草合剂每次lOml,于体外引流后口腔雾化吸人,每日1—2次,10次为!疗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患者(复方鱼腥草合剂含鱼腥草、白毛夏枯草、野菊花各500g,加水后2次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ml,加入吐温3ml,微温摇匀,再加入氯化钠8.5g,然后过滤,分装封E1)。
  4。穴位注射 用鱼腥草注射液,选肺经郄穴、孔最,取仰卧位,伸直上肢,于孔最穴处行常规皮肤消毒后,用备有5‘号短针头的注射器抽取鱼腥草注射液2—4ml(卜一2mg),快速垂直刺人穴位约0。5cm,然后缓缓向深部刺人约lcm,抽回无血,将药液徐徐注入。取双侧穴位同时注射,!日2次,每次每穴用药液2ml,3天为1疗程。咯血止后,改为1日1次,剂量同上,双侧穴位注射,或左右穴位隔日交替注射;巩固治疗2—3天。
    七、西医药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主要是防治呼吸道反复感染,以及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
  1.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 通过祛痰及支气管舒张剂稀释脓痰,促进排痰,再经体位引流或纤支镜吸痰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1)祛痰剂 可服氯化铵O.3一O.6g,溴已新8—16mg,每天3次。
  (2)支气管舒张药 部份病例由于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或炎症的刺激,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影响痰液排出。在不咯血情况下,可口服氨茶碱0.1g,L日3—4次或其他缓释茶碱制剂。必要时可加用支气管舒张药(B2体激动剂或异丙托溴铵)喷雾吸人。 .
  (3)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原则上应使患肺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以利于痰液流人大支气管和气管排出。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体位引流时,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同时旁人协助用手轻拍患部,可提高引流效果。
  (4)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如体位引流痰液仍难排出,可经纤支镜吸痰,及用生理盐水冲洗稀释痰液,也可局部滴人抗生素。

、 2.控制感染 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根据症状、体征、痰液性状,必要时需参考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轻症者一般可选用口服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0.5g,每日4次,或第1、2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O.5g,工日3次、左旋氧氟沙星o.2g,每日3次)、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2片,1日2次)也有一定疗效。重症患者特别是假单孢属细菌感染者,常需静脉联合用药,第3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协同作用。如有厌氧菌
混合感染。加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替硝唑。
  3.手术治疗 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患者,其病变范围比较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尤以局限性病变反复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可根据病变范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但在手术前必须十分明确出血的部位。如病变较轻,且症状不明显,或病变较广泛累及双侧肺,或伴有严重呼吸功能损害者,则不宜手术治疗。
  4.咯血的处理 首先要让病人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可用小量镇静剂、止咳剂,小量咯血可自行停止。但年老及肺功能不全者,咯血时慎用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和呼吸中枢,使血块不能咳出而发生窒息。咯血较多时,应采取侧卧位,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并应用止血剂;脑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50%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有效,亦可将IO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作静脉滴注;若咯血较多时,可根据血红蛋白测定酌情给予少量输血;大量咳血不止者,可经硬质支气管镜确定出血部位后,用浸有稀释的肾上腺素海绵压迫或填塞于出血部位止血,亦可用冰盐水灌洗,或在局部应用凝血酶控制出血。若反复大咯血用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在抢救大咯血时,应特别注意呼吸道通畅,若有窒息征象,应立即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并尽快挖出或吸出口、咽、喉、鼻部血块,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八、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取中西医之长,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一方面以中药清热解毒、祛痰,可促使炎症的消除,较好地消除咳嗽咳脓痰症状,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另一方面用中药清热凉血止血,起到比单纯西药止血更好的效果。而抗感染则是西药优势,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疗效好等优点。
  金长娟在用西药静滴止血基础上,阴虚火旺型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30—60g,生地、紫草根、白茅根、黛蛤根各30g,赤芍、白芍各9g,丹皮6g。咯血停止后常服西洋参;痰热灼伤肺络型用千金苇茎汤加味:芦根、冬瓜子、生薏苡仁各30g,鱼腥草60g,金银花15g,白及、山茶花各9g,桔梗、桃仁各6g,参三七片(研末冲人)9片。均日1剂,水煎服,治疗25例,结果: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陈有香等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本病,桔梗、炙枇杷叶、川贝母各9g,炙紫菀log,百部、全瓜蒌各12g,太子参15g,荆芥炭、甘草各6g,咯血量多加仙鹤草、白茅根;背冷加苏叶、干姜;喘甚气虚加炙桑白皮、炙苏子、黄芪、胡桃仁;阴虚内热加沙参、麦冬、五味子。日1剂,水煎服,并用白及2份,阿胶1份,配成500ml溶液,50ml/d 2次口服。咯血量>500ml者予以止血敏3—4g(或脑垂体后叶素8一IOU)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日1次;安络血lOmg,肌注,日2次,治疗2—7日。结果:观察28例,痊愈24例,好转4例。王明义等在运用抗生素基础上,用基本方:白及、桔梗各30g,桑白皮25g,黄芩20g,黄连12g,生大黄15g(后下),苇茎60g,热甚加金银花、鱼腥草;阴虚加地骨皮、生地;大量咯血加白茅根、地榆,生大黄改大黄炭;反复咳嗽、咯吐脓痰甚加浙贝、杏仁、黄芪。日1剂,水煎服,儿童酌减药量。治疗62例,结果:痊愈28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54%,止血时间2—7日。有报道曾在运用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清肺补络汤:南沙参、冬瓜仁、茜草、薏苡仁、芦根各30g,桑白皮、丹皮、黄芩、三七(分吞)、麦冬、葶苈子各1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蒲黄炭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为l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91.9%,显著高于对照组(80.7%)。
  [研究评述]
  (1)支气管扩张属肺系急症及难治病,合理的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方法很多,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西医辨病,明确诊断;中医辨证,分证沦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治支气管扩张具有一定的优势。据各地报道,疗效比较显著,尤其是咯血患者。
  (2)据近5年来的有关资料表明,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于止血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要好,有效率一般在86%一97.2%之间,平均止血时间在0.5—7天不等。控制感染方面,抗生素的作用迅速,比中药疗效要高。然由于长期使用,耐药菌株的逐步增多,故一般提倡中西药合用,可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3)通过对1900余例支气管扩张治疗资料的初步统计,各地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虽不尽一致,但就其处方用药而言,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①对于反复咳嗽、吐脓痰为主要表现者,注重清热解毒祛痰,常用鱼腥草、黄芩、黄芪、桔梗、浙贝、桑白皮、全瓜蒌、海蛤粉、苡仁、竹沥、苇茎、金银花、大黄、蒲公英、紫花地下、栀子等组方,且用量一般较大。②对于咯血为主要临床特征者,治疗重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兼祛伏痰,常用青黛、海蛤粉、丹皮、生地、大黄、黄芩、赤芍、地榆等组
方。收涩止血药用之甚少,一般宜针对病因病机而选用既可清热凉血,又可止血之品,如大黄、地榆、三七、茜草、花蕊石、白及等味。③中医学有“痰瘀互结”之说。伏痰日久,每兼瘀血,故奉病活血化瘀亦为常规之治法,多选用既可活血化瘀,又可清热或兼其他相关的功效药物如生大黄、桃仁、丹皮、茜草、当归、丹参、三七等加入方中。④本病虽有正虚存在,然邪实(火热,痰瘀)始终为主要矛盾,故治疗总以攻邪为主,不主张使用温补之品,即便病情缓解,亦不可过用之,以防造成“闭门留寇”之弊。⑤本病病情顽固,常是经久不愈,故整个疗程比较长;大都采用多种措施,以发挥协同作用,缩短病程。如对咯血患者一方面运用内服中药,同时可配合外敷散、针灸疗法;急性发病阶段以汤方为主,病情缓解后则多改成丸药(或片剂、散剂),以缓解图治或巩固疗效。
  (4)迄至目前,对支气管扩张开展中西医结合仅限于临床疗效观察上,有关基础方面的研究尚未系统开展。如敷贴涌泉何以能止血?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于出血量较大、一般止血方法效果较差的患者,还有待进一步研制出高效、速效、稳效、作用机制明确的新剂型,才能解决这些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