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帆船 人类在水上航行的历史大概多于7、8千年,古人最初使用的是独木舟、或独木舟桨船,独木舟和桨船用人工划桨作动力,是以人力为动力的船,人力作为动力是很有限的,这样的船是不能远行的,即或有极少的人可以用这种船漂洋过海,但却是满足不了人们向海洋进发的需求,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海洋运输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借用大自然中的风为动力的帆船。 目前,我们无从知道最早的帆船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是什么人发明的,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因为那时的情景距离我们很远,遗留的信息很少,所以我们也无法知道。 虽然各地有些传说,或是有些典籍中记载,但这些大多是不确信的信息,现在也已法考证它的准确性。所以,我们无法知道这个答案。 不过,我们可以推测,风帆是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偶然的现象启示了某些古人,使他们发现了自然的力量,并激发了他们的需要、体验、灵感,促进了善于思考、探索的人发明了风帆,并动手制造了帆船。 有人推测了可能发生的情况,或是一位印第安人划桨驾着他的独木舟,划过中美洲的一个湖泊。这时他因疲劳停止了划桨,坐在船上稍微休息一下时候,他发现了停下划桨后,船体在风吹动桨叶时,他乘坐的独木舟也在移动。 或是在尼罗河上,在印度西南海岸,一位先民看见清风吹送一片树叶越过水面;这个现象触发了他的灵感,他就用席片、树皮和麻布做成了一块横帆。 也有可能是古代中国的一位渔妇,在渔船上晾衣,风吹动衣服,带动了船的前行,于是她就用旧衣服缝成第一块风帆。借助风力来减轻渔夫划桨的辛苦。 风帆把风力汇集起来,再作用到桅杆上,带动船在水上漂行。 这是人类利用自然力量,为自己工作的第一种方法。 帆船发明的初期,帆船上的帆是不能转动的,风帆阻挡顺风的风力,但这风力作用于帆上,就推动风帆向前,风帆因此而推动了桅杆,进而推动了帆船船体向前,所以,风帆在只有风顺时才能使用,风不顺就只有收帆划桨了。 船帆发明以后,船只便能夠借着风力航行。可是,由于风的方向和大小,经常不是固定的,所以一艘帆船,往往有划槳的設备,以备在风力不足或风向不对的时候使用。 后来人们在航行的实践中逐步发现,即使不顺风,只要使风帆与风向成一定的角度,帆船还是能受到推船前进的风力。于是人们又创造了能转动的帆,在逆风的情况下,也能使帆船前进。 风帆发明以前,人们只能利用划桨来驱动船,风帆的发明后,人类克服了体力上的局限,开始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推动人类前进的步伐。 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带帆的芦苇帆船,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有龙骨的帆船。这两种船是地中海东部的各族人当时进行沿海贸易的运输工具。 我国的帆船,在世界上是相当有名的。据称早在秦代我国就能造出长达三十米、宽六至八米,能载重6万公斤的漂洋过海的大帆船——海船。 古罗马的坚实商船问世后,地中海式船舶的设计达到比较稳定的水准。这种帆船只在船中部设置一根桅杆,上端悬挂方形主帆,装有以前的船所缺乏的一种新的“卷帆”系统,垂直的绳索穿过缝在帆上的环节,可以像活动百叶窗那样从底部卷起或缩短帆。由于加装了前帆,启发了后人发明双桅帆船,但它仍不能逆风行驶。 公元500年左右,当時的阿拉伯人发现,大幅三角形帆比长方形帆好用,长方形帆只能在順风時运用,三角形帆則在侧风時也能运用。于是,有人就发明了三角形风帆。 与横帆不同的是,他可以在船的横位上做幅度大得多的转向,直到它和船本身的长轴线形成一线为止,于是有人把他称作纵帆船。 伊斯兰民族崛起,阻断了西方人原来通往资源丰富和出产香料的东方,为了满足刚刚进入现代西方文明时代的人们到东方去寻找财富的愿望,造船家把酒船和快帆船合并,造出了第一艘具有代表性的风帆设备完善的船,这就是三桅帆船。 之后的二、三百年之间,欧洲的冒险家就是用这种帆船开辟了新航道,哥伦布探险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都是由于拥有了三桅帆船才得以实现。从此以后,三桅帆船将原来相互隔绝的世界联系到了一起。 自从人类创造了帆船以后,帆船运载着人们在世界的海洋上来往,直到十九世纪,世界上一些大型的船还是帆船,有的帆船,桅杆高达30米,挂帆30多面。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帆终于被机械所取代,帆船就渐渐退出了航运的海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