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来
摩尔石是近几年来广西红水河水冲石中崛起的新秀。摩尔石的命名,得自于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享利·摩尔(1898-1986)的名字,这在石种的命名可谓首例。天然形成的独特的摩尔石,与英国著名雕塑家享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十分接近的,给观赏者无限联想。
2、形成
摩尔石的原岩是致密块状的砂岩,因成岩后受火山喷发作用影响,经接触变质,块体较大,石体中已没有存留层理面,岩块原来的节理裂隙不是纵横交错,而岩石中的成分、结构又有一定的差异,局部也有一些不穿透石体的节理,这些部位受河流水蚀及冲刷而被蚀去,留下没有裂隙的坚硬体,又由于其所处的河床环境的特殊,而使其认为很难保存下来的弧形弯曲部位保存完好,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不是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从而形成十分奇特的外形。
广西多山,地貌类型多样,加之河流密布,出产的奇石以外观独特、韵致优美而著称。摩尔石是由细砂胶结而成的沉积岩,常见于水流湍急的河段,硬度约在两三度左右,表皮又无釉面,脆而易琢。因而,摩尔石的形态也是根据水流的冲刷方向和力度形成,弧度夸张,弯曲转折很大,动感十足。苏轼词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摩尔石的造型颇具词中意味,或如波浪倒卷,或如尖刀挺立,或如绝壁天悬,险怪多姿,瑰丽灵秀,不可名状。色泽以黝青、土黄、墨色为常见。
3.观赏
摩尔石有大有小,以大型石为主,高逾寻丈,重达数吨之巨,小者盈盈一尺,气韵生动,清峻突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小者通常配以红木台座,作为斋中盆景,案头清玩,别具气韵。大者配以水泥台座,以白色石米为铺垫;或者将底座设计为水池,放养小鱼,再略作人工点缀,或小桥凉亭,或渔翁垂钓,或鸟飞石上,然后陈于厅堂或园囿,成为假山布景,既有太湖石的皱瘦风致,又有摩尔石自身的曼妙神韵,风格独树一帜。唐代苏味道诗云:“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为了营造诗中意境,有人还在石上设置彩灯、烟雾和流水,使之有一种瑞气祥云始终荟蔚石上的效果,也十分有趣。
石工采集摩尔石,通常是择其造型美观者。摩尔石的线条遒劲粗犷,姿态诡谲,颇具现代雕塑艺术的抽象之美。摩尔石可以从多个角度观赏,也就是所谓的多面出景,任意观之,或作奇峰插天、岩窟幽深之状,或作峰峦挺拔、蜿蜒迂回之势,或作山陵连绵、万壑千岩之态。
姿态变化多端,意境优美赏心的摩尔石,古语有云“石来而运转”,拥有一方好的奇石,不仅为能为你的家庭生活、工作带来好运,还给您带来美的享受。